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和流行大众所持的错误看法不同的是:悬空寺下面的可见木桩并不承重,某些木桩甚至完全不承担重量,而建筑物的承重是深入岩壁的木柱完成的。所谓的不稳定是由于悬空寺整体建筑物是由非常高超的木匠技巧完成的,如发生地震,卯榫虽会剧烈移动但是会保证整体建筑物的完整性,其建筑强度是非常高的。
恒山悬空寺---历史
悬空寺建造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明崇祯六年(1633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悬空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有生动的描写;“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届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增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
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1957年悬空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建筑特色
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挂在大同市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全球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历数”世界上看似“岌岌可危”的奇险建筑,北岳恒山悬空寺进入该杂志“法眼”。2010年12月,在《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悬空寺与“全球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门”、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古代人类智慧使悬空寺这一古老华夏文明的奇葩熠熠生辉。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奇、险、巧、奥”为基本特色,体现在建筑之奇、结构之巧、选址之险、文化多元、内涵深奥,建寺初衷可谓超常脱俗,实为世界一绝。四十间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整体格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殿阁撺掇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令人叹为观止。古代劳动人民究竟倾注了怎样的智慧才得以成就这一集建筑学、力学、美学、宗教学等为一体的伟大建筑,至今仍吸引着众多的学者、观瞻者们探究、求索的目光。
此次上榜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建造年代较早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公元1173年,德国利希腾斯坦城堡始建于11世纪,而建造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悬空寺比之早了700多年。尤其悬空寺历经1500多年风雨、地震等灾害的侵袭,竟保存完好,的确是华夏文明的奇迹。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神话传说
相传很多年前,悬空寺对面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不大,山高坡陡,除了一些家中有重病的香客外,很少有人来。寺里有个和尚,名叫白马法师,寺院也叫白马寺。白马法师不守佛规,每当看到悬空寺的香客来来往往就很嫉妒。
一天,白马法师决心要和静悟道人见个高低,他用拂尘向南一指,唐峪河发起大水,水势很凶,很吓人;再用手一指,大水向悬空寺冲来。静悟道人正在寺里打坐,听见水声,知道是白马法师作怪。他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冲来的水慢慢退下去了。一连七次,水离悬空寺只有五尺远,但一点儿水也上不去。白马法师没法子,又用手一指,水顺流而下,把浑源城刮掉一角。
静悟道人见白马法师寻事,也火了,向空中大喊:“黑鹰,你在哪里?”话音刚落,从山洞里飞出一只大黑鹰,落在悬空寺角楼上。静悟道人说:“黑鹰,白马行为不正,是佛门的败类,如果不管教,百姓将不得安宁,你去教训教训他,不要伤了性命。”黑鹰啪啦啦,展开翅膀飞起来。白马法师不知静悟道人的道行有多大,更不知大弟子的神通,只见黑鹰飞来白马寺,用翅膀一扇,呼啦一声,眨眼间大火熊熊。白马法师闪在一边,好险啊,一座寺院很快化为灰烬。白马法师怕了,忙骑了一把扫帚,向空中逃去。临走时,一甩拂尘,把大水抽出一股,朝黑鹰窝冲去,怎奈他法力有限,只把黑鹰洞口的碎石、泥渣冲洗了个干净。
当今,人们到悬空寺,走进唐峪口半里地,抬头仰望,就能看到半山上有一个洞。再往里走,与悬空寺相对的恒山山峰上,有一块平地,隐约可见一些残垣断壁,这就是黑鹰洞和白马寺的遗址。
恒山悬空寺---文化底蕴
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伟大的业绩。后人据此碑认为,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了三教合一的寺庙。现今更有一些基督教学者认为,悬空寺第十三室内,二尊北魏太武帝复兴道教前的佛像,即法身佛和如来佛,其实是天主教的,分别表示天主的人性权能和主会再来尘世。可以说,悬空寺给我们透露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国各种宗教之间相互融合其实早在北朝时期,也就是悬空寺的始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悬空寺而言,虽然名为“寺”,却佛道儒三教合一,时僧时道,僧道融合。有记载的明代以前是僧,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人,以后又一直是僧人。
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禁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旅游介绍
金龙峡是进入恒山前的第一座高山险峰,它的山势仿若一口挂于天空的巨大的锅,中间较为凹陷,故此悬空寺恰好就建在“锅底”。此北魏晚期的古建筑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楼阁殿宇40间。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整个建筑似危而安,令人叫绝不已,徐霞客曾叹其“天下奇观”。
寺内塑像很多,其中以三圣殿内的泥塑最为形体丰满、神采动人,具有唐、明遗韵。而佛、道、儒三教共居一室的奇景,耐人寻味,也真乃中国宗教史上一大佳话。
悬空寺所在的山谷,古时为南上五台、北去大同的交通要塞,在此建寺,大概是为了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但从自然环境来说,浑河河水从寺前流过,常会河水泛滥,平地建寺不能长久,也有传说镇压谷底金龙妖怪,于是修建此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寺门南开。进入钟楼攀梯而上,二层佛堂左贡太乙真人,即古代道教的北极神;中间是三佛阁,即大雄宝殿,内贡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右贡三国蜀将关羽。
沿曲廊前行就是南楼,南一层为纯阳宫,内供道教吕洞宾;南二层为三官殿,内贡赐福于人间的天官,郝罪于人间的地官和为民解厄的水官。三层为雷音殿,是座佛堂。踏上栈道,探头向外望去,可看到支撑栈道的立木和横木,这些横木叫“铁扁担”,使用当地特产铁杉木加工而成,据说这些木梁用桐油浸过,不怕蚁咬且防腐。经栈道可到北楼,北楼有三层,底层是五佛殿,中层是观音殿,上层为三教殿,内贡佛教释迦摩尼,儒教孔子和道教老子神像。三教始祖同殿受贡,在宗教史上实属罕见。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于佛教盛行之梁天监年间,唐贞观中寒山曾至此而得名。梵宇历劫,屡毁屡建,佛子之心可鉴;千五百年,几经沧桑,沿革当理分明。原《志》志寺第二,今列《沿革》卷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