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各地均有不同风俗,在佛教,佛弟子们过年的第一件大事,则是到寺院拜佛,礼赞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依《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载,弥勒菩萨出生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曾发誓愿?quot;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释迦牟尼佛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至彼时已成佛,故称弥勒佛或弥勒如来。
弥勒菩萨常坐镇于山门口,意喻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欢喜心,开拓心境,包容一切的大肚量。弥勒菩萨圣诞是农历正月初一,因此各寺院道场皆在此期间举办礼拜千佛法会,欢欢喜喜庆祝当来下生弥勒佛的诞辰,我觉得最好的庆祝方式,莫过于发挥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精神,将欢喜的种子布满人间。人,往往在怀疑、误会、嫉妒、无明之中,自恼恼他。如何才能从烦恼的圈子里走出来呢?所?quot;解铃还需系铃人",惟有自己打从心里为他制造欢喜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程序:
炉香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遍)
礼拜千佛名号
回向
午供
开示说法
(一)如何请经、持经: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
凡沙门、居士待宾客,除最初问答来意外,厥后当概以佛法因缘及善恶因果等语客,免谈政事、战事、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并恒于堂中贴一告白,曰: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与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对佛教称谓缺乏了解,往
一、什么叫晋院、升座? 晋院即进院或入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而言。相反,若住持卸职,则称为退院。升座在禅林中原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时大师至宝林,
佛教有它的礼仪方式,其中有些是直接由佛陀时代留传下来的,有些是参照当地民俗礼仪而制定。遵行礼仪可广植善根,并非只是作作样子而已。在此简介南传佛教礼仪,使台湾南传佛徒有可依循的参考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
日本的两大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礼拜之地是圣地;佛教的礼拜之处是寺庙。 在你进入寺庙或圣地的任何房屋之前,都要脱去鞋、帽和头巾。有些寺庙提供塑料袋以便你带着鞋进去。把雨伞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