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华禅寺

寺院风貌 | 作者: [投稿]

  广东南华禅寺是广东六大寺庙之一,南华寺又称宝林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向有“岭南禅林之冠”和“岭南第一山”之称。峰峦奇秀,景色优美。南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据载,时有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初到广州,再沿江北上,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天监三年建成。经历代修建,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放生池、宝林门、天王宝殿、钟楼、大雄宝殿、斋堂、藏经阁、方丈室、卓锡泉(俗称九龙泉)等景观,寺内珍藏着六祖真身,千斤铜钟等历史珍贵文物。寺的周围古树繁茂,环境幽静,寺后几株高达四十米的古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树木。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历史

  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始,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来宝林寺说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还与嵩山少林寺并称为禅宗祖庭,在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重要影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赐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又赐宝钵、磨衲袈裟等物,并将寺名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再改“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太祖赐额改称“南华禅寺”,沿称至今。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今南华寺占地总面积约一千多亩,主体建筑群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为阶梯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寺向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曹溪门、放生池(五香亭)、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东侧依次为钟楼、客堂、伽蓝殿、斋堂等;西侧依次为鼓楼、祖师殿、功德堂(亦称西归堂)、禅堂等。主体建筑院落外,北侧有卓锡泉(俗名九龙泉)、伏虎亭、飞锡桥;西侧有无尽庵、海会塔、虚云和尚舍利塔;东侧有中山亭、息心园、多宝阁、佛学院、禅堂。目前建设唐代大南华正在进展中。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寺庙景观

  南华寺面向曹溪,背靠象岭,峰峦秀丽,古木苍郁。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

  现全寺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里,三尊贴金大佛高达8.13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个,皆为艺术珍品。在六祖殿里,供奉着六祖惠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山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云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惠能的继席贤僧画像。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惠能常在此浣洗架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中一棵实达40多米 ,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南华寺目前所见格局,重修于民国23年(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使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寺庙珍藏

  南华寺内珍藏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27件,二级文物165件,三级文物49件。年代最早的有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造型小巧精美的铜佛像;最著名的有唐六祖惠能“真身”塑像,唐千佛袈裟和历代圣旨;数量最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有北宋雕工精致的木雕罗汉像360件;还有隋铁铸佛像,宋铜铸大铜钟、元铁铸大铁锅、明木雕四大天王像、明重刻苏东坡手迹碑铭、清千佛铁塔、《金刚经》铜印版、南宋万斤大铜钟等诸多国宝。铁铸摩利支天人像(属隋或唐初铸品)、六祖坠腰石 、明代铜香炉(为明皇宫内的用品)、明铁鼓等。其它珍贵文物有南汉铁钟(为省内仅存的一口南汉钟)、唐代托纱六祖像及缎质六祖袜、南宋铜钟(万斤大铜钟)、千佛铁塔(塔身整齐排列大小佛像1000个)、清代五百罗汉瓷瓶、唐武则天圣旨、八思巴文圣旨、元仁宗圣旨、明英宗圣旨、清雍正十三年(1735)版钦颁《龙藏》经书、明英宗天顺间(1457~1464)御赐金书《华严经》、清代铜版《金刚经》、清代再版《显扬圣教论》以及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书写的“斋堂”木匾、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书写的“宝林道场”木匾、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书写的“宣扬佛典”木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南华禅寺”木匾。其他还有楹联30余对,碑碣30余通。这些珍宝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乃至历朝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等最具体真实的史料。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六祖真身

  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经》、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

  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了。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惠能(亦作慧能)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法塑造而成。这尊中国式的“木乃伊”是由惠能的弟子方辨塑造的。其方法是,在惠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由于方辨是惠能的弟子,不止一次为惠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惠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五百罗汉群像

  南华寺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寺内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1048),由“会首弟子”杨仁禧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捐造者有商人、手工业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师有张续、蔡文贽、廖永昌、王保、郝璋等。每尊造像都用整块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这些罗汉造像形态自然,变化多样,生动传神,雕工洗练,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千佛袈裟

  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色,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佛像全部为结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说法、合掌等,口、鼻、眼和发髻清晰分明。用金线绣出形象,然后以蓝色、浅蓝色、朱红色、黄色丝线陪衬,再绣蓝色背光。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据广东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惠能法师的。

  武则天圣旨

  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于万岁通年元年(696),御赐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大师圣旨一道,长140厘米,宽42厘米,纸质,楷书首尾及边用绫装裱,原文如下: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赐

  六祖大师宣召:

  师以通契无为,德光先圣。入大乘之顿教,表无相之真宗。既而名振十方,声誉四海。万机无恼,八识俱安。功超解脱之门,心证菩提之序。

  朕以身居极位,事继繁煎。空披顶戴之诚,伫想醒醐之味。恨不超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秒峰之顶。

  师以弘扬之内,大济群生。横舟辑于苦水之中,究沉溺于爱河之岸。今遣中书舍人吴存颖专持水晶钵盂一副,磨衲一条,白毡两端,香茶五角,钱三百贯,前件物微,少神供养,以表朕之精诚。仍委韶州节加宣慰安恤僧徒,勿使喧繁寺宇。

  万岁通天元年

  其他文物

  南华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560)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观音殿、天人像、释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广东南华禅寺 

广东南华禅寺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