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宏福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黔灵山上,又名弘福寺、黔灵山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宏福寺位于贵阳市中心黔灵山,为赤松和尚(1634-1706)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初创时称“宏福寺”,后改“弘福寺”。宏福寺佛法为为禅门临济,十方院,称贵州首刹。寺前“九曲径”石阶蜿蜒盘旋登山,沿途摩崖不绝,经古佛洞、海螺亭、洗钵池达寺门。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双桂楼、水月轩、红登泉、典廊、花圃、成化铁钟和碑刻等。
贵阳宏福寺
贵阳宏福寺历史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有一位四川潼川(今重庆潼南县)的赤松和尚(1634~1706)年来到贵州。这位和尚,俗姓韩,名道领,15岁出家,先后拜灵药、西识
等和尚为师,后归“白云山”。康熙六年(1667)应都间张光焕之请,到贵阳住持,看见黔灵山风水地望俱佳,于是决定在山开建寺庙。当时称为“宏福寺”
清乾隆四年(1939年)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给宏福寺,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乾隆以后,宏福寺进行了多次维修和重建,三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等15座建筑一应俱全。与贵阳栖霞寺(东山)并称“东西二胜”。
民国期间这里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于1929年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曾任孙中山秘书之平刚曾在此讲学,学僧80余人。
1929年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曾任孙中山秘书之平刚曾在此讲学,学僧八十余人,为贵州培养了一批知识僧才。1905年至1946年,宏福寺曾传戒18次,到1949年,共有赤松“法统”传承12代,常住僧众100多人,少时也有30多人。
新中国诞生后,怀一法师主持法席,躬耕自食,修头陀行。“文革”期间,僧人四散,寺由黔灵公园管理。1983年,宏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142座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归还给佛教界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
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
1983年,宏福寺列为142座全国重点寺观之一、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7月28日归还给佛教界管理,是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2005年9月,心照法师接替慧海法师,出任宏福寺第十六任方丈。
贵阳宏福寺
贵阳宏福寺景点建筑
宏福寺有三重建筑,大雄宝殿(正殿)、观音殿(中殿)、弥勒殿前(前殿),另配藏经楼、毗卢阁等。各殿阁朱墙碧瓦,恢宏巍峨,雕梁画栋,曲廊迂回,蔚为壮观。近年更于寺外扩建经塔,龙壁,并有石狮、石幢、铜宝鼎、铁鼎、钟鼓、幢幡宝盖、金字匾联等。设有法物流通处、素香斋、茶室;修复历任方丈灵骨塔十余座;新建贵州首座法华塔、开山祖师经念塔、九龙浴佛石壁、钟鼓楼、天王殿、藏经楼、地藏殿、禅堂、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
法华塔矗立于前山门外右前方,塔凡七级,高15米;奉藏《妙法莲华经》,塔六方,刻三十六佛及佛经摘录;塔后有《建塔因缘功德碑》。正对大门是九龙浴石壁,经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大山门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弘福寺”、“南无阿弥陀佛”;有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黔南第一山”。入门两侧有钟鼓楼,铜钟重三千余斤,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原在城内大兴寺,1980年移此,首重殿为天王殿,供弥勒佛及护法四大天王,殿的南侧有《地藏经》碑刻,殿外侧两壁有巨幅绘画;二重殿为观音殿,奉三十二臂观世间,三十二手表菩萨三十二应身,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后有韦驮菩萨,金刚怒目,手持宝杵;第三重殿为大雄宝殿,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及十八罗汉,均贴真金;墙上有佛陀画传。玉佛殿释迦牟尼玉佛为缅甸籍华尼宏慧法师请自仰光,释迦坐像高1.5米,宽1.2米,重900公斤,玉质优良,慈相庄严,并有弥勒、观音等玉雕十余尊。“放生池”旁有“曲尺亭”和长廊,亭前有樱花,春来繁花似锦,长年风光旖旎“双桂楼”前桂花绿荫如盖,入秋桂香四溢,令人流连忘返,楼前有联云:“一院桂荫疑有雨,四厢花影欲登楼。”
登临宏福寺之盘山古道“九曲径”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师开辟,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咸丰五年(1855年)两度整修;新中国建立后,拓宽加固。全径383级,沿途有“古佛洞”、“洗钵池”、“灵官亭”等古迹;有“多行好事广积阴功”、“虎”、“黔南第一山”、“正法眼藏”等摩崖石刻。大山门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宏福寺”、“南无阿弥陀佛”;有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黔南第一山”。
入门两侧有钟鼓楼,铜钟重三千余斤,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原在城内大兴寺,1980年移此。
法华经塔矗立于前山门外右前方,塔凡七级,高15米;奉藏《妙法莲华经》,塔六方,刻三十六佛及佛经摘录;塔后有建塔因缘功德碑。正对大门是九龙浴佛石壁,经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九龙吐水为之沐浴。
首重殿为天王殿,供弥勒佛及护法四大天王,殿的南侧有地藏经碑刻,殿外侧两壁有巨幅绘画;二重殿为观音殿,奉三十二臂观世音,三十二手表菩萨三十二应身,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后有韦陀菩萨,金刚怒目,手持宝杵;第三重殿为大雄宝殿,奉释迦尼牟尼、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及十八罗汉,均贴真金;墙上有佛陀画传。
玉佛殿玉佛为缅甸籍华尼宏慧法师请自仰光,释迦坐像高1.5米,宽1.2米,重900公斤,玉质优良,慈相庄严,并有弥勒、观音等玉雕十余尊。“放生池”旁有“曲尺亭”和长廊,亭前有樱花,春来繁花似锦,长年风光旖旎。
“双桂楼”前桂花绿荫如盖,入秋桂香四溢,令人流连忘返,楼前有联云:“一院桂荫疑有雨,四厢花影欲登楼”大殿后有一高台,前立二碑,乃朱德、董必武游黔灵山诗碑,碑后石壁嵌有多块镌刻,撰者为乾隆初年云贵总督吴达菩、贵门州巡抚刘藻、赤松和尚等。宏福寺不仅殿楼林立,还间有“风尺亭”画廊、“月明池”、“生生泉”“望城台”等。寺后毗卢峰下有塔林,为宏福寺历代祖师及僧人、居士之灵骨安藏处,有名可考者计有赤松、瞿脉、参之、惺慧、光灿、弗云、湛然、柏青、心月、智明、慈云、觉崇。
宏福寺前沿陡崖而下,为“九曲径”,系登寺捷径,有石级三百八十余步,乃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辟建,乾隆、咸丰年间各重修。沿径摩崖石刻无数,并有亭、殿筑于其间,“古佛洞”、“海螺亭”、“响石洞”、“洗钵池”等自然奇胜使人置身绿荫之中,俯级把玩,其乐无穷。
明地理学者徐霞客也曾于“崇祯十一年戊寅岁(1638)四月十一日至贵州,游古弘福寺旅游景点介绍佛洞。”下得“九曲径”,往北行,即“麒麟洞”,洞中乳悬垂,千姿百态,其一巨者坠地,形若麒麟,故名。洞内宽敞,洞前有泉。
此洞因蒋介石1942~1948年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于此,声名大噪,至今游人不绝。
贵阳宏福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