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话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再来说说:能够依托这个真如三昧,那么,也就能够知道十法界(佛、菩萨、辟支、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同是一样的真如相。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有的法性身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叫做“一行三昧”。要知道,这“一行三昧”就是“真如三昧”,这真如三昧就是三昧的根本。设若能够修行这三昧的根本,渐渐就能够生起无量无数的三昧。

  【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

  以下是在定中所现之境界,或有众生,因为没有善根的力量,所以被诸魔、外道、鬼神来惑乱。或者在坐禅的时候,现种种恶相来恐怖他;不然的话,又现出美丽的男女形相,来引诱他,总而言之,无非想破坏他的禅定。(P132)行人如果能够知道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现,不久,所现的境界就会灭了,到底害不着你。

  【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或说陀罗尼;或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槃。】

  上面的境界或者容易识破,至于现天像、菩萨像、佛像,以及说法,设若没有智慧去观察,那一定会被魔鬼恼乱啊!“陀罗尼”译为“总持”,即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空、无相、无愿叫做三解脱门。至于说无因无果,把断灭当涅槃,那完全是魔说。

  【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着世间名利之事。】

  前面不过是现身说法,现在还能够使人得神通。“宿命”是宿命通,“他心智”是他心通,包括在“五通”内。并且还有辩才说法,能令众生,贪着(P133)名利,所以知道他是魔事。

  【又令使人数瞋数喜,性无常准。或多慈爱,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进,后便休废,生于不信,多疑多虑。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若着世事种种牵缠。】

  这一来,越弄越坏了!好好的人发发脾气,又笑一笑,态度无常。又好像有慈悲心爱护人一样,同时又欢喜睡,又多病;本来很懈怠,忽然间又精进起来,不久又歇下去了。尤其是对于三宝以及因果,怀疑不信,种种颠倒思虑。本来从前有受持一种法门,现在又丢了不修,去做种种的杂事,耽着世间上的俗事,被它们缠绕。

  【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使人爱着。或亦令人食无分齐,乍多乍少,颜色变异。以是义故,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于邪网。当勤正念,不取不着,则能(P134)远离是诸业障。】

  这种魔境现前,方法很多,也能够使人得种种禅定,还有少分相似,这都是外道所得,并不是真实的三昧。或者,又能够令人一日二日三日甚至于七日,住在定中,得到一种自然香美的饮食,身心非常的适悦,能令人也不饥,也不渴,使人贪爱着。有的时候饮食也没有限定,乍多乍少,然而颜色倒也变得很好看。因有前面种种的原故,修行的人应当常常用智慧去观察,不要令用功的心,堕落在邪网裹面去,应当精勤正念。最要紧的,就是所现的一切境界,不论它是好的坏的,都要“不取不着”。这四个字是远离一切业障的秘诀,阅者至此,切记切记!

  【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着世间名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

  佛教和外道的三昧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同呢?应当知道外道的三昧,都不离邪见、贪爱、我慢之心,贪着世间上的名利和恭敬。如果是真如三昧的(P135)话,第一没有能见之心,第二没有所见之境,第三没有甚么入定出定,因此,所有的烦恼渐渐就会微薄起来。

  【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味着,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共。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

  若诸凡夫,不去修习这个真如三昧,要想得入佛的种性,决定没有这个道理。因为如果去修习世间的各种禅定,一定会生起许多耽着,他们所依托的都是有我见的,所以系缚在三界里面,同外道修行是一样的结果。设若离开了善知识护持的话,那一定会生起外道的邪见。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云何为十?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鬼神之所惑乱。四者,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渐渐微薄。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七者,远离忧悔,(P136)于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其心柔和,舍于憍慢,不为他人所恼。九者,虽未得定,于一切时一切境界处,则能减损烦恼,不乐世间。十者,若得三昧,不为外缘一切音声之所惊动。】

  再来说说:如果能够精勤专心,去修习这一种真如三昧的话,不但是来世,就是在现世也可以得到十种利益。那十种呢?第一种:常常的能够得到十方诸佛菩萨护念你。第二种:不会被诸魔同恶鬼来恐怖你。第三种:又不会被许多外道同鬼神惑乱。第四种:对于甚深的妙法不会诽谤,纵然有重罪障,也就渐渐的减少。第五种:心中有疑,以及一切不正当的思想,通通会灭除。第六种:对于诸佛如来的境界能够信得增长起来。第七种:对于生死中的忧悔通通能够远离,勇猛精进而不会怯畏。第八种:行者之心非常的柔和,一点骄慢心也没有,所以不会被别人恼害。第九种:虽然是没有得定,但是,无论在甚么时候,对于一切境界处都能减损烦恼,不会贪着世间之法。第十种:设若得到真如三昧的话,就不会被外缘一切音声之所惊动。(P137)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

  现在再来说说:用功的行人如果但修于止,“止”就是静,静久必落惛沉,一定会起懈怠心,对于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就不欢喜去做,远离了慈悲心,所以要兼修观。“观”要怎样修法呢?应当观察一切三界世间,无论是正报依报、色法心法,只要是由因缘所成的有为之法,例如世界有成住坏空,根身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异灭,都是在刹那刹那不停的,不得久住,须臾之间即刻变坏,这是“无常观”。同时,一切所有的心行念念都是生灭,因此,知道它是“苦”。

  【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过去法如“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这是属于“无我观”。(P138)欲界一切众生所有之身都是不净,这是属于“不净观”。以上四种观法是对治凡夫四倒:(1)众生以无常计常,(2)以苦为乐,(3)以无我计我,(4)以不净计净,故以“四观”来对治“四病”。

  【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

  这一段是“大悲观”,是对治众生懈怠病的。这方法就是要常常观察一切众生都是从无始以来,通通给愚痴的无明所盖覆住了,所以令心生灭。过去固然是受了许多大苦,不但是现在要受苦恼的逼迫,若不了生脱死,未来的大苦还不晓得要受到那一天为止呢。这种生死的大苦真是难舍难离,而一切众生自己还不能觉知,诸佛菩萨真是可怜他们啊!

  【作此思惟,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以起如是愿故,于一切时,一切(P139)处,所有众善,随己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

  把上面对于一切众生的苦恼,观察了之后,就应当勇猛精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开了人我彼此的分别,众生即己,所谓“同体大悲”,所以能够普遍到十方世界,去修一切诸善功德。不但是现在一生,尽其未来,用无量无数的方便,去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的快乐,这是“大愿观”。因为生起这样的大愿,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所有的众善只要自己能够做得到,都是不肯舍离去修学,心中没有一点懈怠,这是“精进观”。

  【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四威仪中,唯在坐时多修于止,至于行时、卧时、住时、余一切作务之时,多修观察。虽行住坐卧,要止观双运,然有时候可以偏重。前面所说的(P140)离念的诸法,老实说,就是法性无生。然而因缘和合,自己所作的善恶之业以及苦乐等报,那又是不失不坏,丝毫不爽。不过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念性又实不可得。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着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以此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为甚么要修“止”呢?因为一者,能对治凡夫耽着世间上的五欲;二者,又能够舍离二乘人怯弱的偏见。为甚么又要修“观”呢?因为一者,能对治二乘人不起大悲心狭劣的过咎;二者,又能够远离凡夫不修善根的过咎。因为这一种道理,所以“止”“观”二门是要互相助成,不相舍离的。设若“止”“观”都没有的话,那就不能够证入佛果之道。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P141)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一类众生,初发心修学这一种法门,想希望得到正信,然而心中又非常的胆怯,因为住在这个堪忍世界,自己很怕不能够常常遇到诸佛,来亲近承事,供养。他恐怕信心不容易成就,心中很有一点退堕。这应当知道,如来有一种最殊胜便利的方法,来摄受你,保护你的信心,就是用专心想念佛的因缘,随从自己的愿力,可以生到他方国土裹面去,常常能够见到佛,岂不是永远离开了四恶道吗?好像佛经裹面说:设若有人能够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的一切善根通通回向发愿生到极乐世界中去,就可以往生。因为能够常常看见佛的原故,所以永远不会退堕!设若再能够观想到彼阿弥陀佛的真如法身,常常去精勤修心,毕竟可以得111111生,(P142)安住在正定上。

  【已说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远离诽谤,入大乘道。当持此论,思量修习,究竟能至无上之道。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

  正宗三分前面通通已经讲过了,现在来讲讲流通的功德。因为这种大乘论是阐扬诸佛的秘密宝藏,所以我现在已经把它总说了。设若有一类众生,想要对于如来甚深的境界能够生起正信,远离诽谤,证入大乘之道,应当受持此论,去思量,去修习,最后,究竟可以得到无上佛果的大道。设若还有一种人,听过了这种大乘法门之后,心中不会生起怯弱的心,你应当知道,这种人一定能够绍隆佛种,也必定为十方诸佛同他授记成佛。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食顷正思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复次,若人受持此(P143)论,观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得说。假令十方一切诸佛,各于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欢其功德,亦不能尽。何以故?谓法性功德无有尽故,此人功德,亦复如是无有边际。其有众生,于此论中毁谤不信,所获罪报,经无量劫受大苦恼。是故众生但应仰信,不应诽谤,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断绝一切三宝之种。以一切如来皆依此法,得涅槃故,一切菩萨因之修行入佛智故。】

  假使有一个人,能够教化三千大千这一个世界裹面的众生,通通都能够广行十善,这功德固然是很大;然而,另外有一个人,在食一餐饭的时间,能够真正思惟这真如称性的法门,就超过前面行十善的功德,那是不可以譬喻来显得出的。

  如果还有一种人,能够受持这大乘的论藏,然后去观察思惟,照这论裹面所说的道理去修行,不要说时间要很长久,就是能够一天一夜修行所得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不可以用言语说得了。就是假令十方一切所有的诸(P144)佛,每一位佛各各都在无量无边无央数的大劫长时间,来赞叹这受持此论人的功德,也是不能穷尽。甚么原因呢?就是说,这法性的功德本来没有穷尽,所以受持此论人的功德也是这样,没有边际的。

  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对于这部《大乘起信论》,生起一种诽谤心,不能生起仰信是成佛作祖之言论,那这所获得的罪报,要经过无量无边大劫,在那儿受大苦啊!所以我奉劝一切众生,但应当仰信,不应当诽谤。如若诽谤,不但深深害了自己,同时又害了别人,把继续三宝的种子通通断绝了!因为一切诸佛都是依此大乘妙法,得证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就是一切菩萨,也就是因为这样修行,才能够证入到佛的智慧啊!

  【当知过去菩萨,已依此法得成净信;现在菩萨,今依此法得成净信;未来菩萨,当依此法得成净信;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诸佛甚深广大义,我今随顺总持说,回此功德如法性,普利一切众生界。】(P145)

  我们应当知道,过去的菩萨他们是已经依照此大乘的妙法,得到了一种清净的信仰。而现在的菩萨也就是依照此大乘的妙法,得成立这净信。那怕就是将来的菩萨,也是应当依照此大乘的妙法,得成立这净信。所以一切众生,都应当精勤的修学啊!

  上面长行已经解释过了,现在最后还有这一首结尾的回向偈,意思就是说:诸佛如来所证所说的一切经典,裹面的义理当然非常的甚深广大,然而我马鸣比丘随顺佛说的道理,来总持一下这部短短的论文。如果有一点功德的话,我都是回向同法性真如这样大;这功德不是为我个人求人天二乘的福慧,为的是普遍利益一切众生通通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生生为法师

  说法度众生 同成无上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