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欢迎大安法师一行
大殿礼佛
法师开示
用心聆听
中国佛教新闻网3月22日消息 据东林祖庭报道:2007年3月20日至30日,应温州遂应寺、太平寺、居士林及江苏佛协明学法师、弘法法师的邀请,东林寺代主持大安法师将带领“净土宗与当代伦理”研究生班学员赴温州、苏州弘法。
3月19日,温州方面派来黄新微居士和陈居士作为请法代表,带着一辆中巴车,专程来迎接大安法师一行。
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庐山天气经过一个多星期连绵不断的阴雨天,变为万里无云。早上七点半,大安法师弘法团一行16人登上由温州派来的专车,从东林寺出发,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温州。由九辆彩车组成的遂应寺迎请车队早已在温州等候,大安法师及弘法团成员换乘轿车前往乐清遂应寺。
遂应寺位于温州乐清市白象镇下庠茗山风景区山脚下,背靠山峰奇丽的茗山。为了迎接东林祖庭来的客人,遂应寺在各个路口拉上了横幅,插上了彩旗。
下午五点左右车队到达遂应寺,大安法师弘法团一行在遂应寺住持宗觉法师陪同下缓步走进寺庙,道路两旁井然有序地站满了身穿海清手持鲜花夹道欢迎的信众。大安法师进入大雄宝殿拈香礼佛,并向热诚迎接的四众弟子表示感谢。
晚上六点半,大安法师在遂应寺念佛堂为温州信众开示念佛的方法与规矩。能容纳300多信众的念佛堂里坐无虚席。大安法师开示解说了东林佛号的缘起和其“清畅哀亮、微妙和雅”音质特征,以及沉沦在苦海中的业障深重的罪恶生死凡夫深切的呼唤弥陀救度和皈投弥陀大悲愿海的本质内涵,详细解说了东林佛号的念法。遂应寺大众听后欢喜踊跃。大安法师开示后,东林寺弘法团法师引领大众按东林佛号念诵仪式经行念佛到九点。
江西东林寺大安法师温州-苏州弘法行报道之三
迎请法师
传授三皈五戒
大众听法
温州太平寺住持万如法师领众迎接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拈香礼佛
温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智明法师(中)与大安法师亲切交谈
中国佛教新闻网3月24日消息 据东林祖庭报道:3月22~23日,两天都是全天讲法。大安法师选择的讲题是《印光法师文钞》中的《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永嘉就是温州,某居士昆季是周孟由、周群铮两兄弟。这两位居士和印光法师的渊源颇深,书信来往在《文钞》中所占比例最多,所提问题在当代也很有代表意义。法师选取此文为大众敷扬,非常对机。大众也听得津津有味。法师还在开示中间,着重对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进行了阐述,期盼大家按四料简进行修学,一生成就。
开示时间安排是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开示后,有现场问答。信众所提问题涉及到念佛、教理、烦恼、事业、处世、家庭等方面。问题提的相当有水平,答的也精彩,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关开示和问答的录音会在宽带条件具备时,由视听中心尽快上传和大家分享。)
22日晚,有100人左右在遂应寺皈依了三宝。
23日下午,讲法圆满。宗觉法师作了总结,他代表遂应寺两序大众感谢大安法师和东林弘法团一行不辞辛苦前来送法,对大安法师的讲法给于了高度评价,并祈请大安法师能够常来开示。
随后,两地四众弟子一起合影留念。
五点左右,东林弘法团一行和遂应寺的法师、居士们依依道别,乘车赶往温州太平寺。
到达温州太平寺,天色已晚。太平寺住持万如法师率两序大众欢迎大安法师一行。大安法师到大雄宝殿拈香礼佛。随后,宾主在会客室进行了友好亲切的交谈。
药石后,工作人员开始为明天的讲法进行准备。
江西东林寺大安法师温州-苏州弘法行报道之四
中国佛教新闻网3月26日消息 据东林祖庭报道:3月24日大安法师3月24日在温州太平寺般若讲堂为近千名温州信众开示讲解彻悟禅师语录,并针对信众提出的问题做了精彩的开示。晚上法师在太平寺大雄宝殿为四众弟子讲解并演示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带领大众经行念佛。
江西东林寺大安法师温州-苏州弘法行报道之七
朝拜观音洞
在印祖纪念馆诵读印祖手迹《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与明学长老亲切交谈
明学长老为净土研究生班学员开示
大安法师在念佛堂谈修学净土法门体会
认真聆听法师开示
中国佛教新闻网3月28日消息 据东林祖庭报道:3月27日早上7点半,大安法师弘法团在苏州报恩寺可成法师和四位居士的迎请下乘大巴从温州景山宾馆出发赴苏州弘法,5位温州护法居士一同乘车送弘法团到苏州。路上苏州秦居士为弘法团介绍了苏州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传统。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大家唱诵着东林佛号,忘掉连日来紧张工作奔波的疲劳。
下午15点半到达苏州灵岩山寺。大安法师一行先到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院朝拜印祖舍利塔,在印祖纪念馆法师带领大家一同诵念印祖墨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然后步行上山参访灵岩山寺,途中还参拜了观音洞。到达灵岩山寺后,大安法师一行先到大殿礼佛,然后参拜了明学长老,并向明学长老赠送了阿弥陀佛铜像。灵岩山寺监院慧开法师引领大安法师一行参观了寺院,并到藏经楼参观了灵岩寺的镇寺之宝——民国时期两位法师的血抄华严经和隆藏原本。药石后,明学长老带领大安法师一行参观了吴王井等历史遗迹,这里曾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筑的馆娃宫遗址。抚今追昔,令人更加珍惜佛法因缘。参观完毕后,应大安法师的启请,明学长老为东林寺净土研究生班的学员作了精彩开示。明老开示学员要看破放下老实念佛,深入学习印祖文钞,具正知见,惜福精进,努力念佛。明学长老还讲述了印祖开创的灵岩山寺的规矩和道风,并介绍了灵岩山佛学院的情况。灵岩山佛学院是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大约由50位学僧,是由100位应试者选拔出来的。明学长老说佛学院选才首先是看有没有道心、在寺院考察3个月,看有没有道心,学不学规矩,而不是光看考试成绩。即使考试成绩好,但没有道心,不学规矩,佛学院也不接收。明学长老还回答了净土研究生班学员的问题。
晚上7点半至8点半,大安法师在灵岩山寺念佛堂为四众弟子做了关于净土念佛法门修学体会的开示,大安法师开示说净土法门是至圆至顿的法门,以佛的果地觉为众生因地心,圆收圆摄一切法门,普被三根,利钝全收,是佛普渡众生的大不可思议的究竟法门,要用信愿庄严这句名号,定能带业往生。正如印祖所题:“莫讶一称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
开示完后,大安法师一行向明学长老告别,乘车到达下榻的宾馆时已经近晚上10点。
江西东林寺大安法师温州-苏州弘法行报道之九
迎请法师
法师拈香
回答信众问题
大众聆听开示
苏州部分信众与法师合影留念
西园戒幢律寺普仁法师向法师一行赠送礼物
中国佛教新闻网3月30日消息 据东林祖庭报道:3月29日,大安法师在苏州报恩寺继续讲解印祖文钞《与体安和尚书》圆满,然后回答信众的疑问。
两日来,东林寺净土宗研究学会和苏州弘化社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友好交流和互动,弘法法师和大安法师对此均予以了高度评价。
下午四点大安法师一行应普仁法师的邀请到西园戒幢律寺参访。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