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虫鱼

  虫鱼

  猬皮

  味苦平。
  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要背,酒煮杀之。生川谷。
  《名医》曰:生楚山田野,取无时。
  案《说文》云:似豪猪者,或作猬。《广雅》云:虎王,猬也。《尔雅》云:汇毛刺。郭璞云:今谓状似鼠。《淮南子》说山训云:鹊矢中猬。

  露蜂房

  味苦平。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瘨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肠。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百穿,一名蜂。生牂柯,七月七日采,阴干。
  案《淮南子》汜论训云:蜂房不容卵。高诱云:房巢也。

  鳖甲

  味咸平。
  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
  《名医》曰:生丹阳,取无时。
  案《说文》云:鳖,甲虫也。

  蟹

  味咸寒。
  主脑中邪气,热结痛,?僻面肿败漆。烧之致鼠。生池泽。
  《名医》曰:生伊洛诸水中,取无时。
  案《说文》云:蟹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鳝之穴无所庇,或作,蛫蟹也。
  《荀子》勤学扁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所寄托。《广雅》云:蜅蟹,蛫也。
  《尔雅》云:螖蛫,小者。郭璞云:或曰即蟚螖也,似蟹而小。

  柞蝉

  味咸寒。
  主小儿惊痫,夜啼,瘨病,寒热,生杨柳上。
  《名医》曰:五月采,蒸干之。
  案《说文》云:蝉以旁鸣者,蜩蝉也。《广雅》云:(虫奇)蛣,蝉也,复育,蜕也,旧作蚱蝉。别录云:蚱者,鸣蝉也,壳一名楉蝉,又名伏蜟,案蚱即柞字。《周礼》考工记云:侈则柞。郑元云:柞读为咋咋然之咋,声大外也。《说文》云:诸、大声也,音同柞,今据作柞。柞蝉即五月鸣蜩之蜩,《夏小正》云:五月良蜩鸣,传良蜩也,五采具。《尔雅》云:蜩、螂、蜩。《毛诗》云:如蜩。《传》云:蜩、蝉也。方言云: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论衡云:蝉生于复育,开背而出。而玉扁云:蚱蝉,七月生。陶宏景音蚱作云:痖蝉,是为月令之寒蝉,《尔雅》所云矣,《唐本》注非之也。

  蛴螬

  味咸微温。
  主恶血,血淤,(《御览》作血瘴)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一名蟦蛴。生平泽。
  《名医》曰:一名蜰齐,一名勃齐,生河内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反行者,良。
  案《说文》云:(齐内去二加虫)、(齐内去二加虫)(上曹下虫虫)也,蝤,蝤(齐内去二加虫)也,蝎、蝤(齐内去二加虫)也。《广雅》云:蛭蛒,(上关下虫)(虫属),地蚕,蠹蟦,蛴螬。《尔雅》云:蟦、蛴螬。郭璞云:在粪土中,又蝤蛴,蝎。
  郭璞云:在木中,今虽通名蝎,所在异,又蝎,蛣(虫屈)。郭璞云:木中蠹虫,蝎、桑蠹。郭璞云:即拮掘。《毛诗》云:领如蝤蛴。《传》云:蝤蛴,蝎虫也。方言云:蛴螬,谓之蟦,自关而东,谓之蝤蛴,或谓之蚕蠋,或谓之蚕蠋,梁益之间,谓之蛒,或谓之蝎或谓之蛭蛒,秦晋之间,谓之蠹,或谓之天蝼。
  列子天瑞篇云:乌足根为蛴螬。《博物志》云: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说文》无蟦字,当借蜰为之,声相近,字之误也。

  乌贼鱼骨

  味咸微温。
  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生池泽。
  《名医》曰:生东海,取无时。
  案《说文》云:鲗、鸟鲗,鱼名,或作鲫,左思赋,有乌贼。刘逵注云:乌贼鱼,腹中有墨。陶宏景云:此是(暴鸟)乌所化作,今其口脚具存,犹相似尔。

  白僵蚕

  味咸。
  主小儿惊痫夜蹄,去三虫,减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名医》曰:生颍川,四月取自死者。
  案《说文》云:蚕任丝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
  《博物志》云:蚕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生子,子后为,皆无眉目,易伤,收采亦薄,玉篇作僵蚕,正当为僵,旧作殭,非。

  蛇鱼甲

  味辛微温。
  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创疥,死肌。生池泽。
  《名医》曰:生南海,取无时。
  案《说文》云:鳝、鱼名,皮可为鼓鼍,鼍、水虫似蜥,易长大。陶宏景云:蛇即鼍甲也。

  樗鸡

  味苦平。
  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生川谷。
  《名医》曰:生河内樗树上,七月采,暴干。
  案《广雅》云:樗鸠,樗鸡也。《尔雅》云:螒、天鸡。李巡云:一名酸鸡。郭璞云: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毛诗》云:六月莎鸡振羽。陆玑云:莎鸡,如蝗而班色,毛翅数重,某翅正赤,或谓之天鸡,六月中,飞而振羽,索索作声,幽州人谓之蒲错,是也。

  蛞蝓

  味咸寒。
  主贼风,?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一名陵蠡。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土蜗,一名附蜗,生大山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案《说文》云:蝓,虎蝓也,蠃,一石虎蝓。《广雅》云:蠡蠃、蜗牛,螔蝓也。《中山经》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郭璞云:仆累,蜗牛也,《周礼》鳖人,祭祀供蠃。郑云:蠃螔蝓。《尔雅》云:蚹蠃螔蝓。郭璞云:即蜗牛也。《名医》曰:别出蜗牛条,非。旧作蛞,《说文》所无。据玉篇云:蛞蛞东,知即活东异文,然则当为活。

  石龙子

  味咸寒。
  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易。生川谷。
  《吴普》曰:石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一名石龙子,(《御览》)。
  《名医》曰:一名山龙子,一名守宫,一石石蜴,生平阳及荆山石间,五月取着石上令干。
  案《说文》云:蜥、虫之蜥易也,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或作蝘,蚖、荣蚖蛇,医以注鸣者。《广雅》云:蛤蚧,(口卢)(虫厘),蚵(虫龙),蜥蜴也。《尔雅》云: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
  《毛诗》云:胡为虺蜴,《传》云蜴,螈也。陆玑云:虺蜴,一名蝾螈,蜴也,或谓之蛇医,如蜥蜴,青绿色,大如指,形状可恶。方言云:守宫,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口卢)蜥(虫厘),或谓之蜥易,其在泽中者,谓之易锡,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东齐,海岱谓之蝾螈,北燕谓之祝蜓,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蚧。

  木虻

  味苦平。
  主目赤痛,眦伤,泪出,淤血,血闭,寒热酸无子。一名魂常。生川泽。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取。
  案《说文》云:虻啮人飞虫。《广雅》云:(上匿下虫虫)(虫龙),虻也此省文。《淮南子》齐俗训云:水蚄为(上晦下心)荒。高诱云:青蛉也。又说山训云:虻、散积血。

  蜚虻

  味苦微寒。
  主逐淤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
  《名医》曰:生江夏,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蜚廉

  味咸寒。
  主血淤,(《御览》引云逐下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生川泽。
  《吴普》曰:蜚廉虫。神农黄帝云:治妇人寒热(《御览》)。
  《名医》曰:生晋阳及人家屋间,立秋采。
  案《说文》云:蜰,卢蜰也,蜚、臭虫,负蠜也,蠜、目蠜也。《广雅》云:飞蜰,飞蠊也。《尔雅》云:蜚,蜰.郭璞云:即负盘臭虫。《唐本》注云:汉中人食之下气,名曰石美,一名卢蜰,一石负盘,旧作蠊,据刑昺疏引此作廉。

  蟅虫

  味咸寒。
  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地鳖。生川泽。
  《吴普》曰:(庶虫)虫,一名土鳖(《御览》)。
  《名医》曰:一名土鳖,生河东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暴干。
  案《说文》云:蟅虫属蠜,目蠜也。《广雅》云:负蠜,蟅也。《尔雅》云:草虫,负蠜。郭璞云:常羊也。《毛诗》云:喓喓草虫。《传》云:草虫,常羊也。陆玑云: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伏翼

  味咸平。
  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川谷,(旧作禽部,今移)。
  《吴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间,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艺文类聚)。
  《名医》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
  案《说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广雅》云,伏翼,飞鼠,仙鼠,(口式)(口墨)也。《尔雅》云:蝙蝠服翼。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伏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虫只)(虫厘),李当之云:即天鼠。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