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敌剌萧痕笃康默记孙延寿韩延徽子德枢萧翰耶律牒蜡
耶律朗耶律刘哥弟盆都耶律海思耶律敌猎萧革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後以平内乱功,代辖里为奚六部吐里,卒。
敌剌善骑射,颇好礼文。
萧痕笃,字兀里轸,迭剌部人。其先相遥辇氏。
痕笃少慷慨,以才能自任。早隶太祖帐下,数从征讨。既践阼,除北府宰相。痕笃事亲孝,为政尚宽简。
康默记,本名照。少为蓟州衙校,太祖侵蓟州得之,爱其材,隶麾下。一切蕃、汉相涉事,属默记折衷之,悉合上意。
时诸部新附,文法未备,默记推析律意,论决重轻,不差毫厘。罹禁网者,人人自以为不冤。顷之,拜左尚书。神册三年,始建都,默记董役,人咸劝趋,百日而讫事。五年,为皇都夷离毕。会太祖出师居庸关,命默记将汉军进逼长芦水寨,俘馘甚众。
天赞四年,亲征渤海,默记与韩知古从。後大叛,命诸将攻之。默记分薄东门,率骁勇先登。既拨,与韩延徽下长岭府。军还,已下城邑多叛,默记与阿古只平之。
既破回跋城,归营太祖山陵毕,卒。佐命功臣其一也。
孙延寿,字胤昌,少倜傥,谓其所亲:「大丈夫为将,当效节边垂,马革裹尸。」景宗特授千牛卫大将军。宋人攻南京,诸将既成列,延寿独奋击阵前,敌遂大溃。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乾亨三年卒。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叁军,同冯道祗候院,授幽州观察度支使。
後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叁军事。攻 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问所适,延徽曰:「吾将复走契丹。」德明不以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既至,太祖问故。延徽曰:「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上大悦,赐名曰匣列。「匣列」,辽言复来也。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叁决。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乞降。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左仆射。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拨之。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
太宗朝,封鲁国公,仍为政事令。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
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
应历中,致仕。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
初,延徽南奔,太祖梦白鹤自帐中出;比还,复入帐中。诘旦,谓侍臣曰:「延徽至矣。」已而果然。太祖初元,庶事草创,凡营都邑,建宫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为佐命功臣之一。子德枢。
德枢年甫十五,太宗见之,谓延徽曰:「是儿卿家之福,朕国之宝,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林大将军,迁特进太尉。
时汉人降与转徙者,多寓东平。丁岁灾,饥馑疾厉。德枢请往抚字之,授辽兴军节度使。下车整纷剔蠹,恩煦信孚,劝农桑,兴教化,期月民获苏息。
入为南院宣徽使,遥授天平军节度使,平、滦、营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门下平章事。已而加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封赵国公。保宁元年卒。孙绍勋、绍芳。
绍勋,仕至东京户部使。会大延琳叛,被执,辞不屈,贼以锯解之,愤骂至死。
绍芳,重熙间叁知政事,加兼侍中。时廷议征李元昊,力谏不听,出为广德军节度使。闻败,呕血卒。
孙资让,寿隆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宋徽宗嗣位,遣使来报,有司按籍,有「登宝位」文,坐是出为崇义军节度使。改镇辽兴,卒。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后来嫔,知古从焉,未得省见。久之,负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庸保,以供资用。
其子匡嗣得亲近太祖,因间言。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叁谋议。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久之,信任益笃,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叁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
顷之,拜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天显中卒,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嗣。
匡嗣以善医,直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应历十年,为太祖庙详稳。後宋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
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
时耶律虎古使宋还,言宋人必取河东,合先事以为备。匡嗣诋之曰:「宁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胜逼燕。匡嗣与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宋,军于满城,方阵,宋人请降。匡嗣欲纳之,休哥曰:「彼军气甚锐,疑诱我也。可整顿士卒以御。」匡嗣不听。俄而宋军鼓噪薄我,众蹙践,尘起涨天。匡嗣仓卒谕诸将,无当其锋。众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弃旗鼓遁,其众走易州山,独休哥收所弃兵械,全军还。
帝怒匡嗣,数之曰:「尔违众谋,深入敌境,尔罪一也;号令不肃,行伍不整,尔罪二也;弃我师旅,挺身鼠窜,尔罪三也;侦候失机,守御弗备,尔罪四也;捐弃旗鼓,损威辱国,尔罪五也。」促令诛之。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
既而遥授晋昌军节度使。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使,卒。睿智皇后闻之,遣使临吊,赙赠甚厚,後追赠尚书令。五子:德源,德让 後赐名隆运,德威,德崇,德凝。德源、德凝附传,馀各有传。
德源,性愚而贪,早侍景宗邸。及即位,列近侍。保宁间,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以贿名,德让贻书谏之,终不悛。以故论者少之。後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乾亨初卒。
德凝,谦逊廉谨。保宁中,迁护军司徒。开泰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崇义军节度使。移镇广德,秩满,部民请留,从之。改西南面招讨使, 项隆益答叛,平之。迁大同军节度使,卒于官。
子郭三,终天德军节度使。孙高家奴,终南院宣徽使;高十,终辽兴军节度使。
※校勘记
一∶ 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五,原误「三」。按纪天禄五年正月,刘崇自立于太原;六月,求封册。据改。
二∶ 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 按下文其子匡嗣已得「亲近太祖,因间言」,则六岁被掠不合,疑有漏字。
三∶ 负其有 疑应作「负其才」或「负其有才」。
四∶ 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使三,原作「二」。按纪改西南面招讨使在乾亨三年三月,据改。
五∶ 五子德源德让德威德崇德凝德崇,纪统和十二年五月作德冲。又下文称「德威、德凝附传,馀各有传」,今按德让、德威传见卷八二,德崇仅於其子韩制心传中追叙,无专传。此处当是沿袭耶律俨或陈大任旧史之文,而德崇传实已删去。
六∶ 保宁间 保宁,原误「统和」。据上、下文改。
七∶ 开泰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崇义军节度使 按纪统和三年四月,德凝以彰武军节度使为崇义军节度使。开泰应作统和。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