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卫志下
五京乡丁
辽建五京:临潢,契丹故壤;辽阳,汉之辽东,为渤海故国;中京,汉辽西地,自唐以来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契丹本户多隶宫帐、部族,其馀蕃汉户丁分隶者,皆不与焉。
太祖建皇都于临潢府。太宗定晋,晋主石敬瑭来献十六城,乃定四京,改皇都为上京。有丁一十六万七千二百。
临潢府:
临潢县丁七千。
长泰县丁八千。
保和县丁六千。
定霸县丁六千。
宣化县丁四千。
潞县丁六千。
易俗县丁一千五百。
迁辽县丁一千五百。
祖州:
长霸县丁四千。
咸宁县丁二千。
越王城丁二千。
怀州:
扶馀县丁三千。
显理县丁二千。
庆州玄宁县丁一万二千。
泰州兴国县丁一千四百。
长春州长春县丁四千。
乌州爱民县丁二千。
永州:
长宁县丁九千。
义丰县丁三千。
慈仁县丁八百。
仪坤州广义县丁五千。
龙化州龙化县丁二千。
降圣州永安县丁一千五百。
饶州:
长乐县丁八千。
临河县丁二千。
安民县丁二千。
头下:
徽州丁二万。
成州丁八千。
懿州丁八千。
渭州丁二千。
原州丁一千。
壕州丁一万二千。
福州丁五百。
横州丁四百。
凤州丁一千。
遂州丁一千。
丰州丁一千。
顺州丁二千。
闾州丁二千。
松山州丁一千。
豫州丁一千。
宁州丁六百。
东京,本渤海,以其地建南京辽阳府。统县六,辖军、府、州、城二十六,有丁四万一千四百。天显十三年,太宗改为东京。
辽阳府:
辽阳县丁三千。
仙乡县丁三千。
鹤野县丁二千四百。
析木县丁二千。
紫蒙县丁二千。
兴辽县丁二千。
开州开远县丁二千。
盐州丁五百。
穆州丁五百。
贺州丁五百。
定州定东县丁一千六百。
保州来远县丁二千。
辰州丁四千。
卢州丁五百。
铁州丁二千。
兴州丁三百。
汤州丁七百。
崇州丁一千。
海州丁三千。
耀州丁一千二百。
嫔州丁七百。
渌州丁四千。
桓州丁一千。
丰州丁五百。
正州丁七百。
慕州丁三百。
南京析津府,统县十一,辖军、府、州、城九,有丁五十六万六千。
析津府:
析津县丁四万。
宛平县丁四万四千。
昌平县丁一万四千。
良乡县丁一万四千。
潞县丁一万一千。
安次县丁二万四千。
武清县丁二万。
永清县丁一万。
香河县丁一万四千。
玉河县丁二千。
◎ 阴县丁一万。
顺州怀柔县丁一万。
檀州:
密云县丁一万。
行唐县丁六千。
涿州:
范阳县丁二万。
固安县丁二万。
新城县丁二万。
归义县丁八万。
易州:
易县丁五万。
涞水县丁五万四千。
容城县丁一万。
蓟州:
渔阳县丁八千。
三河县丁六千。
玉田县丁六千。
平州:
卢龙县丁一万四千。
安喜县丁一万。
望都县丁六千。
滦州:
义丰县丁八千。
马城县丁六千。
石城县丁六千。
营州广宁县丁六千。
景州遵化县丁六千。
西京大同府,统县七,辖军、府、州、城十七,有丁三十二万二千七百。
大同府:
大同县丁二万。
云中县丁二万。
天成县丁一万。
长青县丁八千。
奉义县丁六千。
怀仁县丁六千。
怀安县丁六千。
弘州:
永宁县丁二万。
顺圣县丁六千。
德州宣德县丁六千。
丰州:
富民县丁二千四百。
振武县乡兵三百。
奉圣州:
永兴县丁一万六千。
矾山县丁六千。
龙门县丁八千。
望云县丁二千。
归化州文德县丁二万。
可汗州怀来县丁六千。
儒州缙山县丁一万。
蔚州:
灵仙县丁四万。
定安县丁二万。
飞狐县丁一万。
灵丘县丁六千。
广陵县丁六千。
应州:
金城县丁一万六千。
浑源县丁一万。
河阴县丁六千。
朔州:
鄯阳县丁八千。
宁远县丁四千。
马邑县丁六千。
金肃军防秋兵一千。
武州神武县丁一万。
河清军防秋兵一千。
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城七金山,建大定府,号中京。统县九,辖军、府、州、城二十三。草创未定,丁籍莫考,可见者一县:
高州三韩县丁一万。
大约五京民丁可见者,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为乡兵。
属国军
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徵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众寡,各从其便,无常额。又有铁不得国者,兴宗重熙十七年乞以兵助攻夏国,诏不许。
吐谷浑。
铁骊。
。
兀惹。
黑车子室韦。
西奚。
东部奚。
乌马山奚。
斜离底。
突厥。
◎ 项。
小蕃。
沙陀。
阻卜。
乌古。
素昆那。
胡母思山蕃。
波斯。
大食。
甘州回鹘。
新罗。
乌孙。
炖煌。
赁烈。
要里。
回鹘。
辖夓斯。
吐蕃。
黄室韦。
小黄室韦。
大黄室韦。
阿萨兰回鹘。
于阗。
师子。
北女直。
河西项。
南京女直。
沙州炖煌。
曷苏馆。
沙州回鹘。
查只底。
蒲卢毛朵。
蒲奴里。
大蕃。
高昌。
回拨。
颇里。
达里底。
拨思母。
敌烈。
粘八葛。
梅里急。
耶睹刮。
鼻骨德。
和州回鹘。
斡朗改。
高丽。
西夏。
女直。
辽之为国,邻於梁、唐、晋、汉、周、宋。晋以恩故,始则父子一家,终则寇雠相攻;梁、唐、周隐然一敌国;宋惟太宗征北汉,辽不能救,馀多败衄,纵得亦不偿失。良由石晋献土,中国失五关之固然也。高丽小邦,屡丧辽兵,非以险阻足恃故欤。西夏弹丸之地,南败宋,东抗辽。虽西北士马雄劲,元昊、谅祚智勇过人,能使项、阻卜掣肘大国,盖亦襟山带河,有以助其势耳。虽然,宋久失地利,而旧志言兵,唯以敌宋为务。三关,聚议北京,犹不敢轻进。岂不以大河在前,三镇在後,临事好谋之审,不容不然欤。
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宫丁、大首领、诸部族,中京、头下等州,属国之众,皆不与焉。不轻用之,所以长世。
边境戍兵
又得高丽大辽事迹,载东境戍兵,以备高丽、女直等国,见其守国规模,布置简要,举一可知三边矣。
东京至鸭渌西北峰为界:
黄龙府正兵五千。
咸州正兵一千。
东京沿女直界至鸭渌江:
军堡凡七十,各守军二十人,计正兵一千四百。
来远城宣义军营八:
太子营正兵三百。
大营正兵六百。
蒲州营正兵二百。
新营正兵五百。
加陀营正兵三百。
王海城正兵三百。
柳白营正兵四百。
沃野营正兵一千。
神虎军城正兵一万。大康十年置。
右一府、一州、二城、七十堡、八营,计正兵二万二千。
※校勘记
一:晋主石敬瑭主原作「王」,据大典七七○二改。
二:宣化县丁四千按地理志一,宣化县户四千。一户一丁,疑误。
三:庆州玄宁县玄宁,地理志一作玄德。
四:凤州丁一千按地理志一,凤州户四千。丁数少于户数,疑误。
五:辽阳府统县六辖军府州城二十六道光殿本考证云:「按地理志,统县九,辖军、府、州、城八十七。此所载『县六』,系据丁数可见者;其『二十六』之数,恐有舛误。」
六:析津府统县十一十一,原脱「一」字。按下列县数十一,与地理志四合,据补。
七:归义县丁八万按地理志四,归义县户四千。「丁八万」疑是丁八千之误。
八:天成县成,原误「详」。据地理志五改。金史地理志作天城。
九:斜离底百官志二:「达里得部,亦曰达离底。」按下文有达里底,疑与此为重出。
一○:乌古按属国表作骨里国即乌骨里,亦作于骨里、于厥、于厥里。
一一:炖煌此与下文沙州炖煌、沙州回鹘为重出。
一二:南京女直按纪统和二十二年九月「丙午,幸南京。女直遣使献所获乌昭庆妻子。」属国表误作「南京女直遣使献所获乌昭庆妻子」。此「南京女直」似沿袭属国表之误。纪大安元年十一月,「以南女直详稳萧袍里为北府宰相」。检上文有北女直,则此目当作南女直。即金史世纪所谓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下文不冠南北之女直,似指完颜强大以後之女直。
一三:查只底按部族表,「太平七年,查只底部来附。」是部,非属国。
一四:高昌此与下文和州回鹘为重出。
一五:梅里急按纪保大五年作密儿纪,即金、元之篾儿乞。
一六:鼻骨德按百官志二作鼻国德。
一七:斡朗改按斡朗改及娘改本书屡见,一为属国,一为部族。刘师培左集卷五部族表书後云,均乌梁海之转音,元秘史作兀良合。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