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帝纪中
乾祐二年春正月乙巳朔,制曰:
朕以渺躬,获缵洪绪,念守器承祧之重,怀临深履薄之忧。属以天道犹艰,王室多故,天降重戾,国有大丧,奸臣乐祸以图危,群寇幸灾而伺隙,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尝胆履冰,废飧辍寐,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股肱叶谋,爪牙宣力。西摧三叛,抚其背而扼其喉;北挫诸蕃,断其臂而折其脊。次则巴、邛啸聚,淮、海猖狂,才闻矢接锋交,已见山摧岸沮,寇难少息,师徒无亏。兼以修奉园陵,崇建宗庙,右贤左戚,同寅协恭,多事之中,大礼无阙,负荷斯重,哀感良深。
今以三阳布和,四序更始,宜申兑泽,允答天休,恤狱缓刑,赦过宥罪,当万物之莩甲,开三面之网罗,顺彼发生,以召和气。应乾祐二年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天下见禁罪人,除十恶五逆、官典犯赃、合造毒药、劫家杀人正身外,其余并放。
河府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等,比与国家素无雠衅,偶因疑惧,遂至叛违。然以彼之生灵,朕之赤子,久陷孤垒,可念非辜,易子析骸,填沟委壑,为人父母,宁不轸伤!但以屈己爱人,先王厚德,包垢含辱,列圣美谈,宜推济物之恩,用广好生之道。其李守贞等,宜令逐处都部署分明晓谕,若能翻然归顺,朕即待之如初,当保始终,享其富贵,明申信誓,固无改移。其或不顺推诚,坚欲拒命,便可应时攻击,克日荡平。候收复城池,罪止元恶,其余诖误,一切不问。
重念征讨已来,劳役滋甚,兵犹在野,民未息肩,急赋繁征,财殚力匮。矜恤之泽,未被于疲羸;愁叹之声,几盈于道路。即俟边锋少弭,国患渐除,当议优饶,冀获苏息。诸道籓侯郡守等,咸分寄任,共体忧劳,更宜念彼疮痍,倍加勤恤,究乡闾之疾苦,去州县之烦苛,劝课耕桑,省察冤滥,共恢庶政,用副忧劳。凡百臣僚,当体朕意。
壬子,赐前昭义军节度使张从恩衣一袭,金带、鞍马、彩帛等。时有投无名文字诬告从恩者,故特有是赐,以安其心。乙卯,河府军前奏,今月四日夜,贼军偷斫河西寨,捕斩七百余级。时蜀军自大散关来援王景崇,郭威自将兵赴岐下,将行,戒白文珂、刘词等曰:「贼之骁勇,并在城西,慎为儆备。」既行,至华州,闻川军退败,且忧文珂等为贼奔突,遂兼程而回。贼城内侦知郭威西行,于正月四日夜,遣贼将王三铁等,《宋史·王继勋传》:继勋有武勇,在军阵常用铁鞭、铁槊、铁楇,军中目为「王三铁」。率骁勇千余人,沿流南行,坎岸而登,为三道来攻。贼军已入王师寨中,刘词极力拒之,短兵既接,遂败之。
二月丙子,诏:「诸道州府,所征乾祐元年夏秋苗亩上纽征白米秆草已纳外,并放。」是日旦,黑雾四塞。丁丑夕,大风。乙酉,以前房州刺史李筠夫为鸿胪卿。戊子,前右监门将军乔达,及其兄契丹伪命客省使荣等皆弃市。达,李守贞之妹婿也,故皆诛之。庚寅,徐州巡检使成德钦奏,至峒峿镇遇淮贼,破之,杀五百人,生擒一百二十人。戊戌,大雨霖。庚子,诏左谏议大夫贾纬等修撰高祖实录。
三月丙辰,以北京衙内指挥使刘钧为汾州防御使。
夏四月丙子,以荆南节度行军司马、武泰军节度留后王保义为检校太尉,领武泰军节度使,行军如故。丁丑,颍州献紫兔、白兔。是月,幽、定、沧、贝、深、冀等州地震。辛巳,太白经天。辛丑,幸道宫祷雨。
五月甲辰朔,故湖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扶风郡公、赠太师马希声追封衡阳王。戊申,以前邠州节度使安审约为左神武统军,以前洛京副留守袁鳷为右神武统军。乙卯,河府军前奏,今月九日,河中节度副使周光逊弃贼河西寨,与将士一千一百三十人来奔。己未,右监门大将军许迁上言,奉使至博州博平县界,睹蝝生弥亘数里,一夕并化为蝶飞去。辛酉,兗、郓、齐三州奏蝝生。乙丑,永兴赵思绾遣牙将刘成诣阙乞降,制授赵思绾华州节度留后、检校太保,以永兴城内都指挥使常彦卿为虢州刺史。丁卯,宋州奏,蝗抱草而死。己巳,湖南奏,蛮寇贺州,遣大将军徐进率兵援之,战于风阳山下,大败蛮獠,斩首五千级。
六月癸西朔,日有食之。兗州奏,捕蝗二万斛,魏、博、宿三州蝗抱草而死。乙亥,颍州献白鹿。戊寅,安州节度使杨信奏,亡父光远,蒙赐神道碑,镌勒毕,无故中断。诏别令断石镌勒。己卯,滑、濮、澶、漕、兗、淄、青、齐、宿、怀、相、卫、博、陈等州奏蝗,分命中使致祭于所在川泽山林之神。开封府、滑、漕等州蝗甚,遣使捕之。《宋史·段思恭传》:隐帝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平。」从之。壬午,月犯心星。辛卯,回鹘遣使贡方物。丙申,改商州乾元县为乾祐县,隶京兆府。是月,邠、宁、泽、潞、泾、延、鄜、坊、晋、绛等州旱。
秋七月辛亥,湖南奏,析长沙县东界为龙喜县。从之。丙辰,枢密使郭威奏,收复河府罗城,李守贞退保子城。丁巳,永兴都部署郭从义奏:「新除华州留后赵思绾,自今月三日授华州留后,准诏赴任,三移行期,仍要铠甲以给牙兵,及与之,竟不遵路。至九日夕,有部曲曹彦进告,思绾欲于十一日夜与同恶五百人奔南山入蜀。是日诘旦,再促上路,云俟夜进途。臣寻与王峻入城,分兵守四门,其赵思绾部下军,各已执带,遂至牙署,令赵思绾至则执之,与一行徒党,并处置讫。」甲子,枢密使郭威奏,收复河中府,逆贼李守贞自燔而死。丙寅,以权凉州留后折逋嘉施为河西军节度留后。兗州奏,捕蝗二万斛。丁卯,前洺州团练使武汉球卒。戊辰,永兴军节度使兼兵马都部署郭从义加同平章事,徙华州节度使。郭从义奏,处斩前巡检使乔守温,供奉官王益、时知化、任继勋等。守温受高祖命巡检京兆,会王益自凤翔押送赵思绾等赴阙,行至京兆,守温迎益于郊外,思绾等突然作乱,遂据其城。及郭从义率兵攻讨,令守温部署役夫。守温有爱姬陷在贼城,为思绾所录,及收城,从义尽得思绾之婢仆,守温求其爱姬,从义虽与之,意有所慊,遂发前罪,密启于郭威,请除之,与王益等并诛焉。兗州奏,捕蝗四万斛。壬午,西京留台侍御史赵砺弹奏,太子太保王延、太子洗马张季凝等,自去年五月后来,每称请假,俱是不任拜起。诏延等宜以本官致仕。甲申,以陕州节度使、充河中一行兵马都部署白文珂为西京留守,加兼侍中;潞州节度使、充河中一行副都署常思加检校太师;以右散骑常侍卢撰为户部侍郎致仕。辛卯,右拾遗高守琼上言:「仕官年未三十,请不除授县令。」诏:「起今后诸色选人,年及七十者,宜注优散官;年少未历资考者,不得注拟县令。」癸巳,以翰林学士、工部尚书张沆为礼部尚书。沆卜葬先人,以内署无例乞假,乃上章请解职,以赴葬事,遂落职以遣之。乙未,宣徽南院使、永兴行营兵马都监王峻,宣徽北院使、河府行营兵马都监吴虔裕,并加检校太傅。
九月乙己,枢密使郭威检校太师、兼侍中,宋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宏肇加兼中书令。初,郭威平河中回,朝廷议加恩,威奏曰:「臣出兵已来,辇毂之下,无犬吠之忧,俾臣得专一其事,军旅所聚,资粮不乏,此皆居中大臣镇抚谋画之功也,臣安敢独擅其美乎!」帝然之,于是宏肇与宰相、枢密使、三司使,次第加恩。既而诸大臣以恩之所被,皆朝廷亲近之臣,而宗室刘信及青州刘铢等皆国家元勋,必有不平之意,且外虑诸侯以朝廷有私于亲近也,于是议及四方侯伯,普加恩焉。丙午,西京留守判官时彦澄、推官姜蟾、少尹崔淑并免居官,坐不随府罢职,为留台侍御史赵砺所弹也。己酉,以右千牛上将军孙汉赟为绛州刺史。礼部尚书、判吏部尚书铨事王松停见任,坐子仁宝为李守贞从事也,寻卒于其第。辛亥,宰臣窦贞固加守司徒,苏逢吉加守司空,苏禹珪加左仆射,杨邠加右仆射,依前兼枢密使。太子太师致仕皇甫立卒。癸丑,三司使王章加邑封。乙卯,鄴都高行周加守太师,襄州安审琦加守太傅,兗州府符彦卿加守太保,北京刘崇加兼中书令。丁巳,澶州李洪信移镇陕州,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遂州节度使李洪义为澶州节度使。己未,许州刘信加兼侍中,开封尹侯益进封鲁国公,郓州慕容彦超、青州刘铢并加兼侍中。湖南马希广奏,于八月十八日大破朗州马希萼之众。辛酉,灵州冯晖、夏州李彝殷并加兼中书令。右武卫将军石懿、左武卫将军石训并停任。懿等以八月中秋,享晋五庙,命倡妇宿于斋宫,鸿胪寺劾之,故有是责。癸亥,镇州武行德、凤翔赵晖并加检校太师。鄴都、磁、相、邢、洺等州奏,霖雨害稼。西京奏,洛水溢岸。乙丑,晋州王晏、同州张彦赟、邠州侯章、泾州史懿、沧州王景、延州高允权并加检校太师。
冬十月庚午朔,契丹入寇。是日,定州孙方简、徐州刘赟并加同平章事,以利州节度使宋延渥为滑州节度使。甲戌,皇弟兴元节度使勋加检校太师。丙子,相州郭谨、贝州王继宏、邢州薛怀让并加检校太尉。庚辰,安州杨信、邓州刘重进加检校太师,河阳李晖加检校太傅。壬午,两浙钱宏俶加守尚书令,湖南马希广加守太尉。癸未,监修国史苏逢吉、史官贾纬以所撰《高祖实录》二十卷上之。丙戌,荆南高保融加检校太师、兼侍中;以殿前都部署、江州防御使李建为遂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奉国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王殷为夔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契丹陷贝州高老镇,南至鄴都北境,又西北至南宫、堂阳,杀掠吏民。数州之地,大被其苦,籓郡守将,闭关自固。遣枢密使郭威率师巡边,仍令宣徽使王峻参预军事。庚寅,府州折从阮进封岐国公,丰州郭勋进封虢国公。
十一月壬寅,鄜州留后王饶加检校太傅。癸丑,以吴越国王钱宏俶母吴氏为顺德太夫人。时议者曰:「封赠之制,妇人有国邑之号,死乃有谥,后妃公主亦然。唐则天女主,自我作古,乃生有则天之号,韦庶人有顺圣之号,知礼者非之。近代梁氏赐张宗奭妻号曰贤懿,又改为庄惠,今以吴氏为顺德,皆非古之道也。」乙卯,以大府卿刘皞为宗正卿。
十二月庚午朔,湖南奏,静江军节度使马希赡以今年十月十八日卒。废朝二日。辛未,日晕三重。戊寅,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窦贞固奏,请修晋朝实录。诏史官贾纬、窦俨、王伸等修撰。以礼部尚书张沆复为翰林学士。壬午,皇帝二十一姊永宁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颍州奏,破淮贼于正阳。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