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纪六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博王友文入觐,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壬午,以冬设禁军,幸兴安鞠场,召文武百官宴。幸开化,大阅军实。
十一月丁亥朔,幸广王第作乐。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庚戌,幸左龙虎军,宴群臣。甲寅,幸右龙虎军,宴群臣。戊戌,诏曰:「自朔至今,暴风未息,谅惟不德,致此咎征。皇天动威,罔敢不惧。宜遍命祈祷,副朕意焉。」差官分往祠所止风。己亥,日南至,帝被衮冕御朝元殿,列细仗,奏乐于庭,群臣称贺。帝畋于伊水。乙巳,诏曰:「关防者,所以识异服、察异言也。况下天未息,兵民多奸,改形易衣,觇我戎事。比者有谍皆以诈败,而未尝罪所过地,叛将逃卒窃其妻孥而影附使者,亦未尝诘其所经。今海内未同,而缓法弛禁,非所以息奸诈、止奔亡也。应在京诸司,不得擅给公验。如有出外须执凭由者,其司门过所,先须经中书门下点检,宜委宰臣赵光逢专判出给,俾由显重,冀绝奸源。仍下两京、河阳及六军诸卫、御史台,各加钤辖。公私行李,复不得带挟家口向西。其襄、邓、鄜、延等道,并同处分。」以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潞州副招讨使韩勍为副,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使。时镇州王熔、定州王处直叛,结连晋人,故遣将讨之。《五代会要》:十一月十四日,司天奏:「月蚀,不宜用兵。」时王景仁方总大军北伐,追之不及。至五年正月二日,果为后唐庄宗大败于柏乡。
十二月辛酉,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亲阅禁军,命格斗于教马亭。己巳,诏曰:「滑、宋、辉、亳等州,水涝败伤,人户愁叹,朕为民父母,良用痛心。其令本州分等级赈贷,所在长吏监临周给,务令存济。」壬辰,赈贷东都畿内,如宋、滑制。
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帝素服避殿,百官守司以恭天事,明复而止。制曰:「两汉以来,日食地震,百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盖欲周知时病,尽达物情,用缉国章,以奉天诫。朕每思逆耳,罔忌触鳞,将洽政经,庶开言路。况兹谪见,当有咎征。其在列辟群臣,危言正谏,极万邦之利害,致六合之殷昌。毗予一人,永建皇极。」二日,日旁有祲气,向背若环耳。崇政使敬翔望之曰:「兵可忧矣!」帝为之旰食。是日,果为晋军及镇、定之师所败,都将十余人被擒,余众奔溃。庚寅,制曰:「扈氏不恭,固难去战,鬼方未服,尚或劳师。其蚁聚余妖,狐鸣丑类,弃天常而拒命,据地险以偷生,言事讨除,将期戡定。问罪止诛于元恶,挺灾可悯于遗黎,每念伤痍,良深愧叹。应天兵所至之地,宜令将帅节级严戒军伍,不得焚烧庐舍,开发丘垄,毁废农桑,驱掠士女。使其背叛之俗,知予吊伐之心。」又制曰:「戎机方切,国用未殷,养兵须藉于赋租,税粟尚烦于力役。所在长吏,不得因缘征发,自务贪求,苟有故违,必行重典。立法垂制,详刑定科,传之无穷,守而勿失。中书门下所奏新定格式律令,已颁下中外,各委所在长吏,切务遵行。尽革烦苛,皆除枉滥,用副哀矜之旨,无违钦恤之言。」诏征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至京,见于崇勋殿。帝指授方略,依前充北面都招讨使,恩赉甚厚,使督军进发。《五代会要》:二月,晋师侵魏州,杨师厚帅师援邢州,晋人还师。
二月丙辰朔,帝御文明殿,群臣入阁。以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权知军州事。蔡人久习叛逆,刺史张慎思又裒敛无状,帝追慎思至京,而久未命代。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乘虚作乱,因纵火驱拥,为渡淮计。存俨诛行琮而抚遏其众,都将郑遵与其下奉存俨为主,而以众情驰奏。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请,遂讨其乱。兵至鄢陵,上闻之曰:「诛行琮功也,然存俨方惧,若临之以兵,蔡必速飞矣!」遂驰使还军,而擢授存俨,蔡人安之。壬戌,诏曰:「东京旧邦,久不巡幸,宜以今月九日幸东都,扈从文武官委中书门下量闲剧处分。」宰臣上言曰:「龙兴天府,久望法驾,但陛下始康愈,未宜涉寒,愿少留清跸。」从之。《五代会要》: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宜令食万钱之半。甲子,幸曜村民舍阅农事。庚午,幸白马坡。诏金吾大将军、待制官各奏事。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虔州刺史卢延昌笺表。虔州本支郡也,兵甚锐,自得韶州益强大,升为百胜军使。始洪州之陷,卢光稠愿收复使府,立功自效,上因兼授江西观察留后。光稠卒,复命延昌领州事,方伯亦颇慰荐。杨渭遣人伪署爵秩,延昌佯受官牒,礼遣其使,因湖南自表其事曰:「郡小寇迫,欲缓其奸谋,且开导贡路,非敢贰也。」以其伪制来自陈,上览奏曰:「我方有北事,不可不甚加抚恤。」寻兼授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命使慰劳。《九国志》:卢延昌归命于吴,伪乞命于梁。
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祷灵迹。翼日,大澍雨。丙申,幸甘水亭,召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宴乐甚欢。戊戌,幸右龙虎军,召文武官四品已上宴于新殿。甲辰,幸左龙虎军新殿,宴文武官四品已上。
四月丁卯,幸龙虎门,召宰臣、学士、金吾上将军、大将军侍宴广化寺。壬申,契丹遣使来贡。丁丑,幸宣威殿,宴文武官四品已上及军使、蕃客。己卯,又幸左龙军,宴群臣。诏曰:「邠、岐未灭,关、陇多虞,宜择亲贤,总兹戎任。应关西同、雍、华、鄜、延、夏等六道兵马,并委冀王收掌指挥。凡有抽差,先申西面都招讨使,仍别奏闻,庶合机权,以宁边鄙。」
五月甲申朔,帝被冕旒御朝元殿视朝,仗卫如式。制:改开平五年为乾化元年,大赦天下。诏方伯州牧,近未加恩者,并迁爵秩。复大赉军旅,普宴于宣威殿,赐帛各有差。制: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诸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高季昌赐一子八品正员官,贺德伦赐一子九品正员官。癸巳,观稼于伊水,登建春门,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临亭皋视物色,赏赐甚厚。诏左银台门,朝参诸司使库使已下,不得带从人入城,亲王许一二人执条床手简,余悉止门外,阑入者抵律。阍守不禁,与所犯同。先时,门通内无门籍,且多勋戚,车骑众者,尤不敢呵察。至是有以客星凌犯上言者,遂令止隔。清海军节度使、守侍中、兼中书令刘隐薨,辍朝三日,百僚诣阁门奉慰。
六月乙卯,命北面都招讨使、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屯邢、洺。丁巳,镇、定钞我汤阴。诏曰:「常山背义,易水效尤,诱其蕃戎,动我边鄙,南侵相、魏,东出邢、洺。是用遣将徂征,为人除害,但初颁赦令,不欲食言,宥而伐之,谅非获已。况闻谋始,不自帅臣,致此厉阶,并由奸佞。密通人使,潜结沙陀,既惧罪诛,乃生离叛。今虽行讨伐,已举师徒,亦开诏谕之门,不阻归降之路。矧又王熔、处直未曾削爵除名,若翻然改图,不远而复,必仍旧贯,当保前功。如有率众向明,拔州效顺,亦行殊赏,冀徇来情,免令受弊于疲民,用示维新于污俗。宜令行营都招讨使及陈晖军前,准此敕文,散加招谕,将安众惧,特举明恩。镇州只罪李宏规一人,其余一切不问。」诏修天宫佛寺。又,湖南奏:「潭州僧法思、桂州僧归真并乞赐紫衣。」从之。
七月,帝不豫,稍厌秋暑。自辛丑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宰臣视事于归仁亭子,崇政使、内诸司及翰林院并止于河南令廨署,至甲辰,复归大内。
八月庚申,幸保宁殿,阅天兴控鹤兵事,军使将校各有赐。癸亥,老人星见。戊辰,幸故上阳宫,至于榆林观稼。丙子,阅四蕃将军、屯卫兵士于天津桥,南至龙门广化寺。戊寅,幸兴安鞠场大教阅,帝自指麾,无不踊抃,坐作进退,声振宫掖。右神武统军丁审衢对御,以红帛囊剑拟乘舆物,帝曰:「宿将也。?睜恕之,以刘重霸代其任。
九月辛巳朔,帝御文明殿,群臣入阁,刑法待制官各奏事。己丑,宴群臣于兴安殿。庚子,亲御六师,次于河阳。甲辰,至于卫州。乙巳,至于宜沟,幸民刘达墅。丙午,至相州,赏左亲骑指挥使张仙、右云骑指挥使宋铎,尝身先陷阵,各赐帛。
十月辛亥朔,驻跸于相州,宰臣洎文武从官并诣行宫起居。户部郎中孔昌序赍留都百官冬朔起居表至自西京,诸道节度使、刺史、诸籓府留后,各以冬朔起居表来上。制以郢王友圭充控鹤指挥使,诸军都虞候阎宝为御营使。有司以立冬太庙荐享上言,诏丞相杜晓赴西都摄祭行事。癸丑,阅武于州闉之南楼。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以部下马瘦,并腰斩于军门。甲寅,将以其夕幸魏县,命阁门使李郁报宰臣,兼敕内外。是夜,车驾发轫于都署。乙卯,次洹水。丙辰,至魏县。先锋将黄文靖伏诛。己未,帝御朝元门,以回鹘、吐蕃二大国首领入觐故也。癸亥,令诸军指挥使及四蕃将军赐食于行宫之外庑。戊辰,幸邑西之白龙潭以观鱼焉。既而渔人获巨鱼以献,帝命放之中流,从臣以帝有仁恻之心,皆相顾欣然。是日,名其潭曰万岁潭。丙子,帝御城东教场阅兵,诸军都指挥、北面招讨使、太尉杨师厚总领铁马步甲十万,广亘十数里陈焉。士卒之雄锐,部队之严肃,旌旗之杂遝,戈甲之照耀,屹若山岳,势动天地,帝甚悦焉。即令丞相洎文武从臣列侍赐食,逮晚方归。
十一月辛巳朔,上驻跸魏县,从官自丞相而下并诣行宫起居,留都文武百官及诸道节度使、防御使、刺史、诸籓府留后,各奉表起居。壬午,帝以边事稍息,宣命还京师。《通鉴》:帝以夹寨、柏乡屡失利,故力疾北巡,思一雪其耻,意郁郁,多躁忿,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众心益惧。既而晋、赵兵不出。十一月壬午,帝南还。车驾发自行阙,夕次洹水县。癸未,至内黄县。甲申,至黎阳县。乙酉,命从官丞相而下宴于行次。丁亥,次卫州。戊子晨,次新乡,夕止获嘉。己丑,次武陟。庚寅,次温县。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当军都指挥使高万金统领兵士,今月五日收盐州,伪刺史高行存泥首来降。丞相及文武百官各上表称贺。辛卯,次孟州,命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光禄卿李翼各赍香、祝版,告祭于孟津之望祠。留都文武官左仆射杨涉洎孟州守李周彝等皆匍匐东郊迎拜,其文武官并令先还。壬辰,诘旦离孟州,晚至都。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故事,皆以两省无功职事为之,帝忧民重农,尤以足食足兵为念,爰自御极,每┭艋?酰?嗝?┫喙?涫隆P脸螅?笥暄??壮技拔奈涫Τじ鞣畋砗匮伞?br>十二月,诏以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各诣望祠祈祷。癸酉,腊假,诏诸王与河南尹、左右金吾、六统军等较猎于近苑。命大理卿王鄯使于安南,左散骑常侍吴蔼使于朗州,皆以旌节官诰锡之也。又命将作少监姜宏道为朗州旌节官使副。《五代会要》:旧制,巡抚、黜陟、册命、吊赠、入蕃等使,选朝臣为之,其宣慰、加官、送旌节,即以中官为之,今以三品送旌节,新例也。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领军于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杀戮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余人,并生擒都头指挥使及夺马器甲等事。其入奏军将使宣召赴内殿赐对,以银器彩物锡之,宰臣及文武官各奉表贺。是月,魏博节度上言,于泾县北戮杀镇州王熔兵士七千余人,夺马二千余匹,戈甲未知其数,并擒都将以下四十余人。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琢画宫衣五百副。广州贡犀象奇珍及金银等,其估数千万。安南两使留后曲美,《通鉴》:十二月戊午,以静海、曲美为节度使。进筒中蕉五百匹,龙脑、郁金各五瓶,他海货等有差。又进南蛮通好金器六物、银器十二并乾陁绫花繓枨越?毛等杂织奇巧者各三十件。福建进户部所支榷课葛三万五千匹。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