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脚部护理的8个养生窍门

养生杂谈 | 作者: [投稿]

  自古就有“养树护根,养人护脚”之说。现代医学认为脚部有许多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并参与和调节大脑的活动。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是很有科学理论依据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脚部保健的具体方法。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二、晃动双脚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四、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保持脚部温暖

 

  冬季,特别是下雪天,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踏雪后,最好用热水泡泡脚。如果在雨夹雪的天气,或者积雪融化了,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会湿透,极易冻伤双脚。这时不起眼的塑料袋就能解决大难题。你可以在袜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鞋,一保暖,二隔热。

 

  五、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建议平常久坐或工作中长时间站立的女性,应当有意识地让自己多走动,多做手脚和腰部的局部运动,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原地跳跃等,使身体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

 

  七、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

 

  自古就有“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的谚语。每晚临睡前,用保持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脚踝关节处),坚持15~20分钟,浸泡同时揉搓双脚掌心涌泉穴,浴脚后皮肤呈微红色为佳,能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血液循环,同时使脑部血液相对减少,促进睡眠;另外脚部的太冲、隐白、昆仑等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酸痛等症者可在泡脚水中加入吴茱、萸桂枝、丁香等中药,起到温经散寒,驱风止痛的作用;感冒初起的市民在家泡足时,也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食盐一小勺、生姜一两。

 

  八、要选择大小肥瘦都合适的鞋

 

  因为穿过紧的鞋,让脚上的皮肤血管受到重压后,使血液的正常循环受影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