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谈 养生误区 食疗养生 瑜伽 有氧运动 太极拳 其他运动

煎服中药的五大误区

养生误区 | 作者: [投稿]

  我们常说中药副作用小,生活中很多人治病的时候也更倾向于中药,但是煎服中药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不少的认识误区,这样会影响药效的发挥,疾病的治疗,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煎服中药的误区。

  一、藏入冰箱。

  有些人认为中药藏在冰箱内可以长期保存,于是常把一些贵重的药材,如人参天麻、鹿茸等放入冰箱保存。其实这一做法并不科学。由于中药存放在冰箱内与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久,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湖,破坏药性。

  二、煎药前用水洗。

  有些人认为中药材脏,常在煎煮之前用水洗一下,其实此举得不偿失。因为不少中药成分中含有的糖和苷类等物质能溶于水。如果煎药前用水洗,会失去中药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有不少中药是经过加工炮炙的,常添加蜜、酒、醋等辅助材料,用水洗后会影响炮制的作用,降低药力。

  三、用开水煎药。

  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喜欢用开水煎煮中药,其实用此法煎药速度虽快但质量差。因为用开水煎煮干燥的植物饮片时,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骤然受高热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了一层不可逆性的变性层,阻止水分的渗入,致使组织内部溶解的成分难以析出,这样药物成分的释放受限,严重地影响了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药效势必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四、煎药过夜。

  有些人在煎煮中药汤剂时,不现煎现服,常把煎过的汤药留到第2天服用,即煎药过夜。研究发现沉淀反应会影响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因为中药汤剂中大多由多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在此过程中,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如鞣质和生物碱,蛋白质、生物碱和苷类。这些物质与有机酸相遇后均可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药液放置时间一长,便为产生沉淀反应创造了条件。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

  五、冷服与热服不分。

  中药煎好后,药汁不冷不热时服叫温服,一般病人多采用此种方法服药。但也有一些病人需要冷服或热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属寒症者,及外感风寒感冒时就需要热服,热服可助出汗,疏解风寒。患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而高热的病人,中医往往使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凉性中药,而且须冷一冷再服。这种温药热服、寒药凉服,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而定的,也是中医治病用药的一个原则。注意中药的冷服与热服,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