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内障 保护肾脏 便秘 补脑 肠炎 痤疮 胆固醇 胆结石 低血糖 低血压 耳鸣 肺炎 风湿病 妇科病 腹泻 肝硬化 感冒 高血压 高血脂 更年期 骨质疏松 关节炎 冠心病 狐臭 黄褐斑 鸡眼 肩周炎 健脾 脚气 近视 颈椎病 抗癌 抗衰老 咳嗽 口臭 口腔溃疡 阑尾炎 老年痴呆 麻疹 脑梗塞 皮肤病 贫血 破伤风 前列腺 祛斑 祛痘 乳腺癌 乳腺炎 神经衰弱

新生儿破伤风中医治疗

破伤风 | 作者: [投稿]

  中医病名:脐风。

  定义及释义: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断脐时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病 因:西医病因,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梭形厌氧菌,广泛存在于泥土中。孕妇生产中应用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或其他用具断脐,或接生者的手及包盖脐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均可导致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

  流行病学;解放前由于旧法接生,使许多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我国大力推行科学接生法,使本病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边远地区由于知识普及欠缺,发病率仍较高。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展中国家调查后综合报道,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占活产婴儿5~60‰,占新生儿总病死率的23~70%。

  发病机理: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梭形厌氧菌,芽胞发芽滋长并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前者对神经组织有强大亲合力,一经结合不能被抗毒素中和,它抑制神经组织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痉挛;后者可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病机探微: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邪毒由脐带创口内侵而致。邪毒由脐带侵入后,使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经脉为邪毒所闭,邪毒流注脏腑,引动肝风致成本病。病位主要在肝,亦可殃及其他脏腑。毒入心脾结于口舌,毒入肝肾筋脉拘急,毒入于肺喘促屏气。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风邪犯表

  主证:喷嚏多啼,烦躁不安,张口不利,吮乳口松,无寒热,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红。相当于本病的先兆期。

  分析:本证多因风寒、水湿之邪由脐侵犯经络所致。肺主表,首先受邪所犯,肺气不宣,经脉失和,故见喷嚏。心脾二经受邪,则张口不利,吮乳口松。

  2.邪犯肝脾

  主证:抽搐阵作,牙关紧闭,口撮不乳,时吐涎沫,啼声不出,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脐突肚紧,苦笑面容,面目青紫,指纹紫滞。相当于本病的痉挛期。

  分析:本证多由于邪入经络,继犯五脏而致。病邪深入,经络营卫不得宣通,内风陡起,筋脉拘急,而牙关紧闭,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见面目青紫,指纹紫滞。

  3.气阴两虚

  主证:抽搐逐渐减轻,口撮渐松,可张口吮乳,四肢渐转柔和,肢体少动,动则汗出,苦笑容未除。舌质红绛,苔薄白,指纹色浅。相当于本病的恢复期。

  分析:本证多由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而致。余邪未尽,故诸症未全消除。正气虚,气血未复,故见肢体少动。气虚卫表不固,故见动则汗出。

  西医诊断

  病 史:常在生后第6~7天发病

  症 状:新生儿破伤风临床以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则四肢抽搐为主要特征。

  体 征:

  1.潜伏期:3~14天,以4~7天发病最多。潜伏期愈短,病死率愈高。

  2.发病期:从牙关紧闭到抽搐开始。患儿烦躁不安,吮乳困难,渐至牙关紧闭,1~2天内出现抽搐。此期愈短,病死率愈高。

  3.痉挛期:约7~14天。患儿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吞咽困难,四肢呈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呼吸暂停。光、声等轻微刺激可诱发抽搐,抽后可呈软瘫状态。常并发肺炎、败血症等。

  4.恢复期:此期患儿仍有肌张力高、苦笑面容及四肢强直,但不引起窒息,吃奶恢复正常,肌张力的恢复需2~3个月。

  实验室诊断:患儿脐部常有感染,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及厌氧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

  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及抽搐,需与破伤风鉴别。但前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有前囟隆起等颅内压升高表现,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确诊。

  2.其他新生儿惊厥性疾病:如低钙血症、低糖血症、颅内出血及胆红素脑病等,均无牙关紧闭及苦笑面容,根据各病的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予以鉴别。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本病的治疗重在驱风止痉,宣通经络。痰涎较盛者,加以豁痰开窍。大便不通者,宜理气通腑。如寒邪化热,应佐以清热解毒。后期痉挛渐止,诸脏已伤,则应调理气血,滋补肝肾,扶正固本,以利于康复。

  辨证选方

  1.风邪犯表

  治法:祛风散邪,疏经活络。

  方药:玉真散加减。防风白芷各5g,地龙4g,南星、天麻羌活、白附子各3g。脐疮末愈者加公英、连翘;咳嗽有痰加杏仁、陈皮

  2.邪犯肝脾

  治法:祛风通络,化痰止痉。

  方药:撮风散加减。钩藤、僵蚕各5g,蝎尾、蜈蚣各3g,朱砂、麝香各1g。高热加黄连、生石膏;便秘加大黄枳实;痰多加陈皮、天竺黄。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太子参茯苓黄芪当归各5g,白术白芍熟地甘草名3g,肉桂1.5g。四肢强直明显加地龙、僵蚕;汗多加龙骨、牡蛎;四肢厥逆,呼吸微弱者以参附汤回阳救逆。

  外治法

  1.贴敷:杏仁7粒,桃仁7粒,青黛3g,全蝎3尾,芒硝6g,山栀6g,薄荷6g。共研细末,加飞罗面30g,米醋煮沸调匀做饼。趁热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

  2.灌肠:以白附子、羌活、白芷、防风、天麻、南星为基本方。抽搐剧烈加钩藤、蝉衣、蜈蚣;发热加银花、连翘。上药文火煎取30ml,共煎2次,合计60ml,纱布过滤,灌肠,每日1剂。适用于本病痉挛期。

  3.吹鼻:蜈蚣1条,蝎梢5个,僵蚕7个,瞿麦1.5g,为细末。每次取0.3g吹入鼻中。若有反应而啼者,取薄荷1g煎汤,调上药末0.6g,内服。适用于本病痉挛期。

  中药:

  成药

  1.玉真散:具有祛风散邪,疏经活络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初起者。每服1.5g,日服2次。

  2.小儿脐风片:具有熄风止痉,消积解毒,祛痰镇惊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初起者。每服1/2片,日服2次。

  3.小儿惊风散:具有镇惊熄风,宣通经络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邪犯肝脾者。每服0.25g,日服2~3次。#p#分页标题#e#

  4.人参固本丸:具有补益气阴,增元固本的功效。适用于本病恢复期。每服1.5g,日服2~3次。

  5.人参养荣丸: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本病恢复期气血两亏者。每服1.5g,日服2~3次。

  专方验方

  1.驱风开口液:紫苏15g,前胡15g,僵蚕 (炒)15g。将上药水煎去渣,以棉花蘸药滴入病儿口中,频滴,以开口为度。适用于脐风撮口。

  2.新破汤:全蝎1.5g,僵蚕6g,蝉衣6g,胆南星6g,葛根6g,田基黄6g,双花6g,防风6g,钩藤6g,蓖麻根15g。水煎至80~100ml,每服5ml,鼻饲给药,每2小时1次。适用于本病痉挛期。

  3.驱风通络镇痉散:蜈蚣1.2g,蝎尾0.6g,僵蚕1.8g,朱砂 (水飞)0.3g。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竹沥调拌分服,每服0.9~1.5g,日服2~4次。适用于本病痉挛期。

  4.于氏脐风方:僵蚕10个,蝉蜕10个,蜈蚣1条,朱砂1.5g,牛黄0.15g。前三药先炒黄,诸药共研末,每服1/4量,乳汁送服。适用于本病痉挛期。

  针灸:

  主穴取大椎、风府、风门、颊车、合谷、曲池、承山穴。角弓反张配身柱、长强、昆仑、太冲穴;神昏配百会、人中、涌泉穴。以毫针刺,用泻法。

  西医治疗

  一、止痉

  止痉是治疗本病成败的关键。

  1.安定:为首选药。具有抗惊厥及松弛肌肉作用。作用强而迅速,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首次缓慢静脉注射2~3mg,止痉后采用鼻饲法给药,轻者每日2.5~5mg/kg,重者每日7.5~1Omg/kg,分4~6次鼻饲,达“安定化”后,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大剂量维持4~7天,逐渐减量至患儿张口吃奶,痉挛解除时停药。

  2.苯巴比妥:止惊效果好,半衰期长达20~200小时,副作用小。负荷量为15~20mg/kg,维持量为每日5mg/kg。必要时监测血浓度。

  3.氯丙嗪:每次1~2mg/kg,静脉点滴,6~8小时1次,作维持治疗。

  4.水合氯醛:止惊快,安全。临床常用浓度为10%溶液,每次0.5ml/kg,灌肠或胃管注入。

  5.副醛:每次0.1~0.2ml/kg,稀释成5%溶液,肌肉或静脉注射。

  6.硫喷妥钠:如以上药物均无效时可选用。每次10~20mg/kg,配成2.5%溶液缓慢静注,止抽后立即停用。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7.维生素B6:为促进氨基丁酸合成的辅酶,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lOOmg,每日1次。

  二、病因治疗

  1.破伤风抗毒素:须尽早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外毒素。脐周皮下封闭剂量为3000~500001U,静脉滴注剂量为每天1万~2万IU,连用2~3天。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过敏反应,半衰期比破伤风抗毒素长2~3倍,可用500单位深部肌肉注射。

  3.抗生素:首选甲硝唑,剂量为日龄≤7天者每日15mg/kg,分2次,日龄>7天者每日30mg/kg,分3次,疗程7天。也可用青霉素,剂量为每日10万~20万u/kg,疗程7~10天。

  4.伤口处理: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清除坏死组织,再涂以2%碘酒,然后以75%酒精脱碘,每日1次,至创面完全愈合为止。

  三、合并症治疗

  合并肺炎、败血症时,应加强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详见有关章节)。

  其他治疗

  1.新生儿破伤风一经确诊,应争取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病灶内尚未被吸收的破伤风毒素,从而减少毒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另外,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并防治并发症。中药在解痉、镇静方面有一定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尤其病情需要大量应用镇静剂时,为防止该类药物用量过多造成的呼吸抑制,以及反复使用造成的蓄积中毒,可使用中药熄风定搐之品,以减少西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2.病情基本控制后,患儿正气已虚,此时配合中药益气养阴,扶助正气,使阴生阳长,气 运血生,虚损得补,余风尽除,并可增强小儿抗病能力。

  12.护 理

  1.室内安静,光线要暗,集中安排各项护理。

  2.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继发感染。

  3.保暖、保证液体入量及营养,给予鼻饲或静脉滴注高营养液。

  4.保持皮肤清洁,注意消毒隔离。

  5.必要时吸氧。

  历史考证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指出:“初生剪脐,不定伤动,或风湿所乘,其轻则病在皮肤,而为脐疮不差,其重则病入腑脏,而为脐风撮口,亦如大人因破伤而感风。”已经认识到小儿脐风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病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