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内障 保护肾脏 便秘 补脑 肠炎 痤疮 胆固醇 胆结石 低血糖 低血压 耳鸣 肺炎 风湿病 妇科病 腹泻 肝硬化 感冒 高血压 高血脂 更年期 骨质疏松 关节炎 冠心病 狐臭 黄褐斑 鸡眼 肩周炎 健脾 脚气 近视 颈椎病 抗癌 抗衰老 咳嗽 口臭 口腔溃疡 阑尾炎 老年痴呆 麻疹 脑梗塞 皮肤病 贫血 破伤风 前列腺 祛斑 祛痘 乳腺癌 乳腺炎 神经衰弱

胃切除术后为什么易患胆结石呢?

胆结石 | 作者: [投稿]

  老李年轻时就患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次出现穿孔,手术修补两次后,只有做胃切除,乘下四分之一的胃。溃疡好了不久,胃痛又来了,检查后才知道,是长胆结石了,一样的上腹痛,当成胃痛了。做了三次手术的老李害怕切花了的肚子上再来一个大口子,就和结石病对抗了几十年,现在抗不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一颗小结石掉胆管里了,非得再手术一次不可。老李就是不明白,这病怎么尽往他身上来呢?

  原来,胆结石本来就是容易得的常见病,而胃大部切除后胆石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高出一般人的2-3倍。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胆囊的功能是把肝脏生成的胆汁不断浓缩并贮存起来。进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可刺激一些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可使胆囊收缩,将浓缩胆汁排出至肠腔,帮助消化。除这些激素外,胆囊的活动也受到两种神经的支配,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刺激交感神经,会使胆囊松弛;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胆囊的肌肉发生收缩。胃切除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切断支配胆囊的迷走神经分支减少了迷走神经的刺激,另外,胃切除术后,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对胆囊的刺激也减少,从而造成胆囊肌肉收缩乏力,不能有效地排空胆汁。还会使肝脏胆汁酸的分泌量减少,使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降低,结果是胆汁容易淤积在胆囊中,胆固醇也容易沉淀,结石风险增加。

  那做过胃切除术后胆结石的治疗情况如何呢?胆总管结石因为易引起致命的胆管炎、胰腺炎,是一定得外科治疗的。而胆囊结石病例,因为胆囊功能降低,一般也需要手术治疗。

  我们知道,胆结石的治疗现在都是应用微创治疗方法,做过胃切除手术后还能用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回答是肯定的。对于胃术后胆囊结石的微创手术,可以开展的医院已有很多,我们很早就开始这种手术,而且已完成大量胃切除术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于像老李这样的胆管内结石的病例,与无胃切除病史者相比,不管传统开腹手术还是微创治疗,风险均增大,能开展微创治疗的医院不多。与无胃切除史病例一样,还是有两种微创方法来对其进行治疗,即经口的十二指肠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即通常说的ERCP方法),还有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由于经胃到达十二指肠的通路发生改变,内镜下治疗的难度增加,但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病例,仍可顺利完成经口内镜下取石治疗,免除手术痛苦。当然,术中若发现困难,就可选择腹腔镜下手术。通过在腹壁上开的四个小孔,可切除胆囊、取出胆管结石。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尽管胃切除术后腹腔可能存在粘连,原有解剖结构发生移位等变化,但在影像学资料的引导下,多可以清楚地显露出胆总管上段,完成手术,需要中转开腹的病例很少见。

  老李根据医生的介绍,选择了先经口取出胆管结石,再经过腹腔镜取出胆囊的方法,把胆结石病给除掉了。住院十天后,一个健康的老李又回到了家人和老伙伴们中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