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全集

因果启示 | 作者:陈由斌 [投稿]

  广钦老和尚(近代净宗高僧)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百步也不能接近的。你们现在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46

  ★你们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214

  ★社会是造业的路,出家是极乐的路,得解脱。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225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46

  弘一大师(近代律宗高僧)

  ★学律诸道侣,已改之习惯,有七条:一、食不言……六、不阅报:各地日报,社会新闻栏中,关于杀盗淫妄等事记载最详。而淫欲诸事,尤描摹尽致,虽无淫欲之人,常阅报纸,亦必受其熏染,此为现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夫在家人所以须阅报者,为职业事务之关系,不得已也。若出家之人,应修戒定慧,日夜精进,如救头然,何须披阅报纸而消遣耶?故学律诸道侣,近已自己发心不阅报纸。

  --《索性做了和尚》页129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不邪淫,修道人要没有邪淫的念头,也就是没有淫欲。如有丝毫淫欲念头,就不会超出三界,而仍在轮回中受生死。这个淫欲念头,就是生死的根本。若能断了它,便出三界,才能证果成佛。凡是修道人,一定要把淫欲思想除掉。怎能除掉它?首先不要吃太有营养的食物。为什么?因为修道人本身的营养就够了,不需要再增加。所谓”少吃少欲,多吃多欲。“营养食物吃多了,便生淫欲的念头。若为不淫,就要节制食欲,不贪味道,不贪多食。要锻炼身体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这是修道的秘诀。否则,用山珍海味来修五脏大殿,那是破淫戒的祸根。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158-159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么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注解,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说话他也听得懂,佛做什么他也看得见,天上他也看得见,谁有病他都可以给人治病的,都有这种能力。所以不可有脾气,要打坐,而且二十岁以前不可以交男朋友,要想成佛,不可以交男朋友,要修行。修行最怕有男朋友,一有男朋友就不成了,这不是和你讲笑话。

  最要紧是女学生不要找男学生,男学生不要找女学生,互相都要守住岗位的。这不是不准你们交男朋友,但女孩子要等到二十岁以后,再交男朋友,男孩子要等到廿五岁以后,才交女朋友。这样子,小孩子才不会受伤。小孩子生理还没成熟就找对象,这都会受伤,都会吃亏的。所以,就算要结婚,也要等到二十、二十五岁以后才找。所以我要男女分校,你们不要偷偷摸摸找男孩子,如果发现,我知道后,一定会革出校门的。这一点你们要注意的,不要找男朋友啊!okay!

  我不是不让你们交男女朋友,要是早交男女朋友,这都不是好学生,不是好人。你们大家都要做好人、好学生,好人将来才能做好事。你若太早有男女朋友,就受伤了。就像那小苗似的,还没长成,你就把它割下来,那它根本什么用也没有,都变成稗子了。将来人情欲早开的时候,就一代不如一代。要选优良的种子,就必须要它成熟的,稗子不能做种子。没有到年龄就男女交朋友,这都是不成熟啊!

  你看这个国家的小孩尽看电视,看得七、八岁就懂得男女交朋友,这真是害人太厉害了。这国家将来没有人才了,为什么不出人才呢?因为都糊涂了!okay!我再来的时候,都要跟你们大家见面,免得你们说想见师父也见不着。我来到这儿就和你们大家见见面,你们好好做功课。

  --一九九四年一月七日宣化上人于万佛圣城对女学生的开示

  ★男女结婚那个”婚“字,在中文来讲有个”女“字边,加个黄昏的”昏“。也就是说一结了婚,就没有智慧了,天天都好像在晚间过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净了,天天都是睡觉一样。黄昏就指睡觉,睡觉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愚痴。所以中国这个字义上,你要是研究起来,很有道理的。昏是头昏脑胀的,头昏就是没有智慧了。结婚就是”昏“加上一个”女“字边,没有”女“字边,头就已经昏了,再加上个”女“字呢,啊!不单头昏、脚也昏了。我说的是头昏,脚不昏。你若能觉悟了,可以学释迦牟尼佛,学我们的大觉世尊,那就不会黑暗,会光明了。

  所以我们现在跟释迦牟尼佛学智慧、学佛法,一切一切都应该以释迦牟尼佛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标准。所以就算结婚的人也不必忧虑,只要你能入尘出尘,在这个境界上,能明白这个境界,不被它所迷,这就不要紧的。我并不是要反对每一个人结婚,我是把这个道理提出来,我们要研究道理。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之卷八译文开示,国际译经典学院记录

  ★你总用无明覆盖着自性。无明有两个帮凶,两个伙计(党),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食与色。一个”食欲“,一个”色欲“,这两个帮着无明做种种坏事,所以儒教中说:”食色性也。“好吃、好色是天然的生性。

  可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无明为何总也不能破?烦恼总也不断?智慧总也不现?就因为贪吃、好色。

  食就是帮助欲,欲就是帮助无明。人生来就会吃,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吃奶,无奶就哭起来,吃奶后就不再喊,也不叫了。不错,这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有了食欲后,就生出色欲。

  男好女色,女好男色,互相迷恋,互相贪着,放不下,看不破,饮食所有之精华就变成精,精一足,就生色欲了,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饱暖了,男人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就起这欲念。若穷了,就想去偷,偷盗也就为了食与欲。你吃得肥肥胖胖的,专吃有营养的,而后就打淫欲妄想。人先起食欲,想吃好味,帮助身体健康之食物,但是吃少了,又觉得不够;吃多了,色欲就生出,色欲生出后,就不顾生命了,只去贪色。

  故色与食是死党。若无明没有”食“、”色“之帮助,它就不会做那么多怪。出家人吃得越坏越好,越没营养越好。

  所以对于吃东西的问题,不要看得那么重,修道人吃得能维持生命即可。要行中道,不需要吃得太有营养,但也不要吃得太坏,否则弄垮身体。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173-174

  广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此则古今中外凡有佛法处,莫不皆然,唯独日本于明治维新以后例外;在日本本土及其统治地区,自行新政以来,僧尼共住,比丘度尼,视为常事。其实日本亦有清净修行道场;余曾亲闻先师兄振光法师,早年游历日本时,步行二点多钟,去参礼日本有二百馀比丘清净修行之道场;据说此种道场,不喜外人参观,故交通不便鲜为人所知。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4-5

  ★台湾佛教过去受日本统治五十馀年,遭受日僧同化,亦皆”比丘度尼“,”僧尼共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那时本当纠正此种非法风气。乃因当时长老大德全力从事世界僧伽大会,及华僧大会等公务,无法兼顾纠正此种陋规。……今时此诸长老辈已经纷纷凋谢,后学之辈正等待接棒上场;此时此地,正是匡正陋规之大好时机。希望我国全体僧尼,联合起来,匡正时弊,如法修行,既往不咎。对已经剃度尼众之比丘,照常竭诚恭敬但力劝今后莫再度尼,亦劝有志出家之女众,莫求比丘剃度;对已经僧尼共住之寺院,照常大力护持,四事供养,不可或缺,但力劝今后勿再修建四众共住之道场。此种作风虽稍嫌迟缓,幸能平稳改正,十年二十年后收全功矣!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5-6

  ★问:比丘度尼,僧尼共住有何不好?乞言其要。

  答:比丘度尼,僧尼共住,能令僧尼破根本大戒,乃至诸微细戒;是障道之首恶,生死轮回之根本。又能令信众,对佛教失去崇敬之心,对僧尼出家不作难遭遇想,便言:”我等夫妻双宿双飞,彼辈亦男女双双出入。“诸如此类,其罪大矣!因此之故,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大须恪遵勿逾。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6

  ★此书重点有三:

  ①沙弥尼受比丘尼戒之前,应受式叉摩那戒,未受式叉戒,直接受比丘尼戒,受戒不得戒。(《业疏》,《卍续藏经》第六四册页450上)

  ②比丘不得度尼。(《沙弥尼离戒文》,《大藏经》第二四册页939中)

  ③僧尼不得共住。(《佛说四辈经》,《大藏经》第十七册页705下)

  这是今时尼众学戒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倘若读者能由此深入律藏,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彻见父母未生前面目,庶几了达此书真义,发扬戒律精裨。深望读过此书的后贤,不忍佛法衰微,进入末劫之境,发大菩提心,受持如来圣戒,建立”式叉戒法“,如法传戒、布萨、安居乃至一切止持作持,悉皆如法,令佛日将昏而增辉,正法重现于末世。拙衲虽然老病交加,犹孳孳于斯,念念不忘。果有女中才俊,发心力挽狂澜,则生死到来,吾撒手随佛生西去,了无遗憾矣!

  --《戒学浅谈》序文,页1-3

  ★”女尼不得与男僧同住“:这个题目,在别的道场很难讲,只有在你们这个地方,我才敢提出来讲,因为你们是纯一清净的女众道场,其他多数是僧尼杂居的道场,我一提出”僧尼不得共住“这个问题,会得罪很多人的。但是,经是佛说的,戒是佛制的,我们应该遵照佛制去做,才能使佛法兴隆,僧尼各自才能得到解脱。否则,四众同住一个道场,天天眼看耳听,心里动妄念,堕落都有馀,还想解脱证道,可能吗?或许你会说:”我不动心“,你不动为什么当初投胎做人呀?做人,就是因为淫欲未断,所谓”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呀!

  --《戒学浅谈》页61

  ★《佛说四辈经》云:”佛言:若有女人出家,除发为道,以去爱欲,当专精静处,不得与出家男子同庙止。“这就是说,女人剃除头发,出家修道,为了去除男女情爱之欲,就应当住在清净的女众道场,专心修行,不要和男众共住在一个寺庙。……你们听了这些话之后,也许你们的师父是男众,也许在你们的道场是比丘、比丘尼同住,那怎么办呢?如果你们能够好好的和师父沟通,把这种不如法的情况告诉他,渐渐的将男、女众分开,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否则的话,既然不能改变现况,就只好趁现在年纪轻,又有机缘读书,就好好充实自己,等到将来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创办一个如法的,清净的比丘尼道场。

  --《戒学浅谈》页62-68

  ★修行之时,有二种烦恼,或容易生起。由忘正念,便忆曾经远境,起染爱心,造众过失。复由现前近境,起染爱心,而犯众罪,了知起犯缘已,即于此事,生对治心,令其除灭。(案:以上是生起淫欲心的二种烦恼,以下则是伏灭淫心的六种对治方法)。若染缘强胜,不能除遣,应就尊宿,及通三藏有德行者,请受教诫,作意蠲除。二、若仍不息,当勤昼夜读诵闻思,简择深义,于三宝所,至诚供养;师长等处,忘自劬劳,尽心供给。三、或游方时,或复减食,或住尸林,独居阿兰若,修不净观等。四、或为四念住,或作无常死想,冀令烦恼除灭。五、若仍不除,应生惭愧,作如是念:我所为非,戒不清净,而复受他信心重施,四事供养。六、又复诸佛,及有天眼,同梵行者,并诸善神,悉观见我为此;不应造众罪业,当有克责,如救头然,于清净境,说除其罪,勿致后悔。(案:以下明对治法皆不能伏灭淫心而仍犯众罪的情况。)若作如前对治法时,性多烦恼,未能殄息,应审自观察,或应舍戒而为白衣,勿令有罪受他信施。因受用时,更造众罪,定感当来苦异熟果,恶报无穷。

  --《四分律比丘戒本讲义》页196-197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