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全集

因果启示 | 作者:陈由斌 [投稿]

  四、对治法

  紫柏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我本母生不及养,寸心耿耿实难化。

  期酬至德无所从,庆我离尘为佛子。

  深思妇人淫业重,坚固难拔等须弥。

  须弥可倾淫难断,津梁苦海须圣力。

  佛说诸经度众生,皆先戒杀后淫欲。

  先淫后杀惟楞严,是故报母应仗此。

  南无无上楞严咒,消母淫业如天风。

  片晌之间不可得,戒珠清净光无缺。

  见佛闻法得自心,一切万法悉坚固。

  我发此愿等法性,见者闻者皆出苦。

  --《紫柏尊者全集》(《卍续藏经》第一二六册975下)

  ★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魇网矣。

  --紫柏尊者(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或《卍续藏经》第一二六册页1034上)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8

  ★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汝发心守贞修行,当须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当思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种种之苦,自然种种念起,立刻消灭。每见多少善女,始则发心守贞不嫁,继则情念一起,力不能胜,遂与人作苟且之事。而一经破守,如水溃堤,从兹横流,永不能归于正道,实可痛惜。当自斟酌,能守得牢则好极。否则出嫁从夫,乃天地圣人与人所立之纲常,固非不可。(复陈莲英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45

  ★女色之祸,极其酷烈。自古至今,由兹亡国败家,殒身绝嗣者,何可胜数。即未至此,其间颓其刚健之躯,昏其清明之志。以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者,又复何限?况乎逆天理、乱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

  噫!女色之祸,一何酷烈至于此极也,由是诸圣诸贤,特垂悲愍。或告之以法言,或劝之以巽语,直欲福善祸淫之理,举世咸知。而又徵诸事实,以为法戒。企知自爱者读之,当必憷然惊、憬然悟,遏人欲于横流,复天良于将灭。从兹一切同伦,悉享富寿康宁之福,永离贫病夭折之祸。此《不可录》所由辑也。张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畅演窒欲要义。

  须知美色当前,欲心炽盛,法言巽语,因果报应,皆难断其爱心。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遂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馀,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

  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馀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

  以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则不但皮裹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

  较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

  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不可录重刻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469-471

  ★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倘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请参考印光大师增订之《寿康宝鉴》一书,专治此病,宜详阅之。台北新庄福峰彩色印刷公司印。)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42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妇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谓光乃出家人,论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间第一生死关节,正宜救济。)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注: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82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续)复徐书镛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5

  ★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北俱卢洲之人,了无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阎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穷数。使世间绝无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则人各醉生梦死于逸乐中,谁肯发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独居时展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馀。

  --印光大师(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

  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瞋恨心。

  欲情颠倒,生贪着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

  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

  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印光大师(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永嘉大师(禅宗祖师)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

  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惟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惟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

  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脏,熟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

  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

  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

  是故智者,切检三愆,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

  --《卍续藏经》第一一一册页418-420上

  虚云老和尚(禅宗沩仰第八代祖师)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8-9

  来果禅师(禅宗临济第四十六代祖师)

  ★如淫心大动,即咬住牙关,参禅急誓曰:”我若以淫机淫人者,自愿生下阿鼻地狱,或瞎眼睛,或吐血而亡可以。“再或人欲破我戒体,宁将我头与人砍去,逼我破戒体,万不可以,此名大忍;或有人劝我吃荤吃酒,我宁吃屎吃尿,不一稍尝,亦名真忍也。

  --《解谤扶宗浅说》页159

  ★淫因者,无量劫来,行淫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受身形,前作淫业,时时恶发;或内心缘行淫之境,而淫心动。正动时,一切行淫之影相俱时发现于心中,故名淫因。

  淫缘者,或见彼容颜谄媚,花言令色,而淫心动;或见彼人前与我交过淫色,两相情爱,而淫心动;或听歌唱行淫言词,而淫心动;或见女人,或听女声,或见女字,或见女人衣服红绿,女身所着一切物件,而淫心动──此一一正是助发淫缘。

  淫法者,欲行淫时,作行淫之方法,或屏处,或黑暗处,或畏犯戒,或恐人知,于中略明行淫之法。

  淫业者,即两相交淫之时,如未相触而止者,可通忏悔;若触沾彼一胡麻子之多,淫业已成。淫业有三:自淫,即身淫;教他人淫,即口淫;见淫色随喜,即心淫。有此三淫,故受三途苦报。若有逆犯,受阿鼻一大劫,此界坏时,寄至他方阿鼻中。

  今用三观先制其心,而缘、法、业三大恶事自不能成。若正起淫心,急端坐观察,世间大小僧俗男女,尽是我生身父母,亦是未来诸佛,岂敢毁伤父母?何敢欺轻诸佛?如是逆恶,岂不开眼入阿鼻?宁卧热铁炮身而死,不犯此违天大恶。研究淫心起于何处,的审的观,穷其极极,思其思思,转穷转深,转思转极,久之不暂忘废,以穷明淫根为限。如是行持,忽然疑团打破,方知此事来由;少有不慎,只图一时快乐,不顾万劫痛苦,岂不畏哉!

  --《十界因果浅录》页23-24

  ★五根本中,唯有淫戒极为易犯,特将拈出,以明止法。如眼见淫色,耳听淫声,当时淫心兼身俱动;才识将动,急快反观,就处一觉,一觉不止,切须再觉。何以故?将起即觉,则觉力自胜,淫念易止,若起多时,已发身口,其淫力胜,故难觉除。由是之故,念起即觉。正觉念时,急将觉心缘于法境;法境者,或止观,或公案,或念佛,或持咒,或礼拜。若将心缘”念佛是谁“者,正在”是谁“上极力参究,顿起真疑,最贵亲切。何故?有亲切,则缘法之念力胜,而淫心之力自弱,故制而不起。若暂觉淫念不起,不缘法境者,其淫之粗相虽除,而细惑尤存,及能觉之心亦昏惑于细淫相中,因觉未缘法境,故而淫惑自必摇动。即动时,自不觉知,故觉力衰,则淫心复起。依前造业者,皆由觉心不缘法境,居于淫惑,粗不自见,由淫念胜故,觉忘其制;觉忘者,乃淫惑所覆,不念法救,皆实贪淫惑而不舍。病此,故合教云:”名字觉,即凡夫觉;虽觉,即同不觉,故名名字觉。“

  若终其身而缘法境者,不但淫惑可除,兼觉体顿悟。其意恐塞,以喻明之。如淫心喻一人,淫境喻一人,若二人结恨,两相仇对,或打或骂,交恶不止;中有一人,一人即觉心,将彼劝一人开,引令别处,或谈笑,或游玩,其人着于喜境,则斗打之念自然休息。

  又喻不缘法境者,如二人结打,虽令劝开,实未离打处,各怀忿斗,即瞒改劝之人,复相结恨。何以故?虽暂劝之不结,究实瞋心尤未歇耳。不缘法境,觉淫念不起者,亦复如是。而缘法境之用,正是伏惑之当机,必须淫起即觉,不容淫住,不容分别,久之习惯,则成自然。以后纵有念起,即无心觉而自觉,能如是行,皆留心常觉纯熟故耳。虽觉伏而未断除者,当须久之觉察,细心研究,直到心穷力极,如老鼠窜牛角,自有转身时也;又如火将起,欲息则易,若起多时,已烧诸物,难可熄灭。今明觉力者,如心未明,则必有念。念喻猛火,淫喻干柴,若心念淫,如火投柴,其柴无尽,火岂休歇?故心念淫,急将心念空,如火投空,而火自熄。正起淫心,即作空观,观力现前,淫念自息。

  若不如是,当知淫心即是地狱种子,若种子不除,现虽人类,已是阿鼻苗裔。何以故?古德云:”善念将兴,天堂已就;恶心才动,地狱早成。“其不信乎?然防淫之用者,但对功行位中,仅止淫心而言,若真彻悟,妙契真如,尚无迷悟之名,何有持犯之实?否则切宜坚守,莫犯戒心。《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故毁正戒者,犯轻垢罪。“此轻垢罪者,乃三途之称,若不急忏,可不畏焉!

  --《十界因果录》页94-96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