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因果的看法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三、从过去、现在、未来谈因果

  因果报应,从时间而言,就是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相互之间的关係,佛经上有「三时报」的说法,就是现报、生报、后报。

  所谓「现报」,是说现世报,现在就有报应。

  所谓「生报」,是指今生做的事,到来生才受报应。

  所谓「后报」,是指今生所做种种业,没有现世报,也不受再生报,而要经过多生之后才有报应。譬如植物:有的春天种,秋天就开花结果,这是「现报」;有的今年种,明年才能开花结果,这相当于「生报」;有的现在种,却要等很多年之后才会开花结果,这可以说是「后报」。有一首诗偈说: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从时间上看因果,是早晚的分别而已,因果,是丝毫不爽的。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人终年茹素修行,诵经礼佛,做了不少功德善事,可是一生却多灾多难,几乎没有一天好日子过,老天爷实在没有眼睛,这么善良的好人,却受到这么恶劣的命运,那里还有因果报应?」「那个人无恶不做,什么坏事都做尽了,早该受到天谴才对,可是却富贵又风光,那里有什么灾难?」对于这些问题,有时候连信仰很虔诚的人,也难免会生起疑惑。其实,这些都是不明白因果关係。

  有人虔心拜佛,积功行德,可是一直没有福报,是因为他过去的债务欠太多了,过去生的业障还没有清偿完,所以纵使今生功德如山,过去的债仍然不得不还,因此受苦受难是免不了的,必须等到业障消除了,才能享有今生的果报。至于那些为非作歹而过得幸福快乐的人,是因为他过去生种的福田大,所积的功德还没用完,等到用完了,自然会受劫遭殃、苦难临头。

  过去有一位老法师发心建一座庙,他四处化缘,以诵经、说法来感化大众,与众生广结善缘,可是辛苦化缘了三个多月,始终没有人理他。旁边一位卖烧饼的小孩,看了十分不忍,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把那天卖烧饼所得的钱,悉数捐给了老和尚。

  市集上的人听说卖烧饼的小孩捐了钱,个个心生惭愧,自忖:「卖烧饼的小孩子都知道发心做功德,我未免太悭吝了,难道我还比不上一个小孩子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就把建庙的钱筹齐了。老法师十分感激这个小孩,就对他说:「小朋友,你今天发心做功德,便是我们佛寺的护法大德,将来你若有什么困难,可要记得到寺里来找我喔!」

  小孩高兴地回去了,谁知道一回去,因为交不出卖烧饼的钱而被老闆痛骂一顿,并且立刻把他解雇了。这小孩一时找不到别的工作,只好流浪街头,沦为乞丐,不但三餐不继、贫病交迫,头上生了癞痢,眼睛也瞎了,连讨饭都不容易,正当走投无路时,忽然灵光乍现,想起老和尚说过的话,顿觉绝处逢生,于是一步步摸索著往寺院去。老法师因证得神通,知道小乞丐将到寺院来求援,当晚即召集徒众,交代大家:「明天本寺大护法要来,大家开山门恭敬迎接,不可怠慢!」

  第二天全寺执事扫阶以待,可是直到傍晚都不见有什么大护法来。老和尚肃容诘问道:「今天都没有什么人来吗?」知客师回答:「没有呀!只有一位瞎眼乞丐要进来,我怕坏了迎宾的大礼,给他几个饼把他打发走了。」

  老和尚双目倏睁,一声大喝:「这人就是我们的大护法!快!快去把我们的大护法追回来!」知客师父闻声惊愕,立刻下山追寻。不久,便把小瞎子迎进寺里敬谨招待,并让他在寺里住下来。想不到,有一天夜里,小瞎子上厕所时,一不小心掉进茅坑淹死了。消息一传开,许多人替小瞎子抱不平道:「这世上那有什么因果报应?这小孩本来卖烧饼营生,日子过得好好的,自从捐钱建寺,做了功德,就开始走噩运,好不容易在寺里安顿下来,却掉到茅坑淹死了。你们说说看,这世上那有什么因果?」

  话越传越盛,老和尚知道后,就召集大众,把这桩三世因果的始末点明:「这个小孩子依照过去生的业报,应该要受三世苦:第一世受穷苦报,现癞痢相;第二世瞎而不见;第三世该跌进厕所淹毙。可是因为他一念慈悲,发心做了大功德,所以三世的罪业提前缩短在一世受报,省去了二世的痛苦折磨,现在已经超生到天上了。因果俱由身显,昭彰现前,怎么可以说无报无应呢?」大家听了,无不感慨三世因果的不可思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四云:

  「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就是说为善为恶的种子,不管历经多少年月,仍会埋在泥土里滋长,一旦因缘聚合时机成熟,有了阳光、空气、水分,它便立刻抽芽茁叶、开花结果,自受自报了。

  有人对因果有错误的认识,在信仰的历程中有很多不正当的要求。比方说:有些人到寺庙礼拜,供了几根香蕉、几个苹果、几块饼乾……就呢呢喃喃跟神明讨价还价起来了:「妈祖呀!神明呀!你要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如意,庇佑我丈夫升官发财,帮我的儿子讨一门好媳妇生孙子,助我的女儿顺利考上大学,还要使我家生意兴隆多多发财……神明呀神明,你一定要保佑喔!」

  这些水果饼乾,就该换来那么多的要求吗?这个代价有那么大吗?这种信仰根本就不是正信,是贪执!如果妈祖真的接受了那些水果饼乾,就必须给他这许多回报,那么妈祖也不过是教人投机取巧,不值得我们膜拜了。

  佛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就受什么果,现在造什么因,未来就结什么果。在佛教成立之前,各种哲学、思想、宗教对于因果早已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都没有佛教的三世因果说得圆满透彻。

  佛教虽然说三世因果,但是却著重于现世的因果;过去的恶因恶果今生可以改变它,未来的善因善果也可以依靠今世的修持而获得,因此平时要行善积德,及早种下善因,为来年结成甘美的果实而准备。所谓:

  「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穀;

  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

  青天茫茫,因果历历,是不可以欺骗,是无法遁逃的。

四、从善恶无记来谈因果

  唐朝的文学家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请示佛法大要,鸟窠禅师对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之后,大失所望说:「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是佛法大意了吗?三岁小孩子都懂!」

  鸟窠禅师回道:「三岁小儿都懂,八十老翁行不得,佛法大意挂在口头上说说容易,躬身去实践却很难。」我们从善、恶、无记上来谈因果的关係,最重要的还是要体认「善恶如影随形,寸步不离」的道理,进而在日常生活上谨守勿失,奉行不渝。

  古人说:「善者昌;善者不昌,善者祖上必有馀殃,殃尽必昌。恶者恶;恶者不恶,恶者祖上必有馀德,德尽必恶。」一般人大多明知多行善事会得善报,多行恶事会得恶报,可是往往因为无明惑障,被眼前情况蒙敝,只见一时不见长久。看到善者穷困,恶者享福,就忿懑不平,以为天理隐晦,动摇了对因果的信心,甚至随俗浮沉,起作无明惑业;看到人家偷盗作恶而没有受到天理国法的制裁,就行险侥倖的也随之作恶,一次二次之后陷溺恶境难以自拔,到最后自食恶果悔之莫及,才知道善恶应是必有必至的。经上说:

  「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

  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现在社会上偷窃、抢劫、杀人、抢银行的事层出不穷,这些作恶的人,都是不知道善恶因果,只凭一时的意气喜怒,不顾一切的蹈身法网。犯恶之后,心中悽悽惶惶,怕被警察侦知;不敢行走光天大路,怕被识破行藏逮捕归案;终日忧来烦去,心虚不安,把人生弄得凄惨黯淡。一旦陷身囹圄判了刑,大好人生也完了,这时才相信「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为恶的心思和精神都拿来做好事,相信凡事终有天青日白的时候,不计较眼前一时的辛苦挫折,终有一天善果成熟,还能自摘自嚐。

  三国时代的刘备,临死告诫儿子阿斗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法句经》说的更深刻: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乃至起心动念,都要善加摄持,不可轻忽掉举,以为小小过失无伤大雅,可以侥倖逃过;如果用心体认善恶因果,就会发现报应屡试不爽,星星之火,往往是燎原的祸因。

  有人看到别人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而自己孤苦贫病,就羡慕别人命运亨通,而慨叹自己遭遇坎坷。其实世间上的一切苦乐祸福、善恶行为,都是由心所造,和命运没有什么关係。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只要我们能时时摄心正念,不使偏失,不好的命运也会变成好的境遇;如果散心邪念,再好的福报也保持不住。所谓:「心好命又好,荣华富贵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唐朝武则天时代,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绝不宽贷。当时有一个极得武后宠信的酷吏周兴,为官残暴,经常以各种残酷的刑罚手段治狱,上自朝廷百官,下及小民百姓,无不闻风丧胆,周兴横行一时,处处树敌。后来有人挟嫌密告武后,说周兴意图谋反,武后大怒,把这件案子交给亲信佞宠来俊臣侦办。来俊臣不动声色的备下柬帖,邀约周兴一起吃饭,饭席上虚怀请教:「周大人,如果有个顽刁犯人罪不可逭,可是他既不招供又不认罪,能用什么刑罚才能让他俯首认罪呢?」

  周兴笑道:「太容易了!你只要命人准备一个大瓮子,四周起火烧炭,猛烘猛炙,再叫囚犯坐进里面,如此一来,任是怎样铁打的筋骨、石心的硬汉,没有不招供。」

  来俊臣一听,立刻命人取来大瓮,一一照周兴传授的方法团炭起火,等到火大猛烈了,便推席而起,亮出武后的手诏说:「大内有诏,闻你意图谋反,命我鞫讯问罪,现在这个瓮子已经烧得滚烫了,就请你进去吧!」

  周兴一听,刹那间魂飞魄散,恍然大悟平日行事残酷,不择手段滥用刑罚,今日报应临头了,当下连连叩头,惶恐认罪。

  世间善恶相报,皆是自作自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实在不能不自我警惕!明朝刘伯温有一首诗说: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平常,我们看到花开得很美丽,就为之目眩神迷,忽略了松树的翠绿坚挺;可是,等到忽然有一天寒霜降临,冰雪纷飞,花卉都凋落得无影无踪了,才看见青松昂然不畏风寒的英姿,也才知道一时的炫烂不足道,千古的法身慧命才是真正的不朽。

  善与恶的因果就像青松与花,我们宁可做一株经风历霜的青松,也不要贪图一时的风光而开出罪恶的花朵,留下终身的憾恨。

  西元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彰化县政府大礼堂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