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因果的看法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果的看法

  因果,不是一般劝善,教人做好事而已,因果,是人间的实相,也是高深的哲学;有因必有果,其准确性连现代的电脑科技也不如。《尚书》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因果报应是人间所不能勉强,苍天所不能更易,即使鬼神也不能违抗的定律,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也种下了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缘。如《涅槃经.遗教品》指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因果是由谁在操纵?由谁来主使?它是由万法因缘所起的「因力」操纵,由诸法摄受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独立的特性。人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也就是不能改变因果;因分果分,是佛陀证悟之性海,为三际诸佛自知之法界,是不可妄加釐测的。我们常常听到某些人自夸说:「我什么都不怕。」这实在是幼稚、张狂而愚昧无知的诳言;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不怕诸佛菩萨,但是却不能不怕业报,不畏因果。

  佛教里有两句具有深远意义的话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说明菩萨和众生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对因果的看法不一样。「菩萨畏因」,表示菩萨慎于始,知道「招果为因」,对于一切事理的迹象不昧不滞,能够洞察先机,防患于未然;而众生不怕「因」,往往逞一时之快,意气用事做了再说,不能善始亦不能善终,因而无明造作一些罪业之后,害怕受到惩罚、报应,终日忐忑不安,这就是「凡夫畏果」了。

  《安士全书》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为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荡,荡则无所忌惮。一人畏而行一善,万人即增万善;一人荡而造一恶,万人即增万恶。故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维繫我们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有礼俗、道德、法律,但是最大的力量还是「因果」;法律的约束是有形的,道德礼俗的制裁是有限的,都不如「因果」观念深藏在每个人心里,做严厉、正直的审判。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幸福、痛苦不是由神权来控制,而是由「因果」裁决,幸与不幸完全由自身所作所为而定,有了这层「因果」的体悟,随时随地都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我的意念,以维繫善良的人情风俗,那么,社会国家就能迈向祥和康庄的境界了。

  因果,是保护大家的心灵法律,并不限于囿于佛教的独门妙谛。因果是不可替代的,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因果,自作自受,即使是父母兄弟之亲,都不能彼此相代,何况旁人。过去有一位母亲,对她儿子笃信因果报应颇不以为然,屡屡对儿子说:「傻瓜!因果报应是唬人的,如果真有什么因果制裁,有妈妈替你顶,怕什么!」有一天,这个孩子被刀子割伤了手,痛得眼泪直流,做妈妈的眼看儿子血流不止,在一旁顿脚乾著急,心疼却无计可施。小小的肌肤之痛,父母都无法代替子女受苦,又何况是祸福生死的因果报应呢!所以,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因果报应也由自己来承受。

  以下,分成四点来谈因说果。

一、从衣食住行来谈因果

  因果,不只是佛门各宗所弘示的道理,更是每一个人衣食住行之中,随手可拈、随处可证的真理。例如肚子饿了要吃饭,天气转凉要穿衣保暖;肚子饱是一种「果」,有了枵腹进食的「因」,才能收肚子饱的「果」,天气转凉时,要穿衣保暖,冷是「因」,暖是「果」。

  有些人一出生就住在繁华都市,享受文明生活,有些人却终其一生都在荒山野地垦拓,在穷海僻河边营生,日日困苦月月穷劳,这不是命运不公平,是因缘果报不同。有些人生来就住在花园洋房、高楼大厦,不受严寒酷暑的侵袭,有人却穷居陋巷和违章建筑,受著凄风苦雨吹打,这不是世事不公平,是因缘果报差异。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苦?为什么有人锦衣玉食似王侯,有人三餐不继如饿殍?这都是他们自作自受的因果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事对他们不公平;怎么样的因地修行,便有怎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原是相生相成的。

  北宋时的大文豪黄山谷,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

  这是说:我与众生的地位、名称虽然不同,其实都有一样的真如自性,只不过在转世投胎时,应机随报而成为人、羊、牛等不同躯壳而已。如果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不顾众生的痛苦,那么,不必等到阎罗王来审判,自己扪心想想,这样对待众生是不是公平呢?如是因,如是果,造什么业,受什么报,是分毫不变的。另外,愿云禅师有一偈将因果讲得更透彻: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有些贪食美味的饕餮,专喜欢杀取稚鸟,为了个人区区的口腹之欲,不但拆散动物的天伦之爱,许多珍禽异兽更因人类的贪餍,面临绝种的危机,间接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人类虽然享受到一时的甘肥,却为自己造下恶因,也为世世代代子孙留下灾厄;殊不知杀戮太多,共业所感,将会种下他日兵灾劫难的祸因。其实,世间的一切,都在因缘果报中轮迴,报应历历不爽;一个人幸福或不幸福,贫贱或尊贵,都是其来有自,有因有果的,并非凭空碰运气而来。三世因果,俱由业识所成,「十来偈」中说得最是深入浅出: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

  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这首偈告诉我们: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缺失,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清淨,悲心是否远大,愿力是否真切。不但衣食住行有因果,祸福生死也有因果,我们过去培植了多少福德因缘,现在就有多少福报如意,所以要知道爱惜,不可恣意为恶。

  我们这一生中,如果希望拥有富贵、幸福、圆满,就应该培福、惜福。在消极上,要爱惜福德,好比银行的存款要节约惜守,不能乱花乱用挥霍掉,更不能用完,像《朱子治家格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恆念物力惟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不浪费自己的福德。积极上,还要培植福德,满山满谷的存粮总有吃完的时候,只有在田地里流汗播种,才有灿烂的收成。

  世间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既没有异因之果,更不会有异果之因了,因果如何,全在自己。

二、从你我他等来谈因果

  世间上的每个人,儘管出生的国家和地方不同,你不认识我,我不熟悉你,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係,其实你我他都是有缘人。佛经说:假如一个人证得了「宿命通」,他可以知道人生过去、现在、未来的多重因果关係,以及众生在多生多劫以来,哪些人做过他的父母、兄弟、姊妹及六亲眷属。

  过去有户人家办喜事,亲朋好友都来喝喜酒,筵席摆满了一条街,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时来了一位风尘僕僕的出家人,站在门边不停的摇头叹气,引起很多人的讶异,有人问:

  「师父,人家办喜事,你叹什么气?」

  这位出家人念了一首偈回答:

  「牛羊六畜席上坐,三世祖母娶为妇;

  堂上敲鼓打公皮,锅内煎煮是姑姨。」

  意思是说:这场婚礼,是老祖母去逝后,再投生转世嫁给孙儿;端坐在席上大吃大喝的亲朋好友,都是前世的牛羊猪马;堂上敲著的鼓,是用前世公公的皮绷成的;锅子里煎煮著的,正是这一家的六亲眷属姑母姨娘。这些都是造作种种乖违无明,在转生有情、迁流六道时,受业的牵繫,而成就各种不同的形相和躯壳。其实,每个人的真如本性是一样的,只是后天的清澄、垢浊不同,引发出不同的执离,使一切在因果中生生灭灭,而你我也尽在因果中相即相离、相识相隔了。

  肉身不坏的慈航法师,他在圆寂前做了一首遗偈示诫大众:

  「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

  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

  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

  望尔广结善缘,自度度他宜早。」

  慈航法师的遗嘱,是希望我们重视因果的关係,不要迷昧昏沉、轻忽怠惰,放纵六根六识,攀缘五欲六尘,孳生百孽百障。古时候父母犯罪累及子女,甚至株连九族,也就是所谓父债子还。我们说法律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法律有时也会让作姦犯科的人消遥法外。在因果业报之前,为善者必获福,为恶者必遭殃,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所谓「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

  或许有人会质疑,既然父母子女不受,那么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这其中的馀庆、馀殃又作何解释呢?依佛教的看法,这种福祸庆劫的果报,是来自彼此之间累劫累世所造作的因果关係。

  有位年轻人爬山遇难,不幸头部受重创,救难人员急忙打电话找脑科专家拯救,那位名医马上答应动身前往,不料却在半路被一个中年人拦截,用刀抵著他脖子威胁说:「下来!我要用车!」

  医生著急地解释:「我是医生,有个病人情况危急,正等我去施救……」歹徒不等他说完,一拉扯,就把他拉下车,呼啸而去。医生又气又急,想到年轻人垂危挣扎命在旦夕,赶快再找车子赶路,等到他好不容易拦到车子,赶到山上时,已是三更半夜了。围在现场的救难人员一看到他,就顿脚叹气的指责说:「怎么这样迟才来?他半个钟头前已经嚥气了!」医生疲惫不堪的近前一看,年轻人果然已气绝身亡,旁边蹲著一位哀哀恸哭的男子,连声悲泣:「我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呀!」医生一眼认出他就是半路拦车而去的人,不觉气上心头,一把抓住他的衣领骂道:「就是你!就是你害死你儿子的!」

  原来那位男子,为了赶来看受伤的儿子,不顾一切的劫车,想不到劫了赶来急救的医生的车,使医生半途耽误,送掉儿子一条命。所以,有时候,你、我、他等的关係,不但有因有果,而且错综複杂,不但各人作恶各人自受,有时馀殃未尽,也不免会连累、遗害子女。《司马温公家训》里提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享;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以遗子孙长久之计。」这实在值得大家深思。

  佛教里面还有一首〈劝世偈〉,意义相当深远:

  「天地覆载我,多生消不得;父母养育我,终生报不得。

  人人愿百岁,这个求不得;个个要富贵,勉强要不得。

  终日事茫茫,要闲闲不得;直待老来时,凡事做不得。

  道理十分明,说得行不得;头髮白茫茫,要黑黑不得。

  好事都该做,钱财捨不得;骗积起家财,子孙守不得。

  切莫结冤仇,累世解不得;咽喉三寸气,断了接不得。

  心下千般气,对人说不得;鬼判来拿时,半刻推不得。

  大小哭啼啼,有耳听不得;骨肉正团圆,要留留不得。

  冤家相遇时,有路躲不得;相识若干人,有眼认不得。

  气断不多时,容颜看不得;四大冷如冰,浑身动不得。

  六片木棺材,人人少不得;家赀千万贯,临行带不得。

  空手见阎王,有钱用不得;思量烦恼迟,要回回不得。

  未曾过七日,鼻孔闻不得;阎王不顺情,佛也救不得。

  灵前好供养,起来吃不得;从前不肯修,而今说不得。

  经典积高山,无缘看不得;黄泉独自行,儿女伴不得。

  不孝忤逆儿,天地容不得;酒醉打死人,醒了悔不得。

  王法重如山,犯了饶不得;自作还自受,别人替不得。

  若做好人,他人分不得;修行证果时,六亲俱度得。」

  经上说佛的境界不可思议,众生的因果业报也不可思议,如能了解因果关係,就能体证佛法真谛。因此,我们平日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你我因果关係,广结善缘,那么必然能够利己利人,得到甚深的法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