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释义(初版)

涅槃经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六】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业果不定,众生又有佛性,修行八正道应该得涅盘乐,是什么原因没有得到呢?既然众生皆有佛性,应该自然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还须修八正道呢?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还须依善知识说法修行才能证道呢?

  佛说,如恒河边上有七种人,第一种人,入水就没,因为既无力量又不会游泳。第二种人,入水虽没又出,出而又没;因为有力量而不会游泳。第三种人,入水就出,出而不没;因为虽没有大的力量,但会游泳。第四种人,入水就没,没而又出,遍观四方;因为没有力量而会游泳。第五种人,入水即没,没而又出,出而即去;因为心里害怕。第六种人,入水即去,游至浅处;因为观察追赶的怨贼是近还是远。第七种人,游水至对岸,登上大山,远离诸怨贼,受大快乐。

  此河比喻为生死大河,七种人比喻被烦恼贼追赶欲渡生死大河的人。第一种人比喻一阐提。若有一阐提人为生活所迫剃发出家,身披法服。然而去亲近恶友,听受邪法,说众生身即是五蕴,那就是色大、受大、想大、行大、识大,如果众生死则五大永断,修行善恶诸业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什么善恶和善恶报应。所以,一阐提为断善根、恶业重、没有信力,没于生死河而不能出离。

  一阐提有六种因缘沉没于三恶道中,一是恶心识盛,二是不见后世,三是乐习烦恼,四是远离善根,五是恶业障满,六是亲近恶知识。

  同时,还有五种情况让一阐提沉没于三恶道。一是当着比丘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二是当着比丘尼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三是随便用出家人的物品;四是当着母亲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五是于僧团内部相互生是非。

  接下来还有五种情况让一阐提沉没于三恶道。一是常说无善恶果报,二是杀发菩提心的众生,三是喜欢说法师的过失,四是颠倒说佛法与魔法,五是为攻击佛法而听佛法。

  所以,一阐提常说,出世间的佛法僧谁见到了,根本没有;而世间的佛法僧哪个常住了,统统是无常,用世间无常否定出世间的常住。

  第二种人想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而沉没不能出。这种人能亲近善友,相信善恶果报,修行净戒,受持经典,常行惠施,善修智慧。而根性愚钝,只会顺境修持,遇逆境就忘失修持。如遇恶友,身心随恶友而去,不再修行身戒心慧,听受邪法;若再值恶时、恶国,就会断诸善根,不能出离生死大河。

  第三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而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能亲近善知识,相信佛法僧常住,也受持经典,修行戒定慧。虽根利而缺少福德,于中途沉没生死大河。

  第四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遍观四方,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亲近善知识,信心坚固,受持经典,解说十二部经,乐于惠施,根利信慧无退转。虽有福德而心有执着,执着于声闻四果,不发菩提心,而于中途沉没生死大河。

  第五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心里害怕,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因亲近善友而得信心坚固;因信心坚固而受持读诵解说十二部经典;因弘法而得乐于惠施,并修行智慧;因利根而信慧不退转。缘觉虽能自渡而害怕苦行,不发菩提心而于中途没于生死大河。

  第六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游至浅处观察,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因菩萨在浅处观察,发愿要渡众生,离生死而示现生死,观烦恼怨贼而破烦恼怨贼,示现没于生死大河。示现善根不足没于生死大河。

  第七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得到彼岸高山安乐。彼岸高山是佛又是大涅盘,受安乐是佛性常住。

  按照这个道理,众生皆有佛性而没有得大涅盘乐,不是佛法僧三宝有什么过处,而是众生烦恼的过恶。如大地,有农民耕种则有丰收;而农民不耕种则无丰收一样。

  佛说,众生虽有佛性,需要修行无漏圣道,然后才能得见佛性。如人渴乏遇井,虽有水而不能饮,需要有取水的工具一样。又如芝麻,没有经过加工过程怎么能变成香油。

  佛说,善知识如良医有好药,但病人遇不到良医而病不得治。众生虽有佛性,但造作诸业,或善或恶,佛性随业力和合众生,待业果成熟时受报。这些因缘和合众生不知道,只有菩萨知道。所以,要亲近善知识,求过来人指点迷津,才能遇良医用好药治烦恼大病。

  但是,众生不要执着“皆有佛性”,就如同磁石吸铁一样,不去精勤修善,不去积福培慧,就不可能让佛性这块铁被佛那块磁石吸住而成佛道。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尽管众生流转生死而佛性不退失掉。但是众生不见佛性,妄猜佛性。如盲人摸象,不知象貌。

  有的人说色三十二相是佛性;有的人说受身有乐是佛性;有的人说想十二因缘是佛性;有的人说行十二部经是佛性;有的人说识意想平等之心是佛性。还有人说离五蕴有我,我是佛性,我得自在。如此六种说法不是佛性,又没有离开佛性。因为众生离开五蕴,而没有另一个我。而佛法身无边无碍,不生不灭,得大自在才是我。按出世间说,才是佛性。

  佛说,大慈大悲是佛性的具体体现。因为大慈大悲跟菩萨如影随形,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大慈大悲。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大喜大舍是佛性的具体体现。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大喜大舍,喜乐菩提,舍三界二十五有。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大信心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有大信心圆满六度万行功德,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六度万行。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一子地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于众生得平等心,生一子想;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一子因缘。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四正勤力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积极断除恶法,增长善法的四种精勤努力;一是已生恶令永断;二是未生恶令不生;三是已生善令增长;四是未生善令得生。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四正勤力。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十二因缘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知佛依十二因缘而常住;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十二因缘法。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四无碍智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得四无碍智,说字解义无碍,能教化众生;众生也能修行菩萨行,证得四无碍智。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顶三昧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证得三昧最上境界,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众生也能修行菩萨道,证得三昧。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佛说,佛性不是五蕴和我,但离开五蕴和我的世间法,又无处寻佛性。众生执着五蕴和我颠倒则生邪心,以至堕地狱;而离开世间法寻菩提,又如兔上角,根本找不到。佛有愿力度众生,才随顺世间示现肉身;菩萨发愿想度众生,才随顺世间示现众生。佛菩萨示现于世间而不染着于世间,而众生不知出世间而染着于世间。所以,众生要见佛性,要从世间的五蕴和我修起。一要相信佛法;二要持戒修行;三要受持读诵供养此经;四要亲近供养善知识。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大众中有很多人不信此经,能信此经的人是不是不可思议。

  佛说,能听闻到此经的人,即使今生不相信。但未来世一定相信此经。听闻此经,已种善根,依法修行,一定得见佛性。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不退转的菩萨怎么自知决定不退转?

  佛说,当以苦行自试其心。

  第一种苦行是日食一麻一麦等七七四十九日。看一看自心能否忍受。能忍受不退不转的人,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种苦行是由于第一种苦行,身瘦如柴,其目如井底之星,肉尽肋出等;在这种情况下,不退菩提心;为破众生之苦,让众生得到安乐,内财、外财以及身命,如弃乱草一样供养给众生。能如此供养众生不退不转的人,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三种苦行是,剜身肉为灯,受此大苦还自责其心修持的有差距。认为这样的苦与地狱受的苦百千万分不及其一;这样的苦只是一时之苦,而于地狱受大苦恼是百千万劫;如果这点轻苦都受不了,还怎么能于地狱中救度众生。作此观时,身不觉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四种苦行是,为法因缘能以头目脑髓手足血肉供养给众生;为法因缘能忍以钉钉身、投崖赴火等无量众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五种苦行是,为破众生苦恼,愿作大畜生身,以血肉供养众生;此时还对众生起怜悯心,让众生不要再生杀害之想。虽愿受其畜生身,而无畜生之业。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六种苦行是,为度脱畜生道众生,发大誓愿到畜生道受身,受熊、鸟、鹿、兔、羊、猴、鸽、蛇、龙等身,受畜生身而不作畜生恶业,为其畜生演说正法,让听闻到正法的畜生快速转离畜生身。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七种苦行是,若于饥荒之世,为救众生苦,受龟身、鱼身等无量身;愿众生食我肉时,离饥饿苦,发菩提心。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八种苦行是,若于瘟疫流行,愿作药树王,让众生取其根茎叶花果皮等,让众生远离病苦。愿食此药的众生信受佛法。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八种苦行是,若有众生为鬼所病,愿受鬼身,大鬼健身、多眷属身,使病鬼见闻后离去,使得病众生离病苦。这样勤修苦行,虽有烦恼而不污其心,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九种苦行是,修六度万行之行,不求六度万行之果。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往生极乐世界,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受诸苦恼时,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菩萨深知生死多诸罪过,观大涅盘有大功德,为众生处在生死中受种种苦,心无退转,是菩萨不可思议。

  再有,菩萨无有因缘而生怜悯,不为受报而施恩于众生,是菩萨不可思议。再有,众生是为自利而修行苦行,菩萨是为自利的众生而修行苦行,是菩萨不可思议。

  再有,菩萨为坏怨亲所受诸苦,修平等心;菩萨见诸恶不善众生,若批评若软语,修大方便;菩萨少财物时,众生来求,心量不小;菩萨于佛出世时,受生边地身,如盲身、如聋身等教化众生;菩萨知众生所有罪过,为度脱还与共行,随其意加以教化;菩萨了了知见无众生相,还为众生受种种苦行;菩萨受身兜率,有命胜、色胜、名胜,而心无求;菩萨于诸天不生骄慢,常生喜心;菩萨于天宫不乐五欲,只为法事化身充满十方;菩萨下兜率天,大地六种震动;菩萨示现入胎、住时、出时天降祥瑞等,是菩萨不可思议。

  佛说,大涅盘经有八种不可思议。

  一是渐渐转深;二是深难到底;三是同一咸味;四是潮不过限;五是有种种宝藏;六是大身众生;七是不宿死尸;八是一切万流入之,不增不减。渐渐增深有三事。一为众生福力;二为顺风而行;三为河水入不增不减。此经微妙,是经义渐渐深;从五戒至十戒、至二百五十戒、至菩萨戒;从一果罗汉起至证佛果,怎么行持,都是渐渐深入。深难到底。声闻缘觉虽无烦恼,不是常住为深;一切法中无有挂碍,虽有佛性,不说决定为深难到底。同一咸味。一切众生同一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又一因一果一甘露,即常乐我净,为同归一味。潮不过限。佛弟子能受持此经,宁失身命,不犯清净戒,为潮不过限。有种种宝藏。此经显示无量佛法和声闻功德,缘觉功德,菩萨功德,佛功德,还有无量三昧,无量智慧等,为多有宝藏。

  大身众生所居住处。诸佛菩萨为大身、大智慧、大心、大庄严、大调伏、大方便、大说法、大势力、大徒众、大神通、大慈大悲,能容一切众生,为居住处。不宿死尸。死尸为一阐提,为破戒,为逼迫出家作违背戒律之事,为佛法天道所不允许,不能容留。不增不减。众生平等,同一佛性,不生不灭,所以为不增不减。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示现肉身,为什么不化生示现,而选择胎生呢?

  佛说,一切众生胎卵湿化四种生法,而听闻佛法以后,不再有卵生和湿生。当劫初之时,一切众生都是化生而来,男女同现,先有鸡后有蛋等。那时,佛不出世,因为众生没有形成传统观念,文化心理等,无法接受佛教。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形成,佛出世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不在需要化生。若化生无父无母,也不会被人类所接受,而无法度脱人类这道众生。而且,还会让人造诸恶业,为不让其作诸恶业。所以,佛要随顺世间,选择胎生。

  佛说,护持佛正法有两种,一是内护,二是外护。内护为身口意守持禁戒;外护为让族亲、眷属或徒众等守持禁戒。若佛化生来此世间,则没有外护众生,听佛教化。所以,不受化生。

  佛说,我释迦牟尼有父有母,众生还误为佛是幻化,不让受佛教。为证实佛不是化生,为利益众生积福德,佛肉身火化后,得有碎身舍利,让众生供养。所以,诸佛都不化生,而受胎生。

  这时,狮子吼菩萨合掌长跪,以偈赞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今为众生演一分,唯愿衰悯听我说。如来能施众安乐,为诸众生修苦行;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