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释义(初版)

涅槃经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五】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智慧能破烦恼,为什么要修定呢?

  佛说,有智慧时无烦恼,有烦恼时无智慧。若说智慧能破烦恼,不完全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自性具足智慧,烦恼自断。

  一般的修行人,只能说有智慧能转烦恼。因为智慧之性念念生灭,怎么能破烦恼。

  灭有两种,一是性灭,二是毕竟灭。若性灭就不是智慧所灭;若毕竟灭,如火烧物,物尽有灰,智慧灭烦恼能有灰吗!智慧不但不能灭烦恼,就是让烦恼远离都不能,因为烦恼生灭不是人为控制的;只能是有了烦恼,有智慧的人在境界上转为菩提。

  若要自性断除烦恼,就必须修定。有定才生正智正见,烦恼自灭。依据这个道理,在诸经中说,若有比丘修行定,在定中才能观五蕴生灭之相。若不修行定,世间之事不能明白,何况出世间的菩提行。

  修行的人,若无定可能平处颠倒坠落,心缘异法,口说异言,耳闻异声,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就是说不明真相,会把正法说成外道,会把魔说混为佛说,最后自负因果。修定不分法门,佛没说哪个法门可以例外。

  修行的人,若修禅定得三昧,能大利益众生,直至成佛。菩萨有两种法能大利益众生,是一定二智。修行定慧能调摄五根,能忍众苦;常摄其心,不令放逸,不为利养而行非法,客尘烦恼所不能污,不为诸邪异见所惑,常能远离诸恶觉观,不久成就菩提。

  菩萨若修行定慧,四颠倒之暴风不能吹动,外道邪师不能拔,诸邪异术不能狂惑。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佛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得大涅盘乐。

  佛说,定相为空三昧,慧相为无愿三昧,舍相为无相三昧。菩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又不去执着,是行菩萨道。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时非时是什么意思?

  佛说,菩萨若有执着,受乐时,说法时,精勤时,解义问答时,亲近恶知识时,布施重物时,世间善法功德时,豪富之人恭敬时,而生骄慢。这时,不宜修慧,宜应修定,去掉执着,而除骄慢。

  另外,若有菩萨勤修精进,身不得乐,心生悔意,是钝根的原因,不能调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旺盛,自疑戒律盈亏。这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若菩萨修行定多慧少,或慧多定少时,不宜修舍。

  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起烦恼时,要知道此时不宜修舍,宜读诵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为舍的显修。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舍、相和合,以此因缘,必得无相涅盘。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以什么因缘为无生、无出、无作,得安稳灭度呢?

  佛说,菩萨修行定慧舍,以无相因缘观,无因缘为无生,无为为无出,无造业为无作,不以五根见有为离颠倒,教化众生为皈依,坏六贼为安稳,诸烦恼火灭为灭度,离觉观为涅盘,远离世间是非为寂静,离相不死为无病,一切无为无所有。如是观,为见于佛性。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需要修多少法才能成就见一切无所有呢?

  佛说,菩萨需要修行十法,则能明见涅盘无相至无所有。

  一是信心具足;即深信佛法僧常住,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都有佛性。不相信说佛也有生老病死及修苦行,不相信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和出佛身血,不相信佛毕竟入于涅盘,不相信正法灭尽。

  二是净戒具足。即若有人受菩萨具足净戒,虽不与女人和合,但见女人时相互用开玩笑的语言戏笑,或听见窗外有女人诸音声时,心生爱着,或见男人与女人在一起相伴相抱时心生贪着,或见男女相伴后为生天受五欲乐。这其中有其一的人,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让清净戒为杂染污秽,不再是净戒具足。而是,菩萨清净持戒,为不为戒,不为戒具足,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盘,不为声闻缘觉,只为最上出世间,护持禁戒。这样才是净戒具足。

  三是亲近诸善知识。即若有说法、信戒、精通佛理、布施、智慧的人,教化众生去受持行做,是菩萨亲近善知识。

  四是乐于寂静。即身心寂静,能于定中观诸法甚深法界为寂静。

  五是精进。即专心观四圣谛,假如头上着火都不能转移其专心,为精进。

  六是念具足。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为念具足。

  七是软语,即实语、妙语、时语、真语、先意问候语为软语。

  八是护法。即爱乐正法,乐说正法之义,流通传播正法,为护正法,不惜身命。

  九是菩萨见有同学同戒的人,要给予关心爱护,供养所需物品等。

  十是智慧具足。

  即观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为智慧具足。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供养不同的人,得福报不一样,以供养不退菩萨或最后身大菩萨和佛的福报不可称计,那纯陀供养佛是受无量福报还是证菩提呢?供养佛的善报不可尽,那为什么谤法、犯五逆罪、毁四重戒、一阐提的罪有尽呢?

  佛说,有两种人能得无量功德。一是善问,二是善答。

  善问为请法,善答为精通法。二者合为一时,既自己受益,又广度众生。所以,功德无量。

  佛说,有的众生业力因缘较重,对佛法心轻不信。业有轻有重,又有决定报和不决定报。决定报的,是作业后不惭不愧。不决定报,是作业后有惭有愧。所以,有的重业可作轻报,有的轻业可转重报。有智慧的人,以智慧力,依法行做,可让地狱重业轻为现世轻受。愚痴的人,现世轻业转为地狱重业。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业有定报,修清净梵行求解脱还有什么用吗?

  佛说,业定得果报,不应求修梵行解脱来抵消果报。

  如有的人专做恶业,做完恶业一出家修梵行解脱就无果报,可以么?再如,有的出家人,一边修梵行解脱,一边又犯戒作恶业,能有可能不受果报吗!只有一惭二愧的前提下,不造新业,了去旧业,同时修梵行解脱。

  业不定果报,应在一惭二愧三不新作的前提下,应该修梵行求解脱。因为远离恶业,必得善果;远离善业,必得恶果。

  所以,只有修道,才能解脱业的束缚。

  一切圣人修道,是为坏定业得轻报,让不定报的业不受报。若人离开修道解脱,永远也不会摆脱业报。若人作善业就永远安乐,作恶业就永远受苦,这种情况不能改变,谁还修道解脱。

  所以,业定报与不定报要靠自心智慧,不是哪个人说报就报,说不报就不报。而是三界法则唯心造,善恶果报靠自心。

  在业定报与不定报中,定业有报定和时定。报定有定报时不报,以因缘和合而定,有现世报、下生报、后世报。不定报,是善根重的人有智慧,能让重罪为轻受;恶习重的人愚痴,能让轻罪为重罪。业有定报不作恶业,业无定报惭愧改恶业。

  佛说,菩萨已无地狱业,但为了度众生,发大誓愿生地狱中。往昔此地球人寿命百岁左右时,无量众生受地狱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地狱身为诸罪人广说、分别说十二部经,坏诸罪人恶果报,得生人天,唯一阐提除外。再有,在此贤劫中,无量众生堕畜生中受恶业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畜生身为之说法,化牛马鱼鸟等无数身,坏诸畜牲恶果报,得生人天。再有,在此贤劫中,无量众生堕饿鬼道,食吐汁、脓血、粪尿等,寿命无量万岁,听不到水浆的名字,或见水为火,或雨湿身为火烧身等等业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其饿鬼身,说法度脱,得生人天。再有,在此贤劫中,我释迦牟尼发愿到屠夫、打猎、网捕、贪欲、女身、恶身等中去受身,为之说法,让他们改恶习行善业,命终后生天或生人中听闻佛法。

  佛说,菩萨到各道去受生不是现世报、下生报和后世报。而是慈悲众生化身示现,是愿力所为。菩萨说现世报,是用身命财而演绎,而不是用话空说。如我释迦牟尼,往昔示现一商人,与提婆达多各领五百人去海上采珍珠,遇台风,船毁人亡。因善力因缘,我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没有死,被风吹上一个小岛。提婆达多大哭欲求死,一人见状赠两粒宝珠相救。宝珠价值无量,本来一人一颗,可提婆达多起贪恶心,趁我释迦牟尼睡眠时,刺瞎双眼,抢夺宝珠而去。这时,来了一位女人,问恨不恨提婆达多?答言,不恨!女人问怎么能证明你不恨呢?我释迦牟尼说,若心中有恨,双目永瞎;若无恨,双眼立刻完好如初。话语落时,双眼已完好。这就是菩萨演绎所说的现世报。

  再有,我释迦牟尼往昔欲度南天竺一大王和诸众生。这位大王名为迦罗富,其性格暴烈恶毒,骄慢自大,年轻貌美,喜乐五欲。一日,大王与其眷属、宫人、婇女出游城外。我释迦牟尼欲断这些人的贪欲心,而为说法。这位大王见状,便生恶心,问你是罗汉还是不来果的罗汉?我释迦牟尼回答,未得二果。又问,修行以何为戒?回答是以忍为戒。这时,大王先命人割其耳朵,又割鼻子,又断手足。又问,还以忍为戒吗!四天王见此情景,心生愤怒,忽起狂风,飞沙走石。这位大王心里害怕,长跪我释迦牟尼面前,苦苦哀求听一听他的忏悔。我释迦牟尼对他说,心里无嗔无贪。大王说,大德怎么知道你心里无嗔无贪呢?我释迦牟尼当即立誓,若心真实无嗔无贪,让身恢复如初。发愿后,立刻恢复如初。大王和诸众生因此而得度脱。菩萨愿力示现的下生后世之身,也如同现世报一样。

  佛说,菩萨若得菩提时,即于此世界修行得往生极乐世界时,往昔一切诸业都得现报。

  修行人现世受业报有两个因缘,一是功德不够,业障现前,障其修行,业力毁其道力。二是现世报业,了去前业。

  作恶业得现世报的很多,如国王不作善业,其国降灾,天降恶雨后洪水泛滥等;如有人告诉猎人动物在什么地方,其手臂受伤或断掉等等,都属于恶业现世报。作恶业下生受报的也很多,如一阐提和犯重戒的造五逆罪的等。作恶业后世报主要是轮回,对号入座。

  善业也有现世报,下生报和后世报。

  佛说,愚痴的人造作恶业,不定作定报,而是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报却去地狱受报。有智慧的人,造作恶业定作不定报。应下生报为现世报,重报改为轻受,应地狱报改为人中受。智愚不同,报果不同。有智慧的人如有眼走路;愚痴的人如盲人行路。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原因让众生现世轻业为地狱重受呢?又是什么原因地狱重罪为现世轻受呢?

  佛说,让众生现世轻业为地狱重受的根本原因是愚痴。

  若人不知修行身戒和心慧为愚痴。不能自控五情诸根为不修身。不能受持清净戒律为不修戒。不能调伏自心为不修心。不修圣行为不修慧。不修身为不能具足清净戒体。不修戒为受畜八种不净物。不修心为不能修行定慧舍三相。不修慧为不修梵行。

  再有,不修身不能观身,不能观色等;即不明人生真相。不修戒为不能安乐众生,不能护持正法;只是受下戒,受边戒,为自利自调戒,只为生天受乐因缘。不修心为心散乱不能专守自心境界,不能观身不净,不能观受是苦,不能观心无常,不能观法无我。不修慧为于恶业中不能善护自心清净,心念妄起。

  再有,不修身为不能深观是身无常,不能久住还充满危险,念念灭坏是魔境界。不修戒为持戒不圆满。不修心为禅定不圆满,不修慧为般若不圆满。再有,不修身为贪着我身,身是自己的,虽无百年寿,却有千年心。不修戒为自身作十恶业。不修心为于恶业中不能控制心念不动。不修慧为心不能分别善恶诸法。再有,不修身不断我见,不修戒不断戒取,不修心趣向地狱,不修慧不断痴心。

  再有,不修身不能观自身过处,常抱怨别人。如别人不论对他有什么大恩,一个不顺意就翻脸。

  另外,自己怎么想就怎么作,完全不去想其他人什么感受;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把戒律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修戒为不能观戒是一切善法阶梯、一切善法根本、一切树本之本。戒是诸善根之首,戒是一切善法胜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护身铠甲,戒是灭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的桥梁。不修心为不能观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

  五欲难满,诸恶根本。不修慧为不观智慧有大势力,能坏诸恶业,能坏无明黑暗。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成就诸佛诸菩萨的种子。

  若从出世间说,有见身相为不修身,有见戒相为不修戒,有见心为上中下恶善等为不修心,有见慧相、慧因、慧果和上中下慧等为不修慧。

  若有不修身戒心慧的人,于小恶业得大恶报,心里害怕自作恶事会堕地狱,而又常作地狱行。如听到有人劝他作恶有报,他不以为然,认为地狱有何可怕。于是作小恶心不生悔,作大恶想隐瞒。这样的人,所有现世的轻报,都转到地狱受极重恶果。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世人是什么原因让现轻报转为地狱重报?

  佛说,有五种原因。一是愚痴,二是善根微少,三是恶业深重,四是不忏悔,五是不修本善业。

  同时,还有五种情况,一为恶习恶业,二为贪财不受戒的约束,三为远离 善根,四为不修身戒心慧,五亲近恶知识。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能转地狱报为现世轻受呢?

  佛说,修身戒心慧,能观诸法空性,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行不见修行者,即心不去分别,是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能让地狱果报转为现世轻受。

  假设这样的人作了极重恶业,会思维观想,我业虽重但不如善业,如黄沙百斤不如黄金一两。如一斤盐投入长江,饮水不觉咸味等。同时,发露罪业,忏悔除恶;再增加智慧力,减少无明力;再去亲近善知识,修行正见,受持十二部经典,见有受持大乘经典的人心生恭敬,供养三宝修福等,能让地狱重业转为现世轻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