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如是我闻,是佛经和其它典集的区别,是释疑而用。这是阿难尊者记述下来的。说佛一时在灵山,为什么?不去说哪年哪日,为息争论。所以佛经都讲一时,没有具体时间,就告诉你不要把时间用在学术讨论上,要用在真实修证上。佛非常慈悲众生,不要小看这一个词。佛告诉阿难尊者,以后记录经典一叫“如是我闻”,区别外道;二是不写具体时间,让后世不要在学术讨论上打转转,佛的慈悲无所不在。灵山会上,一万二千人,都是一些大比丘,大比丘不是岁数大的比丘,而是有果位的人,具足阿罗汉,世间的烦恼已断,世间的漏已尽。诸漏已尽,为什么八万四千大劫还回来呀,由于诸阿罗汉世间的漏已尽,漏的根还有。
佛讲怠得己利。首先自己得到利益,什么利益?得到出世间的智慧了。四果罗汉法喜充满,身体有了皈依处。我们身边一些学佛人为什么都乐乐呵呵的高兴?你们看这些阿罗汉就知道了,他们的生死解决了,有着落了,所以他们无烦、无忧,多大的困难、多大的烦恼都能放下、都能转化,一个心眼学佛修道,什么困难都不能阻碍我学佛修道,什么困难都吓不倒、难不倒。
为什么这些人叫罗汉呢?心得自在,自己得到利益。佛给谁讲法,首先是给这些罗汉讲法,让他们延小向大,不要得少为足,开始听众一万二千人,一果、二果、三果罗汉都有,佛的一些大弟子都点了名,这些弟子是代表,这些法师各自都有一些特点:有头陀第一的、有讲法第一的、有神通第一的、有辩才第一的,有学的、无学的二千人。有学的是三果以下的罗汉和一些未达辟支佛果的缘觉,还有一些比丘尼及其眷属,如罗睺罗的母亲。这里没有称“释迦牟尼佛的妻子”,说明发生了质的变化,出家无家,称谓发生了变化。这看似小事,却说明佛制非常严格。还有一些菩萨从其它国土来到这个世间都赞叹佛的智慧,都到这来听闻佛法,来自无量世界的这些菩萨都能度众生。
一些人对菩萨的境界不了解,这里我顺便说一说。菩萨除了五十五品级、十地以外,一个是有其它佛国土的报身菩萨,另一个是有八地以上的化身菩萨,包括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也包括现在兜率内院的报身与化身菩萨。一些人报身往生到兜率内院,叫报身菩萨。然后有其它佛国土来到兜率内院协助弘法的叫化身菩萨,所以有《华严经》是给化身菩萨讲的,化身菩萨和报身菩萨是两回事,化身菩萨可以度众生。
而报身菩萨修行过程当中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将来要随弥勒佛来到这个世间,继续转龙华三会。龙华会报身菩萨来,化身菩萨化现众生也来,化身菩萨在其它佛国土已经成就。所以咱们要分清楚兜率内院有报身菩萨也有化身菩萨,我再告诉你,一些色界和无色界的天王是菩萨做,很多是化身菩萨,不要以为化身菩萨就不能是天王,因为化身可以化无量亿,天王也可以随佛化度众生。
但是报身没有成就,化身就没有成就,报身没有成就,法身就没有成就。我说这些就是告诉你,要好好的修你的报身,你现在的肉身就是你的报身,你的报身没有成就,一切全没有,必须把咱们当下的肉身修持好,报身成就以后,法身、化身成就才谈得上,否则谈都谈不上。
知道这些似乎无关紧要,其实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报身成就以后,在极乐世界必须超越七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谈化身。一般按常理说,不同品级的报身菩萨做欲界天上的天王,一些菩萨(九品以上的菩萨)进入十地,才有资格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报身佛卢舍那佛。九地菩萨见不到,只能见化身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有很多化身,示现佛身在度众生,但不是佛报身。真正见报身佛的一定是十地菩萨,其它的佛国土大致一样。证得佛果的菩萨才称大菩萨。所以修行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好好的修行,老老实实的修行,通过修好你的报身,“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佛希望的,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
到法华会的大菩萨有: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等等。文殊菩萨法王子是诸佛祖师,现在成就的、未来将要成就的都得到文殊菩萨的国土去听闻佛法,成就法性身,否则智慧不足。不是文殊菩萨到这个世界来教你,而是我们的法性身到文殊菩萨的国土去成就。诸佛祖师。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是不是诸佛祖师?没明说,但事实上是。
现在一些修行人光认为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这是凡夫境界。观世音菩萨成就我们的化身,离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力,我们的化身成就谈不上。所以这些大菩萨有一些代表,这些大菩萨都和我们有关系。离开地藏王菩萨,你地府出不去,你的业力首先得地藏王菩萨给你消掉,当你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你的第一尊菩萨就是地藏王菩萨,他在你身边讲经说法,成就你的化身。
然后你再转到观世音菩萨那里,在观世音菩萨那里成就以后,再到兜率内院或者是到其它佛国土去成就化身。我们法性身的成就要到文殊菩萨那里去,在那成就以后才能到东方药师佛的国土去。我们天天在修本师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的法,我们天天读诵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不管学禅、学净、学密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你都在和他亲近。
他没有说你往生到卢舍那佛的佛国土,他只告诉你,我的佛国土有清净的一面你没有看见,事实上十方众生有很多要往生到卢舍那佛的佛国土去,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佛国土、赞叹东方药师佛的佛国土,同样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也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佛国土如何清净。当你修行有所成就时,本师释迦牟尼佛必定前来给你讲法,给你披如来衣。
我曾经跟你们说过,当你见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老人家很慈悲呀,现出家相,给你披上五彩霞衣,让你得以清净。哪位法师都是在他的真身教育下成就,没有在释迦牟尼佛的座前听教,咱们哪有今天?你修的不错,他修的不错,只有在释迦牟尼佛的护佑下,才有所成就。自己得到点利益,说起来算啥呀,千万不要说我修的不错,我是佛如何如何,或者说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是卢舍那佛的弟子。什么样才算是佛弟子?你什么时候感觉修的差不多才是,现在是方便说。皈依佛门那天起都是佛弟子,但不能称真弟子,十方诸菩萨才谈得上佛弟子,咱们是勉强说方便说,是自己安慰自己。
这时忉利天玉皇大帝带领眷属两万天子也来到法会。韦陀菩萨作为佛的护法也来到法会,在四王天上作天将。你说他是不是贤劫千佛出世的最后一尊佛?肯定是。为什么一尊未来佛要做一名天将呀?在他身边的天将不知道。玉皇大帝是三地菩萨,他周边的人不见得是三地菩萨。你看太白金星表面上是道家的,事实上是菩萨化现的;太上老君就是菩萨化现的。
我知道一位太上老君的弟子,每隔一个月就要上天上去向他汇报一次,这个地方,细到柴米油盐,大到这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都去汇报,他的弟子是谦下虔诚心的,他说太上老君是一位真正的佛弟子,一位菩萨,只不过履行这个职务示现而已,他的弟子学佛。
他说,你用录音机放大悲咒时,一旦把大悲咒给放跑调了,有失意罪。念佛号差一字有业报,学佛的人念佛号要好好的念。我们认识交谈,称念“阿弥陀佛”结法缘,“弥陀佛”不如法,你随便把佛的名字减掉一个字,你是谁呀?典型的贡高我慢,图省事不行。东厨灶王菩萨,隐修菩萨道,天位仅次于玉皇大帝,掌管东厨司命,人间善恶。玉皇大帝周围有很多菩萨,表面上掌管天权,实际上都是隐修的菩萨,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都以天王身护佑咱们这个世界,这些天王及眷属两万人也都来到法华会上。作天王的眷属都有机会学佛修道听闻佛法,能到法华会上听法华经的,佛都给授记。
咱们这些人没有参加法华会等于参加了,因为咱们今天听闻等于看录像,在这读诵、受持法华经。但是有的人没有这个机缘,没来听。咱们现在就等于看录像的那伙人,这是打个比喻。我们没有到法华会上去,但看到这个碟了,听了《法华经》的内容,我知道虽然差点,但还有幸听到了,所以听到了这部经典等于参加了灵山法华会。所以咱们听经要认真听,坐得住,每一段有它不同的特殊意义,既然想学佛,就要明明白白的学,越明白越好。然后是八龙王也来到法华会听法(四方的海龙王加上四方的土龙王称为八龙王)。
这部经不请不讲,所以这次也是有请才讲。我第一次是为一个人讲的这部经,第二次为两个人讲,这是第三次讲。以前讲这部经,讲到妙处的时候,满地金莲,书上就出现舍利,所以这部经法妙不可思议。我不愿讲这些境界,怕有的人听后有怀疑受业报,这都是真实境界。每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都有一些菩萨到场。学佛人都知道,诸位发心请这部经时就有感应。一开卷马上有感应。这就是法妙,不可思议的法妙。听经的人功德也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
刚才谈到了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成就是将来我们成佛的时候,支撑整个世界。我们现在的报身要在这个法性身之中成就。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性身。毗卢遮那佛在哪里?他没有形象,遍虚空。
我们现在就是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修行人修的就是我们的报身,报身成就以后化身才能成就,最后成就法身。现在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是化身菩萨,刚才讲的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是化身菩萨。而且要知道,报身佛是很难见到的。有人说,东方药师佛佛国土是不是很难往生?我说不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能往生东方药师佛佛国土。
因为十方佛国土的往生条件一样,他们的愿力相似,国土都清净。能往生兜率内院的菩萨,十方诸佛的佛国土都可以往生。“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佛不授,千佛不授。”所以,哪个佛国土都一样去往生。那有没有难往生的佛国土呢?有。试想我们的法性身往生到东方药师佛的佛国土的时候,得二大阿僧只劫,在那里要修一大阿僧只劫,太不容易。不容易是我们的法性身往生到东方药师佛的国土不容易。一听说不容易,人们就说东方药师佛的佛国土好,众生的攀缘心不明白真相,所以听经后要明白。
刚才讲到龙王,龙王都是修行人,而且是发起菩提心的人,但是乘急戒缓,没成就菩萨。“乘急”是发菩提心,学佛修道,但是犯了淫欲戒,堕落龙道。所以这些龙王都拥护佛法,都听闻佛法,不甘心堕落龙道,还要好好修将来出离这一道。他们有神通,可现在的人说我用科学观察不到,眼晴看不见。那是因为你没有功德,有功德之人能看得到,不但能看得到,龙王还请你去他的龙宫参观,态度非常的谦下。
人们功德不够见不到龙王就认为没有,你的科学和他的神通相比差之太远,研究不了,看而不见。龙能大能小,飞腾变化,人类那点知识有限。所以讲龙王乘急戒缓对咱们有所警示,不是鄙视龙王,而是让我们这些学佛人别去犯戒,知道戒的厉害,犯戒就要堕落,堕落龙道的还是轻微的犯戒,还有更严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持戒律。
除了龙王以外还有紧那罗王,都来奏天乐,他们也来拥护佛法,百千眷属,乐神都是玉帝的眷属,这也是百千聚。有四阿修罗王。有人可能不理解,阿修罗有什么资格参加法华会呀,我以前讲过修罗王是菩萨做的,都是菩萨隐修那一道,这时你们会想玉皇大帝周围多是菩萨,品位很高的菩萨。
修罗王是菩萨,鬼王是菩萨,没示现菩萨身,是他们隐去真相,做那一道的王度众生去了。这是什么成就?化身成就,不具备化身,能这样去度化他们么?报身脱生这道那道叫业报,能化度众生么?所以化身无量亿,化身度众生。
还有四伽楼王,就是大鹏金翅鸟,佛家的护法,虽然现的是护法身,各有各的任务。假设他们也来度他们这一道,但是他们的法和佛法不一样,他们在度和他有缘的那一道众生。韦提希子阿阇世王,各礼佛足。阿阇世王是一种凶神,为什么凶神能参加法华会,别说凶神,连瘟神都有一些菩萨示现的,各执天命,根据众生业报不同而执掌他的任务,履行他的职责。但他的真实身份不是这个,都是一些菩萨。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一些大蟒蛇也参加了法会。
今天佛要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典,教菩萨法、教菩萨意。佛说了开场白,你们到法会上来,我要说一部《法华经》,教菩萨意、菩萨行。佛讲完经名后就入三昧,入定了,身心不动、不说话了。这时天女往法会上散花,散花一是祥瑞。
二是去掉会场的异味,用花的芳香使道场清净,维摩诘居士讲法有天女散花。天女是一些菩萨做的,舍利弗不服,跟天女讲几句法,一看不行,功德不如人家高,修行不如人家,发心不如人家,服气了,最后说,我一看法界什么奇人、奇事都有,不可轻视。
开始有人轻视维摩诘居士是个在家人,没想到这的天女这么厉害。所以我奉劝诸位,在我们周围都有不可思议的人物,不知道时不可起怠慢心,特别是对于表面不如我们的人时,一定要谦下,保持一颗平常心,心不可轻视人。受持《法华经》要学会谦下,就算是几岁小孩,你不知他将来是干什么的,奉什么旨意做什么,所以都不得轻视。我说的都是真话。
刚才提到的太上老君的弟子,一个普普通通庄稼人,穿戴也不讲究,说话也很朴素,但人家就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定期去天上报告情况,去时把自己反锁在房里3-7天不动,你轻视得了吗?我们周围什么人都有,各有各的任务,谁有任务能告诉你啊,“我是奉佛家旨意来干啥干啥来的”,用得着向你汇报吗?用我师父的话说:不要看不起哪一个小孩,哪一个老人,可能是我们的善知识,主宰我们的命运,将来我们就得在他身上得度。
散花以后普佛世界都有一些感应,到场的所有人都欢喜,静静的听佛要讲什么法,佛在讲大法之前,从眉间放白毫相光,照遍八方世界。是卢舍那佛在我们的上方,修行人静坐时就有卢舍那佛的白光照耀,白光照耀的人身轻气爽,得未曾有,修行速度非常快,得到红光照耀的是阿弥陀佛之光。有人读诵这部经典冥冥当中就有佛光照耀而自己不知道。
读《楞严经》也是这样,佛的光像太阳一样上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下至阿鼻地狱,佛不是讲过么?值佛住世,他的佛光能照耀到阿鼻地狱,地狱暂停;照耀到畜牲,畜牲有机会转为人道,停止业报。佛为什么放光?不是在显示本领,而是普度众生,佛光普照到哪里,哪里就有众生得度,这些众生特别是三恶道的众生都盼值佛住世,得到大赦出离,有的多少万劫出离不了。
《楞严经》讲有的八万劫出离不了,值佛住世方可改变。佛一放光法华会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其它化身佛的佛国土,也听到其它佛给他的弟子在讲法,示现涅槃,起七宝塔供养佛。有的人看到这,认为没切入主题。我告诉你事实上已经切入主题,故事里面有故事。看到其它佛国土的佛在这给声闻、缘觉讲法,示现涅槃,涅槃以后起七宝塔。
本师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咱们怎么办?都是学佛的你不跟人家学呀,所以诸佛弟子都非常的有智慧,佛入涅槃以后都起七宝塔,咱们这个世界有多少塔呀?有无数的宝塔供养佛的舍利。这是佛讲法的最后一会,讲完《涅槃经》就入涅槃了,给这些弟子讲大乘法。没明说,这叫不说而说,其它佛入涅槃怎么办我入涅槃就怎么办。不是说我入涅槃,你们起七宝塔我就高兴,而是让这些弟子承传佛的慧命,让像法和末法时的众生得度,让佛法久住,讲没讲《法华经》呀?讲了,佛的意思是讲完这部经就要入涅槃了,会看的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这时弥勒菩萨想,佛要讲《法华经》,可是说了一个经名就示现神通,出现一些祥瑞,然后将入涅槃。谁能去问一问佛,这法怎么讲,还是请文殊菩萨去问问。文殊菩萨是诸佛祖师、法王子,过去亲近过诸佛,经历过这事,咱们去问问文殊菩萨。
表面好象是说了文殊菩萨的故事,弥勒菩萨实际说的是过来人。文殊菩萨是过来人,亲近供养过无量诸佛,今天佛现祥瑞是什么意思,佛入三昧不讲话了,咱们问问文殊菩萨吧。看经不要看热闹,看这个修的好,那个修的好,当神通听,当乐呵听,实际上这叫尊重实践。
文殊菩萨是过来人,未来佛弥勒菩萨尊重赞叹文殊菩萨的实践。修行人不要得少为足,一定要尊重实践,去证、去悟、去亲近供养无量诸佛。在座的声闻、缘觉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菩萨才能续佛慧命,才能度脱众生,才是真正的实践者。咱们现在人看不起岁数大的,心想我年轻,比你有优势,瞧不起你,贡高我慢,谁肯谦卑下问贤?只有诸佛菩萨才肯谦卑下问贤。
现在人谁也不谦卑,我比你强,我哪有错呀,都是你的错,我不是给你们讲过寒山大师的话语吗?猪在圈里笑话拉磨的牛,“你还不如我呢,你看我在这躺着,一日三餐有人给送着,你得干活,我还不干活。”猪觉得牛不如它,我们知道猪也不比牛强哪去,牛干活还能多活两天,猪在那干呆养膘,可能早死两天,是不是?众生愚迷不醒悟,认为还没讲《法华经》,实际上已经讲了,佛家的妙法就隐藏在这里,没说出来。
我们有机缘读诵受持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故事,找到故事里的故事,找到那个故事才算咱们没白读,否则你光念,念一万遍都惘然。有人说念三百遍《妙法莲华经》能成菩萨,我告诉你,不可能。就算你都背下来,倒着背下来也不行,你得懂故事里的故事妙在哪里,掌握这个妙才算可以了。你说你天天诵持普门品累不累?还不方便,我诵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多简单,功德和诵持普门品还一模一样,哪个简单?这就是懂得妙义和不懂妙义的区别。
这时四众弟子、天龙八部都在想,佛放光、现神通、现这些祥瑞、将入涅槃,是怎么回事啊?弥勒菩萨知不知道?知道,这些大菩萨是在为众生示现,必须伴演这个角色。一个叫自觉,说我们也想明白,问问文殊菩萨吧,向文殊菩萨请教。下面是偈语叫重温此意,这偈语我挑重点的讲一讲。
人要是厌生老病死就修苦集灭道成就声闻。如果你有点福,曾供养过佛,自觉圣法就成就辟支佛。如果是严净法就是修菩萨乘。修菩萨乘是三界第一,诸佛赞叹,唯一佛乘。这偈语把佛家的意思说出来,有的菩萨驾四马宝车等。有无量菩萨,示现修行、禅定、神通。这些诸菩萨才能听闻佛法、亲近供养赞叹佛,处处给这个世界的声闻、缘觉做榜样。
这些菩萨都称为佛子,具有忍辱力。恶性比丘或增上慢人,是打、是骂,他都能忍,这是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含在偈语里全说出来。这就是为菩萨说继承法,善巧方便,都在修无上道。佛灭度以后,这些菩萨去修塔造庙,弘传佛法。
菩萨在法华会上就讲法,开始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对话就渗透出唯一佛乘。这时文殊菩萨对弥勒菩萨说了,“仁者”及“诸大士善男子”。如我这么想,佛今天要讲大法,如我过去亲近供养诸佛的时候都放此祥瑞,祥瑞以后佛讲大法,你们应该有个准备。
佛讲大法,是世间难信之法。文殊菩萨开始就给你打预防针,说佛要讲大法,世间难信之法,我们都没听到过、没经过、没看过,不知道。虽然这些法过去无量劫,过去佛都这么做的,那个时候有日月灯明佛也是这么说的。要讲《妙法莲华经》,过去佛他们就这么做的,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到后善,其语虽然巧妙,但是唯一佛乘。开始讲声闻乘,不讲佛乘。
为什么转五比丘时讲声闻乘,佛如果一住世就讲菩萨乘,说成菩萨得一大阿僧只劫,这些弟子谁还和他学呀,这么长时间今生我没成就,我是不跟你学了,以后再说吧。三大阿僧只劫成佛,一大阿僧只劫才能成菩萨,我可不跟你学了,所以你们要理解佛的苦心。
开始就讲人有生老病死苦,是无常的,人生苦短,我们要入涅槃,证四果罗汉,不来这个世间受苦。说这个容易接受,修佛好不好修?好修,五比丘一修就成罗汉,一看佛这几个弟子都修成了,我们也跟着修吧。跟着一修也都成了不同果位的罗汉,所以当初跟佛学的这些人证得果位,就显神通,一修将来还不生不死。所以你们要理解,佛在菩提树下成佛以后讲小乘法,是因为没办法。
这些业报众生得少为足,需要启蒙教育,所以讲了四谛法。供养过佛就是亲近过佛,在小乘人之上,观察十二因缘,躲到深山去修道,就是辟支佛。为诸菩萨说六度万行,通过六度万行才能进入佛的境界,这是文殊菩萨说的。介绍过去佛说的,不就在讲法华经么?不讲声闻乘,一些众生不得度,现在人刚发心修,你就给讲菩萨乘,他还能修了么?
过去有尊日月灯明佛,两万名都叫一个名字“日月灯明佛”,十号具足。开始讲的法、中法、后法都一样,但是各尊佛有各尊佛的正法住世时间,过去佛最后出家时有八个王子,这八位王子也都各领四天下,这八位小王子听说他父亲出家也都舍去王位。天王有这本事,我们普通人做到很难。
顺治皇帝出家,中国闹的沸沸扬扬。天上的天王出家容易,因为天王是菩萨,他有一些知见;人世间的俗人俗世阻力太大。日月灯明佛也给他的儿子讲大法,也教菩萨法。凡是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诸佛护念。那个时候佛在讲这部经的时候,身心不动,天女散花,六种振动,和今天的境界一模一样。文殊菩萨说过去佛就是这样,今天这样也不奇怪。你要知道当时有二十亿菩萨,二十亿菩萨也都愿意听闻佛法,当时佛弟子也像今天一样也在请法。
当初有一尊妙光菩萨给解释说,佛要讲大法,叫《妙法莲华经》也好,叫“无量义”也好,就是这个意思。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过去佛六十小劫不起于座,叫重法不轻讲,听法的无一懈怠。这位过去佛讲完《法华经》,当夜就入了无余涅槃。文殊菩萨知道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完这部经也要示现涅槃。无余涅槃就是三身合一。当时佛要给一位德藏菩萨摩顶授记,告诸大众,德藏菩萨次当做佛。就像释迦牟尼佛说的,弥勒菩萨将来要做佛,佛给摩顶授记。佛家的事业将来要由哪尊菩萨承当,选定谁就是谁。日月灯明佛嘱托这个事情以后,当夜就入无余涅槃。妙光菩萨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王佛的八个王子也都尊其教化。
讲到这《妙法莲华经》妙在哪里?这个世界的佛和过去佛一模一样,过去讲《妙法莲华经》入涅槃,释迦牟尼佛也入涅槃,他灭度以后这些佛子也要依他的教化去修行,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日月灯明佛的八个王子也都供养过百千亿诸佛,最后也都能成佛道,所以也都各有其名号,也都当说《妙法莲华经》。这部经就是教菩萨法,唯一佛乘。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
妙法莲华经译文
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已证涅槃、以涅槃为己利,三界如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疑结、见结、取结、嫉结、悭结、无明、爱、取等结缚
暂无简介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一直到死。
《法华经》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大家如果懂得《法华经》的八个字,那你对于这一部《法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的《法华经》,那你大概就会能够了解《法华经》在讲什么,对于一位大乘佛弟子来说,它给我们的修行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发。
妙法莲华经讲解
妙法莲华经全文共八万余字。《法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
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妙法莲华经》为最,在法界讲的《华严经》,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有金轮圣王之称;银轮圣王是《妙法莲华经》;铜轮圣王是《楞严经》。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华严经》,佛家公认《华严经》是至宝,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讲给法身大士听的。
我们开始学习《妙法莲华经》。这部经的经本本来是应该人手一册都是有的,可是在库房里面没有翻出来,下次我们就可以找出来,每人拿一份经书。要有这个经书可以打开看,没有的话可以看投影。今天主要是了解一下《妙法莲华经》基本的、大概的概念。在座大家以前读诵过这部经的多不多?有没有?读颂过没有?肯定有人读诵过。甚至就是看过别的大德解释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有点不理解。觉火法师开示:众生有佛性犹如矿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缘,种子才能启发出来。学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缘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开矿。阿弥陀佛!
「四安乐行」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就是说修持《法华经》,能获得四种安乐:一、身安乐行。二、口安乐行。三、意安乐行。四、誓愿安乐行。有了这四种安乐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舍中。经言:「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佛陀开示我们,身体要远离杀、
佛教无先天命运之说,佛教讲业力。我们这一生之所以顺利或障碍,与我们过去生所种的福或所造的罪有关;未来我们是否顺利或障碍多少,与我们现前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因此,即使是过去的业已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但通过修正现在的身口意,未来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也是
据一般佛教徒所说:释迦牟尼佛当初开悟的时候,本来是想转根本法轮,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可是这种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难听得进的。因此,这才不得不方便权巧地从基层方面著手,先讲小乘的《阿含经》,然后从小乘进入大乘而说方等诸经,更进一步地讲《大般若经》。这些都是进入大乘实教的方便,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
法华经第一〈序品〉:叙述演说这场法会的缘起,是本经的总序,佛陀说《无量义经》之后,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天上散种种妙华,佛陀的眉间放白毫相光。弥勒菩萨于是发问,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过去诸佛宣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前,皆现此瑞相,并举过去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为例,暗示佛陀说此经之殊胜,
佛陀举「药草」的譬喻,主要在阐明生长类型虽不同的三草二木,即:小草、中草、大草、小树、大树,却同受一雨之滋润;意即众生根机虽然有别,但佛法能让他们皆归一味平等的一佛乘。药草喻五乘种姓之众生,众生依佛陀教化以修行证果,犹如草依土地、雨水以滋养生长。药不必皆是草,如:金石等药是;草也
穷子喻是妙法莲华经的第四品。在座上听闻《法华经》的四大声闻,即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听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渐渐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间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开三乘显一佛乘」的慈悲与智慧,乃藉长者穷子的譬喻,对佛陀述说他们理解的情形。
火宅喻,又称「三车火宅喻」。三车是指:羊车(小车)、鹿车(中车)、牛车(大车)。佛陀以巧妙宣说「三界火宅喻」,于譬喻中广说「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之「开三显一」的道理。有一个长者的小儿、小女们正在房中嬉戏,房子突然起火了,长者叫道:「快点逃出去呀!房子起火了!」孩子们正玩得有兴致,不相信房
这部《妙法莲华经》的五字经题,可说是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总摄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包括五千五百卷经的精髓。如果展开来详细的解说,就是天台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的浩瀚典籍,也无不尽在其中。何谓「妙」?不可思议叫做「妙」。妙法,指全经所说的教义(法)是甚深微妙的。当初智者大师讲说《法华经》的时候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略称,全经的主旨在宣扬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绝对、圆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为世间烦恼所污染,如同生长在浊泥的大白莲华清淨芬芳。这部经约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纪至西元一五〇年时的印度,属于大乘佛教初期时所编纂的重要经典之一。《法华经》传入中国后,在隋朝智顗大师的大力弘扬下,依此经创立了中国
《法华经》警世形象,非常富有哲理性与文学性,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法华经》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产生了各种机锋公案、吟咏,使《法华经》与禅韵诗情交相辉映。可以说《法华经》深受禅宗推崇
《法华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形成时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时值新兴的大乘佛教与旧有的小乘佛教之间展开激烈争论的时期。《法华经》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通过调和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学认为一切佛法都是“般
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初次听到有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
“如来藏”是《楞伽经》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如来在每个修行者的心中。《楞伽经》中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金刚经》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经文的意思是:佛祖所说的佛法,指的就是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方法;佛祖的这些佛法,实际上不是概念上的佛法,佛法只不过用来开悟众生所说的一些道理罢了,名字叫做“佛法”。佛法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道有得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在《坛经》中,六祖经常以“不二法门”的道理来回答对此产生的种种疑问,这是修证佛法的一大难关。慧能一派禅宗中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于它论述了瑜伽师修行时所由。经历的十七个阶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论》。关于本经的作者,西藏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传说无著为了能正确了解佛法的意义,希望能见到弥勒。他在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勒修弥勒法三年,但没有任何效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