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本生死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于是贤者舍利弗谓诸比丘言。诸贤者。佛说若诸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此谓何义。是说有缘。若见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佛。当随是慧。彼有二事见外缘起。有二事见内缘起。合为四。何谓二事见外缘起。为因相缚缘相缚。因相缚为何等。从种根。从根叶。从叶茎。从茎节。从节怀华。从华实。是为因相缚。何谓缘相缚。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从是因缘有种生彼。地为持种。水为润种。火为热种。风为起种。空为令种无碍。如是得时节。会令种生。彼种不知我生根。根不知从种有。根不知我生叶。叶不知从根有。叶不知我生茎。茎不知从叶有节怀华。实亦不自知转相生有又地不知我生种。种亦不知地持我。水亦不知我润种。种亦不知水润我。至火风空皆不相知。是诸贤者。从因缘有得时会令种生。为非自作非彼作。亦非无因生。当以五事见外缘起。何谓五。一非常。二不断。三不步。四种不败亡。五相象非故。彼种已坏为非常。有根出为不断。种根分异为不躇步。少种多生实为不败亡。实生如种根非种为相象非故。当知是二事见内缘起因相缚缘相缚。何谓因相缚。缘不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更乐缘。更乐痛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苦懑心恼。如是是但大苦性具成有病。彼不明不知我作行。行不知从不明有。行不知我作识。识不知从行有。识不知我作名色。名色不知从识有。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至于老死。亦转不知。是从不明有行。从行有识。从识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老死忧悲苦懑心恼。如上说。是但大苦性具成有。彼若无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懑心恼。是诸贤者。因缘起故缘是生法。有缘起不缘生法。有缘生法不缘起。有缘起缘生法。有不缘起不缘生法。何谓缘起不缘生法。为缘不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至于老死。大苦恼具成有。如上说。是谓缘起非缘生法。何谓缘生法非缘起。为如不明行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老死。是谓缘生法非缘起也。何谓缘起缘生法。若出生住不断老死之生。是出生住因缘相近。因有相近。因微相近。因谛相近。因如相近。无异相近。不狂相近。缘起相近。以缘生如是法。有受爱痛更乐六入名色识行。是谓缘起缘生法。何谓不缘起不缘生法。谓得道者。彼何谓不明为如六种。六种受若女若男。何谓六。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识种。彼身得住是为地种。如持不散是为水种。饮食尝啖卧得善消。是为火种。身中出息入息是为风种。四大所不能持是为空种。随转如双箭笮是为识种。如彼地种。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无作者。非住无住者。非智无智者。非众生非吾非我。非彼有无有主。水火风空种亦如是。识种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无作者。非住无住者。非智无智者。非众生非吾非我。非我有无有主。如是但从六种为一想。为合想。为女想。为男想。为妄想。为身想。为自在想。为强自在受若干种。故为不明。时说曰性痴净常想乐想身想。疑嫌妄非上要。佛说是不明。亦为染于物无慧生。妄故为不明。妄故为行。知物故为识。五性故为名色。猗名色根故为六入。三合故为更乐。更乐行故为痛。痛而乐故为爱。爱弥广故为受。受当复有行故为有。五性具成故为生。诸种熟故为老。命根噤闭故为死。热中为忧。诳语为悲。临五识身合为五苦。心识身合为懑。心念劳为恼。有故生有。如是见知障显。是说具满大苦性足。从是受凶衰。着故复生。其始不可见知。不可度量。又冥为不明义。作成为行义。知为识义。缘住彼彼相倚为名色义。主亦不专为六入义。更亦合会为更乐义。从知痛义。渴欲得物如火无厌为爱义。取为受义。当复有为有义。五性仰为生义。熟为老义。行亏为死义。如是义说亦为十二缘起相。又从不明近福德行作。近罪贼行作。是谓缘不明。行有诸行故。近福不福而有识。是谓缘行识。由识作性行名色具成生。是谓缘识名色。是缘生作作辄受。是谓缘名色六入眼识会更乐。是谓缘六入更乐。如更乐痛知亦尔。是谓缘更乐痛死。不知痛者为行别故。从爱象辄取。是谓缘痛爱。从爱象更吞。是谓缘爱受有。受为三行身口意。是谓缘受有。有行劳。当复有具成生。是谓缘有生。五性已成故有老死。是为十二缘起随转宛转。造作田业。识造种行。不明造对行。如地持种。水令种不散。火令种熟。风令种起。空令种无碍。行造田业亦如是。爱造润行。彼行不知我造田业。爱不知我为润行。识不知我为种行。不明不知我为对行。如地不知我持种。水火风空如上说。从有行劳。当复有具成生。此亦无有从是世躇步者。但因缘相持。譬如镜净明朗。缘内外生面象。面亦不死此生彼。镜中从有面因缘不亏。是不死此而生彼。为有苦情因缘不亏。从是有受。如火以受不断现昼夜然其炎不步。识亦如是。不身相缚往来五道。有缘故生。是法无主。譬如月圆四十九由延。而圆形现于下水有缘不亏。非月死彼而于此生。观生死当如是。是为因相缚。何谓缘相缚。如佛告阿难。眼缘色生眼识。彼眼不知我作猗行。色不知我为识对。明不知我为识照。空不知我令识无碍。识不知我生此作有。眼色明空念令眼识具成生。耳鼻口身心缘法生心识。彼眼不知我为识作猗。法不知我为识作行。心不知我为识作明。空不知我令识无碍。识不知我成此因缘。是阿难。缘心法明空念。令心识具成生。而此非自作。非彼作。非两作。非无因生。非我故非彼故。非无因有。当以五事见内缘起。何谓五。非常。不断。不步。少行多报。相象非故。彼如死际身已坏为非常。出生有身分为不断。或同去。或异去。分异故为不步。少行多报谓行不败亡。如行报生非故家也。若见此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四谛苦习尽道。譬如明人见师成画叹其画好师妙。见四谛者亦如是。佛一切知一切现。从是得喜不离佛。得法众至真戒喜不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讵能探神测妙。苞总无边。有圣将应。灵因旷远。志遗发肤。施单城国。及繁星驻彩。夕马腾空。出四门以结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
(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愍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