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首页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
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古逸部·疑似部

炖煌录 第2091部

史传部 | 作者:失译 [投稿]

  炖煌录

  效谷城本是渔泽。汉孝帝时。崔不意教人力田得谷。因名。后为县。贰师泉去沙城东三程。汉时李广利军行渴乏。祝山神以剑劄山。因之水下。流向西数十里黄章泊。后有将。渴甚饮水。泉侧而终。水遂不流。只及平地。后来若人多即水多。若人少即水少。若郡众大啖水则猛下。至今如然。其二师庙在路傍。久废。但有积石。驼马行人祈福之所。次东入瓜州界。州南有莫高窟。去州二十五里。中过石碛。带山坡至彼。斗下谷中。其东即三危山。西即鸣沙山。中有自南流水。名之宕泉。古寺僧舍绝多。亦有洪钟。其谷南北两头有天王堂及神祠。壁画吐蕃赞普部从。其山西壁南北二里。并是镌凿高大沙窟。塑画佛像。每窟动计费税百万。前设楼阁数层。有大像堂殿。其像长一百六十尺。其小龛无数。悉有虚槛通。连巡礼游览之景。次南山有观音菩萨会现之处。郡人每诣彼。必徒行来往。其恭敬如是。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日。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声吼如雷。至晓看之。峭崿如旧。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近南有甘泉。自沙山南。其上源出大雪山。于西南寿昌县界入炖煌。以其沃润之功俗号甘泉

  金鞍山在沙山西南。经夏常有雪。山中有神祠。甚灵。人不敢近。每岁土主望祀献骏马。驱入山中。稍近立致雷电风雹之患。州西南有李先王庙。即西凉昭王先世之庙。干封年。庙侧得瑞石。其色翠碧。有赤文古字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人呼为李庙

  州西有阳关。即故玉门关。因沙州刺史阳明诏追拒命奔出此关。后人呼为阳关。接鄯善城。险阻乏水草。不通人行。其关后移州东。城西八十五里。有玉女泉。人传颇有虚。每岁此郡率童男女各一人。充祭湫神。年则顺成。不尔损苗。父母虽苦生离儿女。为神所录。欢然携手而没神龙中。刺史张孝嵩下车求。郡人告之。大守怒曰。岂有川源妖怪害我生灵。遂设坛备性泉侧曰。愿见本身。欲亲享。神乃化为一龙从水而出。太守应弦中喉。拔剑斩首。亲诣阙进上。玄宗嘉称再三。遂赐龙舌。敕号龙舌。张氏编在简书。郡城西北一里有寺。古木阴森。中有小堡。上设廊殿。具体而征。先有沙倅张球。已迈从心。寓止于此。虽非博学。亦甚苦心。盖经乱年多。习业人少。遂集后进。以阐大猷。天不愍遗。民受其赐

  石膏山在州北二百五十六里。乌山烽山石间出其膏。开皇十九年。乌山变白。中验不虚遣道士皇甫德琮等七人。祭醮。自后望如雪峰

  河仓城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古时军储在彼。长城在州北。其城六十三里。正西入碛。前汉所卜置。北入伊州界

  炖煌录一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