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别说

大乘起信论 | 作者:太虚大师 [投稿]

二三 对治邪执说

  一、邪执

  前来即一心真如门示大乘体,由一心生灭门显示大乘自体相用,法义全彰,疑网俱裂。然以二种俱生我执习气深故,还复缘之起种种之虚妄分别。故此中所云之邪执,非常俗之邪执,乃是从闻听佛法所分别起之邪执。然则佛法乃实可缘之以起邪执耶?当知此又不然。何者?以恒执实有、常、一之我见,与生俱有,故虽闻佛法,还缘之以起种种虚妄执著;所谓独影境但从见之一头生起者是也。譬如近有一种外道,秘以教人专守鼻梁尖之关窍静坐,以风火二大被凝聚故,以散乱意识被压伏故,成一种人工造成似睡非睡之特别睡眠。一面以睡眠法似安宁故,可乐著故;一面因于睡中作诸奇梦、痴梦,久之深执痴梦为实,遂成邪魔,沦入神鬼。如此等类外道邪术,本与佛法全不相干,乃亦附会之为达摩西来所单传──千圣不传之向上一窍的教外别传。其实达摩净裸裸、赤洒洒,尚不以一些些醍醐酪酥纳向他人口中,况用此种毒秽以置向他人咽喉内哉!故外道虽如是附会,究竟与达摩了没有交涉。但彼外道一面指毒秽为妙膳,毁谤正法;一面又以盲引盲,导世愚盲堕坑落堑,真不知将堕若干劫数之无间地狱耳!言此、不禁特为悲切!

  二、一切邪执皆依我见

  我见之我,具有体相、实在、主宰、常一之义。即于一一成形的事、一一抽象的理,皆执有一实在或主宰之意义。是故若无所执内我为根,不唯于所闻名言所缘境界必无所封取贪著,且了不见有实在的自他彼此区别,又安从设立种种想念哉!是故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三、人我见

  具如论释。

  四、法我见

  二乘但见生灭法相,不见不生不灭法性。见生灭法起生死苦,怖畏生死,修道品慧、择灭生灭;生灭灭处执为涅槃。既执生灭,复执涅槃,故成法执。若知五阴诸法性本不生,且无有生,何有生灭?且无生灭,何有灭生灭之涅槃!则生灭与涅槃二执俱解,得无所住,成同体悲。

  五、究竟离妄执

  按此即同真如门中如实空义。若未过此如实空门,一切佛法皆妄念相。若得通过此如实空门已,始能转一切生灭法皆成如实不空实智。所以、若用凡夫知见测度如来无上菩提,无有是处。但应永离妄念,始能随顺通入。

二四 信成就发心者说

  一、辨发心人及其发心因缘

  甲、信心成就正发心者:此中信心成就之人,即‘不定聚众生’是也。聚者,种姓、族类。或有经论将一切众生分别为五类:一、异生种姓,二、声闻种姓,三、缘觉种姓,四、菩萨种姓,五、不定种姓:此皆依其已具之性习种姓分别者。在此论中,则除已得正住如来种中之菩萨类,其余皆所谓‘不定聚众生’而已。何则?以展转熏习远久之后,皆许得入如来种中故。但现前则向沦坠邪恶、徘徊人天及二乘等中,尚未定耳。然此中得发决定之大乘心者,亦非通泛之不定聚众生;乃是大乘内凡之信成就众生,须具左列诸款,始得名为信心成就:一、有熏习善根力:非徒性具如来种姓,且久远来闻熏思习如来法界清净等流法义,深植出世大乘善根。习种姓成,有胜力用,能于人天竖正因缘法幢,不复沦坠邪外魔梵。二、信业果报:业果是指等流因果,业报是指异熟因果。世界所由成住坏空,众生所由生老病死,众生之有苦乐、胜劣,世界之有粗妙、净秽,胥具显乎共不共之业果、业报。于此善能不惑而知,确得信入,便是人中大圣。三、能起十善:止身三、口四、意三之恶业;反之、恒常发起救护生命乃至不昧因果之十善行。离身三过故渐得与礼仪相应,离口四过故渐得与戒、定相应,离意三过故渐得与戒、定、慧相应。由此生生世世常在人、天自修化他,不复堕四恶趣。四、厌生死苦: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尚为佛教人、天乘之正法。厌生死苦,则成出世三乘正法之因,即随顺修习四谛法门也。五、欲求无上菩提:此又进为大乘不共之因,即四宏愿。六、得值诸佛亲近供养:此又进为佛果不共之德,亦即普贤十大愿王。七、修行信心经一万劫:上来六行皆为修习信心。其法通于修行信心分所说之五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贯通此之六行;此之六行亦复贯通彼之五门。止观一门特重大乘不共之因,以止护持,不滞仅前三行之凡夫地;以观护持,不滞仅前四行之二乘地。由是久久修习经一万大劫波,大乘信心乃能确得成就,永不退转。梵语劫波,此云时分。时分假立,本无定限,然随世界不同,亦不杂乱。今此盖依娑婆世界经一度之成住坏空为一大时代也。如是修行信心经过一万个大时代,故曰修行信心经一万劫。于此、按之人中圣哲,若孔、颜等,庶已渐能信业果报,起修十善。若所谓信心成就者,甚不易得,若梁、陈、隋、唐,宗门、天台诸祖,其或庶几。若达磨至曹溪一脉相承,殆亦可谓之诸佛菩萨(指达磨等)教令发心耳。盖此真旷世难匹之无上上利根智人也。

  乙、信成就者发心胜缘:一、诸佛菩萨教令发心:例如佛华严会,善财童子遇文殊师利等菩萨及释迦牟尼佛发心者是。又例如慧可之得遇达磨,永嘉之得遇曹溪等是。二、或以大悲故能自发心:若释迦牟尼佛为救护一切众生老病死苦故求无上觉等是。三、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故能发心:马鸣、龙树、提婆、无著、天亲、陈那之辈,大都因是。

  丙、结成真正信成就发心决定不退:‘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至‘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是。此中所言正因,即真如如来藏佛性。与此相应,故能入大乘正定聚,毕竟不退,名住如来种中。此即马鸣造论之本意,所云‘起大乘正信得佛种不断’者是。正因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万劫所修之行,至此皆成缘因佛性;此中彻透了悟如来藏性之慧命,曰了因佛性。三性圆发,谓之发心。

  丁、信心未成就偶发心者:‘若有众生善根微少’至‘或有供养诸佛未经一万劫’是。此与前信心成就正发心者,对辨可知。

  戊、信未成就者发心劣缘:‘于中遇缘亦有发心’至‘或学他发心’是。一者、智劣,见假相不见实性故。二者、福劣,供众僧未供大师故。三者、教劣,二乘所转三乘共教、非大乘之不共教故。四者、志劣,但随他人无自愿故。

  二、辨所发心及所修善行

  直心,即了悟心真如法性之智。一得了悟,平等正直,无复行曲。于世界名利恭敬、有漏因果、及二乘之涅槃,不复稍存希冀,故得离过绝非。深心,即于如来藏心发见无量无数性净功德,欣乐希求。故随顺之修集一切善行,仰德崇善。大悲心,即彻见恒沙苦患总在心源,无边众生一心无二。故欲拔除一切众生苦本,大愿等慈。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矿秽之垢,即喻如来藏心。宝性即喻佛性,矿秽之垢即喻烦恼、业、生之法。一面悟得宝性,恒念不忘;一面须修戒善定慧、十波罗蜜、一切对治之行,总为四方便行,其义可知。

  三、辨法性所成就之德相

  佛华严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论依之,故云见法身故,随其愿力能现八相成佛,利益众生。然而此但初发心住菩萨,乃三阿僧祇劫修行之始。虽复智胜、愿宏,有自在力,犹用夙世生死之业,以为人天受身之因,故此尚居相似觉位。又、发心住菩萨,无复退堕,但方便示现故。又、发心菩萨远离怯弱,得法空观恒相应故。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