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嫉妒心

证严法师 | 作者:证严法师 [投稿]

下篇生命的厚度

辑一心灵的深度

人心本是纯真,只是一层层的习气、尘垢覆蔽,欲探索心灵的深处,则需拨开层层云雾,方能见到朗朗晴空。

放下嫉妒心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无论修行、处世,我们都要练就宽阔的心胸,将别人的成就,视如自己的荣耀,更进一步要先成就别人,再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阔达。

然而凡夫总是嫉贤妒能,心量狭隘,不容易坦然接纳比自己优秀、成功的人。

佛陀在世时,有位卢志长者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可惜接触到非正信的宗教却不自知,经常资助外道团体四处宣传偏颇的教义,以致居民们都归向错误的信仰

佛陀获悉,认为像卢志长者这么好的人,还有全城善良的百姓都信仰偏差,着实可悯,就想要度化他们,于是带领弟子启程前往。

听闻佛陀这位大智慧者即将到来,外道者都非常紧张,深怕居民受到感化就离开外道,尤其卢志长者倘若因而改变信仰,他们就会丧失原有的资助与拥护。

于是外道者就对卢志长者说:“僧团都是抛弃父母、妻子、家庭,不吉祥的人,如果让他们来到城中,将会五榖不登、气候不顺,对人民损失极大,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到来。”

卢志长者及全城百姓误信谗言,心生惶恐,就听从外道者的计谋,伐尽市郊的树林、弄污清水,让僧团无处可住,他们自然就会离去。

佛陀带着僧团,一路走来不断地听闻消息,佛陀更心疼凡夫的无知,然而这些阻挠并未妨碍僧团的行程。僧团到了城外,佛陀眼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非常慨叹,更不忍离去,他们还是住下来。

不可思议的是,没多久下了一场大雨,被砍成半截的树开始发新芽,慢慢地茂盛起来;水源头的污物被雨水冲走,水变得清澈无比;地上也开了许多花草,市郊一片生气蓬勃,尤其是结穗的稻、麦都饱满下垂,看来将会大丰收。

这幅景象和外道修行者的描述迥然不同,令卢志长者与百姓心生好奇,纷纷前去树林探视佛陀与僧团。佛陀神情庄严地安坐树下,看到长者和百姓来到,便面露微笑,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

大家看到佛陀,都不禁心生虔敬,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就为他们讲述信仰必须有正知、正见。这番说法令卢志长者听得心开意解,百姓也都很欢喜,从而皈依佛陀。

这则故事就在说明一般人往往都是心理作祟;魔,不在心外,多数是自己的心魔。凡夫心不离嫉贤妒能,着重自己的利益,怕别人比我们优秀,怕别人比我们更受尊重,自己就无法得到利益。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与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