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证严法师入门
  •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证严法师)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 欢喜心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 (证严法师)欢喜心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

    欢喜心,是我们清净心现前的一种由内感知的一种喜乐,虽欢喜但不迷惑,是一种境界、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舒服感。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瞋、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

  • 发愿行菩萨道便要谨防五种心魔 (证严法师)发愿行菩萨道便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  除了慈悲、大爱,

  • 如何才能开智慧? (证严法师)如何才能开智慧?

    问:如何才能开智慧? 证严法师答:只要你放掉烦恼,心无杂念,自然就会启发智慧。

  • 什么是经?为何要念经? (证严法师)什么是经?为何要念经?

      善士问:什么是经,为何要念经?证严法师答:“‘经’,即是‘道’,‘道’即是‘路’。念经就好比看地图,记下了地图中的名称、方向,按图索骥,我们才知道应该遵循的方向。”

  • 心存善念不求回报,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净之爱” (证严法师)心存善念不求回报,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净之爱”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是佛陀所说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过被社会不良环境所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有心利用时间,就会将分分秒秒运用得很踏实;若不用心支配时间,任凭时日空过,就无法精进。

  • 佛教四正勤是什么? (证严法师)佛教四正勤是什么?

      已生恶令永断:学佛之前虽然糊里糊涂,心中时常起恶念;但是学佛之后就要赶紧下工夫,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殷“勤”地精进用功。而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若心生恶念,就要立即断除。日常生活,不离人与事,对待别人一定要有一份平常心、平等爱。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来相待:讲话就是声,态度就是色。我们与人讲话(声)要轻声细语;对待人的态度(色)要微笑宽柔。当然,有时候难免有些人对我们粗

  • 要能转苦为乐,才能时时自在 (证严法师)要能转苦为乐,才能时时自在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  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

  • 世间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开 (证严法师)世间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

  • 为什么要学佛?培养善念 (证严法师)为什么要学佛?培养善念

    学佛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心念,培养什么心念呢?就是善的心念。每天我都说要播善种子,我们的这片心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片心地的农夫,殷勤的农夫,就会将我们这片心地好好耕耘,知道我们要如何撒好的种子,懂得选择好的种子,所以要培养这念善的念头,这就是善的种子。

  • (证严法师)应如何修行?

    问:应如何修行? 证严法师答:注意外境来时的一念之间。

  • (证严法师)为何要持戒?

    问:为何要持戒? 证严法师答: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防患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 若能透彻此理,便能善解难看的脸或难听的话 (证严法师)若能透彻此理,便能善解难看的脸或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例如桌灯都有灯罩,只要打开桌上的电灯,光线一定投射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灯光被灯罩罩住,所以光线受到局限;若将灯罩掀开,光芒就会发散于四周。 

  • (证严法师)何谓『包容』?

    问:何谓『包容』? 证严法师答:就是不要排斥别人。

  • (证严法师)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答:出家人能对家人辞亲割爱,为的是走入一个更大的家──担起如来家业。化小爱为大爱:肩挑教化天下众生的责任。你应依此意念琢磨,而作去从的抉择。 如果心中罣碍不除,则身境虽转移更新,烦恼仍会口抽刀断水,源源

  •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学佛

    学佛者,最重要是培养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去佛教的精神。 学佛的人应正视生 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人和地吉,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学佛就是学得心灵上常保欢喜自在,要得欢喜自在,必须行为无过

  • (证严法师)什么是经,为何要念经?

    问题:什么是经,为何要念经? 证严法师: 经,即是道,道即是路。念经就好比看地图,记下了地图中的名称、方向,按图索骥,我们才知道应该遵循的方向。

  • (证严法师)何谓禅?

    问:何谓禅? 证严法师答:吃饭专心吃,做事专心做,心无旁骛即是禅。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