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证严法师故事
  • 罹患肺痨病,善心放雀,痊愈且长寿 (证严法师)罹患肺痨病,善心放雀,痊愈且长寿

      在江苏,一位姓范的有钱人家。他的太太很年轻,罹患肺痨病。因而没有生育,这个先生很疼惜太太,找了很多名医来为她把脉,吃了很多药都没效。听说有医师很高明,所以请这位医师,来为太太看诊,医师看了,病得这么重。但是我开的药需要配方,就是一百只麻雀的脑,这贴药才有效,而且要在二十一天之内把这贴药和一百只麻雀吃完,他的先生赶紧叫人

  • 五家共有 (证严法师)五家共有

      有一个国家,国王认真料理国事,这个国家很祥和,但是他都没出去看看他的人民到底是怎么样的生活。有一天他的宰相就向国王建议,国王,建议您到外面看看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方式,他就答应这位宰相。人民富有,建筑的房子都很美,瓦片以金银装饰,他就想,人民那么富有,是不是有朝一日,其他的国家会来侵略呢?所以他应该要强盛这个国家的武力,他就发出告令,有钱人的财产要拿来缴交国库,增加武器。

  • 黑痣菩萨的故事 (证严法师)黑痣菩萨的故事

      有位年轻人虽然辛勤工作,却总是三餐不继。一天,他经过某个村庄,看到一头母牛刚生下小牛。他心想:如果买下小牛,把它养大再卖掉,就有经营生意的本钱了。恰巧牛主人正担心母牛养育小牛会消耗很多体力,无法好好工作,就很便宜地将小牛卖给年轻人。

  • 太郎游龙宫 (证严法师)太郎游龙宫

      这是日本的故事,海边一群孩子抓着一只龟在玩,太郎看了很不忍心,就去劝说,要把牠(龟)放了,可是孩子们不肯,太郎悲心重,就用钱买,把乌龟放生了。这一只龟还在水中不断地回头,好像是在感恩。经过了两三天后,太郎又在海边捡水漂流木,这只龟又来了,跟太郎说,牠回到海龙宫,有说牠被人类一群孩子抓着,有这样的一个人救牠。海龙王说要感恩,要牠有恩要报恩,所以请太郎到海

  • (证严法师)机关算尽的贪婪渔夫

    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有一天,村里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想这个湖既然与海相通,可能有很多鱼。他刚把钓钩扔进湖里,就勾住一个很重的东西,用力拉也拉不动,看来是钓到一条大鱼了!他非常高兴,不过又想到:“这条鱼这么大,如果把它钓起来,被别人看到,大家都跑来这里钓鱼,那么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人钓完了。”

  • 孝顺的李爷爷 (证严法师)孝顺的李爷爷

      李宗吉七岁时父亲往生,那时上初中要六块钱,孤儿寡母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所以他就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书本一把火烧掉,隔天妈妈就把他带去当学徒。老板看这个孩子蛮忠厚,有心要栽培他,但也要试探他,常把钱随便扔,他每天打扫都可以看到五毛钱、一块钱,都老老实实地交给老板。

  • 无缘变善缘 (证严法师)无缘变善缘

      一位修行者,有一天离开寺院进到城里去,要回来时已经是黄昏了,忽然间打雷闪电,又有大雨,他就赶快向前一直跑,这阵雨不是短时间会停,一定要找一个地方,这样比较安全,远远的地方有一间房子,就朝着那间房子一直跑,赶快叫门。

  • 为贪口腹之欲犯欺骗与杀生,死后堕入畜生道 (证严法师)为贪口腹之欲犯欺骗与杀生,死后堕入畜生道

    从前有户人家,除了耕种维生,还养了一群羊。这家人认真工作、克勤克俭,畜养的羊只都是送到市集出售,从来舍不得宰杀来吃。有一天,男主人突然生起想吃羊肉的念头,不过他平时教育孩子们要节俭,所以三餐都很清淡,如果破例杀羊来吃,孩子们会不会变得奢侈浪费?他内心实在很矛盾。

  • 周利盘特尊者的故事 (证严法师)周利盘特尊者的故事

      修行,必须时时将心地的垢秽清除、扫除烦恼,正所谓修于内心,行之在外。佛陀在世时,有位弟子名叫盘特尊者,带着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团中修行。盘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聪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盘特却是反应迟钝,总是心不在焉而无法集中精神,所以盘特尊者对弟弟感到很无奈,也教得很灰心。

  •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证严法师)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发大心,我们的心态应该无论在任何境界,进出自如。最重要的就是心得到解脱,这就是用慧力,才能够得到自在。所以心要自在,就是要

  • 慈济心灯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慈济心灯》是200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证严法师。《慈济心灯》包括春夏秋冬四卷,从中,我们可来领悟到证严法师的人生哲学。

  • 老僧圆寂肉身不腐 容颜如生吓退暴徒 (证严法师)老僧圆寂肉身不腐 容颜如生吓退暴徒

      民国前,大陆嵩阳山有一座古寺,里面住着一位九十九岁的老和尚,他于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安然坐化,也就是圆寂了。往生之前他写了遗嘱交代徒弟要把他的肉身完完整整地送进岩洞里,他的弟子依言照办,把师父的遗

  • 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 (证严法师)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

    有位名人,曾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说:“生死很可怕,随时都有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有个完整的生涯规划,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们往往订下很长远的计画。其实错了,我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我觉悟到人生无常。”

  • 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 (证严法师)仁民爱物的长寿王与放下仇恨的长生太子

      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仁慈爱民,叫做长寿王,不希望他的国家有任何杀伐,也不希望去侵略别人,所以全国都不用武器。很多国家都知道,有一位国王就召集大臣,筹备要来侵略这个国家,长寿王他的大臣建议一定要武装起来,长寿王安抚大臣的心,大臣退下后,他就叫长生太子来「大臣想要备战,是因为我在,为了保得百姓平安,也不用两国动干戈,我们去修行」。「可以啊」。国王离开后,全国人民非常悲痛,外国的国王一来,虽然不劳而获,但是害怕长寿王会来报复,所以贴出告示,如果发现长寿王赏赐千金万银。

  • (证严法师)还俗的比丘

    夏之卷 还俗的比丘 出家容易,修行难;剃头容易,剃心难。 佛住世时,有一个大生意家,善于经营生意,既得名又得利。但是好景不常,他的家庭突遭变故,因而变得很消极。 有一天,他跑到佛陀的

  • 得宝的商人 (证严法师)得宝的商人

    有两位珠宝商人,同时来到一个城市做买卖。有一户人家原本非常富有,因为家道中落,现在只剩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此时孙女看到有人来卖珠宝,就要求老祖母买一条简单的缨络让她戴在身上。老祖母听着小孙女充满盼望的恳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到别人家的孙女要什么、有什么,而自己的孙女却一辈子过这种贫苦的生活,连想要一件小小的饰物都无法偿愿。

  • 婆罗门向佛陀请教人死后灵魂会到哪里去? (证严法师)婆罗门向佛陀请教人死后灵魂会到哪里去?

    佛陀在弘法时,须面对芸芸众生,以及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不断地为人解惑。若有人提出问题,佛陀就为他们详细解释说明。佛陀提倡涅槃寂静的境界,也教导弟子们如何进入涅槃寂静的心境,凡是佛陀的弟子都很向往,甚至外教弟子对此也都很好奇。

  • (证严法师)源信和尚

      源信和尚  心镜要用智慧和耐力来磨,  才能清澈明净,光可鉴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个小男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往生了,因此由母亲独力抚养。  有一天晚上,小男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

  • 惊叹!嫉妒心让他轮回千百世都与佛敌对 (证严法师)惊叹!嫉妒心让他轮回千百世都与佛敌对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时,他就想尽办法挑拨离间,这就是提婆达多的习气。

  • 妙颜与皇后 (证严法师)妙颜与皇后

      妙颜与皇后,是在佛灭度一百年后,仍戒律森严的故事。小小沙弥有这样修行的功力,也是尘点劫前,很长时间修来的,才能小小年纪守戒守得这么好。阿育王为了防止传染病,请人来说法,没想到请来的小沙弥不只能预防病,连心也净化了。点滴之水能穿石,同理,小小无明火一起,也可能烧遍万里,所以我们应该用心佛法。

  •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证严法师)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满满,以为自己一定很快能开解,于是急着要在他人之前体悟证果。他心愈急,烦恼愈多,一段时间过后竟毫无进展;他不知道佛法要从哪里入手,不知心和法要如何相应,因此心里很失望。尤其当他一想到:既然不能与法会证,那么出家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在家当居士,还能拥护佛法,他起了这个念头,佛陀知道

  • (证严法师)佛陀的遗产

    秋之卷 佛陀的遗产 气大则咄咄催逼,终至气尽而衰。 量大则气来顺受,终能气足而圆。 有一次,罗睺罗和他的师父 舍利弗 出去托钵,途中,有一群无赖汉看他们一老一少,就前来戏弄。有人把泥沙

  •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说故事

    暂无简介

  •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人心应该都是一样,都是与如来有同等的爱心存在,但由于后天习惯及习气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我们才必须要下功夫去修心养性。 环境会动摇我们的心,“恒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到任何环境

  • (证严法师)每天三呼快乐

    春之卷 每天三呼快乐 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 不破名利束缚的人,才能自在。 佛陀出家成道后,他的儿子罗睺罗也随他出家。 佛陀的父王看见儿子、孙子都有出家了,江山无人继承,只好王族中找一位继承人,这个人名子跋谛。他当上了国王之后不久,王族就遭琉璃王灭掉了;但跋谛地琉璃王尚未侵境之前,也随佛陀出了家。 他出家后专心修行,每日三次高呼:「我真快乐,我真快乐,我真快乐。」 其他的弟子听到了他天天喊快乐,以为他还在怀念当国王时的快乐,食欲心仍未消除,因此有人

  • 因滥杀无辜,沦为羊身五百世的婆罗门 (证严法师)因滥杀无辜,沦为羊身五百世的婆罗门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户有钱人家在办丧事,请了一位婆罗门,除了读祭文之外,还承办整场丧事的仪式,他就贫吩咐了,要杀多少猪羊,来祭祀,在这个时候一切即将准备好,婆罗门到现场看了一下,但是他觉得好像还差一只羊。他就对一位工人说:「来,还差一只羊。」工人就把这只羊牵出来,把身体洗干净,然后用一个花鬘挂在脖子上装饰,再用很少数的食品给这只羊,这只羊也吃了,忽然间向着天空叫出声音,好像这只羊在笑,然后这只羊停了下来,又是一阵悲鸣声。这位工人觉得很莫名其妙,就把这只羊牵回来。

  • (证严法师)开悟 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暂无简介

  • (证严法师)黄帝问道于牧童

    《庄子》书中有一篇黄帝问路的故事──黄帝与六位贤士到襄阳城外的具茨山,要探访一位修道的隐士大隗,却在山里迷了路,那时,正好遇到一位牧马的童子。 他们就问牧童:「具茨山要往哪里走?我们要找一位大隗的住处。」 牧童回答:「你们现在的地方就是具茨山了。我

  •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证严法师)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  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

  • (网络)证严法师的看法

    证严法师 的看法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矩矩。 又问:专情、私情有何不同?师言:私情是占有,专情乃真诚;私情不择手段,专情宁见对方幸福。 某先生为情所苦,问

  • 罗睺罗的眼泪 (证严法师)罗睺罗的眼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了行为,一发脾气就六亲不认,损人又害己。如果希望自己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不会动怒,时时与人亲切和蔼的感觉,则必须拥有非常柔和的心念,而柔和的心源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为得失之心 (证严法师)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为得失之心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当佛

  • (证严法师)普天三无

    明理者要有宽大的度量,来容纳世间的人事,不可得理不饶人! 人人皆有佛性,也有相异的习性。此乃众生之习气染浊所致。 处处「理直气壮」,好胜、争赢,则过于刚强,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若能不执着于自己的理上,时时为对方着想,则「理直气和」,自然能以柔和善顺

  •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证严法师)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往求法,途中见一年老憔悴的比丘燃木生火,趋前询问祇夜多尊者的住处,老比丘回答:「他就住在上面第三个洞窟。」来到第三洞窟,这位老比丘已比他们先至

  • (证严法师)以德化怨的国王

    佛陀时代有一段故事──佛陀来到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摩伽陀国的阿阇世王子听信提婆达多的唆使,决定要夺取王位…… 阿阇世听信谗言篡王位 提婆达多一直想当「新佛」,处心积虑地用尽各种方法要杀害佛陀,就借着自己的聪明、口才去接近阿阇世王子。不久,阿阇世王子

  • (证严法师)忏悔的猎人

    证严上人讲起在一本儿童故事书中的一段故事── 在日本某个小山村有位年轻人,有百发百中的狩猎功夫。但是,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与关怀?所以每天只知拿着枪打猎物,山村里的人,虽然很赞叹他的打猎技术,但大家并不把他当成山村里的一分子。 猴子天生的亲情 感动

  • (证严法师)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时间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他用指甲挖了一些土,然后问弟子说:「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弟子回答说:「世尊啊!您指甲上的土很少,怎能和大地的土比较呢?」 佛陀说「对啊!具足慈悲的众生就像我指甲上的土这么

  • 五百女子渴求解脱,集体皈依当场证果 (证严法师)五百女子渴求解脱,集体皈依当场证果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座小村庄,村里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住在小山丘下。  这五百位修行者,所修行的是外道的教法。她们体会到人生之苦、生命的短暂,尤其生为女身,事事不得自由,因此她

  • (证严法师)牛儿转圈圈

    以前有位居士,在大陆的一座古寺里修行。一段时间后,他心中生疑,怀疑自己选择学佛这条路对不对呢?怀疑自己有没有修行的天分?怀疑是否真有佛的境界? 无明相缠人在烦恼中团团转 他也怀疑寺里的出家人──看他们每天似乎都很悠闲、无所事事,到底有没有在修行、懂

  • (证严法师)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郊外,建了一座简单的精舍。一些好乐佛法的年轻人纷纷前去听闻教法。 当时有些人认为:印度的传统宗教是崇高的婆罗门教,全国百姓都必须虔诚信仰才对;现在又多了一个佛教,以及创教者──佛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 (证严法师)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来源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 。 传说采石矶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八个月至一年当中,连续艳阳照的炎热天气。所有的井都陆续干涸,连原本滚滚而来、浩荡充沛的长江水,也变成细长的水线。 八个月滴雨未下 长

  • (证严法师)佛陀六年苦行的蜕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悉达多太子六年苦行的因缘 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 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

  • (证严法师)最澄和尚

      最澄和尚  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难、珍惜因缘,  终究能迎刃而解。  天台山国清寺,是名闻天下的佛教圣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东部,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天台宗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大

  • 不要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 (证严法师)不要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

      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著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著走著,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

  • (证严法师)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 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施教、化导众生;在佛经里面,佛陀常常提起众生前世今生的事例,作为教导我们的教材。 执着财

  • (证严法师)缘起

      慈济心灯  证严法师 著  目录  缘起  春之卷  夏之卷  秋之卷  冬之卷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

  • (证严法师)佛陀返乡宏法

    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父母吃饱、穿暖或物质上的享受,就是尽孝了,其实不尽然。 佛陀所说的孝道是:除了物质生活安逸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父母离愚痴、长智慧得永恒的心灵解脱。 清净的慧命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度化了一千二百人,组

  • 两兄弟求“财”的不同际遇故事 (证严法师)两兄弟求“财”的不同际遇故事

      故事提要:某一个村庄有一个家庭非常富有,父亲生了两个儿子,两个都很乖巧。过了不久,父亲去世,死前留下几句遗嘱。自那以后,命运不同的两兄弟,哥哥遵循父亲遗嘱,求功德财,最后出家修行;弟弟一心积累世间财富,最终转生为牛,后为哥哥所救,在寺院中得尽天年。

  • (证严法师)大臣铸铜钟

    战国时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宫奢铸造一座大铜钟。好的铜钟必定要用七宝合成,敲起来声音才会悠远宏亮。制作铜钟的成本很高,但楚王并没有拨经费给北宫奢,希望他自己劝募做好铜钟。 汇聚点点滴滴的力量 北宫奢只好依命行事,于是在城外立了一座祭坛,并贴出告示,让大

  • 证严法师讲故事:心不争 自圆满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讲故事:心不争 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别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圆满的道路。我常说:「将心比心,用同理心。」但这分同理心,已经渐成专有名词,而没有人真正去实践。

  • (证严法师)拘那罗王子的眼睛

    佛灭度后,在印度有一位国王叫乌斯迦,这位国王心地善良,对百姓施以仁政。他有一个儿子,眼睛非常美丽,几可媲美印度的一种美目之鸟──拘那罗鸟。国王便以「拘那罗」为儿子命名。 太子长大后,剑眉星眼,相貌堂堂,而且行为端正慈悲。国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有天带

  • (证严法师)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有一位养牛的人,他养的牛,乳汁特别多,他觉得自己养牛的技术比别人好,因此很骄傲,逢人便说:「我养的母牛能出很多乳汁喔!」 有人说:「既然你的母牛乳汁那么多,你应该展示一下啊!」 他洋洋得意地说:「当然可以!几天后,随便你们几个人来,我都能供应你们新鲜好喝

  •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证严法师)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有权有力的人,若听信小人谗言而欠缺冷静思考,社会就不得宁静;家庭、团体也是一样,只要有这种喜欢离间、挑拨是非的人,都无法营造和睦的气氛。所以要时时保持内心平静,不论听闻什么,都要用智慧分析,做到“是非止于智者”。

  • (证严法师)堕落多因贪心重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是天堂;心若守规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嗔恨,就是阿修罗;心若起杀、盗、淫的恶念,便容易堕入地狱;起了贪念,就是饿鬼的境界;若乱节无伦常,将来就会落入畜生道。这六种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转

  • 乐善好施的长者 (证严法师)乐善好施的长者

      菩萨道遥远漫长,走在这条路上,有时受人感恩、尊重,有时受到嫉妒、毁谤,这一切都必须以清净的智慧与坚强的毅力去面对,否则心随境转,动辄退失道心。恒常保持初发善念时那分单纯与虔诚的心,不受人事是非污染,是修行最重要的事。

  • 婆罗门弟子登门请教佛陀妙解涅槃之道 (证严法师)婆罗门弟子登门请教佛陀妙解涅槃之道

      佛陀在弘法时,须面对芸芸众生,以及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不断地为人解惑。若有人提出问题,佛陀就为他们详细解释说明。佛陀提倡涅槃寂静的境界,也教导弟子们如何进入涅槃寂静的心境,凡是佛陀的弟子都很

  • (证严法师)父子的魔术戏法

    以前,大陆乡下地方每逢过年或农闲时期,农民们都会藉由各项休闲技艺活动来增添热闹气氛。有一天,一群人聚集在县衙门外等着向官员恭贺新禧,其中包括一对穿着宽大衣服的父子。 这对父子待村民们一一向县老爷和多位县官叩头、道喜后,说:「我们父子俩是走江湖讨生

  • (证严法师)放下毒箭的夫妇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 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一般的比丘相貌到他们家托钵化缘。男主人不在家,太太开门看到一位出家人,她一见心火

  • 一念虔诚因小果大 (证严法师)一念虔诚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罚五百银钱。

  • (证严法师)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待人退一

  • (证严法师)「洗足盆」的教训

    佛陀教育弟子,不管老幼亲疏都平等施教诚实之法,其它法要则有分次第。比如,僧团中有一位罗侯罗,他是佛在家时亲生的儿子,佛陀成道数年之后,应父王返国进入自己的国内皇宫,也把儿子引度出家。 因得宠而助长调皮习气 十几岁的孩子很调皮,虽然他出家了,但调皮的习

  • (证严法师)小主人寻宝记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证严法师:小主人寻宝记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 line-height:150% ">天地万物无常,人也是一样。在平静的时候就是平安、美好的境界;境界一不调和,人就不安。因此,佛陀经常教育弟子们要时时

  • (证严法师)老人与斧头

    佛经上有一则譬喻:一位孤苦无依的老者,一生贫困,只靠伐木维持生活,他手中的斧头已经跟随他几十年。有一天,一位从外国来的商人,无意中看见老人手持的斧头,顿时眼睛一亮,认出这把斧头不是普通的东西,是世间贵重的宝物;可惜的是,这把斧头已被老者拿去劈薪砍柴,

  • (证严法师)荣西和尚

      荣西和尚  真正能赐福给人的,  不是泥雕木塑的神,而是实际闻声救苦的人。  日本京都有一座寺院--「建仁寺」,由荣西和尚所创建,这是日本临济宗的发祥地。(荣西和尚,为日本临济宗始祖,他融合天台

  • (证严法师)问禅的武士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 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日本有一段时期很流行武士的精神。武士一定要经过「修禅学道」来稳定自己的心,通过

  • 谁是聪明人,谁是愚人? (证严法师)谁是聪明人,谁是愚人?

      “心静即道场”,心不静即乱境生,因此造业不断,现在的社会呈现动与乱的形态,心动则一切人事皆乱,因此,造罪犯案者愈来愈多。学佛要学“静”,希望诸位把心调理得清静,静心即是道,直心即是道场,请大家好好下功夫啊!

  • (证严法师)当一滴烛泪落下来

    当一滴烛泪落下来 证严法师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凡事对机即是好。 ▲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赶紧种入土中,并且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才能成长。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子

  •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一项是贫穷,一项是垃圾。 欲念无穷是心贫 贫穷跟随着垃圾,垃圾也离不开贫穷。想想实在有道理,看看有很多贫苦的家庭,家中都很脏、很臭,又很乱;因为有垃圾,卫生差,所以家中一定会有病人──贫穷与垃圾、病

  • (证严法师)老富翁死后入地狱的因缘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 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佛陀看到波斯匿王灰头垢脸、全身都是灰尘,就问:“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什么全身都是尘土?” 吝啬的老者空留财产 波斯匿王回答:“佛陀,我从婆提老

  • (证严法师)心中那朵情净的莲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分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

  • (证严法师)用爱走过三十年

    行政院新闻局胡局长、立法院王副院长、劳委会詹副主任委员、高雄市吴市 长、各位长官、各位大德,阿弥陀佛: 首先要感谢行政院新闻局、劳工委员会和高雄市政府主办这场讲座,让我有 机会和高雄地区的民众见面,实在是无限感恩。 刚才从慈济高雄分会出来前,下了一

  • (证严法师)不按时啼叫的公鸡

    证严法师:不按时啼叫的公鸡 佛世时,比丘们也要遵循生活规律,作息整齐,也要有人负责叫唤大家起身,人人轮流担任此一职司。比丘们精进修行,一天之中,什么时刻做什么事都有规则,到了晚间,大家还要背诵佛陀今天的教育。因为佛世时不像现在有计算机,人人手中一本簿

  • (证严法师)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仆,母女四人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一只全身长满金黄色羽毛的鹅,突然飞到三位女孩面前说:「我是妳们的父亲,我知道妳们的生活很困难,母亲养育妳们也很辛苦,妳们可以拔我身上的羽毛去卖钱,改善生活。

  • (证严法师)鞋匠变国王

    有位国王每天听取大臣们报告政务,处理各项国事,忙碌的日子过久了,心里有点烦闷,很想轻松一下。 有一天国王心血来潮,换上平民的衣服,带着侍从跑出王宫游玩。国王来到热闹的大街上,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看来都很快乐的样子。 路边有一位老人正

  • (证严法师)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证严法师: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 line-height:150%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反常情,不爱自己的孩子,甚至遗弃子女。在慈济医院,就曾有这种

  • (证严法师)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生活用具,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 当佛陀走到一家染布店时,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染布师傅工作。佛陀很用心地看完整个染布过程后,就继续再

  • (证严法师)「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 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这位朋友却一直都很困顿坎坷,他的名字叫「不幸」。 智

  • (证严法师)误解「攀缘」意义的长者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 心不攀缘 施无求,舍无求 一位富有的长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决心好好修行,

  • (证严法师)爱情没烦恼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与贪爱,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

  • (证严法师)献花求道的修行者

    一位外道修行者,买了一束花供养佛陀,致以最高的尊敬之意。他来到佛陀面前,长跪、礼拜、献花。佛陀未接下花束,先问他有何要求?修行者回答,自己不求什么,唯请佛陀指点修行之道。 放下欲求 心无烦恼 佛陀微笑请他放下花束,然后默然不语。 修行者虔诚合十,再度请

  • (证严法师)跳脱爱恨纠葛,提升人生价值

    年轻女子为另一半的荒唐伤心失望而欲中止婚姻,却又为两个孩子的归属牵扯痛苦。证严上人不舍女孩受苦,殷嘱莫为情伤,或许彼此分开而让心趋于平静一段时间,可减少冲突伤害;即使仳离,孩子与父母血缘亦无法中断,要做到「心宽念纯」地处理后续事宜。 心宽念纯 不扩

  • (证严法师)驯象记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

  • (证严法师)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因此行化到东庄欲度化他们。 南庄人为请法而忘躯 东庄的人,听到佛来了,都很高兴,因为

  • (证严法师)每周证严法师说故事

    文件下载:每周证严法师说故事 rar 每周证严法师说故事 目录: 证严法师简介 国太夫人求长寿 坟墓上的竹篮子 宽心待人 寻宝 广结善缘 爱“福”的人 爱吵架的夫妻 采花供佛的居士 捡栗子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机智无私的老人 机智过人的小沙弥 净化生命基因 乌龟报恩

  • (证严法师)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男婴,但是男婴到了周岁时仍不会爬行,他的父母着急地四处求医,然而这孩子却日渐消瘦,到了七岁仍然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行动。 花开花谢 自然法则 有一天,小男孩告诉母亲:「妈妈,我知道您养育我很辛苦,我也很希

  • (证严法师)铁眼和尚

      铁眼和尚  不因毁誉而改变所立的志愿,  则有志者事竟成。  三百多年前,日本有位铁眼和尚,他十三岁即出家,并且以坚定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日本大藏经的翻刻而名闻天下。  日本冬天时常下大

  • (证严法师)四岁的老人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某日出游,高高地乘坐在白象上,一群随从侍卫围绕在旁。半途,一位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远处走近,波斯匿王怕惊吓到这位老迈的长者,于是叫身边的随从停下,让这位老人慢慢地由前面走过来。 领会佛法 生活自在 这位长者远远看到国王时,也稍

  • (证严法师)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  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  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  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

  • (证严法师)食人的恶鬼

      食人的恶鬼  三业清净,一心不动,则恶不能侵。  佛陀在印度各国周游教化时,曾到过一个小国家。当时这个小国家的某个村庄,发生食人恶鬼出没扰乱的事件。每天黄昏时,恶鬼就会要村舍中出没捉人,受害者

  • (证严法师)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点益处也没有,反而是生者在自造恶业。」佛陀接着讲了一段故事── 滥杀生灵的业报 从

  • (证严法师)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又会感到很后悔。一年当中,他因喝酒、闹事而被拘留的次数,竟高达三十多次。可见,他被酒害得几近毁灭前途。 警察的关怀 促使青年上进 有一天他又喝醉酒,在路上摇摆行走,妨害交通。当时有两位警察看到了,正

  • (证严法师)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束缚之中。 佛经里有段「赛月童子」的故事──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亲戚,日子过得很孤独。 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平日工作很认真,但却只能养活自己,其它则一无所有。有一次,他砍了些柴,

  • (证严法师)付出是本分

    有一位农夫在耕田的时候,挖到一块玉石,他开心地把这块玉石送去给宰相;而宰相却坚持不收。 农夫说:「我无意中得到这样的宝物,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贵重的宝物,请您一定要收下。」 宰相回答他说:「你把玉石当作宝物,而我把『不收受别人的馈赠』当作宝物;请你把玉

  • (证严法师)《上篇》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上篇》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证严法师著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

  • (证严法师)山鼠与狸猫

    佛陀住世时,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上,许多比丘聚在一起,谈论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这位比丘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私底下却常做些不好的事情;比丘们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将这件事告诉佛陀。 此时佛陀恰巧经过,见大家议论纷纷,问大家在谈些什么?

  • (证严法师)贪著口欲之灾

      贪著口欲之灾  贪图口腹之欲而造杀业,  后果是得不偿失。  从前,在某个山区住着一家人,他们以农牧维生,家中每个人都非常克勤克俭。尽管农作物年年丰收,畜养的羊群高大肥硕,他们却舍不得享用。 

  • (证严法师)仁慈智慧的母鸡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类的生活形态。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雉生了好多蛋,就悄悄地拿了几个蛋带回去。刚好有一只母鸡也生蛋了,他把母鸡生的蛋取走,换上山雉的蛋。母鸡看到蛋不一样,犹豫了一下,但

  • (证严法师)净化生命的基因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坚信两件事:一是相信“因缘果报”;另一是相信“前世、今生、来世”。一般人所信的“因果”,只限于“我前世欠他,今生还他就好”,并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到底“因果”是什么?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都离不了“

  • (证严法师)佛陀的宿世因缘

      佛陀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  只不过是处延续过去烦恼的未来的恶果罢了!  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外托钵。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者看到佛陀时,态度非常亲切、恭敬地走佛的面前,一开口就

  • (证严法师)深山中的道场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个道场,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参访,就向师父请假。师父问他:「我们的道场四面环山,你要往哪里去?」这位弟子一时无法回答,师父就告诉他:「你回去想想,等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再出门吧!」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位弟子每天很努

  • (证严法师)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满满,以为自己一定很快能开解,于是急着要在他人之前体悟证

  • (证严法师)渡河

    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在河的对岸讲法。有许多比丘想渡河去聆听,但是,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主告诉比丘们:「我的船已经很旧了,你们这么多人要坐,会很危险!」由于比丘们急着要到对岸听法,根本无视船主的忠告,还是全部都上了船,船主只好勉为其难地开船。 当船行驶到河

  • 佛陀故事: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证严法师)佛陀故事: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

  • (证严法师)行道在心 守分有功德

    【证严上人7月28日志工早会开示】 「一大早看新闻报导,台湾中南部的豪大雨造成山崩、路断、桥也断,这一波的豪雨就如一个轻度台风的威力,大家看到总是心里戚戚焉……另外,看到了国际间,同样也是灾难频传!」 近期的志工早会中,证严上人频频开示四大不调的环境

  • (证严法师)佛陀与乞丐

      佛陀与乞丐  慈悲的爱心及关怀,是做人的根本。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钵。到城里时,看到一群人围在巷道一处议论喧哗。于是,佛陀请一位弟前去探个究竟。  弟子回来说

  • (证严法师)琉璃太子

      琉璃太子  怨恨是非常可怕的心念,  一念瞋心起,八万四千烦恼生。  两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后的十几年间),印度曾经分成几个小国家。当时佛陀回到迦毗罗卫国(即佛陀出生地)弘法,佛陀至高无上的成就

  • (证严法师)「找自己」的青年

    佛陀一再教育我们要「找到自己」,也就是要反观自性。许多人因为迷失自己,所以做出很多不由自主的事,有时明知道是错的还是要做,这就是凡夫啊! 名利色欲只是过眼烟云 有一天,佛陀在树林里静坐,忽然来了一群人,气氛急躁、匆忙,佛陀不受人声喧哗所影响。 那群人

  •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 心中有爱 贫穷也快乐 两老每天都会彼此问候:「你今天高兴吗?」「很高兴呀!」在一问一答中,两人哈哈

  • (证严法师)修道人与水鬼

      修道人与水鬼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切皆有业,善恶到头自分晓。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在舍卫城外三十里处,住着一位修道人,第天都有进城化缘。在城内有位经营屠猪买卖的生意人,十分乐善好施,与

  • (证严法师)掌厨事的老和尚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丛林修行后,就一直负责掌厨的工作。 当他年老时,当家师父就问他:是否要换人做掌厨的工作?老和尚说:「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和大家结缘,我不愿意放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还是要继续做掌厨的工作,和大众

  • (证严法师)池神与比丘

    阿含经里有一段小 故事 。有一位患了眼疾的年轻比丘,住在离佛陀很远的僧团里,后来视力变得很模糊,看不清外境的一切。那时有一位老比丘告诉他:「你的眼睛已经看不清外境了,你要训练自己的耳朵、鼻子,用其它的功能来感触外境!他听了以后心想:我的确应该训练自

  • (证严法师)国王的白发

    证严法师:国王的白发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所追求的富裕环境。一位弟子问佛陀:「您在未出家以前,享受人间第一的富贵,这是一般人想追求的,为什么您能够放弃呢?再者,您出家时正值壮年,这种年龄是追求成就欲望之际,您是如何产生舍

  • (证严法师)狐狸的传闻

      狐狸的传闻  持戒可防非止恶;修定则心中无疑;  有慧即能明辨是非。  从前,在日本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老的师父和一位小沙弥,老师父很喜欢下棋,每次只要一下棋就忘了时间。有一天,隔壁村庄有人往

  • (证严法师)生死自在处红尘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跟过来说:「师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她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一直放不下,情绪很不好。」我说:「好呀!」 身病了,心不要跟着病 那位患者是个肝癌末期的病人,我去看她时,她的面容显得很惶恐、不安。我告诉她:

  • (证严法师)采花供佛的居士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心念要清净,不论身处何种境界,都要抱持着善解、宽大的心。 心无所求 当下就是清净 有位很虔诚的居士,在屋后开辟了一片花园,种植各种美丽花草,每天都去剪取一些送到寺院供佛。有一天,他遇见寺院里的住持禅师,就把花交给禅师,禅师很欢喜地说:

  • (证严法师)两百岁出家的老人

    佛在世时,一次行脚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那天精舍里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佛陀在开示说道时,忽然间,外面传来一阵吵杂的声音。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 阿难出去后,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问之下竟有两百岁了。这位两百岁的

  • (证严法师)比丘与毒蛇

    佛陀在世时,有一段时间住在竹兰园精舍,比丘们则散居在山洞或树下,各自用功修行。 有一天,一位拘那罗那先比丘,在山岩下一个洞窟里打坐时,忽然听到声音,睁开眼睛,赫然看到一条毒蛇! 拘那罗那先本能地挥手要拨开那条毒蛇,而毒蛇也本能地转头咬了拘那罗那先的手,

  • (证严法师)两个钱的启示

    有对贫穷夫妻,住屋简陋破旧,家无隔夜粮,每日必须辛勤做工才能餬口,由于夫妻俩身体健康、做事勤快,生活倒也平安无事。 两个钱带来的妄想 一年中秋,家家团圆在外赏月、吃月饼,夫妻俩没有余钱过节,就想不如早点回家休息,走进屋里,看到地上有两个亮晶晶的圆点。

  • (证严法师)明惠法师

      明惠法师  具备勇气和毅力,就能尽情发挥生命的良能,为大众服务。  古时候,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非常卓越。在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三、四岁时母亲也往生了,变成孤儿的他,就寄居在伯父家

  •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阿含经》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长得一表人才,而且箭法无人能胜,文武双全。所以,得到全国人民的敬爱。 二儿子则不同,他一事无成,只有强烈的贡高嫉妒之心。这两个兄弟虽然是同父同母所生,但资质的差异却很大,国王对此也

  • (证严法师)老婢女

      老婢女  布施行善,应时自作、教作,  并且见作欢喜;随喜即功德。  佛在世时,有位给孤独长者听闻佛陀说法后,心中十分欢喜、快乐。不但全家皆皈依佛陀,并盖了精舍,供佛陀及僧团居住。  对于给孤

  • (证严法师)阿难尊者的感叹

      阿难尊者的感叹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阿难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常随侍在佛陀的身边。由于记忆力过人,对于佛陀所讲过的法都能朗朗记诵,因此,被称

  • (证严法师)善解与曲解

    日子不断地过去,我们所造作的善、恶种子,也会随着日子的消逝而增长。待人处事,如果能把是非当作教育,就会增加智慧;倘若一味钻牛角尖、不断计较,就会变成是非。就如本来是很单纯的一句话,在复杂化之后,心中就会有烦恼,那颗烦恼的种子也就会在无形中种下去;如

  • (证严法师)吃沙而亡的比丘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证严法师:吃沙而亡的比丘 mso-char-indent-count:2 0;line-height:150% "> line-height:150%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是母亲

  • (证严法师)疗治心病的良方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 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佛陀教导我们「因缘果报」,杀人者有罪,自杀者罪加一等,因为再加上「不孝」。不孝必

  • (证严法师)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必多计较;  因为「理」讲太多,反而情就薄了。  早晨时刻,静听一切飞禽和水中青蛙的叫声,多么清澈、多么有节奏,就好像开了一场很美好的空中音乐会。

  • (证严法师)佛陀慰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都爱护关心。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不只全身不能动,并且污秽肮脏,又没有人去看护他。 经过很长时间的煎熬,佛陀听说老比丘病重,即带领弟子来到老比丘自修的住处,还未入门时,大家就闻到一股恶臭,有

  • (证严法师)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  同样的时间或环境,问题不同,  心境就会随之变动;「一切唯心造」。  频婆娑罗王,是中印度摩伽陀国的国王,他非常护持佛法,在王舍城建了竹精舍,供佛及弟子们居住。  有一天,频婆娑罗

  • (证严法师)谈古说今

    谈古说今

  • (证严法师)王子与仙人

    有一回,佛陀看到弟子们围在一起谈论着,他走向前去和弟子们围坐,聆听他们探讨的主题──谈心。 不知感恩的提婆达多 有一位弟子请问佛陀:「为什么有的人终身都抱着感恩心,却有人不知道要知恩图报?这样的人实在很矛盾、很可怜。」 佛陀说:「你举个例子,是谁这么

  • (证严法师)心地必除的草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你不用看不起我,我也不必看得起你」,这是「卑劣慢」,同样也是不对。 聪明不等于有智慧

  •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远古篇  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苦果。  在日本有一个村庄,东边是高山,西边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某天,突然有一位老公公来到这个村庄,前面背着一尊

  • (证严法师)丢掷泥沙的外道徒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开始破口大骂。 佛陀却若无其事、面容安详地继续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骂还不理会,脸上还带着笑容,心里十分生气!就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向佛陀撒了过去。刚好一阵风

  • (证严法师)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有一位养牛的人,他养的牛,乳汁特别多,他觉得自己养牛的技术比别人好,因此很骄傲,逢人便说:“我养的母牛能出很多乳汁喔!” 有人说:“既然你的母牛乳汁那么多,你应该展示一下啊!” 他洋洋得意地说:“当然可以!几天后,随便你们几个人来,我都能供应你们新鲜好喝

  • (证严法师)女人的清净之爱

    证严法师说故事:女人的清净之爱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一件事──前几天,一群人在森林里遇到三个强盗,在他们合力反抗下,强盗因无法得逞逃跑了。那群人一直追到树林,却只见三位农夫在那儿做事。他们怀疑是强盗假扮而成,于是将那三

  • (证严法师)守财奴

      守财奴  人生就像福田,  要收获美好的善种,就要用智慧去栽植。  波斯匿王,是佛世时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后轻时,脾气暴躁而无信仰;自从皈依佛陀后,常常听闻佛陀的教化而笃信佛法,后来并成为教团

  • (证严法师)小鸟与阿育王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小故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一只小鸟奋力鼓动翅膀的声音,以及哀凄无奈的叫声。 仔细一看,原来有只小鸟飞得低低的,一下子就掉落下来;再一次挣扎着飞起来,却又掉了下来,看来非常痛苦的样子。可是有一群小孩

  • (证严法师)珍惜单纯的生活

    佛陀告诉我们——“触事无心难”,但是今早我却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都是在无心的状况下度过。那么,佛陀为何告诉我们“触事无心难”呢?佛陀是要启示我们,人生本来是可以在很单纯,很逍遥自在的情况下生活,可是,凡夫无明一起,就会把最简单、轻安、逍遥的

  • (证严法师)老先生与小偷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口、 意三业,若言行不当或有过失,则必须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则必须应机施教,佛陀说眾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人人的 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须因时因地、运用適合眾生根机的方法 来化导眾生,使教法深

  • (证严法师)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有一位养牛的人,他养的牛,乳汁特别多,他觉得自己养牛的技术比别人好,因此很骄傲,逢人便说:“我养的母牛能出很多乳汁喔!” 有人说:“既然你的母牛乳汁那么多,你应该展示一下啊!” 他洋洋得意地说:“当然可以!几天后,随便你们几个人来,我都能供应你们新鲜好喝

  • (证严法师)悭贪的苦果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  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断叮咛儿子要好好地守护家财,不要把财物费耗在无关的人事上,因

  • (证严法师)没空的哥哥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对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却各有不同的理想;当父母往生后,弟弟为了探求人生真理,于是离开家乡,选择修行的生活,把父母留下来

  • (证严法师)信仰偏差的太太

      信仰偏差的太太  建立正念,以宽阔的心境  来容纳一切,才会有美满的人生。  我常说:「心静气盛,邪魔不侵。」若有正念、正信、正思惟,自然外 界的邪魔就不会侵入。我们若希望能够智慧明睿,辨明一

  • (证严法师)聪明善良的小太郎

      聪明善良的小太郎  有钱与否并不是幸福的标准,  爱与善念能使人知足常乐。  大约两百年前,在日本有个小村庄,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贫困的佃农。其中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位婆婆和一对夫妻。夫妻俩对母亲

  • 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证严法师)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 (证严法师)愚人的拐杖

      愚人的拐杖  生命结束的那天,  究竟是带着贪瞋痴的恶业,抑或超然清净的善业?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非常富有,他雇用了许多家仆。其中有一位家仆为人憨直,做事没有效率,总是笨手笨脚的,也不会的

  • (证严法师)大树

      大树  用心思惟,身体力行,  就能将佛法的道理用在日常生活中。  某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觉得他说的大道理不晓得能运用在何处?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我家门口有一棵大树

  • (证严法师)一个小孩的故事

      一个小孩的故事  当哭泣的功能都被剥夺的时候,  人生还有什么可以计较呢?  在慈济医院曾有位年纪很小的病患,才一岁多就全身瘫痪了。  他刚学会走路时,十分活泼好动。有一次母亲牵着孩子在店门口学

  • (证严法师)贪心的小豹

      贪心的小豹  去「贪」就「简」,  才能摆脱「强求」的烦恼。  佛陀曾说了一个故事--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牠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

  • (证严法师)《下篇》福德与业果

      《下篇》福德与业果  小国夫人的福报因缘  人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耻;当佛陀住世时,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次佛陀带着僧团游化诸国,经过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小国家的国王很景仰佛陀,听到佛陀

  • (证严法师)严冬里的阳光

      严冬里的阳光  爱心能够破除冰冷的感觉,  及时的帮助,就像温暖的冬阳。  天气转冷了,总是让人感到一股凄凄的凉意!每当天候转冷的时候,就会想到:富有的人家有暖和的棉衣或皮衣可以御寒;但是,一些

  • (证严法师)鸟兽报恩

      鸟兽报恩  众生本具佛性,  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  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

  • (证严法师)青年与乌龟

      青年与乌龟  人生的观念不同,价值观也就完全不同,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比拥有财富更可贵。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 

  • (证严法师)葫芦

      葫芦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禀赋。  战国时代有位哲学家庄周,某天,庄周的朋支惠施告诉他:「魏惠王送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们拿去种,结出的葫芦果然很大,可以容纳五石

  • (证严法师)满财长者与须摩提

      满财长者与须摩提  具有宏观的正信,可以使全家和乐,推而广之,则能使人普遍得到法益。  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舍卫国有一位具足财势、名位的好施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邻国有一位满财长者

  • (证严法师)穷书生的传家宝

      穷书生的传家宝  让子女懂得布施最乐的道理,就是最好的财产。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贫困,教书所得微薄,他只好远离家乡到遥远的都市教书。  二十年后,书生好不

  • (证严法师)父子之间

      父子之间  要常常培养坦诚之心,  它是人际之间最好的桥梁。  「坦诚」,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假如有了欺诈,彼此缺少坦诚的心态,哪怕是父子、夫妻感情也无法非常地融洽。  有一则小故事--有一

  • (证严法师)附录

      心莲·附录  爱心犹如金矿  证严法师荣获麦格塞塞奖,消息传来,虽令人高兴,但并不意外,因为实至名归。  这位「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以「慈、悲、喜、舍」的佛教精神,励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

  • (证严法师)外遇与情锁

      外遇与情锁  执着私情,不免苦恼无穷;  发挥大爱,可保身心安康。  有一位年轻妇女由她的妈妈和一位慈济委员陪同来看我。这位年轻妇女似乎心有千千结;尽管有很多人劝解、辅导,但她脸上还是愁苦不堪

  • (证严法师)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人都要审慎地选择良好的环境去学习。凡事也要能「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何种因缘或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学习适应,如此,身心才能轻安自在。 安住羊群中的幼虎 有段譬喻故事──在一处偏僻的山洞中,有只母虎刚

  • (证严法师)除虎记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  佛陀在时世,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经常炫耀自己的贵族身分。  这位比丘常说:「没有人能比得上我的出身。我的俗家富甲天下,无人

  • (证严法师)《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  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佛陀虽已成

  • (证严法师)去欲心自安

      去欲心自安  世俗的享受如泡沫、如浮云;  心安理得就是幸福。  有一对母子,孩子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很辛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完成学业。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不过母子相依为命,日子倒是过得平平

  • (证严法师)五百梵志恒河求法

    在佛陀时代,印度有许多外道信仰。有五百位梵志﹝外道行者﹞相信到恒河沐浴可以消灾、超越苦难,当时这种传说很盛行,所以这五百位梵志即相约结伴前往恒河。 供佛因缘,树神得报 印度的沙漠广阔,他们方向稍一偏差,竟然迷路了,带来的粮食已渐吃完,他们仍然找不到

  • (证严法师)寻宝的老人

      寻宝的老人  与其心外求佛,不如勤拭自身心镜,  心中有爱即是佛。  在日本,曾有人写过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位住在都市的中学生,暑假时到乡下的舅舅家度假。舅舅家位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

  • (证严法师)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心要定,首先要「知足」,  能淡泊知足,才能够包容一切。  心要能定,首先要「知足」,有知足的心,才能够宽恕、包容一切,所以「知足」对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在日本有一个小

  • (证严法师)万物之爱

      万物之爱  一个团体能否和谐,  端视其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一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的生活形态。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

  • (证严法师)真假故乡

      真假故乡  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能将是非升华成教育,就是智慧。  战国时代,有一位原藉燕国却要楚国长大的人,当他年纪渐长后,心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出生地,希望能「落叶归根」回到燕国。那时

  • (证严法师)小女孩的白日梦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周围的境界。  很多人都向往着未来,常想:如果我能改善环境,不知有多好!几年前 ,我曾看过一则童话故事--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印度

  • (证严法师)缘起

      证严法师心莲  缘起  证严法师 著  知足,丰美的泉源  敬爱世界,珍惜万缘  苦难是很好的教堂  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  身心皎若流璃  更宽阔的爱,更广大的悲情  附录  --------

  • (证严法师)塞井记

      塞井记  学佛在于心,把心照顾好,  则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  佛陀在世时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末罗国的某个村庄,(末罗国,位于印度恒河之北)由于当地都是婆罗门教徒,

  • (证严法师)奇异的木屐

      奇异的木屐  心存正念,常知足,得智慧;  贪欲一起,求不得,增愚痴。  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孩子十分乖巧、孝顺。  当小男孩七、八岁时,母亲忽然得了一场大病,可是家里很穷,根本无法延请医生来

  • (证严法师)阿嬷学国语

      阿嬷学国语  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  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  几年前,有一位老菩萨带着七、八岁刚上小学的孙子,到精舍见我。老菩萨告诉我,她的孙子年龄虽小,却很懂得做人的道理,还为

  • (证严法师)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溯今篇  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烦恼是本性的污染,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  就能付出生命的良能。  记得不久之前,精舍来了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公公,这位老人看来身体还很硬朗,背脊挺直,走路还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