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谈古说今
  •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远古篇  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苦果。  在日本有一个村庄,东边是高山,西边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某天,突然有一位老公公来到这个村庄,前面背着一尊

  • (证严法师)琉璃太子

      琉璃太子  怨恨是非常可怕的心念,  一念瞋心起,八万四千烦恼生。  两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后的十几年间),印度曾经分成几个小国家。当时佛陀回到迦毗罗卫国(即佛陀出生地)弘法,佛陀至高无上的成就

  • (证严法师)修道人与水鬼

      修道人与水鬼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切皆有业,善恶到头自分晓。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在舍卫城外三十里处,住着一位修道人,第天都有进城化缘。在城内有位经营屠猪买卖的生意人,十分乐善好施,与

  • (证严法师)愚人的拐杖

      愚人的拐杖  生命结束的那天,  究竟是带着贪瞋痴的恶业,抑或超然清净的善业?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非常富有,他雇用了许多家仆。其中有一位家仆为人憨直,做事没有效率,总是笨手笨脚的,也不会的

  • (证严法师)老婢女

      老婢女  布施行善,应时自作、教作,  并且见作欢喜;随喜即功德。  佛在世时,有位给孤独长者听闻佛陀说法后,心中十分欢喜、快乐。不但全家皆皈依佛陀,并盖了精舍,供佛陀及僧团居住。  对于给孤

  • (证严法师)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  同样的时间或环境,问题不同,  心境就会随之变动;「一切唯心造」。  频婆娑罗王,是中印度摩伽陀国的国王,他非常护持佛法,在王舍城建了竹精舍,供佛及弟子们居住。  有一天,频婆娑罗

  • (证严法师)食人的恶鬼

      食人的恶鬼  三业清净,一心不动,则恶不能侵。  佛陀在印度各国周游教化时,曾到过一个小国家。当时这个小国家的某个村庄,发生食人恶鬼出没扰乱的事件。每天黄昏时,恶鬼就会要村舍中出没捉人,受害者

  • (证严法师)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  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  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  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

  • (证严法师)除虎记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  佛陀在时世,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经常炫耀自己的贵族身分。  这位比丘常说:「没有人能比得上我的出身。我的俗家富甲天下,无人

  • (证严法师)阿难尊者的感叹

      阿难尊者的感叹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阿难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常随侍在佛陀的身边。由于记忆力过人,对于佛陀所讲过的法都能朗朗记诵,因此,被称

  • (证严法师)没空的哥哥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对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却各有不同的理想;当父母往生后,弟弟为了探求人生真理,于是离开家乡,选择修行的生活,把父母留下来

  • (证严法师)佛陀的宿世因缘

      佛陀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  只不过是处延续过去烦恼的未来的恶果罢了!  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外托钵。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者看到佛陀时,态度非常亲切、恭敬地走佛的面前,一开口就

  • (证严法师)佛陀与乞丐

      佛陀与乞丐  慈悲的爱心及关怀,是做人的根本。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钵。到城里时,看到一群人围在巷道一处议论喧哗。于是,佛陀请一位弟前去探个究竟。  弟子回来说

  • (证严法师)塞井记

      塞井记  学佛在于心,把心照顾好,  则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  佛陀在世时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末罗国的某个村庄,(末罗国,位于印度恒河之北)由于当地都是婆罗门教徒,

  • (证严法师)守财奴

      守财奴  人生就像福田,  要收获美好的善种,就要用智慧去栽植。  波斯匿王,是佛世时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后轻时,脾气暴躁而无信仰;自从皈依佛陀后,常常听闻佛陀的教化而笃信佛法,后来并成为教团

  • (证严法师)悭贪的苦果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  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断叮咛儿子要好好地守护家财,不要把财物费耗在无关的人事上,因

  • (证严法师)去欲心自安

      去欲心自安  世俗的享受如泡沫、如浮云;  心安理得就是幸福。  有一对母子,孩子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很辛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完成学业。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不过母子相依为命,日子倒是过得平平

  • (证严法师)万物之爱

      万物之爱  一个团体能否和谐,  端视其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一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的生活形态。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

  • (证严法师)一个小孩的故事

      一个小孩的故事  当哭泣的功能都被剥夺的时候,  人生还有什么可以计较呢?  在慈济医院曾有位年纪很小的病患,才一岁多就全身瘫痪了。  他刚学会走路时,十分活泼好动。有一次母亲牵着孩子在店门口学

  • (证严法师)信仰偏差的太太

      信仰偏差的太太  建立正念,以宽阔的心境  来容纳一切,才会有美满的人生。  我常说:「心静气盛,邪魔不侵。」若有正念、正信、正思惟,自然外 界的邪魔就不会侵入。我们若希望能够智慧明睿,辨明一

  • (证严法师)外遇与情锁

      外遇与情锁  执着私情,不免苦恼无穷;  发挥大爱,可保身心安康。  有一位年轻妇女由她的妈妈和一位慈济委员陪同来看我。这位年轻妇女似乎心有千千结;尽管有很多人劝解、辅导,但她脸上还是愁苦不堪

  • (证严法师)严冬里的阳光

      严冬里的阳光  爱心能够破除冰冷的感觉,  及时的帮助,就像温暖的冬阳。  天气转冷了,总是让人感到一股凄凄的凉意!每当天候转冷的时候,就会想到:富有的人家有暖和的棉衣或皮衣可以御寒;但是,一些

  • (证严法师)青年与乌龟

      青年与乌龟  人生的观念不同,价值观也就完全不同,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比拥有财富更可贵。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 

  • (证严法师)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溯今篇  没有烦恼的老公公  烦恼是本性的污染,能够用天真的本性面对人世间,  就能付出生命的良能。  记得不久之前,精舍来了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公公,这位老人看来身体还很硬朗,背脊挺直,走路还

  • (证严法师)大树

      大树  用心思惟,身体力行,  就能将佛法的道理用在日常生活中。  某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觉得他说的大道理不晓得能运用在何处?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我家门口有一棵大树

  • (证严法师)贪心的小豹

      贪心的小豹  去「贪」就「简」,  才能摆脱「强求」的烦恼。  佛陀曾说了一个故事--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牠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

  • (证严法师)鸟兽报恩

      鸟兽报恩  众生本具佛性,  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  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

  • (证严法师)荣西和尚

      荣西和尚  真正能赐福给人的,  不是泥雕木塑的神,而是实际闻声救苦的人。  日本京都有一座寺院--「建仁寺」,由荣西和尚所创建,这是日本临济宗的发祥地。(荣西和尚,为日本临济宗始祖,他融合天台

  • (证严法师)源信和尚

      源信和尚  心镜要用智慧和耐力来磨,  才能清澈明净,光可鉴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个小男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往生了,因此由母亲独力抚养。  有一天晚上,小男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

  • (证严法师)穷书生的传家宝

      穷书生的传家宝  让子女懂得布施最乐的道理,就是最好的财产。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贫困,教书所得微薄,他只好远离家乡到遥远的都市教书。  二十年后,书生好不

  • (证严法师)贪著口欲之灾

      贪著口欲之灾  贪图口腹之欲而造杀业,  后果是得不偿失。  从前,在某个山区住着一家人,他们以农牧维生,家中每个人都非常克勤克俭。尽管农作物年年丰收,畜养的羊群高大肥硕,他们却舍不得享用。 

  • (证严法师)满财长者与须摩提

      满财长者与须摩提  具有宏观的正信,可以使全家和乐,推而广之,则能使人普遍得到法益。  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舍卫国有一位具足财势、名位的好施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邻国有一位满财长者

  • (证严法师)明惠法师

      明惠法师  具备勇气和毅力,就能尽情发挥生命的良能,为大众服务。  古时候,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非常卓越。在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三、四岁时母亲也往生了,变成孤儿的他,就寄居在伯父家

  • (证严法师)铁眼和尚

      铁眼和尚  不因毁誉而改变所立的志愿,  则有志者事竟成。  三百多年前,日本有位铁眼和尚,他十三岁即出家,并且以坚定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日本大藏经的翻刻而名闻天下。  日本冬天时常下大

  • (证严法师)最澄和尚

      最澄和尚  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难、珍惜因缘,  终究能迎刃而解。  天台山国清寺,是名闻天下的佛教圣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东部,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天台宗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大

  • (证严法师)狐狸的传闻

      狐狸的传闻  持戒可防非止恶;修定则心中无疑;  有慧即能明辨是非。  从前,在日本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老的师父和一位小沙弥,老师父很喜欢下棋,每次只要一下棋就忘了时间。有一天,隔壁村庄有人往

  • (证严法师)真假故乡

      真假故乡  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能将是非升华成教育,就是智慧。  战国时代,有一位原藉燕国却要楚国长大的人,当他年纪渐长后,心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出生地,希望能「落叶归根」回到燕国。那时

  • (证严法师)葫芦

      葫芦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禀赋。  战国时代有位哲学家庄周,某天,庄周的朋支惠施告诉他:「魏惠王送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们拿去种,结出的葫芦果然很大,可以容纳五石

  • (证严法师)聪明善良的小太郎

      聪明善良的小太郎  有钱与否并不是幸福的标准,  爱与善念能使人知足常乐。  大约两百年前,在日本有个小村庄,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贫困的佃农。其中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位婆婆和一对夫妻。夫妻俩对母亲

  • (证严法师)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知足的爸爸与小偷  心要定,首先要「知足」,  能淡泊知足,才能够包容一切。  心要能定,首先要「知足」,有知足的心,才能够宽恕、包容一切,所以「知足」对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在日本有一个小

  • (证严法师)父子之间

      父子之间  要常常培养坦诚之心,  它是人际之间最好的桥梁。  「坦诚」,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假如有了欺诈,彼此缺少坦诚的心态,哪怕是父子、夫妻感情也无法非常地融洽。  有一则小故事--有一

  • (证严法师)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凡事不必多计较;  因为「理」讲太多,反而情就薄了。  早晨时刻,静听一切飞禽和水中青蛙的叫声,多么清澈、多么有节奏,就好像开了一场很美好的空中音乐会。

  • (证严法师)寻宝的老人

      寻宝的老人  与其心外求佛,不如勤拭自身心镜,  心中有爱即是佛。  在日本,曾有人写过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位住在都市的中学生,暑假时到乡下的舅舅家度假。舅舅家位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

  • (证严法师)小女孩的白日梦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周围的境界。  很多人都向往着未来,常想:如果我能改善环境,不知有多好!几年前 ,我曾看过一则童话故事--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印度

  • (证严法师)阿嬷学国语

      阿嬷学国语  粗相的行动出于微细的心念,  莫因事小而失去戒慎警惕之心。  几年前,有一位老菩萨带着七、八岁刚上小学的孙子,到精舍见我。老菩萨告诉我,她的孙子年龄虽小,却很懂得做人的道理,还为

  • (证严法师)奇异的木屐

      奇异的木屐  心存正念,常知足,得智慧;  贪欲一起,求不得,增愚痴。  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孩子十分乖巧、孝顺。  当小男孩七、八岁时,母亲忽然得了一场大病,可是家里很穷,根本无法延请医生来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