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

四、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

  (一)赵朴初人间佛教的基础

  1、圆融真俗、协调世俗政治——爱教与爱国、拥护党和政府、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相统一

  赵朴初回顾佛教流传的历史经验,通过对古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是决定着中国佛教生死存亡的大事、对佛教保持与世俗政治的协调关系是它得以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等重大历史经验的深切理解,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指出,时节因缘、国土因缘,是佛法弘扬与延续的必须条件。他说:

  无论对个人或团体来说,要培养佛种、绍隆佛种,就要重视因缘,重视时节因缘,重视国土因缘,重视众生因缘,三种因缘具足,佛的种子才能得到滋润发芽,以至开花结果。既是重视时节因缘,就要认识时代,适应时代。既是重视国土因缘,就要报国土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爱护祖国。……

  也就是说,新时期中国大陆佛教的弘扬和发展,应该要重视所处的时节——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要重视所处的国土——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

  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佛教的发展经验和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他指出了爱教、爱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拥护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关系。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说:

  以下三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取的:

  一、佛教徒必须爱国守法,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爱国,在现今历史条件下,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要正确认识爱国与爱教的关系。我们佛教徒自然爱自己信奉的佛教。不爱佛教,那说明你不信仰它,就不成其为一个佛教徒。对于我们来说,爱教同爱国是统一的,是和谐一致的。……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我国各族佛教徒就不能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其他政治权利,就不能保证佛教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爱国,就必须自觉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

  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无论从公民还是从佛教徒的角度,都应该拥护社会主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赵朴初不但这样提倡,他自己也模范性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逝世后党和政府、全国人民对他的高度评价中来认识:

  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充分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将中国大陆佛教徒的爱教行为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充分协调圆融起来,这也是人间佛教契理并契应所处时代所处地域之机必然的客观要求,这是赵朴初人间佛教理论和实践的大前提。赵朴初以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的中国佛教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赵朴初在人间佛教理论建构上迥异与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的一个根本特点。

  2、缘起无常的世界观、菩萨行的人生观

  一切学说的建立,都本着一定的理论基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继承了大乘佛教的精髓——缘起无常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并构成了其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他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都涉及到缘起无常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他早在1958年的一个名为《佛教徒应该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中这样说道:

  佛教是相信缘起道理的。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宇宙中每一个现象是一切宇宙现象作为它的缘而起的,同时它也是一切宇宙现象生起的缘。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是我父母,同时又说看待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独生子一样。这就是说明了与众生同体的关系,所以菩萨应当发同体大悲心,“无有疲厌”地“为众生供给使”。这便是由缘起的宇宙观,而建立的菩萨行的人生观。

  同时,他还说:“佛协的任务是引导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是引导大家行菩萨道。”

  赵朴初在《佛教常识答问》中回答什么是菩萨行时,他说:

  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赵朴初缘起无常世界观和菩萨行人生观的人间佛教理论基础,反映了他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高度。

  (二)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

  1、赵朴初人间佛教的教义取向——由五戒十善向四摄六度

  赵朴初在《佛教常识答问》中回答什么是五乘佛法,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问题时,对人间佛教的内容作了表述。他说: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五乘。其中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比较难学;前二种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世人易学而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将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不贪、不瞋、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

  赵朴初基于人间佛教主要针对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世间的人类,所以他强调必须先把“人”本位的角色做好。他说:

  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标。

  赵朴初强调指出人间佛教是以五戒十善为学佛的起点,先把人做好,进而再向菩萨行提升。他在回答人间佛教与成佛的关系时说:

  成佛必须先要做个好人,做个清白正直的人,要在作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学佛就是要学菩萨行,过去诸佛是修菩萨行成佛的,我今学佛也要修学菩萨行。

  后来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赵朴初将五戒十善与四摄六度作为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并提:“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四摄即菩萨摄受众生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种方法。六度是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种德目。四摄六度,是大乘佛教菩萨行的纲要,一方面菩萨以此契应众生的机宜,善巧摄受引导,度脱众生的生死等种种苦厄,利益群生;另一方面自己在从事利乐、摄化众生的过程中,也得以对治烦恼,提升智慧,从而得以自利。

  2、赵朴初人间佛教的传统根基——三大优良传统

  赵朴初清醒地认识到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与落实,不能离开中国传统佛教的深厚根基。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肯定中国佛教二千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又正视中国传统佛教所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提出克服历史所给予的污染和困难,积极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他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都强调佛教徒应该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但将优良传统精准地归纳为三个方面,并与人间佛教思想一并提倡,这是在他《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才首次见到的。他说:“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一种思想,发扬三个传统。”一种思想即人间佛教思想,它与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友好交流三个优良传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基本层面。他在报告中还分析指出:

  我以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应当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应当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并且,对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的现代内涵以及在现实条件下如何继承,赵朴初都给予了精辟的解释和回答。他对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的强调,也说明了他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是对他“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这一真理论断的生动诠释,也构成了他与印顺法师的尊重中国佛教、但完全以印度佛教为本位来构建人间佛教主张的显著差异。

  3、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目标——建设人间净土

  赵朴初把净化世间与引导社会向上提升、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此来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他说:

  菩萨行的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果真人人能够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应是当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何况以此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

  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强调:“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赵朴初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是非常明了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