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蜘蛛之丝
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残,杀盗淫掠,世间上的恶事无不做尽,官府于是下令缉拿,要将他绳之以法。犍陀多亡命天涯,躲藏官府的追捕,白天隐匿在荒陬野外,夜晚才潜出觅食,餐风饮露,仿佛惊弓之鸟,每天过胆颤心惧的日子。
全国贴满了犍陀多的绘图,一定要把他捉擒到案,接受法律的制裁,犍陀多只好躲到深山黑林之中。一天,他悄悄地跑到一个村落,想要偷窃一些食物,以疗治辘辘饥肠。他潜进鸡舍里面,身手矫健抓了一只又肥又壮的老母鸡,迅速敏捷地夺门而出,一脚跨出摇摇欲坠的鸡舍门槛,暮色苍茫中,隐约看到一团小小的黑影在蠕动。犍陀多低头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黑得发亮的蜘蛛,张着身上细长的足爪,仓惶地跑窜,想要逃出犍陀多如泰山压顶般巨大的脚掌。犍陀多突然萌发侧隐之心:「这个小东西,也是一条生命,我一生杀人无数,对于这个脆弱的生命,何必赶尽杀绝?」犍陀多抬起千钧的巨足,蜘蛛喘息地爬出脚底,瞬间消逝在腐朽的墙柱石缝间,犍陀多得意地发出嘎嘎的怪笑声,惊得一窝的鸡子此起彼落地咯咯鸣叫。
犍陀多终于恶贯满盈,难逃恢恢法网,被巡捕擒获,并且被判处死刑。由于犍陀多恶业深重,处死后,一缕幽魂坠入无间地狱接受永无止尽的痛苦煎逼。在阒黑、阴森、幽冷的无间地狱里,许多和犍陀多一样的一阐提众生,受着人间难以言喻的业报刑苦。犍陀多看到自己的神形,同时被推落在汤镬、炮烙、剑林、锥臼、血池等地狱中受苦,但是一阵业风吹拂过去,幻灭的生命又化生复苏,如此周而复始,空间无间断、时间无间断,绵绵无止期地沈沦、坠落。
释迦牟尼佛伫立在极乐世界的莲花池畔,盛开的白莲花四溢着淡淡的清香。佛陀环顾着池中的清波,阵阵的涟漪荡漾出一朶朶的清莲,佛陀绀青的慈眼凝视着波心,波心底下无量幽远的阿鼻世界,犍陀多和一群地狱众生,拖着焦灼、疲惫的身体,步履蹒跚地走着,哀号、呻吟的声音,空空杳杳地回荡在四周,佛陀知道犍陀多的得度因缘到了,从莲花嫩黄的花蕊中心,放下一条坚细如钢丝的蜘蛛之丝,一直伸展到辽远无涯的阿鼻地狱,想要救拔犍陀多脱离地狱之苦。
犍陀多无助地在地狱中轮转受苦,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永无止息,生命陷入永无希望的黑暗深渊。犍陀多绝望地仰天悲淘,干涩灼伤的眼睛却挤不出一滴泪水。突然间,觑眼一瞧,从无边的天际垂下细如针毛的蜘蛛之丝,黯黑的穹苍闪烁着一线银色的光芒。犍陀多好似陷溺水中的人,看到一叶浮萍一般,死命地抓住蜘蛛之丝,以矫健的身手,卯足浑身力量向上攀爬,要从无量痛苦的地狱爬向光明安乐的极乐世界。
地狱的其它众生看到犍陀多抓住蜘蛛之丝,飘荡在半空中,这一线生机,岂可错失?于是如潮水般群涌而至,七手八脚,争先恐后抓着蜘蛛之丝,推着、挤着,企图爬出地狱。脆弱的蛛丝突然承受巨大的重量,像失去平衡的钟摆,激烈地摇幌摆动起来。犍陀多低头一看,细细的蜘蛛之丝上面,缠挂着一群干瘪黝黑的众生,仿佛一串饱结树枝的紫色葡萄,压得瘦细的枝枒扭曲了腰身,大有应声而断的危险。犍陀多一惊,这唯一的生命之藤怎能遭受破坏,万一蜘蛛丝承载不了这么大的重量,自己岂不丧失绝无仅有的解脱机会,继续在地狱中受苦,永劫不复?念头一转,赶忙提起右足,全力践着脚下的同伴头顶,一个、二个、三个……其它的地狱众生纷纷被他一脚踢坠无底的黑洞。犍陀多眼看力败群雄,一如他当年的骁勇,得意地嘿嘿长啸。蜘蛛之丝经过急遽的震动摇荡,突然从中折断,犍陀多好像断线的风筝,迅速地坠向地狱,沈沦堕落,受苦无间。
佛陀在莲华池畔,看到了众生这一幕幕贪婪、自私的现象,轻轻地喟叹众生真是愚顽不化啊!然后慢慢地向讲堂走回。池中的莲华飘散着淡雅的香气,一如平日。
善恶在一念之间,犍陀多以一阐提众生性,因为一念之善,救了蜘蛛一命,仍有得度解脱的因缘,但是又因一念瞋心起,不能同体大悲,终于又把自己推堕地狱。成佛作祖是此心,三途恶报也是此心,怎能不戒惧谨慎,如顽冥罪恶的众生,佛陀仍然不放弃给予得度的因缘,阿鼻地狱众生受苦无间,而佛陀的慈悲大愿也是无量无尽。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