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五滴蜂蜜

依空法师 | 作者:依空法师 [投稿]

7五滴蜂蜜

一个旅人行过空旷的荒野,只见蔓草杂生,一片萧条凄清。正行走间,突然从草丛中奔出一只野象,发狂似地追逐过来。

旅人大惊,拔腿逃命。危急中,逃到一个荒废的村落,看见一口干涸的空井,井旁有一棵老枯树,旅人忙忙抓住脆弱的树藤垂入井中,躲过了狂象的追逐。

旅人松了一口气,抬眼四望,大吃一惊,只见井壁四角各盘踞着一条毒蛇,伸出长长的蛇信,垂涎咬啮过来。旅人使尽力气往井底下坠,逃避毒蛇的瘴气,一低头,吓得差点昏厥过去,井底竟蜷卧着一条青色毒龙,大睁着一双血红眼,虎视眈眈地瞪着旅人。

上有狂象,旁有蟒蛇,下有毒龙,旅人向上攀爬不得,朝下坠落不能,只好紧紧抓住枯藤,悬荡在半空中,上下摇摆,极其危险。这时又忽然跑出两只黑白老鼠,津津有味地啃噬着旅人赖以维命的树藤。旅人进退维谷,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片蓝天的井口,恰飞过五只嗡嗡作响的蜜蜂,滴下五滴甘甜的蜂蜜,旅人顿时忘却狂象、蟒蛇、毒龙、黑白鼠的生命威胁,忘情地在枯井中摇来荡去,张大嘴巴,捕捉香冽诱人的五滴蜂蜜。

这则譬喻,记载在佛教《譬喻经》中,用象征手法对人生提出了诫惕。空旷的荒野比喻我们生活在漫漫长夜、闇暗无光的烦恼之中,狂象好比失去理性、智慧的无明痴迷,干涸的空井像我们的躯体,老树枯藤是我们的命根,四条蟒蛇是有情生命的四大因素。

四大,一是坚硬性的地大,如人类的皮骨爪牙、树木的根茎枝干;二是潮湿性的水大,如人体的唾涕脓血、树木的汁液水分;三是温暖性的火大,如人体、树木的温度暖气;四是流动性的风大,如人类的呼吸气息、树木的光合作用。世间一切有形物质都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如果有一大不能调和,譬如人类火大不顺,发烧感冒,身体便感到不舒服。「四大不调」,就是生病的意思。地水火风四大,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假借其它因缘条件而成立,因此称为「四大皆空」。

毒龙隐喻恐怖的死亡阴影;黑白二鼠代表白昼黑夜,昼去夜来,夜尽昼至,生命如沙漏般递减,如树根渐被咬啮,乃至断绝。五滴蜜比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是世人愚痴烦恼的根源。

这则譬喻警讽世人太追逐五欲,纵然遇到老病死亡的侵逼,受到四大无常的煎迫,仍然经不起欲望的诱惑,贪财、恋色、沽名、嗜食、好睡,大难当前,犹贪婪眼前享受,无视欲乐之后的危机陷阱,甚至因此丧身失命,也无动于衷,不知回头转身。佛经中另有一则譬喻:好比在锋利的剑刃涂上一层甜美的蜜,愚痴人只看到蜂蜜的美味,而看不到剑锋的锐利,伸舌舔食,虽然一时尝到了甜头,却也割断了舌头,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日社会上那些自己不知勤奋工作,只知铤而走险、抢劫掳绑,因为一时贪欲而锒铛入狱的人,不正是井中嗜蜜的愚痴人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