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涅槃寺地处拘尸那迦一块无比宽阔的原野,佛陀时代的娑罗双树就是经典里常常介绍的双林树。经中叙述双林树枝枝相对,叶叶相承,前后回护,极为奇特。到达此地,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再次回忆起经典中气势磅礴的文字描述。
这片圣地离蓝毗尼大约230公里,离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约250公里,而距离佛陀最后沐浴的毗舍离280公里。也就是说,佛陀宣布“三个月后圆寂”,然后率领弟子步行了280公里的漫长里程,才来到拘尸那迦。佛陀选择离开人间的圣地,与他当年降临人间的圣地只有230公里的距离。这里在佛陀时代,没有繁华的城市,只是一片空旷的原野,娑罗双树前后环绕着佛陀最后停留的地方。该地被阿难尊者理解成不适合涅槃的处所,而佛陀纠正阿难说他自己“曾六次在此地圆寂”。当年的旷野今天变成了繁华的“佛教都市”,世界各国在这里建造寺院,延伸出一条又一条的宽阔的街道。这里弥漫着诱人的宗教气息,佛弟子们虽然以旅游团的形式来到这里,但几乎没有人敢以游客的心态光临此地。
大涅槃寺占地极为广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缅甸佛教界共同将这里打造成十分优雅的大草坪。环保工人从早到晚负责草坪用水的浇灌。如果有人不知道这里是佛陀圆寂的地方,那么他看到现在的环境也一定会认为这里就是人间的净土。实在太漂亮!
大涅槃寺的主体建筑奠基于新近出土的大涅槃寺遗址上的厚重砖墙。砖墙上的白色建筑是由缅甸佛教界于1927年负责建造的。1956年佛灭2500年纪念法会时,印度政府对此建筑进行了改造。前面圆桶状平放的建筑是涅槃处,后面立起的塔状建筑则是佛陀的舍利塔。两座建筑的总高约20米,前后跨度也大约20米。熙熙攘攘的朝拜人群被现场的管理人员有序地分批带入,轮到我们进入涅槃堂时,是朝拜者人流较稀的时候。十九世纪从希拉尼亚瓦提河道的淤泥中挖出来的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秣菟罗风格的佛陀涅槃像便供奉在最中央。这尊在河底的淤泥中沉埋多年的佛陀涅槃像,据传与佛陀的真实身高一模一样。这位拥有惊人身材的佛陀,在淤泥中被浸置了这么多个世纪,如今,出现在弟子们的面前,依然如故地安详与宁静。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姆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根据众多文献做了详细考察后,最终在希拉尼亚瓦提河——佛陀最后沐浴处河道中央的河床中把佛像挖掘出来。
来到涅槃像前的弟子们大多面横热泪,悄无声息地进,悄无声息地出。如今佛像头部朝北安置,与当年佛陀圆寂前头部向北的方向一致。涅槃堂坐东向西,约为10x6平米,高12米。殿身呈圆桶状横卧,类似英国的大英世界图书馆。涅槃堂后的佛塔直径9.5 米,高20米。涅槃堂中的卧佛是一件完整的赤砂岩雕塑作品,长为6.1米,只有一尺多高,现在全身金色,乃是1956年佛灭度2500周年纪念时缅甸佛教界所做的供养。佛像下狮子床的头、中、尾部各雕刻一位侍奉弟子的形象。中央位置是佛陀最后弟子须跋陀的背影,头部是在忏悔的纯陀,脚部是悲伤的阿难。
涅槃堂中没有管理秩序的人,但很奇怪,世界各国复杂的人流往返出入,竟没有半点嘈杂声。我们集体念诵汉文经咒的嘹亮声响在圆桶状的巨大建筑内久久回荡,就如久违于慈母的浪子返回了故园。东亚和南亚的四众团体交替进入涅槃堂,在佛陀面前敬表哀思,用头顶去碰触佛陀的任何一个部位。在呈现出*轮状莲花图案的佛足跟后面,从袈裟中隐约显露出两朵神秘的莲花,花瓣被各国佛弟子供养的袈裟覆盖了一层又一层。几乎每一个朝拜的群体都会把用心准备的袈裟覆盖到佛陀的身体上面去。负责管理的修行者们,平均每小时进行一次佛身袈裟的清理。整个涅槃堂的氛围既庄严和谐,又活泼自在。所有的来人彼此都不相识,但心里明白,彼此都是师兄弟,未来的龙华三会,大家必将重聚在佛陀足下。
至诚顶礼释迦如来最后身,内心不禁感慨万分: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伴随着些许感慨,我想到了义净大师,想到了他那两首五言诗,其一: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其二:
上将可凌师。疋士志难移。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
虽然佛应化时我正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无边业障使我们见不到如来的金色身,但是中华民族养育了这样多的优秀儿女,独步在数万里外的五天陲,不惜短暂的生命,为圆满漫长阿僧祇劫的修行而舍命求法,使我们最终有缘来到佛陀的圣地,瞻仰佛陀化迹。于千万的不幸中,这是一种有幸啊!
来大涅槃寺朝拜的人群中,斯里兰卡的信众最多。对他们而言,巡礼大涅槃寺是朝礼佛陀诸圣地中最重要的一站。他们几十成百地由法师带队,谦谨有序地围绕在法师身边,听受佛陀涅槃的故事。通常因为人数众多,法师使用了大喇叭的扩音器。扩音器由一位净人扛在肩膀上,喇叭下面男女信徒都穿成白色,是一片白色的海洋。法师们告诉我说:“这里不是释迦牟尼佛最后一次说法的地方,而是佛陀停止呼吸的地方。佛在这里停止了人间的教化。”而最后一次说法则是在前方数百米处的古圣佛寺。斯里兰卡的僧人与我们一见如故,虽然语言不通,居然可以交流许久。
除了来拘尸那迦朝拜,有些信徒到此地的奔走则是为了建造寺院。建立佛寺的国家在大涅槃寺外面有很多,凡有意愿来此建佛寺,政府都提供大量的方便。印度政府的卖地价钱非常便宜,而且还赠送每座寺院一份真实的佛舍利,以便该寺进行供养。
有一位名叫果莲的中国法师,从1956年起就在大涅槃寺旁开始建造一座双林寺。现在这座寺院已修建完善,但交由越南佛教界管理,正在成为一所三百多位失学儿童的慈善学校。现在的拘尸那迦同时也是耆那教的重镇和发源地,因为对于佛陀的感情,在佛的涅槃日,耆那教徒也会源源不断地来此祭拜佛陀。
涅槃堂外的空处是平整的绿草地,空旷而在阳光下闪耀着薄雾。大草垫上坠满了小水珠,小径走来,薄雾祥光,经声佛号,绿树金台,让人忘了这就是人间。这里没有任何限制,没人教训你是顺绕对还是反绕错,自由得让人心里没底:自己是个失去了家的孩子。
将要离开大涅槃寺,涅槃堂边巨大的缅甸式佛钟召唤了我们。出寺前,叩响了那巨大震撼的铜钟,希望佛陀涅槃处的钟声超越法界,使铁围幽暗的众生都能听闻,由此而圆满成就正觉之道。我们把心意都寄托在钟声里,四方传扬。走在涅槃寺外的街道上,佛寺的钟声此起彼伏,这座佛教都市创造了人类现代社会最为温馨的社会环境,让人十分留恋,久久不愿离去。佛陀虽然走远了,圣地的光辉永远不会减少。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