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无常观与心理疗愈

三、配合正念修行的其它禅修元素

  在佛教的修行当中,为了配合修习正念,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禅修内容,比如护卫禅。

  一般而言,在佛教的修行中,除了修习正念,以及毗婆舍那内观之外,还包括诸如慈悲观、“慈悲喜舍”四梵住、佛随念、“死随念”、不净观等等围绕正念修行的配套修行项目。

  在禅修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当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提振它,而有的时候则需要平息它;有的时候需要给修行者“加温”,而有的时候则必须要给修行者“降温”。

  需要“加温”的时候,可以忆念佛陀——“佛陀是大师,佛陀是伟大的”,然后运用对佛的信心,对自己信念的认同感,振奋自己;或者需要修习慈悲——“愿我自己快乐,愿我的家人和这个世界美好,愿一切众生脱离苦难”,当修行者的心需要“加温”的时候,就去体验这样一种慈爱。

  而有的时候修行者的心则需要“降温”,也就是说,当修行者过于散乱、烦躁,其各种各样的烦恼特别炽盛的时候,则需要用修行“不净观”、“死随念”等方法来“降温”。所以说,整个修习过程是非常的复杂和精细。

四、无常与死亡

  死亡与无常,事实上是生命的一种实相。就是说,它是我们每个生命都必然会发生,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它与我们出生一样,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部分。但是,说到死,说到无常,又是人们常常回避,不愿意去面对,不爱听,不想去想的事情,甚至设置各种禁忌来禁止它。比如说,我们家里的房间号不喜欢用“4”,坐在车上就不能谈论车祸。还有,新年说话要吉利。再有,到别人家里参加葬礼,吊唁之后,就不能说“再见”等等。总而言之,用各种各样微细的禁忌不允许人们谈论死亡。有一个叫亚隆(irvindavidyalom)的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叫《直视骄阳》,书名的意思就是说死亡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不能直接、过多地思考它,就像眼睛不能够长时间直视太阳一样。无常与死亡确实是生命中一种非常巨大的隐痛,时时刻刻在不知不觉中逼迫我们。但是在佛教中,“念死”却不称其为烦恼和痛苦,甚至要把它转化为提升生命境界,提高生存质量的妙法,所谓转烦恼为菩提,把它变成促进生命成长的助缘。所以,讨论无常与死亡这样一个终极话题,深入了解佛陀如何用它来教化众生,领悟佛教中有关转化的案例,对于我们认识生命的真相可能比较有利。

  事实上,在当代社会学,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这些领域,对于有关死亡的教育,对于无常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死亡教育是促进人们意识到死亡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提供课程进行解构,以协助学生检视死亡的真实性,并将之整合于生命历程的教育。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死亡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1959年,hermanfeifel发表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themeaningofdeath);1963年,robert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的死亡教育课程;1970年,第一次有关死亡教育的研讨会在明尼苏达州的哈姆莱恩大学举行,之后死亡教育逐渐受到重视;1973年美国已有六百所大学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性教育;而到了1976年,除了有一千五百所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以外,还成立了“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美国最重要的死亡教育专业组织,也是国际间最大的“死亡学”领域专业科学教育组织。

  美国对于儿童用死亡教育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比如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诙谐幽默的漫画等手段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努力提高对于儿童死亡教育的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谈论死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一书,发行量很大。《纽约时报》对该书的评论是:以动人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直面死亡话题。至于效果,1986年,对一百多名学生参加死亡教育课程前后的态度进行了测试,大部分被测试者在课程的最后都认为自己对死亡和与死亡有关事件的恐惧,比学习这门课程前有所减少。另外,加州在开设自杀预防课程之后,1970年~1994年间的自杀率降低了39%,而同一时期全美的自杀率则增加了一倍。而在新泽西州的bergen郡,广泛开设预防自杀课程使该地区的自杀率在10年间下降了50%。

  所以,我们发现,谈论死亡,面对它,其实也有一定的好处。国内的学者也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像孟宪武的《人类死亡学论纲》认为死亡教育,就是将有关死亡与濒临死亡及其生活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人与社会的一个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医学、宗教、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方面帮助人们深入思考死亡的价值、意义,增进人们对死亡及濒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

  网络上曾报道沉阳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采用“死亡体验”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通过模拟死亡的形式,采用死前感言、宣读墓志铭、婴儿新生、新生感言等方式治疗来访者。在该心理治疗师作为案例所提供的“死亡体验”的录像中,可以看到一些企业高管在体验了这种减压疗法之后,变得随和、宽容了,包括一些有多次自杀经历的经理,在参加了“死亡体验”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阳一家企业的执行总经理才35岁,但因为工作的高压,使他看起来像55岁。该执行总经理曾四次试图自杀,都被家人、同事发现后救活。在充分体验了“假死一次”后,这位年轻的总经理人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动提出降职,还经常到慈善机构去做义工。这位执行总经理在其“新生感言”中写道:“过去的35年,我以为我追求的东西是我必须要得到的。可是,我现在才知道,我以为我需要一片海洋,其实我只需要一杯水;我以为我需要一栋别墅,其实我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