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

高山仰止,永怀道范

  净心

  民国七十七年冬,在基隆八堵海会寺,参加传戒工作的一个多月中,虽然由于源公得戒和尚已圆寂,而不能再像从前的三坛大戒会中亲聆教诲,却有机会每天在其觉灵座前上香礼拜,聊慰孺慕之情。

  在海会寺戒期中,早晨起来,要到大殿或斋堂巡视新戒之前,我都会先到源公得戒和尚纪念堂,向他老人家上一支香,恭恭敬敬的顶礼三拜之后,瞻仰他悬挂在堂上的慈容,良久之后才离去。

  每当看到他向净心微笑的慈容,净心的耳朵就会很清楚的听到他老人家再三交代:‘净心啊!你是我的第一戒子,你要负起责任,帮忙我把海会寺这一次的三坛大戒传好!’的这一句话。净心是民国四十三年秋,在狮头山元光寺,禀受三坛大戒的。斯时源公第一次担任得戒和尚之职,而净心被选派为沙弥首,因此,源公常说净心是他的第一戒子。其实他老人家的学德,净心万分之一都还没有学到,怎堪接受第一戒子之赐称。

  记得民国七十六年冬,净心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帮忙中佛会传戒工作时,源公住在台北三军总院,曾由宏玄师两次来电话,要净心到三军总院,净心俩次去拜见他老人家,所交代的都是七十七年冬季,海会寺传授三坛大戒之事。当时源公虽然四大违和,但精神却依然非常清朗,从戒会的设备谈到引礼、引赞师的人选问题。他老人家亲自挑选人员,由宏玄师记下来。当时他老人家正在病苦中,却仍这样用心于传戒之事,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使净心深为感动!七十七年春节过后,源公要悟明长老与净心一起去看他,于是与悟公三师父相约到三军总院,见面时对传戒之事,又作了一次更详细的交代,并命净心代为向中佛会呈文申请及印通启、聘书等有关资料。同时并交代:到时候如果自己无法参加传戒工作时,三师和尚应该如何重作安排。当时悟公与净心都安慰他老人家,一定能依愿把三坛大戒传圆满,但老人家度生功德已经圆满了,所以戒期未到,就先归西了。当净心站在道公遗像之前,回想这些往事,又连想到佛门长老去了一位,就少了一位,常不觉悲从中来,暗自流泪!

  当海会寺正在筹备传戒工作的紧要关头,源公得戒和尚与仁光法师却相继西归,海会寺常住诸师,在一个月中,相继失去了伟大的导师与实际负责人,其悲伤可想而知!可是宏品、宏琳、宏玄诸师,却能化悲痛为力量,坚强起来,积极赶工,筹建戒期所需楼房设施,使戒会能如期举行。这是源公冥中的加被,也是海会寺常住诸师,一年多来忍苦努力得来的成就,是值得令人感动的!

  由于源公得戒和尚生前三番五次的交代,须负责把戒传好,而净心亦在他老人家面前,答应尽责而为,所以自从成立‘传戒委员会’,被指派为执行副主任委员以后,就常常与海会寺负责筹备传戒工作的法师们保持联系,向他们提供筹备上的意见,在戒会一个多月中,更是战战兢兢,从事传戒工作。在得戒和尚白公上人的领导,羯摩和尚悟明老法师、教授和尚了中大法师的辅佐,以及戒师寮全体引礼引赞师们的合作,把三坛大戒与在家戒传授圆满,总算对他老人家有所交代。

  在这一次传戒会中,很难得的是:一、护法居士们,拥护戒场的热诚,尤其是秩序组的居士们,日夜分班轮流巡逻寺境内外,尤其是大殿,斋堂、戒寮,都严密的守卫,使闲杂人等,无法混入,得以充分保持戒场的清净庄严。当附佛法的外道,要来散发邪书时,只来到山下,就把他们挡回去了,有异教份子要来捣乱,也被制伏赶下山。若不是他们那么热心,大力拥护戒会,可能会重演中佛会传戒时,纠众抗议,或者会发生更严重的扰乱戒场的事件,一个多月的戒会,能够顺利圆满,我很感谢众居士们的护戒。二、是所有出家新戒们,教性坚强,对未来的佛教,有深厚的责任感。他们都关心佛教的前途,纷纷要求我,为他们成立一个组织,继续教导他们,使他们有充实绍隆佛法能力的机会;他们这种为佛教的精神,是很难得的。居士们的热心护戒,新戒们对佛教的热诚,还不都是源公得戒和尚的高德,冥中加护之所致呢!

  净心自叹宿根浅薄,不能长时亲近源公得戒和尚,却也有幸,能在历届传戒期间中,短期领受教益,净心自民国四十四年十一月,在台南县关仔岭碧云寺首次担任传戒会引礼师之职,三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参加传戒工作,而源公得戒和尚,也几乎每年都在三坛大戒中任三师之职。虽然每次才得以亲近短短一个多月,或在家戒会更短的一星期,但其风范,对净心的影响很大,领受的法益也很多,净心都将从长老所得者作为学习的指南;玆举数事,以缅怀其德,并与后学者共勉!

  一、责任心深重——每次传戒法会,从戒期开始,进住传戒常住,一直到戒期圆满离开戒常住,一个多月中,他老人家谢绝一切外务与应酬,天天都坐镇在传戒常住中。他老人家说:‘既然答应人家为传戒师,就得把它当作一回事,要认真负责,怎么可以离开工作岗位。’这种做事尽责的精神,真令人钦佩,也值得我们效法!

  净心参加传戒工作的前一段很长时间,都是由白公上人、源公得戒和尚与慧三老法师,担任三师和尚——我们把它称谓老三师,他们三位老人家,都坐镇在传戒常住中,由白公上人负责管教新戒,源公讲解戒律,慧老领新戒上殿过斋堂,他们三位老和尚,分工合作,每天都跟新戒菩萨生活在一起,所以对新戒们的感化力也很大,以后这种情形就渐渐的起了变化,也许现在的出家人,善根愈来愈浅薄,所以今后三师和尚都能天天坐镇于传戒常住的情形,恐怕会越来越难得了。

  二、事前充分准备,使听者得大法益——源公得戒和尚,在大陆时,曾任河南佛学院教师,代理法界学苑教务,亦担任宏慈佛学院、八敬学院主讲及广化寺佛学院教授,也在广济寺冬季戒期,连任六次教授阿阇黎之职。在大陆已讲过多次比丘戒与沙弥律仪,而在台湾的三坛大戒会,只要他老人家参加三师之职,比丘戒与沙弥律仪,都是由他老人家主讲,对于这两种律仪,已经讲过二、三十遍,而他老人家记性又非常好,就是不看律本,闭著眼睛他都能够一字不漏的讲解下去,但他老人家,在讲解之前,都一定会再仔细的看正文与注解。净心曾向他老人家请问说:‘戒和尚讲解戒律几十遍,都会背了,为什么事先还要先看一遍呢?’他老人家开示说:‘无论讲解经律、通俗演讲,或短短的开示,事先都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所讲的内容才能丰富而条理分明。’又开示说:‘你要知道,凡是来听法的人,都是渴望得到法益的。我们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临时心中没有东西,就会东抓西扯敷衍了事,既空洞又杂乱,让听讲的人,得不到法益而失望,而我们浪费了那么多听法者宝贵的时间,也是有罪过的!’他老人家最后教诫说:‘你以后无论讲经讲律或演讲开示,都得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不要以为已经讲熟识了,就大意敷衍了事,切记!’得戒和尚的这一番宝贵开示,让净心受用良多!净心曾于数年前,为了一场二个小时,以‘太空时代的佛法’为题的演讲,到书局购买了十几本参考书,准备将近二十个小时的资料,就是受他老人家这种伟大精神所影响!

  三、为护念新戒,祈求三宝加被——源公得戒和尚,每在戒期中,一空下来,就手执念珠,念佛经行,然后到佛前礼拜,尤其是早晨念佛毕,向佛礼拜时,都是口里念念有词。净心会不解的问其故,和尚说:‘末法时代的众生,善根浅薄,业障深重,我怕这些新戒子们,会被宿业所障而不能顺利受戒,所以我每天都念大悲咒观世音菩萨圣号多遍,虔诚祈求三宝加被,让全体新发心的戒子们,远诸魔障,都能受得清净戒!’老人家护念新戒的心,是何等的慈悲!若不是净心好奇的请教他,又把它公开出来,谁能知道老人家天天为新戒们祈求的这一番大慈悲心呢!一位高僧的德范,是要从平凡之中去注意体会,才能发觉其伟大之处的!

  四、提倡讲戒,革新传戒芳范——据三坛传戒正范记载,有‘过毗尼日用’、‘过四分大律’的佛事。所谓‘过’,是由戒师读过一遍,其仪式是新戒集斋后,引礼师带班首迎请戒师,师至戒坛行礼如仪后,全体新戒长跪合掌,师登座高声朗过(高声读过)字句清白,使闻者了然明白。过完后,命新戒起立,师则诫勉各人回堂后,须认真读背学习,切须奉行云。而‘十戒律题’亦只简单开示十戒名目之后,仍是由戒师朗读。由是可以知道,从前的三坛大戒会中,是不详解律仪的。在得戒和尚年谱里,有一段记载是:‘又广济寺每年冬期开坛传戒,师连任六次教授阿阇黎,在戒期中,详解三坛戒律......在近代中,于传戒会内,讲演戒律,当自师始!’

  民国十九年,得戒和尚与白公上人,曾在洪山宝通寺同闭关,是志同道合的好同参,他们两位老人家,都主张传戒必须讲解戒律。因此,只要有他们两位担任三师和尚的三坛大戒会,必定都会为出家新戒们讲解沙弥律仪、毗尼日用、比丘(尼)戒、梵网经菩萨戒,为在家新戒们,讲解三皈五戒、在家菩萨戒,使求戒者,知道戒律的内容,而能如律行持。听说最初在大仙寺传授三坛大戒,要讲解戒律时,有人说:‘传戒就传戒,还讲什么戒!’但受戒而不知戒律的内容,怎么能持戒呢?源公得戒和尚与白公上人所建立的芳范我们一定要继承下去!

  五、无碍辩才,无与伦比——源公得戒和尚,每次在三坛大戒会中,都是负责讲解沙弥律仪与比丘戒本,而且都是指定仁光法师翻译沙弥律仪,净心翻译比丘戒本。仁光法师是源公上人的随身翻译,对老人家的口音与所要发挥的道理,都了然于心,而且一句一句,很忠实的翻译出来,是一位很难得的翻译专才。

  净心自民国四十四年,在碧云寺三坛戒会中,替他老人家翻译比丘戒本以来,只要他老人家担任三师,讲解比丘戒本,都指定净心为翻译。他指定要净心翻译的主要原因是,他老人家讲几句,净心就替池翻出几句,不遗漏不增加,而且有二百五十条戒那么长的比丘戒本,在短短几天就得讲完,讲的时候必须赶快,而净心能够配合他老人家赶时间,所以他老人家就指定非要净心翻译不可了。

  源公得戒和尚的辩才无碍,说法时条理分明,深入浅出,普应群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老人家在讲解沙弥律仪时,因为时间充足,所以对于律仪含义,发挥得淋漓尽致,都是配合在沙弥戒正授前两天,讲解过午不食戒,对佛陀当时制订过午不食戒的因缘、含义、持午的利益讲解详尽,使全体新戒,都能发心持不非时食戒!

  依律制,没有受过具足戒者,不能看比丘(尼)大律,所以在戒期中,必须登坛受具足戒后,才能开始讲比丘(尼)戒,从比丘戒正授后到菩萨戒正授,中间只有六天空隙,又扣除一天托钵、一天请戒忏摩佛事,就剩下四天,只有八个小时可以讲比丘戒,但翻译扣除一半,所以实际上,要讲解一部二百五十戒条的比丘戒律只有短短四小时,而他老人家,却能充分把握其重点,该解说的还是说得很清楚,而且一部戒本,一定会把它讲完,绝对不会留个尾巴,或者前面漫漫讲,后面用念的。这种伸缩自如,控制分配时间的得当,也是值得弘法讲经的后学所效法!净心为他老人家翻译比丘戒本,近二十遍,而每次都有新的道理的发挥,使净心获益良多!

  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油尽灯灭而后已——源公得戒和尚,本来身体就不大健壮,但他老人家,无论是讲经或传戒,都一定提起精神撑到底,这种精神真令人感动不已!

  记得民国五十七年冬,在基隆市十方大觉寺,三坛大戒会中,有一天讲解沙弥律仪时,净心看他老人家神色不对,讲下来时,净心到戒和尚寮去看他,摸他的额头,非常的烫,于是赶快通知仁光法师找医生来,一量体温,竟是发烧到四十度,净心恳请他老人家要多休息几天,可是第二天退烧了,又坚持上台讲戒了。发高烧后,法体非常虚弱,净心扶他上座,又扶他下来,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源公得戒和尚,最后一次参加三坛大戒会,是民国七十四年冬妙通寺的传戒会。那个时候,他老人家一动身就会气喘。他上法座,一定要休息一下,等喘过了才能开讲,讲完下座,回到戒师寮,背靠椅子上,喘了一阵子,才能恢复正常。看到他老人家拚著老命为新戒,净心当开堂,虽然工作繁杂而辛苦,却也不敢叫苦了。

  据范进村居士的纪念文写道,源公老人这几年来,虽然法体违和,却还是常为莲友讲经开示。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油尽灯灭而后已’的精神,不知以后还有几人?

  源公得戒和尚的伟大芳范,是叹莫能尽的,以上所列举,只是净心在传戒会亲近时,以凡夫俗眼所见之一少部份而已!其他大德的纪念文章之中,对源公得戒和尚的高德,有更完美的赞叹,因此,净心就只有以这一支秃笔列举数事,以永怀其道范!

  这几年来,贤顿、隆道、广钦、慧三诸长老,乃至源公得戒和尚等诸大善知识,都相继入涅槃。诸大善知识,说走就走了,可是要培育出一位善知识,谈何容易?深叹佛教人才凋零之余,祈愿源公得戒和尚与诸先德们,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同登觉岸!

追思教授和尚源公长老

  开证

  道源老法师是台湾光复后,关仔岭仙草埔大仙寺第一届传戒大会的三师,是我的教授和尚,老人家的法相庄严,流利的讲经口才,辩才无碍,待人和蔼,法音柔和,令人可亲,是我一向衷心敬仰的一位长老。

  我曾经三次礼请老法师在宏法寺讲经弘法,转正*轮,因此老法师和我的法缘也特别深刻。

  老法师‘待人接物’很‘谦虚’,叫我都称呼:‘开证和尚!’,在几十年前,我刚受过戒,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和尚,但是我已担任了宏法寺的住持,照理讲:老法师是我戒师,我是戒子,戒师叫戒子直称某某名字是合理的。可是,老法师很客气,每一次都称呼我:‘开证和尚!’从这呼唤的声中,令我深深的体会到:老法师的为人慈悲。对下一代的器重、爱惜、提拔和鼓励,并尊重下一代的地位,有如师友之情,至亲至切,不愧为一位长老、善知识的风范。这种风范乃是老人家以身作则的一种身教,教我们学佛应虚心谦卑,才能处处受益,这真是难能可贵的慈悲法门。

  源公、白公、慧三公,是众所知识,三位一体的老同参——先觉。慧公勤于持戒自悟,白公擅长于禅机示众,源公即专于教观讲学弘经,广结善缘。又以专修净土,念佛法门作为指归,老人家一生以弘法是愿、净土为归为其平生的轨则,实为末法时代度化众生,最密切而且契机;亦是老法师应世、应机的一片婆心。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是佛弟子的本份,老法师一生忙于讲经弘法,数十年如一日,年以继月的弘法于海内外;并且也担任过佛教领袖——中佛会理事长之席,又为传戒会上之大师,直至临终八十多岁之晚年,不退其利生之本愿,堪称是后学之善知识。老法师的一生,真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尽到了为佛弟子的大任。

  ‘所作皆办’,化缘已竟。诸佛出现于世,度化众生,必有菩萨化身助教。老法师到了台湾不久,即择地八堵创建海会寺,得弟子仁光为佐助,老法师的讲经弘法,皆由仁光担任翻译台语,常随弘法数十年,功不唐捐。

  诸佛住世化度众生,必有其化缘,化缘若尽,即入涅槃,老法师亦复如是。助教的仁光法师先走了,老法师化绿已竟,‘自知时至’,也随即长辞娑婆,入般涅槃。

  虽然如是,老法师的遗容及法身永在,留下‘佛堂讲话’、‘观无量寿经讲录’、‘阿弥陀经讲录’、‘金刚经讲录’......等,另有很多讲录、录音带等诸弟子正在整理中,亦将陆续印行,永久住世度化众生,继续老法师生前度生之本愿。另外,老法师还有得法的法子,如晴虚、远悟......等,均一时之俊秀,老法师的衣钵继承有人矣。

  老法师还有后顾之忧欤?未竟之愿,唯有传戒之一大事,然亦有其人如嘱进行圆满,老法师可以安息矣!让弟子至心顶礼,念一句——弥陀圣号,祝我的教授和尚,莲登上品,早日乘愿再来。南无阿弥陀佛!

  开证作礼敬颂 七十七、八、十五

净宗痛失导师

  释广元

  四月十七日晨,当我接听到基隆海会寺电话,报告道源长老已于昨日下午七时半,在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安详舍报示寂在寺中的噩耗,不胜震惊哀痛。因为与他老同住三军总医院的长徒仁光法师,刚刚往生不久,半个月内,师徒竟双双舍寿世间,怎不令佛教界震惊,缁素同悲!十八日上午,我赶到海会寺,瞻礼了长老右胁而卧,安详示寂的遗容,并参加了大殓封棺典礼,暨首次召开的圆寂赞颂筹备委员会议。

  长老二十岁出家,为了上求下化,曾随缘参学,辗转大江南北,足迹遍历十数省,吃尽了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尽了常人不能忍的气,然道心因之愈坚,佛学因之愈深,声誉也随之愈隆。来台后,经常抱病讲经、传戒、打佛七、四十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众生,真正做到了终生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职志。他的丰功硕德,必将永垂不朽,国家与佛教典制,自有表彰,无庸我多事烦述,谨敬记我亲近长老时的见闻与特殊因缘,以志哀思与孺慕。

  长老不仅深入佛法,智慧如海,说法时,辞锋锐利,辩才无碍,见解精辟。就是在世法上的知识,亦见闻多广。我每拜谒,恭聆开示,品尝法乳甘露之余,聊起天来,只听他上下古今,经纬东西,会心处,如电光石火一般,发人深省;他轻描淡写的话中,实蕴含深奥的禅机,往往令我乐而忘返。如少加留意,也无不是睿智题材。连我早期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的‘陈州太昊陵’、‘开封铁塔’等拙文,都是随听随记出来的。他每与我见面,总是要我报告些佛教人事动态与新闻,他说我不属与任何派系,讲话比较客观可信。

  长老于民国十九年,发心在洪山宝通寺闭关,先持午,继之打饿七,——七天不吃任何食物,仅能喝白开水。但他每日仍照常大便,难免心起疑惑,第五天再大便后,观察所泻稀水,尽呈黑色。他略加深思,便恍然大悟。原来他在闭关前数年,曾因治肚痛病而吸食些时大烟,虽未成瘾,但日久胃肠内宿烟积膏不消,结成痞块,医师束手的病,竟因打饿七,大量的吃水,冲洗排泻好了。真是一功两德,太不可思议了!

  六十四年七月,星云大法师组团赴日、韩访问,电话请我参加,我回报他,道安长老曾请过我,我已婉谢了。星师追问理由,我老实说,现正赶工建新大殿,没有多余的钱出国了。不料星师竟说:‘我请你当副团长,只要你肯屈就,来往机票及食宿所有费用,我全负责’。在盛情殊遇下,我加入了中国佛教日、韩访问第二团的行列。(后闻道安长老对此事甚不谅解,因为早于六十二年七月访日本时,我曾是他团下的副团长。)当时道源长老,亦愿随团游化,星师礼请他委屈为顾问。临上飞机时,仁光法师再三拜托我要多侍护老和尚,我自是义不容辞。每日上下车及行动,我皆扶持著他老。唯到了公开访问或宴会时,他却一反常态,要我走在他前面,坐在他上面,我一礼让,他即板起面孔说教:‘这是公事,你是副团长,必须按职位排班,循序进止,免得惹外国人耻笑。私底下你如何辛苦照顾我,我都生受干领了’。长老谦冲为怀,公私分明,受教之余,永记难忘!

  六十六年春,长老发心创办能仁佛学院,当时闻名求学的僧、尼青年,多远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美国等地。承他老聘请我为教授,当时,我已分别在华严专宗学院与妙清佛学院教书了。我每周一,由山佳坐火车到八堵,要一个多小时,下车后步行十几分钟到山下路口,再循级爬山十分钟,方能抵达寺中。八堵冬日多风雨,衣服常被打湿。记得一次课后下山,步行车站途中,遇台风雨,又叫不到车,冒雨苦行了二十分钟,到达车站时,已变成了落汤鸡,狼藉不堪!难免懊恼生退心。返寺后,闻长老已来过两次电话慰问了。感愧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我为了报答长老垂护提携恩德,发心义务辅教两年,后借故而恳请停课,未全始终,颇感内疚。唯长老慈悲心切,善能俯念下情。过年拜年时,反而下心含笑,软言慰问,使我益增愧感!

  长老对律学之深入,当代可说第一。惟对中国比丘、比丘尼二部正受,比丘三人一坛,比丘尼拜男众之制度,究竟出自那部律上?曾嘱我代为查律,我却因循至今,不曾报命。真是罪不可恕!然对长老追根究底的治学精神,却钦佩得五体投地。

  七十五年正月,我循例到海会寺与长老拜年,他含笑的说:‘听说你现在有钱了’。我连忙岔言,‘我仅是达到了不化缘、不做经忏、不靠布施而能自力生活的心愿罢了。说有钱,尚谈不上’,他接著说:‘你虽财源无问题,但听说你的两个出家徒弟都往生了,至今尚没有徒弟。我想这与你大殿寮房塔院的地理,似乎有关,致妨害人丁不旺。我有个在家皈依弟子,名唐正一,精通堪舆学,前曾指导曹永德居士的祖坟改向,而得好果。我特别介绍他与你好好看看’。说吧,即找仁光法师抄下唐居士地址与电话。适台北市议长张建邦先生,信某地理师说,如将现安葬在我公墓内的岳父姜绍谟长者的墓向改变,可当到部长,他便叫内弟姜文铭托我请地理师,我趁缘介绍了唐正一居士来山为之勘察改向,顺便也为我寺殿看看,他说好得很,我直接了当告诉他,人丁不旺,他才说出大殿右后山塔院较高,我接受他在大殿正前方做一弧形假山的建议,时至今日,依然故我。我自知少师徒缘,勉求不得也。惟对长老垂护之恩,终身难忘!

  长老近数年来,健康每下愈况,及至示寂前,已多次住院。我最后一次看他的病,记得是三月二十一日上午,我进入病房问好后,呈上他要我为海会寺新建的六和楼写的三个大字。及我珍藏张大千居士所书‘藏经楼’真迹的照片,他当即首肯,当面嘱付我代为放大、制匾的工作,并要我到五号病房与仁光法师商议匾额的尺寸。惜仁师病得更重,已不能说话。我当即有:‘说不定他会先长老而往生’的预感,却不幸一念成谶!长老病危中,却仍悬念著海会寺的工程,乃至写字做匾的小事,亦要他想到做到,如是操心劳神,若非具有大悲愿力,焉能承受得了。

  ‘佛教遽丧长老、净宗痛失导师。’这是我撰书的挽联,悼念一代高僧的示寂。

敬悼上道下源老法师

  会性

  三月初二上午,海会寺长途电话:‘上道下源老法师,于昨晚七时三十分往生了!’真是晴天霹雳!初三日,匆匆赶上基隆八堵海会寺,瞻仰源公遗容。

  回忆我第一次拜见 源公,是在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台北十会寺住持白公长老请:智光、南亭、道源三位老法师讲经,要求中坜圆光寺台湾佛学院院长慈航老法师派学生去翻译台语,当时慈公院长即命我去。五月初,偶中时分到十普寺,一进大门,便见 源公在大殿门口经行,我即趋前要向 源公顶礼,源公叫我先到大殿礼佛,我礼佛三拜,然后顶礼 源公。当下问知我是慈航法师派来当翻译的, 源公很高兴,送我到寮房,垂询求学情况。是晚,智光老和尚讲‘释迦如来成道记’,我译台语。成道记十二日才讲完。其次南亭老法师讲‘怡山发愿文’,最后是 源公讲‘八大人觉经’,都没翻译,因学院于六月初一要结业,必须回去。

  是年十月,中坜圆光寺请 源公讲金刚经,我有事到中坜,便即往圆光寺听经,这是第一次听到 源公的法音。

  民国三十九年六月,圆光寺请 源公讲‘大乘起信论’,我专程到圆光寺参听, 源公要我翻译,以听众多数是客家人,乃为翻译客家语。只听十多天,因事回山,没有听完,觉得很可惜!虽然如此,我已得到很大的法益。有一天,源公在讲起信论时,说:‘当法师讲经说法,要破“三关”,是那三关?一、名关,二、利关,三、恭敬关。’

  后来我阅‘寒笳集’,蕅益大师说:

  ‘倘名关未破,利锁未开,藉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公案,讲尽三藏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

  我把 蕅祖的法语与 源公的开示,奉为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要‘破三关’。这是我听 源公说法,获益最大,受用最多的一次!

  民国四十一年冬,台南大仙寺传授三坛大戒, 源公为教授和尚、我是新戒沙弥头,同时为译语,还得做戒常住与戒师间的‘桥梁’,整理新戒名册等。这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次传戒,期间只有半个月,没有时间讲戒, 源公深感遗憾!

  民国四十三秋,狮头山元光寺传戒,为光复后第二次传授三坛大戒——论地方,大仙寺传戒,最为适宜,两年来,白公再三劝请大仙寺再传戒,可是大仙寺总是不肯发心。我所住持的元光寺,大殿重建完成,白公长老劝我发心传戒,但我觉得地方小,条件不够,不敢冒然承担;白公说:地方小没关系,只要接受能容纳的范围就可以传。当时我便决定以一百名戒子为限。六月上旬,我到海会寺请 源公为得戒和尚,这时我又想到,台湾光复以来,受戒风气未开,是否有人发心来求戒呢? 源公说:

  ‘你既发心传戒,无论戒子多少,就是三个人,也是决定要传!因为,传戒是为续佛慧命、住持佛法,不为名闻利养呀!’

  是的,传戒是‘为令正法得久住故’,何必顾虑戒子多少?我便积极筹备传戒诸事。

  戒期于八月十五开堂,九月十五圆满,除了正受,每日上午讲戒,下午演礼,三十二天,顺利圆满。源公的德望所感,戒子超过预期多多,计出家众一百五十二人(菩萨比丘三十二,菩萨比丘尼一百二十),在家戒七十五人。

  玆敬录得戒和尚所撰同戒录如下:

  同戒录序

  予于三十八年,初识会性法师,见其乃二十余岁之青年,竟能博览教典,精严戒律,笃修净行;叹曰:此台湾佛教之僧宝也!

  四十一年冬,台南大仙寺,开光复后第一次戒坛,予以欲讲说戒律,故滥竽教授之职。三师七证,暨引礼诸师,多系外省人,以语言不通,作法办事,诸多困难!会师适来受戒,由其担任译语,辅助事务,大仙寺之戒期,得以顺利完成,会师与有力焉。唯予未能实行讲戒之愿,虚位教授之名,不无遗憾耳!

  四十二年春,会师受聘为狮头山元光寺住持。以深知戒法之重要,拟开第二次戒坛。于是增修殿宇,储备斋粮,礼请传戒诸师,奔走诸方,历时年余,方始就绪,其辛劳可知矣。

  会师约予任得戒和尚,予以福慧浅薄,戒律生疏,辞不敢就。会师因之往返于敝寺者三。予曰:予之参加戒场,愿为新戒讲戒耳!如不许讲说,徒具虚名,实无甚意思也。会师曰:必请我公者,盖为讲戒耳。予曰:若然,予仍任教授可也。会师曰:此次聘请之三师,有妙果、如净二老人,彼二老皆推我公为得戒和尚;且狮山诸刹,亦一致欢迎!非我一人之意也;且此次戒期,定为三十二日,每日上午讲戒,下午演礼,决不变更!幸勿辞焉。予不得已,勉为承之。但以德薄能鲜,妄居十师之首,衷心甚为惭愧!无时不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焉!于此戒期之中,能将沙弥、比丘、菩萨之戒相,略为解说,使受戒者稍知戒律之名义,是皆会师之知见正确,愿力弘毅,有以致之。

  愿诸新戒菩萨:见贤思齐,各发愿行,多开戒坛,多讲戒律,多多成就僧宝,则本省佛法庶几可以中兴矣。

  中华民国四十三年岁次甲午秋九月中轮沙门道源序于基隆市正道山净土宗海会寺。

  自狮头山传戒之后,台湾的传戒风气渐开。民国四十四年春,台北十普寺、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先后传授三坛大戒。四十五年起,中国佛教会规定每年传授三坛大戒一次。

  台湾佛教,一向有‘神佛不分’、‘僧俗不分’的毛病。由提倡传戒,这种毛病,才渐渐减少。这也是源公注重讲戒成就的功德。

  民国五十三年起,我住在屏东乡下。屏东东山寺佛学院请 源公为院长,源公尝亲自到乡下邀我到佛学院讲课,从五十三年的下半年至五十五夏,第一届毕业,两年之间,我在东山讲过华严三品——净行品、贤首品、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沩山警策文。 源公每一学期来讲一部或一品经,在这两年中,时得亲近,获益良多!

  民国七十二年春,我患眼疾,不能讲学。七十三冬,佳冬慈恩寺传在家菩萨戒,请 源公为得戒和尚,我去慈恩寺拜见 源公,他老人家十分关心我的眼疾,要为我介绍眼科医生。我于七十四年腊月中旬在三总手术白内障,日渐恢复视力。

  去年腊月下旬,我到三总看 源公,他老人家闻悉我眼疾已愈,至为欢喜!一再垂询近况。恐源公过于疲劳,话说完即告辞,没想到这就成为最后一次亲聆教诲!

  噫!际此末法,群魔乱舞,邪正不分,是非莫辨,正须 源公大吹法螺,高树戒幢之时,源公却于此时舍报生西!我辈薄福,得不到源公多住世以度化众生,而今,只有祈求源公长老,早日乘愿再来!

哭净士宗导师戒和尚上道下源长老

  释广仁

  道源长老,为近代有数之高僧,知者识者,莫不赞之誉之。佛门不幸,众生福薄,老人于七十七年四月十六日舍寿生西,佛门缁素,莫不哀悼!

  经有云:‘合会有离,生必有死’;儒书亦云:‘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死乃必然事,虽如是云,生离死别,人生大事,有几人无动于衷者?

  源公老人之寂也,缁素之流,有几人不痛哭流涕?有几人不哀伤逾恒?良以际此国步方艰,教亦多难之际,实赖源公长老如是高德,撑佛教之津梁,作中流之砥柱,老人一生为佛教讲经、弘法、传戒、办学、主持梵刹,历尽艰辛,备尝苦楚,真可谓六十年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人修持有素,其志弥坚,一切时中均在净念相继,无有间断,誓度众生,无有疲倦。老人寂后,各方所送挽联、挽帏、诔词等,不下两百幅之多,菩提树杂志并出专刊,刊出悼念道老之文章亦有数十篇之多,道尽老人一生参学、利生弘法、以及示寂之情景,而海会寺诸师,为永久纪念源公长老一生弘法之丰功伟绩,拟出专集永为纪念,多方征稿,广仁亦被征稿之一,而老人言教身教之德行早被缁素诸德表而出之于前,仁特将老人与仁之关系及琐事写出,亦以见老人之慈悲与伟大处。老人为仁之戒和尚,远在民国四十二年,苗栗县狮头山元光寺传授三坛大戒,仁报名参加受戒,是次戒坛,在台湾而言为第二次,源公长老被聘为戒和尚,白公长老为开堂和尚,续祥老法师为陪堂和尚。

  戒和尚每日讲解沙弥律仪,二坛正授后,讲比丘戒戒本;佛莹法师读毗尼日用,二坛正授后,讲比丘尼戒戒本。据闻过去大陆戒坛从无讲戒之事,道老讲戒可谓之创举,使新戒子了知戒法止持作持之事,是皆道老之功德也,此后历年戒坛讲戒,均由道老之先例而来。在戒坛中,老人关心戒子饮食起居生活情况,有时携同引礼引赞师,亲自巡视大寮,嘱工作者曰:‘大家要发供养心,饭菜务必软硬相宜,咸淡适口。’并巡视男女两众寮房,训诫新戒曰:‘汝等白天听讲戒,学规矩,很辛苦,休息时间不可讲话,闭目养神恢复体力’等语,此乃引礼引赞之事,而老人此行足证老人视新戒若孩提,因而关心与照顾,而新戒亦深切感念戒和尚,有如父母之爱护婴儿,乃至有感激落泪者。

  忆二坛正授前二日,举行忏摩时(按此典应由羯摩行之,但戒师均为本省大德,本省以前无传戒之事,不懂各项节目故由戒和尚一人行之)唱诵‘往昔所造诸恶业’忏悔文时,老人首先落泪,忏悔文四句,共唱诵三次计十二句老人台上泣不成声,新戒台下泪流满面,戒和尚台上一片虔心,台下新戒员诚忏悔,致而落泪也,此情此景,今日思之犹自落泪,戒期中一次老人召见仁发心作一件事,命以毛笔字写两份资料,一份为通告,一份为老人简短训话,老人赞仁毛笔字还可以,再勤写岂不更好,老人赠赐两个月饼,戒期圆满全体新戒恭送戒和尚时,均各依依不舍,竟有多人落泪者,戒期圆满未半年,仁晋住台北十普寺,亲近白公上人,而戒和尚常去十普寺,因有机缘向戒和尚请益,而老人有问必答,且不厌其详,因而获益良多,四十六年秋仁离十普寺晋住台北观音山凌云寺,每年正月必去海会寺与老人拜年,四十八年慈航菩萨开缸,肉身不坏,广仁被召至汐止弥勒内院为慈航菩萨永久纪念会,服务作事,但去八堵海会寺拜年之礼节未断,且有时去海会寺礼谒,老人有时留饭,谈及讲经辛苦事,老人以偈曰“百千世界中,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见真谛”老人复曰:广仁,你应学习讲经,乃至随便讲开示都可以,必须立意正确,发心真实,其功德不可思议,所说发心真实,是不可为名闻利养而去讲呵,听清楚了吧,切记切记!

  聆此开示,获益良深,顶礼辞退,多少年来,老人寿诞,虽不能亲去祝嘏,但必有微礼奉上,七十四年高雄县六龟乡,妙通寺传授三坛大戒,源公长老被聘为羯摩和尚,当老人临戒坛时,仁闻讯立即前去礼座,并奉呈礼金,老人曰:广仁,你来作书记最好,仁请问云:仁来作书记有何好处呵?老人说广仁你下堂当书记不只十次了吧!以新戒来说,可以由你笔下多得些修学的资料。以我而言(老人自称),你可替我写法语,还可代我上堂说法呢。仁答曰:祗要戒和尚吩咐,戒弟子自当依教奉行,真的代老人撰写了六篇法语,以老人年事太高,目力太差了呵,并代老人两次上堂说法,老人深为喜悦仁,也受到老人嘉勉。近两年来,老人法体不适,每次住院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三五日,此次住院为时较久,广仁亲去医院探视,并奉供最上品大条高丽人蔘一斤,礼金参仟元整,老人此次住院,缁素多人均各担心,孰意此次老人真个舍寿而去,老人预知时至,前一日即出院回寺,于国历四月十六日安详入灭,戒弟子广仁,几次去海会寺,目睹遗容,目见遗物,无限悲痛,无限哀思,颂以辞曰:

  ‘中轮沙门,吾师道公,操行高洁,禀性洞明,遍参高德,无所不畅,我师大智,随事启蒙,含英秀发,令众相应,示以正道,导以佛乘,群生景从,见者生敬,世缘已满,预知报谢,不惊不怖,安详示寂,人天眼灭,万众泪倾,馨香祷祝,惟愿吾公,乘愿早来,广度有情。’

值得永远尊奉的开示

  释广化

  道源老法师为举世公认之当代高僧,自出家以来,为法为教,为众生,付出了一生的辛劳,获得众人共赞。他是我的教授和尚,也是我师父的教授和尚,他待我师徒如亲人,原来里面是有一段特殊因缘的,他老人家是我师公上慈下航老法师的结拜同参,我师公排第五,他老人家排第七,这是他老人家亲口告诉我的,所以对我们师徒特别关照,不胜感激。回忆当年我初出家时,懵懂无知,于修行路上猛闯,跟师父吵著要去闭关修行,师父历经修行路上之关要,怜愍我虽发大心,但不知修行途径,盲修瞎炼。他老人家,以大慈悲心,带我到道老那里请开示入道之门,道老慈悲开示说:‘闭关是养道,你现在连道都没有,你闭什么关,养什么道。初出家的人应该在大众中多磨炼身心。为常住服劳苦的工作,例如打扫厕所,清理水沟,甚至打扫大殿、僧寮;种菜除草(掘地除草,佛制比丘不许作,但是沙弥可做。)等,这样才能替自己培福报,福报多了,修行路上障碍就少。

  看经典修智慧,亦容易启发,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早晚二堂课诵要认真去做,有的人为了偷懒,不做早晚课,因怕人笑他,故意装模作样坐在床上坐禅,岂知有形有像的早晚课,你都修不好,那无形无像的禅功,你还能修得成吗!早课中的楞严咒一定不可缺少。因为楞严咒称为咒中之王,护持行人,修行无诸魔障,修行不要乱闯,盲修瞎炼只是浪费时间与精神而已,惟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去修福修慧,严持净戒,才能真正获得佛法中的受用。’我经他老人家这样慈悲开示后,如梦方醒,依教奉行,出家以来,在修道途上,确实受到了无量的好处。此恩此德,不知如何去感谢他老人家,亦惟有永铭心腑,徐图报答。而今他老人家谢绝尘寰,往生西方,谨将他老人开示我的这一段话,公开于世,给后来佛门中初出家的人,用作修行参考,多少也提供刚起步的人有个下手处。

  至于我为道老作观经纪录的因缘,谅有人说,在此恕不烦叙。

敬悼道源长者

  圣印

  道源长老圆寂了,法弱魔强,众生福薄,从此不知何时何日,长老始乘愿再来红尘,度悲苦无依的有情,执笔思之,不禁泫然。

  长老人格的高超,德行的卓越,尤其修持的严谨,对净土法门的专精造诣,在本省堪称一代高僧。近几年来,教界内耆宿,先后凋谢的不乏其人,然使我起了莫大的感触的莫过于这次道老的西归,因为目前在台的佛教前辈,已寥寥可数,后起之秀跟上来的却不多,在人才零落的今日,道老的在此时此地凋谢,在整个佛教来说,谁都不能否认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温文尔雅,慈霭亲切

  道老平日给人印象,总是那么样的慈祥,那么样的精神奕奕。他老为人崇尚实际,朴实惜福,从不在人天福报上转念头,更不炫耀自己。他洞悉中国佛教之振兴,要在绍隆正法,培植人才,所以传戒以及僧教育乃是使佛教起衰振蔽重要的一环。因此他老不顾上了年纪、也不论风雨寒暑,一年到头,经常到全省各地佛学院讲学,和应邀担任戒坛三师,或得戒、或羯摩、或教授,上山下海,备极辛劳,时至今日,其戒子桃李满天下,誉满宝岛。

  由于我蒙各传戒主办单位青睐,时被邀请担任三师之一的教授职,有好几次恰和道老同在某宝刹任三师职位,因有过往。三番两次的亲近,但见他老慈蔼祥和,他是那样温文尔雅,所讲的每一句话莫不含有至高的法门,以及修身必备的金言玉律,言谈之中,更觉老人家待人的亲切,其诚恳,其纯真,令人为之动容。

  提倡净土,不遗余力

  道老认为当今末法众生业重,上根利智而能修证的人,真是微乎其微,念佛生西法门简捷了当;上上根的人可以修,下下钝智的人也可以修,老太婆可以修,大学生乃至学者博士也一样可以修。这是一个平实易为而又甚深且广的法界。所以几十年来,他提倡净土,在各地念佛道场领导打佛七、说开示,而道老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念佛,从未间断。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也要仰仗佛力,方便固有多门,但念佛如能真切,仗佛慈力,必定往生西方了脱生死。道老以此法界法身示范他人,可说菩萨心肠,契机圆融了。

  说法讲戒,很有内涵

  道老受聘中国佛教会要职,及诸山名刹教授、住持等职,但不因名望自尊,不为利禄所囿,名闻利养视之若浮云,一生唯以上求下化为己任。

  而其待人接物,总是一片慈心。平易近人,绝无门庭之见,对于同修,无论老少,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无所轩轾,令人一望而起崇敬景仰之心。

  记得有一次我忝任海会寺传授菩萨戒会尊证时,目睹道老为诸戒子开示,即兴谈到要大家每天供养三宝,吃饭时一定要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若存此供养心,佛法僧即常时与你同在。一时听者咸感法喜充满。佛教主张‘一切唯心’,在授戒时启发戒子必须培养供养的心,这实在是又方便、又合情、合理、契合佛法。只此一端,足见道老随顺众生,方便说法,实在处处都很有内涵。

  开示扼要,感人至深

  道老在海会寺打佛七时讲‘念佛与十大愿王’,其中‘念佛与劝请’一节开头的几句话:

  ‘我们对于各宗各派的善知识,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专门弘扬净土的善知识,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我们对于诸大菩萨,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我们对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要请其转*轮,请其住世。对于阿弥陀佛,自然请其转*轮,请其住世了。’

  我们从这段话,可以发觉他老的讲话多么的铿锵有力、层层推进,自然打动听者的心弦。帮助听者进入渐渐省思领悟的境域。

  又他老‘佛堂讲话’里有一段话:

  ‘凡夫所念的是凡夫事,梦境也离不开贪嗔痴。梦见顺境是贪;梦见逆境是嗔;还有一些糊涂梦,梦中就是糊糊涂涂,醒来还是糊糊涂涂,那就是痴。凡夫的梦,大多是这样的。’

  试看轻描淡写几句话,已为浅薄无知沉耽三毒的凡夫俗子勾画出一个可悲可怜的迷失的轮廓。

  接下去说:

  ‘梦见佛的很少。又母亲梦见远游的儿子很容易,如爱子远游,逾期未归,则其倚闾盼望之情,结念成梦。而其子则游兴正浓,早把母亲忘了,绝不会梦见他的母亲。假使有人告知他母亲思念他的情形,他也能一动思亲之念,但还是不曾梦见他的母亲,因为念不切故。倘若游子欲归不得,思亲心切,即能梦寐见之了。这是说梦中见母,尚须深思切念,何况见佛?’

  从上述这番话,可以看出他老譬喻说法的功力,使人不由得不感动。

  相信凡是亲自聆听而获教益或者只是听过录音带的,要是听过他老所讲的‘佛说八大人觉经’、‘地藏经’的,都有同感,道老无论身教言教,都感人至深,所以凡是他老所到的道场,必然是座无虚席,人人引颈渴待他老的甘露法施。

  演弘大成,归命西方

  道老在六十二岁时自题诗偈说:

  ‘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三,

  受戒卅八夏,接法廿四年,

  初颇有雄心,法运一肩担,

  老来一无成,自问恒自惭,

  演教与弘律,只是结人缘,

  自修惟净土,归命西方莲。’

  读之但感道老虚怀若谷,所谓‘老来一无成,自问恒自惭’,其实他老仁慈宽厚,悲愿弘深,一生一世弘法利生的热情,度人无数的事实,是被大众肯定!永远怀念的。所以应说是并非一无所成,而是演弘大成;实足以自慰,又何须‘自惭’呢?

  然道老毕生修持净土,今世缘已尽,西生莲邦则理所当然的事。

  三国时诸葛孔明为尽忠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据悉道老在圆寂前夕不久,尚且作狮子吼,弘扬正法,不惜身心俱瘁,其为佛教牺牲之精神实不让孔明先生专美于前了。

  诚然,这位当代的法将,佛教的巨星虽已与世长辞,然其在此世留下之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其绽放之光芒,将永远在众生的心上常照。

  执笔至此,缅怀先德,我虔诚默祝著,道老其乘愿再来!

敬悼道源和尚

  圣严

  今年四月十六日,道源长老舍寿往生之时,我正在大陆探亲,访问长老的故乡河南省,巡礼禅宗初祖及二祖的遗迹少林寺。当我回到纽约,随即由农禅寺果镜师给我的越洋电话中,获悉长老辞世的消息,使我悲痛不已!

  见到由大陆逃难来台的长老法师逐日凋零,实令人感伤莫名,四十年来,台湾佛教虽不能说全因这些长老的贡献,而有今日的局面,至少,他们确是起著导向作用的佛门大德,目前的台湾佛教,已渐渐由本土出身的中青年辈,推动著*轮前进,并确已承袭了大陆佛教的优良传统,一扫日治时代殖民地佛教的色彩。类此,则不能不感谢那些长老们,努力于传戒、讲经、办佛学院、发行佛教书刊、以及领导著中国佛教会的运作之功。而道源长老便是其中的功臣之一。

  长老法名能信,字道源,而以中轮沙门自号。民国十二年(西元一九○○)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的王氏。二十岁出家,二十四岁(西元一九二三)依汉阳归元寺觉清律师受三坛大戒。先后亲近了慈舟、印光、太虚、圆瑛等耆德。所讲大小经律论有“法华”、“楞严”、“涅槃”、“仁王”、“圆觉”、“地藏”、“金刚”、“阿弥陀”、“无量寿”、“十六观”等经;“起信”、“往生”、“五教仪”等论;“沙弥律仪”、“四分戒本”、“梵网戒本”诸律。

  曾任住持、教师、主讲、佛学院、教务主任、察哈尔佛教分会理事、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等职,对于传戒工作,贡献尤多;在大陆时代,曾连任六次戒坛教授,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三月,以五十岁的盛年,随同白圣长老到了台湾之后,担任七次得戒、三度羯磨、六回教授、一届尊证;另于在家戒会,也曾二十番担当得戒,且有数度提倡结夏安居,今年仍在筹划著,将在基隆海会寺第三度传授三坛大戒。长老一生弘扬净土,主持佛七、强调持戒念佛,著有“佛堂讲话”、“阿弥陀经讲录”等书。

  我与长老的接触因缘,始于民国三十七年秋,当时我在上海静安寺佛学院做学僧,他来学院担任教师并代理教务主任职,为我们讲授“梵网菩萨戒本”。长老甚少与同学个别接触,唯于课堂点名时,一律称呼我们‘某某法师”,他说:老的是老法师,小的是小法师;有说法之师、学法之师、现在法师、未来法师,既然在佛学院里‘学教’,当然就是法师。他是把我们看作在天台或华严门下,亲近老法师、学习讲小座的小法师了。但他教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大陆。

  民国三十八年五月,我随军到了台湾,在军中一待就是十年,当时的法师们都过著逃难的生活,同时也怕他对我了无印象,所以从未敢去找过他。到了民国四十九年冬,我在东初老人座下二度出家,五十年秋,便到基隆海会寺求受大戒,这才使我再度亲近长老,且被遴选为沙弥首,兼任戒坛日记的记录。戒期中我无钱打斋,无力供养戒常住,戒期圆满,长老竟还倒赐了我新台币伍佰元,相等于一份书记职的犒劳。一个月的相处,发现他有惊人的记忆,过人的耐力,对我也极慈悲。

  戒期中,道源长老自任得戒和尚,亲自讲授比丘戒本,我边听边记,获益良多,但疑点亦不少,由于长老数度提示:‘欲求进一步了解,请于戒期之后,检阅六十卷的四分大律’。这因缘也是使我在往后住山的数年中,专心于律藏的因素之一。

  民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春,我到新竹青草湖的福严精舍参加续明法师骨灰奉安礼时,遇见道源长老,新竹居士林邀请他到新竹讲经,他老见我在旁,便为我作了推荐:‘这位是圣严法师,刚从山中闭关出来,学问、品德都好,尤其精于戒律的研究,你们应该礼请他来贵地弘化。’就这样我便开始了生平第一次的讲经活动,主题是“梵网经菩萨戒本”,因我在上海初吮长老法乳,即是听受此经,乳狮初吼,亦宜饮水思源。新竹讲经之后,自觉学力未充,年事尚轻,故又回到山中的关房。

  嗣后,我出国深造,来美弘化,十八年间,每次返国,必定要去海会寺山上,探访长老,这也是遵奉他在戒期中的训示:‘不要忘掉,戒常住是你们的忏悔堂,戒体由此得,比丘身分从此成。’近两年来,长老多在台北的中和净宗莲社修养,故去海会寺,每次都扑空,但能有机会重温受戒时的景物回忆,仍有无限的喜悦。只是海会寺为了迎接本年度的大型传戒法会,殿堂皆已翻新,建筑气象宏伟,旧时的简朴风貌,已不复见。

  二年前,我应邀至嘉义香光寺,小住数日,每天为寺众上两小时的“天台小止观”,正好长老也在那里讲授“起信论”,因此又有数天亲近的因缘,他是一位杰出的讲经法师,数十年来,经常于台湾、香港各地,巡回讲出。他的声量宏亮,吐字清晰,善用譬喻,辩才无碍,不论讲经的场所大小,每皆座无虚席,堪称是当代耆宿中的说法第一。

  今年农历新春前后,我曾先后由好友真华法师及今能法师陪同,三度前往探访正在台北市三军总医院养病中的长老。当时他病况虽已严重,神智仍极清楚;眼睛虽有深度近视,听觉依旧灵敏,且尚能以洪钟似的声音,喊出我的名字。当时他告诉我们:‘请勿担心,我已向阿弥陀佛请了假,今年还不往生。’想不到这竟是他老人家安慰我们的话呢!

  如今长老已去,身为他的学僧及戒子,不知何以为报,谨叙所知所感与亲近的因缘如上,用表追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