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长老于仁光法师往生后两星期紧接著也往生了。正应著悟明长老所说的:‘如果仁光法师走了,老法师很快地也会接著走。’当初我考虑了许久,才不得不把仁光法师的病情及最坏的实情禀告长老。而道源长老非常慈悲睿智与稳健,为仁光法师做了最好的安排,毕竟是三十六年的师徒之谊。长老自己愿生极乐净土并乘愿再来,而长老也告诉仁光法师放下万缘往生极乐净土,将来现高僧相回入娑婆渡众生。
道源长老一生弘法利生,戒子、弟子满天下,犹记得长老六十岁自题:‘转眼六十年,光阴都空过,自利尚不能,云何能利他,寄语青年人,莫效我蹉跎,努力修净土,勤为他人说。’又八十岁生日自题:‘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已经到八十,世寿长短随缘了,弘法利生是吾职。’八十一岁题:‘老僧今年八十一,大好太阳已落西,幸有些些余晖在,不远弘法待何时。’这是多么慈悲又多么谦和的风范。记得长老第一次手术后半年,在中和净宗莲社休养,我请仁光法师帮忙禀告长老,请求每月一次的星期六晚上念佛共修会时,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答覆大众的疑惑问题。当时我考虑到长老体力尚未完全恢复,不敢让他太累。没想到长老一口答应并且说最少三十分钟来解答,尽量来除众生疑惑,满众生愿。这一生能让我这么感动与感激的,就是长老这么的慈悲。长老主动订名为‘佛学问答开示’。总共七次。这也是长老最后为大众所做的开示。用他那即将枯干的油灯,尽力地再次照亮娑婆大地,来唤醒疑惑迷失的大众。
每次的佛学问答开示中,长老总是详尽地答覆大众的疑问,声音宏亮夹杂著气喘与咳嗽,而且满脸是汗珠。大众所问的问题由徒孙宏玄师附在长老的耳朵旁高声念一遍,然后长老逐一详尽解答,答覆的时间却由三十分钟延长为一个钟头。如此每每我们坐在台下聆听长老迈力地开示,看他老人家为法忘躯,慈悲渡众,耗尽他最后一口气。不禁让我热泪盈框而更加忏悔。为什么前几年自己懈怠没能亲近长老及仁光法师,而在长老体力最差时,才聆听法音。长老每次开示答覆完,弟子们扶到寮房,换下的衣服,每件都湿透了。我曾跪请长老多保重,不要答覆那么久的,可是长老就说:‘大众疑问那么多,要找问题答覆的地方又不容易,我怎可舍弃他们!’长老讲了七次以后因旧疾复发出血,再度住院治疗。而住院期间我也大部份时间随侍在侧。
做任何检查治疗,都详尽地禀告长老以让他老人家能安心治疗。由于放射治疗后大肠直肠黏膜严重溃疡出血。每隔一段时日需输血补充。此时大众争相前往捐血给长老,有些在家居士要求捐两次甚至三次,令人敬佩与感动。十方大众弟子无不希望长老能继续住世以利宏法传戒。但是从仁光法师往生后,长老就显得厌离心切。于是请来悟明长老、净心法师等交待海会寺三坛大戒事宜,再则把自己仅剩微薄的医疗存钱,全部提出,交待要印‘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及‘金刚经讲录’,来与大众结缘,而自己却一心念佛准备随缘往生。在病房中长老告诉我说:‘我这盏灯,耗尽之时就要走了。’我说:‘师公,现在海会寺及全国很多道场,大众皆在拜药师忏、梁皇宝忏,及地藏法会等,祈求师公您能继续住世,传戒宏法。’老法师以坚定的口气对我说:‘那只是尽人事而已。’这正告诉我,缘尽时想走就走,来去自如,那么自在洒脱。
长老在往生前一天呼吸较急促,病情急转直下,胸部Ⅹ光显示右肺积水。本来我安排胸腔抽水手术及气管切开术然后再送加护中心去加强医护治疗。可是想到气管切开术后,会使讲话更困难而且胸腔抽水术后恐又再患而需反覆抽吸,那么将徒增痛苦而已。而且尿管又常堵住难过。长老说:‘一切由黄大夫做主。’于是我向长老禀告:‘师公,我们回海会寺去;我护送您回去,并沮继续照顾您到往生。’长老一口答应。就这样,我和几位徒孙及信众,于当晚十时半护送长老回海会寺。行前还打电话禀告悟明长老,也征得悟明长老的同意。到了海会寺山脚下,几位徒众抬著长老缓缓上山。此时内心的沉痛是难以形容,以前长老住医院回海会寺也是这样一步步抬著,然而此刻心境却截然不同。想到仁光法师两星期前才往生,而此刻长老又即将往生。
大众将不知如何承担这一连串的恶耗。同时我也不知要如何向刚往生的仁光法师交待。仁光法师往生当天我尚含泪对著她老人家说一定尽力照顾道源长老,以利传戒圆满,然而现在却是这样的结局。护送道源长老回到海会寺后,我在仁光法师灵堂跪拜良久,为自己没办法尽力照顾长老求忏悔。道源长老回到寮房,内心相当平静祥和,我禀告长老说:‘师公您的病在医疗上已是走到最尽头了。现在我们应不要对娑婆世界存有任何留恋之心。’长老很稳健地说:‘是的!’真是有修行就是有修行。在医院里,我照顾过无数个病人。大部份在临终前总会恐怖颠倒,有些甚至医师查房一开门就开始恐怖,诸般地狱相现前,更是无法承受医师的最后宣布。而此刻长老处之泰然,是多么甚难稀有。
其后我扶著长老如厕四次,至凌晨两点钟,我再问长老:‘师公您是否还有放不下?’长老用手挥并说:‘没有!’再问:‘是否尚有挂碍?’长老又答:‘没有!’再问:‘师公是否要交待什么事?’长老又答:‘不必了!’再问:‘师公我们大家一起念佛,送师公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有缘,请师公再回娑婆来渡众生。’长老点点头并说:‘好!’于是我帮长老擦洗身体,换上了衣袍,扶著长老,按他的习惯右胁而卧并和著大众念佛的声音入定。凌晨四点,我看长老全身不动即检视瞳孔,见其固定不动,呼吸、心跳、血压维持正常,想必是入定了。那么安祥就像平常在病房里入眠一般。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天亮甚至晚上七点钟。也让诸山长老及十方弟子和大众能发心参与念佛助念。长老这时的呼吸频率与大众念佛的节奏吻合。七点以后呼吸逐渐改变,心跳也渐渐减慢。此时大众念佛的心更为恳切而专精,仿佛要将念佛的音声随伴长老一起,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恳切精勤净护之心是我平生仅见。若非长老平日修行的功夫及慈悲渡化十方大众的因缘是无以致之。七时十五分许在大众精进念佛中安详生西。记得在医院服侍长老时,同个病房的其他病人,每天看我进出长老房间,亲自照顾长老,就问长老说:‘老法师是不是晚年才出家?这位医师是不是您的儿子,才这样尽心尽力照顾老法师呢?’长老告诉他们说:‘黄大夫是我皈依弟子,比儿子还要亲近,法眷的力量胜于家眷,是不可思议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最好的注解了。
农历三月三日下午举行大殓之时,长老仍栩栩如生,全身柔软,脸色尚为红润,生西瑞相已非常明显了。海会寺常住决定供大众瞻仰遗容五天。看长老吉祥卧于涅槃堂,听庄严的佛号声,闻浓郁的檀香味,使大众皆能兴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长老一生宏扬净土法门,临终前正念分明。无有恐怖远离颠倒,且心无挂碍,一心念佛往生、并答应大众乘愿再来。这是何等慈悲!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供及荼毗大典,白圣长老特别指示要庄严隆重办理。但为了方便大众参加,常住开会决定,并承蒙明田长老的同意,特于清晨六点于海会寺举行告别仪式后,即移灵台北临济寺举行传供大典。诸山长老及海内外大众万余人均前来参加,追思这一代高僧。灵堂满布挽联,最中央为‘满菩提愿’。长老这一生宏法利生,渡化众生无数。犹记八十六岁高龄开讲八大人觉经时,说到发大乘心普济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见长老年纪大,眼睛看不清楚,汗流夹背,气喘咳嗽,而硬撑著讲经说法,代众生受苦。长老说:‘如果众生听闻深获法益,脱离生死苦,而他的苦,相对地祇是小苦而已,何乐而不为。’可知长老之菩提心,大慈大悲心是如此令人敬仰的。
长老慈悲,念念为众生,虽已往生但其心念众生、且不离众生,还要渡化众生,这岂不是究竟圆满的菩提道吗?下午一点灵车由发心的诸山长老弟子及居士大德护送,往中坜火葬场举行茶毗仪式,在高速公路上绵延两公里的路程缓缓开动,拢长的车队,显示出对长老依依不舍的恭敬心,此种甚难且罕见之场面,十分感人,而我是一路开车而心里却是热泪满膛。是感谢长老让大众有缘护送的佛事,也感谢大众发心护持。三点正悟明长老率领大众举行荼毗仪式。庄严道场中,悟明长老为长老举火荼毗法语:‘为法为人之典型,作育僧才利群生,六十余年如一日,阐扬妙法宏净土,不著人我众生相,四大假合幻化身,举起三昧微妙火,色生一如现本真,烧!’随后大众一直念佛不断,而我内心之悲痛难以抑止。长老真的走了吗?长老常说:‘不落入空,也不著有,唯有空中妙有之中道第一义谛。’而我所悲痛的就是惭愧自己未能早日亲近长老及仁光法师,多聆听教导及谆谆训诲,多多发心学佛,荼毗后长老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舍利子,光耀夺目,晶莹剔透,有金黄色,银白色,有琥珀色,有玛瑙色,青色,绿色,红褐色等,这正代表著长老的悲愿,留下舍利子以激发众生,趋向成佛之道而努力的典范。
遵照长老生前之灵骨及舍利子供奉于海会寺之海会塔的第六层。名山名刹此后有幸,能陪伴两位长老法师,当是青山常在,*轮常转。两位长老法师已相继往生了,让人感到万分地伤痛与无奈。这三年以来我有幸服侍两位长老法师,从他们日常生活以及承受重病煎熬的日子里,所见、所闻的印象又是那么深刻。而他们二位所留下法音与典范却常住于我心,让人永远难以忘怀。就像两尊佛菩萨一样,正教著我去体会四大苦空、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的道理,使我知道应该去学习,在这幻化无常的生命里,如何去了脱生死之大苦,并在这娑婆五浊之恶世里,去勤修佛法,以保持正念。以师志为己志,努力鞭策自己,以期效法两位长老法师的风范。如此才能报答两位老法师法恩于万一,也才不负十方诸众所给予两位长者法师的护持。阿弥陀佛!
民国六十一年五月间,初夏季节,入晚,澄澈夜空,明星朗照,气爽宜人。时,台北市有多处弘法道场,陆续讲经,位于牯岭街与重庆南路之间的巷道里,矗立著一幢新建的四楼公寓,它的主人是一位发菩提心的大菩萨——曹居士,特将四楼全部辟为弘法道场。
‘志莲精舍’——为此一道场,具备了吸引力,道侣们志向所趋,唯一的目标——极乐莲邦,这大概就是曹居士发大乘菩萨心的美意!
曹居士的殊胜因缘成熟,一切条件具备,虔诚礼请基隆八堵海会寺长老上道下源上人莅止驻舍,为广大信众开坛演示‘往生论’。
上人为方便大众,更特请仁光法师译成台语,使能圆融通达,普利群根,果令道场内外人天赞叹、法喜充满。
余虽障重,与佛有缘,每晚陪同二、三友人从新店前往,依止上人座下,听闻佛法,每当心开意解,真乃醍醐灌顶,显露心光,更至声泪俱下,不能自己。
讲经预定期限,已不复记忆,然当我听经至第六日,翌日为星期天,预订参拜松山寺,当夜却得一奇梦:醒后特予纪录。追忆前缘,迄今已十有六年矣。
玆摘录梦境,亦足以作为学佛人‘信、解、行、证’的修持上,稍有所助益耳。
当时,我的记载是:‘民国六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恭聆道源长老宣讲‘往生论’后六日,亦为晋谒松山寺前夕,梦与林晋山君在熊先生府邸,观赏庭中花卉,中有一株盆景,说是 观音大士显示的瑞兆圣花,是从山中采得,名‘玉雪’,晶莹透澈,雪白如玉,呈不规则块状水晶体,属蔓藤科,枝叶扶疏,青翠欲滴,即占七绝一韵:
‘满庭卉草有奇葩,信是西方七宝花,
大士慈悲垂教化,众生不渡不回槎!’
如此的梦中感应,得未曾有,若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心理现象视之,真乃罪过。
上人讲经圆满之日,在家二众满心欢喜,列队长跪在佛前皈依,当蒙 上人亲赐法号——仁泓,恭聆开示后,各自赋归,阅一年,曾赴海会寺礼佛供养一次,尔后,虽曾多次偶有亲近 上人机会,但不复记忆是在何种场合,追忆前缘,如今已成憾事,忏悔不已,无以补赎!
上人西归,未克贲临顶礼,业障深重,逆缘牵缠,师恩未报,罪愆莫赎!今祗在佛前默祷: 上人莲生上品,顿越三界,即成佛道乘愿再来,净化娑婆,渡脱众生,亦为了却顽徒仁泓息灭罪业之心愿,特以拙文记述皈依因缘,用作追思 上人慈悲渡众之盛德耳,南无阿弥陀佛。
当代高僧上道下源老和尚于民国七十七年国历四月十六日下午七时卅分,在基隆海会寺,大众念佛声中安然圆寂,噩讯传出教界震动,伤耆德之西逝,悲法眼之入灭。传受三坛大戒之愿未满而化缘已尽,四众弟子情何以堪。长老行状,非凡夫所能识,传记、行持自有嗣法门人撰述,非末学所能为,菩提树杂志发行人朱公斐大德,发菩提心,为人天道眼,出刊专集,纪念当代高僧,利益后学,功德无量,末学才疏学浅,虽有缘亲近,终因业障深重,懈怠散乱不得利益当面错过。中夜思惟愧对恩师,故常饮泣。为报恩师于万一,有利于后学,不惶浅陋,将所见闻笔之于文曰‘凡夫见闻’。
民国六十二年秋,家中书架上有上白下圣长老所讲‘佛遗教经’一册,此书不知何所从来。经翻阅后顿觉条理分明爱不释手,一个晚上读完,第二天又读,更觉义理微妙,自此经常翻阅,越读越有味,越看越爱看。此时不知那里有佛经,也不知到那里去找。某周日至善导寺,正在念佛,见到法师和居士的衣服即起欢喜心。旋即法会结束,有一女众见我是生客,即与我攀谈,送我一本印光大师的文钞精华,文字之优美,义理之精湛前所未见。从此看到了太虚图书馆,佛经流通处,你说奇怪不奇怪呢?经曰:‘佛光普照,不照覆盆’这个盆子翻转过来了。
民国六十五年在台北市木栅区沟子口法藏莲社,归依上广下化法师。见到这位跛足僧即起欢喜心。该莲社每月念佛一次,上午九时开始念佛、放生、法师开示。那时唱念礼拜全不会,我的任务是把买来放生的鱼类放生到景美溪放生,在法藏莲社认识曹太太金惠芳女士,是志莲精舍的主人,上道下源长老在志莲精舍讲经多次,末学只听一个晚上的金刚经。那时还是覆盆,不受佛光。曹永德和金惠芳夫妇不但护法不遗余力,化导人学佛亦不遗余力,仁光法师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到志莲精会主持念佛、开示。末学全家四个子女都能归依上道下源长老,全是曹太太的引导。
人生七十古来稀 何况已经到八十
世寿长短随缘了 弘法利生是吾职
——戒和尚道源长老(以下称戒和尚)八十自题。
十普寺上白下圣题‘崇德永寿’,‘祝道源老法师八十大寿志庆’文中,写出自民国十九年至卅七年之间的事迹,白老在文中说:‘道老今年八十大寿(按民国六十八年),关于他平生的历史,自有他门下弟子为他撰写,用不著我操心,我只想从我认识他后的一些点滴写出几种作为纪念。’啊!这几种点滴已成为最珍贵的第一手的历史资科。如任教佛学院、洪山宝通寺闭关、打饿七(只听说弘一大师打过饿七——弘一大师传中见有描述打饿七的情形),具见白老祝寿文,玆不赘述。白老与戒和尚惺惺相惜,心志相投,感人至深。末学在海会寺受戒时每一戒子都发一册,末学的一本保存在书橱里。赞颂式时,白老又说了一段往事:‘闭关期间他谢绝见客,连太虚大师也不例外。太虚大师至关房看他,他不见客,太虚大师留下两块钱由我转给他。那时关房清苦得天天吃冬瓜佐餐,得了两块钱买面粉吃,他是河南人会包饺子,包饺子也没有菜还是冬瓜。现在出家人讲享受,怎成道业,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白老与戒和尚闭关(晚一年),祝寿文:‘道老三年闭关圆满,到我关房门口告假,我们对拜下去眼泪盈眶,不曾讲出一句,道老哭著走出去,我在关中也整整哭了一天’啊!何其感人,此情此境您能不同声一哭吗?
民国六十八年农历九月廿七日下午下著霏霏细雨,戒子、信徒、法师把海会寺的大殿(不大)、地藏殿、观音殿、讲堂塞的满满地,末学报到后负责登记的师父说:‘睡觉的位置已满,灵塔可以睡,你敢不敢到灵塔睡?’‘好’,同住的有两位同戒,一位是张居士,一位是吴居士。第二天二人只说没睡好;第三天早上更骇怕,听门也响,窗也响,有人走动,敲打。午间休息时二人到水果店买些水果来拜,才算安心了。末学默念大悲咒,一觉到打板,什么没听到也没看见。
得戒和尚上道下源,羯磨阿阇黎上悟下明,教授阿阇黎上晴下虚,开堂和尚上戒下德,农历九月廿八日开堂,十月初四日戒期圆满,十月初五日是戒和尚八十寿诞。
‘在家二众同戒录’序曰:‘佛说三无漏学:曰戒、曰定、曰慧,而戒为三学之基,定慧之本,其重要可知矣,夫戒者有声闻戒、有菩萨戒,声闻戒者,四众弟子须分别受,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菩萨戒者,可以统通授受,所谓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菩萨优婆塞、菩萨优婆夷也。古时皆依梵网经传授菩萨戒,而梵网戒中有出家菩萨受持者、有在家菩萨受持者,出家菩萨中,又有戒师受持者、戒弟子受持者,非善通戒律者,甚难分别了知也。自明末清初,宝华山见月律师,订定传戒正范、出家二众,则依梵网经传授;在家二众,则依优婆塞戒经传授,是故今日传授在家菩萨戒者,皆依优婆塞戒经也。’这一段话说明了三无漏学的重要;声闻戒,四众弟子分别授受;菩萨戒,可以统通授受。古时依梵网经传授菩萨戒,今日传授菩萨戒,是依明末清初,宝华山见月律师,订定传戒正范,出家二众依梵网经传授,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二众,则依优婆塞戒经传授,六重二十八轻戒。
戒和尚堪称三藏法师,经论二藏在家可以阅读,戒密二部,在家不可以阅读,又密部须上师传,不可自学。本师释迦佛有大智慧,知道众生分别心重,见人行为不合戒律即起憍慢而自增罪过。戒和尚在净宗莲社解答菩萨戒可不可以吃肉的问题时,说的很详尽:‘(一)在家菩萨戒本(即席中依优婆塞戒经),没有不吃肉这一条。(二)不吃肉这一条在那里呢?在梵网经。梵网经说:“一切肉不得食”。吃肉的罪过很大“断佛种子”’,在涅槃经里也说到不吃肉的问题。戒和尚讲五乘佛教时,劝在家人受三归五戒,先保住人天果,不堕三恶道。佛道路远,自初住位,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一生成佛,故曰圆顿圆超法门。
戒和尚在中和南山路净宗莲社静养,于此讲普门品、弥陀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仁光法师讲地藏经。台北一心圆有声出版公司发心流通法音,广被众生,出版录音带,戒和尚讲经不用讲稿,从心流出。‘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启教阿难尊者,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法汇集心中,于结集经藏时诵出,凡夫如何能赞一词。‘佛法大海水,流出戒和尚心’末学亦不能赞一词。戒和尚开示、说法、讲经,上仁下光大法师台语翻译,近四十年。所讲经律论,大小部头有二十八种之多。其中亲聆法音者仅普门品、阿弥陀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佛学问答(即将出版),人以为都能听国语,不必台语翻译,戒和尚不以为然。三峡净业林法会、韦陀菩萨、伽蓝菩萨开光、林务会议,礼请戒和尚开光、开示。林长范居士以为不用台语翻译,戒和尚不悦曰:‘有没有台湾人?’‘有’,“有台湾人就要台语翻译不可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不遗一众生的心怀由此可见。八十一岁自题偈语:‘老僧今年八十一,大好太阳已落西,幸有些些余晖在,不速宏法待何时。’。年老、多病,悲心如是。
戒和尚是海会寺的开山祖师,一切规矩全依历代祖师,诸如早晚课、念佛七、佛菩萨圣诞等各种法会,要求如法毫厘不苟。海会寺是净土道场,每年十二月十一起七,十七日圆满。念佛七成为常规,不必通知。七十五年念佛七开示:‘现今念佛七,各寺庙都采用灵岩山念诵仪规,我参加灵岩山念佛七至十年之久,没有人比我再熟的。念佛打七的全是出家人,没有在家人,出家人都有静坐的工夫,在家众多半中年学佛,坐下就腿痛,什么妙法也不能听、不能修,海会寺为适应大众根基而定规矩。’
海会寺的师父们,在戒和尚的严格熏陶感召下,都能精进,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拜千佛也是常规,末学自民国七十年,每年都拜五天。拜佛比拜年有天壤之别,您说是吗?
海会寺今年十月开始传三坛大戒,这机缘应把握住,不要失掉,学佛的人都知道受戒的重要,也知道受戒的利益。有些人学佛多年,就是不肯受戒。以为受戒不能持,会有罪过,不受戒也有罪过,释迦如来知道众生不能清净,所以定的有五戒满分、多分、少分的层次。不能受满分,先受不邪淫、不饮酒该可以吧?劝请诸位大德,不要以戒障碍学佛,释迦佛慈悲,知道你是谁,他不会过分要求你,也不会过分惩罚你,他是庇佑你,引导你,成就你,直到成佛。记住!他永远不舍弃你。
源公上人荼毗当日,有一嗣法门人说一公案:‘一法子问源公:“如何得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年再来问我。”此法子精进念佛三年。此法子又去问上广下钦老和尚:“如何得念佛三昧?”广老亦以同样教法:“念佛三年再来问我。”大德长老观机逗教,成就学人,如出一辙。末学亲近源公上人近十年,不得利益者,盖因根机浅薄,业障深重也。”此公案可以得一消息:念佛、念佛。
今之学人多以神通择师。戒和尚多次开示:‘神通是因戒得定,因定发慧的妙用显现’。显神通,佛所不许,使用的时机是降服外道。如迦叶摩腾与竺法兰——降服道教。目犍莲尊者神通第一死于外道暗算。长眉尊者——宾头罗波罗堕,曾在白衣前炫耀,佛陀呵斥。神通不是绝对不用,是方便教化,不是究竟法。
戒和尚圆寂,是佛教界的莫大损失。前年正月初一至海会寺拜千佛,休息时间,听戒和尚开示:‘出家法师要亲近老法师,我(戒和尚自称)亲近慈舟大师十五年。慧远大师亲近道安法师二十五年,不离开。后因时局变乱,道安法师遣散徒众,各自寻安身处所,慧远大师后为净土宗初祖,今之青年法师,不亲近老法师,易起狂慧(定慧不均等),自误、误人’。‘善知识者能净诸障,能灭诸罪,能除诸难,能止诸恶,能破无明长夜黑暗,能坏诸见坚固牢狱;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诸魔网,能拔众苦箭,能离无智险难处,能出邪见大旷野,能度诸有流,能离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密,能摈恶知识,能令住诸地、能令获诸忍、能令修习一切善根,能令成办一切道具......’(录自华严经)
源公上人圆寂,人天眼灭,四众失怙,后之学人,应依其为法、为人之精神,为佛教贡献心力。纵观佛界大德长老,如广老、李炳南老居士、煮云长老,相继圆寂。佛陀开出净土法门利益末法众生,往生净土一生成佛。大德长老都是遵佛陀教诲念佛往生,我辈凡夫应即放下一切、单提一念,念念相继,念佛、念佛、念阿弥陀佛!
如苍松野鹤般身形,似青天白云的行相,常仆仆于弘化途中,却没有半点自豪相。
说空说有皆入理,有行有证真工夫,为度吾等愚顽辈,常作通俗圆融说。
佛堂讲话具婆心,金经释义简又明,不是空有融贯者,焉能臻此圆满境。
八一老僧临戒坛,步履艰困心喜欢,戒子前撑后拥扶,争受时机种福缘。
法本印字多差误,老僧法眼鉴分明,经师亲口宣读后,戒子领会法义明。
寿高眼蒙耳重听(1),如来法相心内明,说法理显音宏亮,答问语简意思明。
法筵直开临终前(2),度众心志犹未尽,愿师参觐弥陀后,速速再回娑婆界。
注(1):民国六十九年中和圆通寺传戒,长老任得戒师,显明法师任羯摩师,真华法师任教授师。时长老寿高八十一,步履艰难,耳重听,视力严重减退;但他说话铿锵有力,读戒坛所用的法本,不但一字不漏,即法本上的许多错字,他老人家都能一一随口念(改)正过来。
注(2):台岛最近两年逝世之缁素二大师,一是九十六岁辞世之李炳南长者,一是八十九岁最近往生之上道下源长老,其法筵都是在临终之前,未言停止的,真是悲心度世的菩萨行者啊!
发愿来东土 广度一切众
世缘功德满 放下即往生
恭维
海会堂上开山第一代道源能信长老,四十年前在大陆北方住持多处道场,讲经说法,度众无量,来台不久,建立海会净土道场,发愿宏扬净土,兴学培育僧青栋梁,宏范戒法数十余年,教化各界人士,皈敬三宝,世缘已尽撤手西归,复本心源,回归莲邦。是日恭请悟明封棺,诵经说法,作么生道呢?
偈曰
提得起来放得下 自他两利是菩萨
今日撤手归极乐 乘愿再来演妙法
封——
一灵真性无起灭 随缘示现有生死
菩萨行化增万行 道果证入涅槃城
兹有中华民国台湾省基隆市海会寺开山道源老和尚,原籍河南,披剃周口,受具足戒于湖北归元寺,尝参学于大江南北,住佛学院精研教义,闭净土关,克期勤修,经过淡薄,尝遍清苦,集数十年岁月,奠定弘法基础,入世行化,普利众生,而且一生抱负,悲智弥深,愿力无穷,岂奈四大幻躯,不能为其利用,又师住世因缘亦将完成,故尔先行离却此躯,更换报身,进修六度万行,圆满无上正觉之道也,虽然如是,即今起龛一句又作么生道呢?
偈曰
这具皮囊既脱去 换个四大受用身
暂息诸缘入真际 再来宏法度众生
起!
为法为人之典型 作育僧才利群生
六十余年如一日 演扬妙法宏净土
恭维 道源长老,一生弘法利生,度众无量!提得起来放得下,复本心源回老家,是日举行荼毗说法一句,作么生道?偈曰:
不著人我众生相 四大假合幻化身
举起三昧微妙火 色心一如现本真
烧!
法性真常,本不生亦不灭;万象齐兴,自有去而有来。是以本师文佛,成佛于尘点劫前;愿心广大,示现于娑婆国中,说法无量,度生无尽。尽大地,皆舍生命处;无缘者,亦作开导师。是则诸佛如来,虽证涅槃而不住;即度众生而无相。 恭维
传净土宗海会堂上第一代住持圆寂比丘上道下源信公老和尚,卓锡大陆,宗风大振于北方;宝岛兴刹,法化辉煌于道山。立僧学,施教育,谆谆善诱,慈和接引;建丛林,安僧侣,守持戒范,培养品格。讲席遍国内,远及海外各地;趋前皈依者,数逾千千万。能文章,善作述,留下不朽立言;口词利,善辩说,听者心仪悦服。由于夙生多修行,感得现生多福寿。享寿过佛有十载,示现幻疾之相;道业圆成于千秋,永传芳芬之风。本寺弟子及诸善信人士,谨择于民国七十七年农历三月廿八日上午九时,虔修清蔬香积之妙供,恳乞
慈悲摄受之!伏愿
常寂光中,慈祥安住;大圆镜里,澈照尘寰。虽呈不灭之灭,复兴无生而生。善缘广结以无尽,众生广度于未来。缁素叨庇,德风广被人间;法雨普施,万类得以同洽。国家固百世昌盛之丕基,世界奠千秋和平之大业!谨疏微忱,恭祈
慧照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农历三月廿八日 弟子众等率诸善信人士百拜谨疏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五月十三日主祭者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悟明暨全体理监事诚以花果素馐之仪致祭于本会前理事长基隆海会寺开山长老道源老和尚灵前而言曰:
巍巍道公 临济正宗 弘扬净土 解行并重
普渡众生 慈悲由衷 寿登耋耄 道高德崇
幼具夙慧 壮极圆融 商水剃度 受戒名丛
求法务实 参学贤戎 慈舟垂青 太虚独隆
研教穷理 闭关宝通 严持净戒 修行关中
弘法四方 谦德和容 择善固执 度量宽洪
馄瀛有福 得降斯翁 殷殷善诱 点石治聋
讲戒演律 品重诚忠 续佛慧命 演教弘宗
莘莘学子 咸沐春风 领导我教 上下交融
丰功伟业 德不居功 声誉远播 海外歌颂
弥陀接引 弥勒龛空 安祥示寂 德范永崇
尚飨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我感冒了,我很快乐。我认为,凡是来了的,都是该来的;不该来的,不会来。既然来了,我都欢迎,非常开心。李:法师,我想这个问题,真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却困扰着世间不少的人,我自己都曾经用过很多时间细想。这问题就是,你快乐吗?
感恩绊倒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站起来,把握平衡,站稳自己;感恩遗弃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独立谋生,自己上路;感恩喝骂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反省自己,总结自己;感恩黑夜的来临,因为它让你学会了等待明天的日出。
人是常常会做错事的,做了比较大的错事,往往不敢让人知道,怕被人知道了,会受人蔑视,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将那些事闷在心底,使得心里难过、痛苦。这在一般人,以及描写人性的文学小说和感情故事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每个人的心理都有道德意识的存在。道德意识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个圣贤、是个超凡入圣的人,要不
首先,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问题是,好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经常有人说,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不用学佛。世界上有很多好人,孔子是好人,老子是好人,耶稣是好人,释迦牟尼是好人。社会上还有很多好人。好人的标准都不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