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崇拜与净土信仰

舍利子 | 作者:王公伟 [投稿]

舍利崇拜与净土信仰

  舍利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舍利有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是,什么是舍利,舍利究竟在佛教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一般人并不了解,甚至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也所知了了。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拟从佛教舍利的来源出发,探讨佛教舍利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舍利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一、舍利的含义及其来源

  舍利,梵语是“sarira”,其意思是指遗体、遗骨,并不是佛教的专属。后来,释迦牟尼去世,佛的弟子将其火化后的骨灰收集起来,建塔纪念,这些骨灰就是舍利。由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信众也比较多,于是就产生了争夺佛舍利的现象,“时,拘尸国人得舍利分,即于其土起塔供养。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羯国阿阁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归其国,起塔供养。香姓婆罗门持舍利瓶归起塔庙,毕钵村人持地焦炭归起塔庙。当于尔时,如来舍利起于八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生时发塔。”[1]到了印度的阿育王时代,推崇佛教,于是佛舍利就成为其宣扬佛教的手段,“于后百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役使鬼神,建八万四千塔,分布于世界,皆同时而就。”[2]这样,佛舍利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其实,除了佛舍利之外,佛的弟子阿难、目犍连等人也有舍利,人们也曾经崇拜过。但是,到了后来,舍利成了佛的遗骨专称,一旦人们说到舍利,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舍利已经把佛的遗骨与其他人的遗骨分离开来。

  对于佛舍利,也就是佛的遗骸,一般分为三类:一种是骨舍利,就是佛的遗骨,它的颜色是白色的,一种是发舍利,就是佛的头发形成的,它的颜色是黑色的,另一种是肌肉所形成的,它的颜色是红的。[3]当然,舍利还有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的区别以及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的说法。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一些高僧大德的遗骨也被称为舍利。《金光明经》曰:“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4]也就是说舍利是戒定慧无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验证。这样,舍利的含义就慢慢延伸了,成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舍利,即两方面的含义:一特指佛的遗骨,二是高僧大德过世后火化所形成的一些特殊晶状体。

二、舍利在中国的流布

  佛教传人中国之后,佛舍利也逐渐被人所知,佛舍利也逐渐进入中国。佛舍利从它刚刚在中国流传,就与单纯对佛舍利进行的崇拜不同,佛教徒赋予它神秘的色彩。三国时的康僧会就是其中的典型。康僧会从西域来到中土,但当时的江东孙权并不信仰佛教,康僧会为了传播佛教,就以舍利的神奇来吸引孙权,“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干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权以为夸诞,乃谓会曰:‘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请期七日,乃谓其属曰:‘法之兴废在此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洁斋静室,以铜瓶加凡,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无应。求申二七,亦复如之。权曰:‘此寔期诳。’将欲加罪。会更请三七,权又特听。会谓法属曰:‘宣尼有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法灵应降而吾等无感,何假王宪?当以誓死为期耳。’三七日暮,犹无所见,莫不震惧。既人五更,忽闻瓶中枪然有声,会自往视,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观,五色光炎照耀瓶上。权白手执瓶泻于铜盘,舍利所冲盘即破碎。权肃然惊起而曰,‘希有之瑞也。’会进而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乃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命令试之,会更誓曰,‘法云方被苍生仰泽,愿更垂神迹以广示威灵。’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使力者击之。于是砧磓俱陷,舍利无损。权大叹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兴。””’尽管这种记载存在种种的附会,但舍利具有神奇之处则毫无疑问。可见,舍利进人中国之后,很快就与神异能力挂钩。从中国的佛教典籍看,佛舍利各朝各代都有。其中,法门寺佛指舍利最有名,也是影响最大的。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何时来华,其具体情况已不可考,但人们对其的崇拜则是有目共睹。

  由于佛舍利一开始在中国就是作为一种宗教神异对待的,所以舍利就不断地被强化其神奇之处。但是,佛舍利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对舍利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尽管各地都有佛舍利的记载,但它距离信众的需求实在是差距太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僧大德的舍利就替代了佛舍利,开始充当神迹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高僧大德的舍利的传说层出不穷,甚至僧人的肉身也成为神秘的舍利。如历史上的一些僧人的肉身,就不断成为人们的信仰的对象,围绕这些肉身出现了种种神奇的传说和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对舍利的追求,遂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舍利不再单纯地指佛,而是扩大到一般的僧人,甚至缩小为僧人死后火化所出现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的舍利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僧人修为高低的标准。

三、舍利在净土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

  舍利作为佛教的特殊现象,在佛教的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一般而言,对于舍利的崇拜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建塔纪念,另一种是围绕舍利所进行的法事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强化人们的佛教信仰。大悲经云:“尔时世尊告阿难,我灭度后,若有人乃至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此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盘界、尽涅盘际;若有造立形象塔庙乃有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立空中,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盘界、尽涅盘际。”c6’这就是说,供养舍利或建塔保存舍利,都有很大的功德,将来能够涅盘。

  建塔纪念,是对印度佛教的直接继承。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很快就出现了用建塔的方式纪念佛。典型如隋朝的牙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由于其生平的经历,对佛教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情,所以在他取得政权之后,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佛教的信仰,建舍利塔只是其中的一项活动,“仁寿元年,帝及后宫同感舍利,并放光明,砧槌试之,宛然无损,遂散于州部,前后建塔百余所。”c’’至于围绕佛舍利所进行的法事活动,那就更多了。如著名的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在唐代就不断被用来进行佛事活动。由于唐代对于佛指舍利的宣扬太过,以至于韩愈都专门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来加以反对,但却遭到了崇信佛教的皇帝的打击,最后被发配到了南方。

  从舍利被人们所赋予的角色看,它大体上可以看做是宗教上的神迹现象。神迹,一般是指超自然的或违背基本常识的现象。严格地说,舍利并不能算做神迹,但从其作用来看还是可以看做是宗教的神迹。

  作为神迹,在宗教上的作用首先是强化人们的信仰。宗教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它的基本教义和理论与人们的基本常识是不同的。那么,信仰宗教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作为支撑,很难长期坚持自己的信仰。神迹,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常识的存在,它无法用现实生活中的规律来解释,只能用神的意志解释。这样,它就为人们的信仰提供了一种用常识无法辩驳的证据,使得人们的信仰有了根据。对于佛教来说,舍利虽然不能算什么严格意义的神迹,但它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的遗骨,因为它会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对于信徒来说,是佛的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化信仰的作用。但是,佛舍利毕竟是少数,而且不能证明后人的修行,也不能告诉人们僧人们的修行程度。这样一来,舍利的含义就必然突破佛遗骨这一狭窄范围,佛弟子、高僧大德的遗骨也逐渐取得了舍利的称呼。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在死后所遗留的结晶体,它与一般人的遗骨完全不同,于是舍利的含义就进一步延伸。佛舍利在佛教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人们对历史上高僧大德的舍利注意的并不多。因此,下面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高僧大德的舍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现在并不是很清楚。世俗人对其看法也不一致,但佛教界一般认同于其是僧人修行所感,普通人所不能具有的一种奇异现象,它反映了此人的高深的佛学修养和修行境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