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佛陀圆寂后,佛舍利信仰被历代帝王、王公贵族乃至广大信众所推崇,一直以来长盛不衰。佛舍利在信徒的心目中理所当然地成了至上圣物,是佛陀化身。对后人来讲,见舍利者与见佛陀真身无异。舍利信仰影响了佛教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佛法的弘扬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舍利信仰不管在过去还是在当代,所存在的价值我们都不可忽视。舍利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是修行成就之结晶,十分稀有、珍贵。舍利不是佛陀所独有,只要是对佛法有真修实证的人皆可获得舍利,如后来的一些高僧大德、居尘学道之土,经过自己的踏实修持,也有很多智慧的结晶。
据《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述:释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般涅盘后,佛舍利分作八份,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关于佛人涅盘后,八国分配佛舍利的事迹,载于诸经。依《长阿含经》记载,其时,波婆国之末罗民众欲分得舍利,于本土起塔供养,乃备四种兵至拘尸那城,遣使者请分舍利。然拘尸王谓世尊于该国灭度,国内之士民当自供养,遂拒分舍利。同时遮罗颇国之诸跋离民众、罗摩伽国之拘利民众、毗留提国之婆罗门众、迦毗罗卫国之释种民众、毗舍离国之离车民众、及摩羯陀国阿阁世王亦各备四种兵进渡恒水,敕香姓婆罗门请分舍利,拘尸王亦以同理由拒分舍利,诸王即欲执干戈以力取,香姓婆罗门告谕彼等不可,乃八分舍利与八国,八国皆得舍利而归,各起塔供养。
为正法王广分舍利,而起八万四千宝塔。……便诣王舍城取阿阉世王所埋四升舍利,即于此处造立大塔,第二第三乃至第七所埋舍利悉皆取之。于是复到罗摩聚落,海龙王所欲取舍利,龙王即出请王入宫,王便下船入于龙宫。龙白王言唯愿留此舍利听我供养慎莫取去,王见龙王恭敬供养倍加人间,遂即留置而不持去。王还于本处便造八万四千宝箧,金银琉璃以严饰之,一宝箧中盛一舍利,复造八万四千宝瓮,八万四千宝盖,八万四千疋彩以为装校。一一舍利付一夜叉使遍阎浮提,其有一亿人处造立一塔,于是鬼神各持舍利四出作塔。
佛陀未人灭时,即预示圆寂百年后,阿育王会成为转轮圣王,在华氏城发大菩提心,并在各地建造八万四千宝塔而供养佛舍利。阿育王在佛教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虔信佛法,对佛法的弘传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与他广分舍利起塔供养有很大的关系。
西域地方亦盛行供养佛舍利,如《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酰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条载:该国有龙王所建之宰堵波,其中供奉佛的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的大河南岸有旧王伽蓝,其中供奉的顶骨一片。又据《西域记》卷十二载,玄奘法师归国时携回佛舍利150粒。《宋高僧传》卷一则载:唐代义净法师归国时携回舍利300粒。在我国,由于至诚而感得舍利之记述甚多,如《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康僧会到江东见吴王孙权,王问佛法有什么灵验事,于是设法祈请,感得舍利,王命大力土用铁槌砧击,而无丝毫异状,遂大为叹服,便建立建初寺来供养康僧会。此类由至诚感得之舍利,与佛之真身舍利自是不同。又《广弘明集》卷十七、《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法苑珠林》卷三十八、卷四十等,亦多记载晋代、刘宋以后有关舍利的神异及建造舍利塔的诸多事迹。据《广弘明集》卷十五所列举之十九座舍利塔中的岐阳法门寺,于北周武帝灭佛(574)后,复兴于唐显庆四年(659)重开塔基,得见舍利。第二年,敕令请入东都大内供养,龙朔二年(662)还寺,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再请人宫中,其时韩愈上奏《佛骨表》,谓佛乃夷狄之人,其枯骨不得请入王宫供养,宜付诸水火而根绝之,帝怒而贬之为潮州刺史,另敕张仲素撰《佛骨碑》,来向人们展示帝王信奉的决心。
佛人灭后,由于佛弟子对佛陀无上的崇敬,以供养佛舍利作为对佛尊崇的一种重要方式。佛陀临涅盘时也明确说明供养佛舍利者功德不可思议。供养舍利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世间的各种珍宝及其伎乐乃至礼拜供养都是对舍利的至上敬仰。
我涅盘后若有众生,以珍宝伎乐供养舍利,乃至礼拜右绕一匝,合掌称叹一茎华散。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世尊,我般涅盘后,若有众生于我法中,乃至一戒如我所说能坚持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为他人说。令彼听者心生欢喜,供养法师乃至一华一礼,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乃至法炬灭法幢倒正法灭已,我之舍利寻没于地至金刚际。
于彼贤劫一切成佛未久我先施供养,彼般涅盘后如舍利法,供养舍利护持正法,乏戒众生劝令持戒使住其中,少见困厄众生,劝令正见使住其中,少意众生劝住正意,无威仪者令住威仪。当为众生示现种种若干善行,彼诸佛世尊涅盘未久,我当复正法眼正法摄正法兴正法灯炽然于世,刀兵劫时我当劝化众生,使住不杀乃至正见。……愿我逮菩提时,于生死中拔彼一切,安置无畏涅盘城中,乃至我般涅盘,随正法几时灭贤劫俱尽。我正法灭贤劫尽已。当令我齿及身舍利,变成无量阿僧只化佛,具足三十二大人之相以庄严身,令一一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令诸化佛往至十方无量阿僧只无佛之国,令一一化佛劝彼无量阿僧只众生使住三乘,其有佛土为灾劫所坏,令彼化佛往至其中。救济众生如前所说,然后令成如意摩尼。
经中提到供养舍利能够护持正法,令正法久住不灭。佛已灭度,舍利是正法存在的主要象征之一,礼拜供养,祈求舍利的加被,也成为世人对舍利信仰的一种依赖。特别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对佛法存在很多疑惑,不能够深信,如果能从舍利的诸多感应上看到佛法的不可思议,这也是坚定信仰的一种途径。佛陀慈悲留下真身舍利,令后世之人供养,并发愿己身舍利能够化为无量数佛,去化导无量的苦难众生。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佛陀涅槃后,弟子依转轮圣王的葬礼,以金棺收敛圣体。传闻,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誓愿担负显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入金棺,自引三昧真火荼毗。佛陀荼毗后留下的舍利,最初为拘尸那城的末罗族王
按照佛教的经籍记载,释迦牟尼圆寂后,曾经发生过八王争舍利的故事,后来八王分别将分到的佛舍利拿回起塔供养。到了阿育王时期,分派使者到世界弘传佛教,也分奉佛舍利到世界各地,有的使者就来到了中国汉地。还有的佛舍利在辗转流传过程中,经过各自的途径,最后
“舍利”一词,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意译为体、身、身骨或灵骨。据传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们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而又“击之不坏,焚亦不焦”,便将之称为舍利。到了后世,舍利一词指佛陀及高僧圆寂后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舍利,是梵语arira的音译,印度人用这个词指人的尸体。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称为舍利。印度多采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火葬后将遗留的骨灰(舍利)收藏在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演告诉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穿得不对、再改一改、改了就演。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