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1910年1月),寂于1996年农历四月,寿腊八十八。
涤华禅师去世后一个多月,一直置放于江南的暖湿空气中,身上毫无异味,肢体柔软如生。遗体在火化炉中焚化时,围观者清晰看到,火光中依次显现他本人坐像、释迦牟尼佛头像、弥勒菩萨像、达摩祖师像、六祖大师像、观世音菩萨像、济公活佛像……
骨灰冷却后,找到许多白色、黑色、紫色的舍利子,颗粒饱满,质地坚硬。尤为奇特的是,发现一块骨片上有个凸起的“泰”字,字迹端正,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令人人叹为观止……金山寺慈舟方丈看后说:“千百年才出一这么一个“泰”字”,因此被称为“千古一泰”无名僧。
去世后一个多月,一直置放于江南的暖湿空气中,他的身上毫无异味,肢体柔软如生。当弟子们听到异响而呼喊师父时,洞窑里清晰地传来他的回答声“嗯”……
炉中的大火从早上八点燃起,共焚化八个小时,在六个小时里,火光中依次显现他本人坐像、释迦牟尼佛头像、弥勒菩萨像、达摩祖师像、六祖大师像、观世音菩萨像……
骨灰冷却后,找到许多紫黑色舍利子,十分坚硬。尤为奇特的是,发现一块骨片上有个凸起的“泰”字,字迹端正,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令人叹为观止……
当人类回顾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时,不能不承认,像汽车、电话、原子弹、人造卫星、电视机、计算机、因特网等重大的科技发明,极大地影响与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可是,再伟大的科学家,哪怕你能造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来,你要他光凭自己的意念,在自己的骨头上显个文字出来,这办得到吗?人们一定会说这是痴人说梦!因此,不管你过去知道不知道、相信不相信,当你面对这么一个真实不虚纯以心力生成的“泰”字,仔细想想它能给当今人类带来的启示(也许是警诫),其价值,其意义,绝不比在荒漠中或地底下试爆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小啊!
本书介绍的这位死后头骨上留下一个“泰”字的老修行,法名涤华,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一九一○年一月),寂于一九九六年四月,寿腊八十又八。儿时家境富裕,十三岁出家,十七岁还俗成婚,俗中向道之心未减,阖家常斋诵观音,四十八岁在虚云老和尚座前再次剃度。复登三宝地后,严持戒律,坚修苦行,日食一餐,常趺不卧,衣服补了又补,生活简陋到极点,为当代罕有的苦行僧。曾于梦中得释迦牟尼亲赐一茎草,醒来即彻底明了《金刚经》之义,后闭关数年先后撰写《金刚经注解》与《关房般若觉·心经感合刊》两书,字字从法性心田流出,以一个佛法悟证者的真切感受,弘扬如来禅无相大法,向当代人开示如何了义明心、修行得道的上乘之路。
这位老修行八十岁后始收徒,摄受弟子数百,以俗家女众为主,授主要传法者为五大女“法子”,且称之为“今日世间第一次”。他的弟子多是些很平凡的平民百姓,但平凡者中也有一些不太平凡的故事,同样值得一读。
缘起:留下的一个小玩意……
去年,承武汉圣威德投资公司董事长邓居士发心资助,笔者将自己撰写的长篇史实文学《神奇舍利子》印了几千册,随缘分赠各地。笔者写这本书,起因于九九年秋,我去四川阿坝囊塘参加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一个大法会,临别得到健阳活佛送的一颗释迦牟尼佛舍利子,回到上海后,又发觉供在家里的几颗舍利子忽然长得很大很大。慈云法雨,广泽大千,松风明月,各启有情。在多年逆境中忽能得此殊胜法缘,我内心的惊喜自不待言。作为一个佛门弟子,我很愿意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我的喜悦;同时我又想,自己好歹也算个作家吧,把有关舍利子的种种不可思议而又真实不虚的事迹,如实告诉当今社会中那么多迷茫不觉的人们,这何尝不是我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拙作流散出去后,陆陆续续,有读者来向我提供有关今日舍利子的一些线索,其中有些内容,十分新鲜生动,经查询核实后,我将它们补充进了日后将要再版的《神奇舍利子》一书中。
这一天,经徐、金两位居士辗转介绍,我到莘庄去采访一位陈居士。徐居士是原来就认识的,金、陈两位则素未谋面。莘庄以前属于上海郊区,近年划入了上海市区,又有新建的地铁相连,跟市中心的距离好像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陈居士住在莘庄一个名为“沁春新村”的住宅小区里,我不知这富于诗意的“沁春”两字,是不是源于当年*那首唱遍全国妇孺皆知的《沁园春·雪》?陈居士是一九九七年从闸北搬到这儿来住的,她对居住小区“沁春”之名的由来没有做过考证,来此数年,令她印象最为深刻,或说是刻骨铭心的,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五日下午四点多,一声闷雷震耳欲聋,瞬间地动山摇、天昏地暗、房屋晃动、玻璃碎裂,以为发生大地震了,过后才知,那是韩国的一架大型运输机从天上掉下来,正好落在距她家很近的建筑工地上,机身残骸像弹片般砸向四周,巨大的机尾就落在她们窗下,雨棚削落,玻璃震碎,墙壁被震出手指宽的裂缝……这架二百多吨重的庞然大物顿时机毁人亡,现场五人死亡,三十多人受伤,三百多户居民和三十余家店铺房屋受损。
言归正传。前天通电话时我已对陈居士道明来意,见面后,陈居士就把供在佛龛上的一只小盒捧出,那里面藏有他师父六七颗滚圆的舍利子,大的如绿豆,小的似粟米,看上去粒粒色泽紫黑、沉甸坚实。“有道之人!有道之人!”我对陈居士说,紫黑舍利子给了我一种很不寻常的直觉。
“你还想看看我师父的几块骨头吗?”
“那还用说。请——”
陈居士捧出一只大盒,里面盛放着一长一短两根较完整的腿骨,还有若干块骨片。哇!你很难想象到,火焚后的骨头居然会这么白!雪白雪白,真的像雪一样白!骨髓呈精致的丝网状,令人联想到儿时见过的那种用一两勺砂糖碾磨出的棉絮糖,看上去蓬松蓬松,仿佛一戳便碎的样子,其实硬得像钢丝,戳上去岿然不动。更奇特的是,在那两根骨头上,缀有不少舍利子,短骨上约有五六颗,长骨上多达三四十颗,大大小小,形态都相当饱满,颜色多种多样,以棕色与灰褐色为主。我不禁想起这些年不是有人宣称什么舍利子为体内结石所致么?若让这些人来瞧瞧这缀在骨头上的舍利子,不知又会编出何等妙论?纵不成说结石长到了骨头上?!
“我师父圆寂后不仅留下许多舍利子,骨头上还留下一个‘泰’字呢!”
“快让我看看。”
陈居士递给我几张塑封照片。
一张是一位老年僧人的跏趺照,底下印了两行字:
镇江金山寺涤华禅师(无名僧)
显然,这位涤华禅师就是她的师父啰。从照片上看,这位老人家穿一件旧僧衣,表情庄重严肃,坐姿端正沉稳,全身呈一极对称的尖塔形。看他一眼,你就会觉得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修行。
一张是舍利子的特写,二十多颗紫黑舍利子围成一圈,中间摆一块骨片,骨片上有个凸出的“泰”字,字迹端正,遒劲有力。底下也印了两行字:
镇江金山寺涤华禅师(无名僧)舍利骨、舍利子
太了不起了!看到这个“泰”字,我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赞叹,要修到何等地步,才能以心力留下这么一个字来!凝神望着望着,我心里又忽地生出一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慨——真的就这么快被我找到啦?这几年,虽然谈不上踏破铁鞋,但我确乎也时常在找啊找,只是不知能不能找得到,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得到,而眼下,它竟然就在我的面前!
这也要从我写《神奇舍利子》这本书说起。笔者由舍利子的故事引申出来,面对的是修行者种种不同常人的死亡现象,从中想探索一点生与死的本质问题,最终目标,是希望能趋向佛法的究竟与真谛。书中有一章,笔者比较集中地叙述了古往今来有些高僧圆寂后,尸骨上显现图像文字等的非凡事迹。我在书中指出:“这种奇特的现象,跟前述有些修行者火化后能烧出一粒粒颗粒状舍利子比,更要稀少得多,而且,笔者目前仅从藏传佛教史籍中看到若干这方面的记载。”我接着指出:“显密同理,汉地未必没有同样的殊胜显现,以后若有机会得悉,当再作本章的补充。”我这么说,是依佛理作出的推断,而且很希望能在汉地找到这样的例证,但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自己心里并没有底。
而此刻,说来就来,一下子把你给找着了!或者说,是你把我给找着了!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不是历史上的记载,它就是今日活生生的现实!
陈居士告诉我,她师父生前是个真正修苦行的老修行,自号“无名僧”,生活简陋寒碜到极点,不少人见他其貌不扬,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都瞧不起他。晚年他凭自己的悟证写了本《金刚经注解》,后又写了本《关房般若觉·心经感合刊》。《金刚经注解》联系出版时,有人居然写信污蔑他,说他这种人怎么可能写得出书来,这稿子肯定是从哪里捡来或偷来的!九六年四月老修行在镇江金山寺圆寂,终年八十八岁,一个多月后火化,瑞相迭出。弟子从骨灰中拣得不少舍利子,还发现骨片上似有藏文字母,拿去请寺院的出家师父辨认,有人带着点嘲弄口气说:“你们师父明明知道你们不识梵文嘛!要显,就显个汉字给你们看看嘛!”次日再次筛选骨灰、碎骨,真的找到一块骨片,上面有个极清晰的‘泰’字,冷嘲者这才无话可说。
“你怎么看待你师父留下这么个‘泰’字呀?”
“师父生前经常对我们弟子说,他修持并传授我们的如来禅,直秉六祖道性,为真正如来正法,但他活着时别人不会重视,要待他去世以后若干年,这个法才会花开遍地。我们说,你一直教我们要无我无相,但现代人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拿什么叫别人相信啊?师父就说,这样吧,我要死得跟别人不一样,等我死了以后,还会留个小玩意给你们。当时我们都不理解,现在想想,师父说的小玩意,大概就是这个头骨上的‘泰’字吧。”
“留个小玩意。”这话说得轻巧,可真的做起来谈何容易!
当人们回顾上个世纪人类最重大的科技发明,像汽车、电话、原子弹、人造卫星、电视机、计算机、因特网等等,不能不承认,这些科技上的重大成果极大地影响与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可是,再伟大的科学家,哪怕你能造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来,若不借助一定的工具与技术,你要他光凭自己的意念、心力,在自己的骨头上显个文字或图案出来,这办得到吗?人家一定会说这是痴人说梦!
后秦大译师鸠摩罗什(340-413),临死前召集众弟子说:“这些年来,我罗什虽然才智暗昧,也总算尽了力,译出经文三百余卷,自信还不致有大的差错,希望能流传后世,佛法永弘。我今天当众发誓,若我所译的经,所传无谬,死后将我焚化,舌不焦烂。”鸠摩罗什圆寂后,众弟子按西域法将他遗体火化,大火灭后,全身皆成灰烬,从灰烬中果然找出烧而不化的舌头,坚硬如铁,掷地有声。
鸠摩罗什时为后秦国国师,后被尊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之首,诸多史籍上都记载了他死后舌根不坏的事迹。
较之一代高僧的舌根不坏,这位当代苦行僧留下的“一个小玩意”——一个精雕细琢般凸现于骨上的‘泰’字,其难度是绝不会在其之下的。
“‘泰’字实物在哪里?能让我看看么?”
“骨头上的‘泰’字,现由师父的另一位弟子保管着,我可以陪你去她那儿看实物。”
“好的。”我对她说。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那个神奇的泰字。
“能为我师父作点介绍么?”陈居士很恳切地望着我说。
“没问题,我可以写上一二千字,补充进《神奇舍利子》里去。”
“嗯……”她停顿了一下,“我的意思是,你能专门为我师父写一本书吗?”
“这个……”我倒要慎重考虑一下了,“火化后留下个泰字,确实极为殊胜、极为难得,但能不能写一本书,那要看有没有那么多材料可写,写一二十万字,跟写一二千字,完全不是一码事。这样吧,你师父写的《金刚经注解》这里可有?能让我拜读一下么?”
她从柜子里取出一本《金刚经注解》,又找出一本《关房般若觉·心经感 合刊》,都是蓝色封面,竖排手写影印本。
“送给你吧。这是我们做弟子的想方设法印出来的。”
“好吧。等我把这两本书拜读之后,也许能明确答复你的请求。”
我抓紧时间把老修行的这两本著作粗读了一遍,虽未来得及细细咀嚼,凭一种直感,我觉得这是一位当代高僧修行得道的切身体会,十分难得。在今日道风欠正、浊水横流的汉地,能出这么一位成就者,且为后人留下了一盏如何避恶趋善、修行得果的指路明灯,其社会价值是怎么评说都不为过的。我当下就想,我应该为这位老修行写一本书,或者说,我必须为之写一本书,这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后来我找到保管“泰”字的真照师,看到了实物,我的这一信念就更坚定了。
这个‘泰’字,比我看到照片后形成的印象还要小,实际上它仅有一颗赤豆的剖面那么大,正因为小,感觉更加精致。字是凸起的,一笔一划都宛如用刀雕刻出来一般,刀法娴熟,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刀刀干净利落、笔笔规范得体。你若有机会看见这个“泰”字,你不妨问问自己,别说这个字纯是老修行以心力铸成,给你一把刀,叫你在骨头上雕这么一个字,看你雕得出雕不出来!阴文还稍好雕刻一些,可这不是陷下去的阴文,而是鼓起来的阳文啊!
是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确实很伟大,很了不起,今日地球上共有二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到目前为止能把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造出来的,也不过十来个国家而已呢。
可是,今日地球上六十多亿人口,能凭心力在自己头骨上留下如此清晰文字者,又有几人?每一个真正尊重事实(不受长官意志摆布而说假话瞎话)的科学家,每一个愿意面对事实独立思考的人,若知道天下还真有这么一个在头骨上唯心造出的汉字,仔细想想它能给当今人类带来的启示(也许是警诫),其价值,其意义,绝不比在荒漠中或地底下试爆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小啊!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以上,算是向读者交代了我为何要写《千古一泰无名僧》这么一本书的缘起。
还需加以说明的是,老修行生前陆陆续续收了几百个弟子,多为俗家女众,如此行事,也是他不同常人处的一个方面,其中原因,容后面再作叙述。他去世后,有大连女弟子真空、慧林等人,历时两年,九易其稿,撰成《涤华禅师行略》一册,对老修行的生平事迹做了简洁的记载。有大连弟子了凡,整理出《涤华禅师金山开示录》、《涤华禅师大连开示录》,记载了他在金山寺和大连两地就弟子提问而作的若干开示。老修行本人所撰之《关房般若觉·心经感合刊》,以及他附在《金刚经注解》后面的一篇《小史》,都是我为老修行写传最重要的依据。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