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真觉禅师语录(又名真觉大师语录附年谱)
闽中得山居士林弘衍编次
刻雪峰语录缘起。
余于二十年前梦游一萧寺见雪峰祖师趺坐其上遂五体投地师见余微笑为摩顶授记曰敬重师长如敬重父母余心异之客春余集生大居士入闽深悲祖庭凋落力为整顿为延古航禅师总其事余时同邵剑津策杖相从见堂中有宝像与三门殿宇恍如梦中所见因悉师资相遇千古犹通自愧流浪愚蒙乃承师付嘱津津法乳恩极难酬每叹沧桑变幻教迹渐湮欲寻师之遗语少有存者仅仅于蠹蚀之余得其一二偶支提上人超尘过草堂出一帙相示大生欢喜焚盥读之不忍释手第苦错简居多回携入松庵与青林曹源二道人搜求旧本细为考订阅月始就适石雨大师飞锡入西禅甫相对即询斯录何以无刻乃余政以是日付剞劂奇哉大师之问不觉相视而笑因念师言之于七百年之前余刻之于七百年之后琉璃殿里把手同行无处非身无时不言师犹在也若曰必待石卵剥尽柽枝倒拂方为再来是又同余一齐说梦耳。
崇祯已卯夏日闽中得山居士林弘衍焚香敬书
雪峰禅师语录序。
古尊宿剩语如雪峰者殊难多得但其间赵州不肯处至今疑赚杀人若不是个里转身具一只眼未易望残蠹而津津也得山林居士以入道因缘纪号于雪峰梦里云门先师奇之将谓拾得寒山同时说梦居士亦以梦身奇缘不忍忘却雪峰法脉辄寻诸简编获玄沙稿请序于先师然犹以未行雪峰语为怅耳偶从云水拾全袤欣未曾有书付剞劂政山野抵西禅日也适问及雪峰语录居士跃然曰何缘奇若此因备述前话并梦中景索予弁言窃谓居士梦入雪峰见的是紫衣罗汉胡亲到时面目俨然而衣焕金色脱无主僧说破未免觌面疑生则是录也虽现成古板在乎眼底一新者亦须另著一番话会庶几与雪峰亲相见乎顾所喜当年原梦于先师者今日梦破于山野矣。
戊寅佛成道日传曹洞正宗石雨明方撰
附余集生居士答黄元公居士书。
(裕)曾见禅灯世谱一书不许龙潭嗣天皇要硬差他嗣天王又苦无所谓天王也因于马祖下添一天王教龙潭儿孙之为德山雪峰者领了佗家云门法眼两宗辞了石头一路改上马祖家坟此等妖怪事公然行之而不疑竟亦别无考信不过以五灯会元天皇下小注所引两伪碑为据耳冤哉(裕)拟一驳正而未暇及适法兄有辨见示细读一过庆快平生殆两宗之灵实式凭之以借手名笔奋此诛魔之萧斧作彼僧史之董狐语云功不在禹下正谓斯乎即所据雪峰语录自谓从先德山石头以来传此秘密法门又钦山问德山之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此二老皆青原五世孙岂遂不能远纪其祖而一则系德山于石头一则属龙潭于天皇亦可见自家骨肉自叙其家谱此非区区陌路人之口碑所可遥夺而旁挠明甚矣又古尊宿语录载鼓山玄要广集序目少室之华开六叶曹溪之胤布诸方爰出石头号纯金铺盍以格高调古言险理幽厥后子孙行步阔狭毫厘弗差则有先兴圣国师法嗣雪峰乃石头五叶也又书广集后云鼓山晏得法于雪峰存盍石头第六世云据此不又一石头家谱乎佗如明教嵩为云门四代孙去石头十世矣虽世系稍远然誉之者谓宋之高僧北斗以南一人而巳著有传法正宗记力辟付法藏传之谬就中证据明文一出大经大论仁宗览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嘉叹不巳故一时韩欧诸巨公皆翕然归之而以此正宗即以此定祖迄今按其图记嗣石头者不曰荆州天皇道悟乎嗣天皇者不曰澧州龙潭崇信乎以彼渊博大智方将于五百年前为达磨辨诬何得于其十世祖不能自认而必烦后代小学替他指迷挽使驴鞍边觅阿爷下颔可谓多见其不知量矣所尤可怪笑者是古人引作注脚犹存阙疑之义今则偏信伪碑擅改龙藏何其敢于僭诞无等一至此(裕)抱不平偶触于雄辨不觉拔刀相助尔尔所谓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亦自我辈今日事无容旁委也(裕)此日在横山耳目不远不知法兄近状何似且有嗣音相闻不殚。
宗风又唱衣钵为信至于五祖尚有旁正之分者亦以衣钵故也六祖则法道大行衣钵随止正恐人以旁正作争端耳近有等怪妄不知此意反多出是非故余居士之书不得不拈雪峰大师之言为指的且于此中剖晰无剩余刻雪峰录尤恐后人无所考信为怪诞所疑惑故特以余居士之言表而出之。
得山居士林弘衍敬识。
雪峰真觉禅师语录卷之上。
闽中得山居士林弘衍编次。
师讳义存泉州南安曾氏子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于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见幡华像设必为之动容年十二从其父游莆田玉涧寺见庆玄律师遽拜曰我师也遂留侍焉十七落发谒芙蓉弘照大师照抚而器之后往幽州宝刹寺受戒久历禅会缘契德山唐咸通中回闽中雪峰创院徒侣翕然懿宗锡号真觉禅师仍赐紫袈裟师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什么师遂覆却米盆山曰据于因缘合在德山洞山一日问师作甚么来师曰斫槽来山曰几斧斫成师曰一斧斫成山曰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么生师曰直得无下手处山曰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么生师休去师蒸饭次洞山问今日蒸多少师云二石山云莫不足么师云于中有不吃者山云忽然总吃又作么生师无对(先云居代云总吃即不见有不足者)洞山见师来云入门来须得有语不得道蚤个了师云某甲无口山云无口即且从还我眼来师便休(先云居云待某甲有一口即道长庆云与么则某甲谨退云居征云秪如雪峰与么道是入门语不是入门语)师辞洞山山曰子甚处去师曰归岭中去山曰当时从甚么路出师曰从飞猿岭出山曰今回向甚么路去师曰从飞猿岭去山曰有一人不从飞猿岭去子还识么师曰不识山曰为甚么不识师曰佗无面目山曰子既不识争知无面目师无对(师参投子机缘具如投子录中)师谒德山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棒曰道甚么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后与岩头至澧州鳌山镇阻雪头每日只是打睡师一向坐禅一日唤曰师兄师兄且起来头曰作甚么师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个汉行脚到处被佗带累今日到此又祗管打睡头喝曰[口+童]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里土地佗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师自点胸曰我这里未稳在不敢自谩头曰我将谓你佗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语话师曰我实未稳在头曰你若实如此据你所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你证明不是处与你铲却师曰我初到盐官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头曰此去三十年切忌举著又见洞山过水偈曰切忌从佗觅迢迢与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头曰若与么自救也未撤在师又曰后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曰道甚么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头喝曰你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曰佗后如何即是头曰佗后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已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盍天盍地去师于言下大悟便作礼起连声叫曰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师与钦山岩头自湘中入江南至新吴之下钦山濯足涧侧见菜叶而喜曰此山必有道人可沿流寻之师恚曰你智眼大浊佗日如何辨人彼不惜福如此住山何为哉)住后僧问和尚见德山得个甚么便休去师曰我空手去空手归。
有两僧来师以手拓庵门放身出曰是甚么僧亦曰是甚么师低头归庵僧辞去师问甚么处去曰湖南师曰我有个同行住岩头附汝一书去书曰某书上师兄某一自鳌山成道后迄至于今饱不饥同参某书上僧到岩头问甚么处来曰雪峰来有书达和尚头接了乃问僧别有何言句僧遂举前话头曰佗道甚么曰佗无语低头归庵头曰噫我当初悔不向伊道末后句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请益前话头曰何不早问曰未敢容易头曰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上堂众立久师云诸和尚子打钟打鼓上来觅什么有什么苦屈事还识羞么且有什么罪过看著少有特达者我事不得巳向汝道是什么汝诸人才入门来共汝商量了便与么承当却好省心力莫教到老师口里来还会么良久又云三世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不能载如今嚼涕唾汉争得会我寻常向你道是什么近前来觅答话处驴年识得么事不获巳向你与么道巳是平欺你了也向你道未入门巳前早共你商量了也还会么亦是老婆心也省力处不肯当荷但知踏步向前觅言觅语向你道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总不肯入但知在里许乱走逢人便问那个是我还羞么只是自受屈所以临河渴杀人无数饭箩里受饥人如恒沙莫将等闲上座子若实未得悟入直须悟入始得不可虚度时光莫只傍家相邀掠虚赚说误人是阿谁分上事亦须著精彩好菩提达磨来道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且作么生是诸人心不可乱统即便休去自已事若未明何处消得许多妄想时中无汝安身处便见凡见圣有男女僧俗高低胜劣大地面前吵吵地铺沙相似未曾一念暂返神光流浪生死尽劫不息大须惭愧各自努力。
上堂僧问初心后心不会乞师指示师云教我指示什么进云争奈不会师云汝自不会我无罪过进云再乞指示师云会么进云不会师云苦哉苦哉争得与么难救。
问如何是真俗二谛师云真俗二谛且从仁者自已事作么生进云不会师云自已尚不会问什么二谛三谛。
问如何是诸佛师云莫触讳进云如何是不触讳师云解无惭愧。
问学人近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宁可碎身如微尘终不瞎个师僧眼师乃云诸和尚子为什么到者里来是你当人分上事欠少什么未曾有寸草解盍覆得伊为什么却不会去拟蹈步向前觅只欲得人说论劫去终不敢相带累是汝自已事为什么不会去唯是佗人屋里事总会得只是傍家吃老师涕唾向意识里作解忽被人问著目家屋里事便将相似语来用被明眼汉一时扑却便去不得黑漫漫地漆桶相似只为从前行脚不遇奇人所以道苦屈在初从来事不可似你与么语话作么和尚子尘劫来事只在如今拟移丝发地便是失命汉若受持一字历劫野狐精若是灵利者不假老师开者虾蟆口还会么。
上堂僧问曹溪一路阖国知闻未审雪峰意旨如何师云医生门下多病鬼。
问古今相传复有何言师云你自看进云岂无视听师云不可患聋去也。
问君臣道合时如何师云我不曾收得老胡家具。
问不犯目前机请师道师云看你亦无自裁分。
问者里还有著句处也无师云合取两片皮。
问不托三寸不问无言时如何师云你是罪过汉。
问方外不挂寸丝时如何师云争得与么进云岂无知识出世师云拽出去。
问行至万丈崖边如何进步师云踤动即丧。
问弓弦作桥梁过得时如何师云陷身也。
问啮旋时如何师云穿腮过也。
问至尊至贵如何亲近得师云无事人亦亲近不得进云直得无身还亲近得否师云不妨随分亲近得进云亲近得后如何师云胡蜂不恋旧时窠师乃云诸人与么来尽言我亲近且作么生亲近拟亲即疏拟近即远僧拟问师以拂子蓦口打云还会么问不与一物为邻时如何师云噪汝耳问不惜口还许商量否师云临危不悚人师又云三世诸佛是草里汉十经五论是系驴橛八十卷华严经是草蔀头搏饭食言语十二分教是虾蟆口里事还知么所以道如今千百人中若有一人大肯与我做驴驼物供养佗有什么罪过。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云阇黎行脚为什么事。
问向上一路未审如何师云锁口有分复云三世诸佛向者里出头不得大藏教著一字不得天下老师口向者里百杂碎还知么诸人若实明白得去免被人惑设有言句亦不佗疑自已若未明白切不得掠虚枉度时光莫只向诸方老师颔腮下记得一言半句将当自已胸襟大错兄弟我道只三寸能杀人能活人我寻常向师僧道是什么佗便乱道口喃喃地似此等辈驴年解承当得么且问汝诸和尚子诸方老宿还与阇梨说事么曾指示阇梨么还曾与阇梨商量禅道么大须体悉审实看。
问如何是觌面事师云千里未是远。
问如何是者里事师云是什么进云乞师指示师云新罗国里去也师垂语云临河渴死人无数饭箩边受饿人如恒沙非但一个半个兄弟若也根思迟回切须勤勤著地莫只者边过冬那边过夏收拾些些涕唾便道一生事了但拟钞记取尽是识学依通者般底我唤作虾蟆衣下客亦唤作黑牛卧死水汝还会么。
问六国进宝王还纳否师云老胡家风不同草店。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尽大地未有与么朦朣汉。
问祖意与教意是同是别师云雷声震地室内不闻。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云瞻仰有分。
问才有言句尽是错未审不错事如何师云眼向甚么处去。
问维摩与文殊对谈何事师云义堕也。
问苦海无舟如何得渡师云寸草亦不借。
问一拨后如何师云闻梨生命上切忌修造。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青天白日寐语作么
问瀑布岩前为什么不停杇木师云急。
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师云仁者不得进云酌尽清流金归何所师云水到渠成。
问寂然无依时如何师云犹是病进云转后如何师云船子下扬州去也。
问洞山道吾常于此切未审意旨如何师云老僧九度上洞山僧拟议师云拽出者僧去。
问古人有言师便倒卧良久起来云你适来问什么僧复问古人有言师云虚生浪死汉。
问文彩未分时还有主也无师云若有主即文彩进云还转也无师云汝自看。
问箭头露锋时如何师云好手不中的进云尽眼没标的时如何师云不妨随分好手。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云衲衣下觅取。
问承和尚有言此僧从定州夯一具骨来到者还未审是什么物夯师云分明向汝道。
问虚空还钉橛也无师云我道虚空是橛。
僧辞师去乃云忽然到别处老宿问和尚有什么言教指示于人作么生举似师云汝还会我语么云不会师云且作漆桶。
上堂谓众云此个水牯牛年多少众皆无语师云七十九也问和尚为什么作水牯牛师云有什么罪过问和尚是什么人师云我是俗人进云为什么入僧堂师云有什么罪过。
问古人有言路逢达道人莫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师云且吃茶去。
问承和尚有言三乘教外别传如何是别传底事师云为什么不怕师僧笑汝。
问百不思时如何师云又向阴界里坐作么进云向后作么生师云又打过作什么。
问直得面前不分请师拨破师云阿谁拨破汝者屎垛僧拟进语师便喝出。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神光来师云昼唤作日光夜唤作火光如何是神光僧无对师代云日光火光。
问十二分教为凡夫开演不为凡夫开演事作么生师云不消一曲杨柳枝。
问古人有言须知有佛向上事方有语话分如何语话师云汝道什么。
问师僧与么来和尚作么生共佗商量师云道什么。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仁者即今是什么意。
问如何是一剑师云死汉进云不死师云头落多时。
问如何是浑仑师云汝争奈何。
问国师三唤侍者意旨如何师把柱杖趁出去。
问剃发染衣受佛依荫为什么不许认佛师云好事不如无。
问如何是觌面事师云是什么。
问远远来者盍为不明者个如何是者个师云会么进云此个合作么生伸示于人师云者汉乱走堪什么共语。
问如何是佛师云法林下无天子位问四十九年事即不问四十九年前事如何师云汝虾蟆口争奈何僧拟进语师便喝出去。
问急要相投迅速者如何师云道什么僧拟议师唤维那维那应诺师云普请去。
问雪峰主是谁师云不识好恶汉拽出去。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云谢指示。
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唱浪淘沙。
问和尚到天台还见智者也无师云今日出头不著便遇瞌睡老翁。
问急要相投请师指示师云苦苦。
问直问请师道师云好
问海阔云深如何得渡师云借汝便风进云架起舟楫便请相送师云这瞌睡汉到岸也不知。
问最亲处如何师以拄杖子蓦口打。
问不问不答时如何师云钝汉。
问擗面来时如何师云道什么僧拟进语师云你虚有者问。
问吞尽毗卢时如何师云福唐归来还平善也无僧再问师便起去。
问不犯时节者如何师喝出去。
问如何是牧童歌师乃作舞出法堂去。
问如何是触目事师云是什么。
问如何是句外事师云问问僧再问师云拽出。
问古人觌面相呈时如何师答云是进云如何是觌面相呈师云苍天苍天。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自已分事作么生进云是什么师云无我且问你僧无对师云我识得你。
问一切言句及得处尽收为大千顶未审顶外事如何师云问问僧再问师云者漆桶出去。
问如何是触目事师云苍天苍天。
问离言句阿那个是雪峰师云大地上未有与么朦朣汉
问诸方随分与人说未审和尚此间如何师云向你道什么进云不可不接人也师云堪什么共语。
问我眼本正因师故邪时如何师云迷逢达磨进云我眼何在师云得不从师。
问吹毛之剑用时还握也无师云三寸堕地汝还知么。
问宝剑悬空时如何师云者没头汉。
问如何是三乘教外别传底事师云汝亦须知时。
问学人道不得处请师道师云我为法惜人。
问近视提遇时如何师云莫触讳。
问如何是法身师云虽是缘生口不可咬屎橛也问问即累及祖宗不问时如何师云唱起祖宗事进云学人不能遘再乞指示师云情知你不识好恶。
问如何是出世中事师云汝虽是后生不散点污汝进云出世与不出世时如何师云汝为什么无礼师复云有人相扑下得第一拳出头来时有僧出云出来师什么弄闪师云汝倒也。
问长大不语群众何依师云但自救去。
问拟即成点污不与么时如何师云汝自承当取进云未审教学人向何处承当师云还是抛去也进云即认者个如何师云咄。
问把即落有不把即落无去此二途请师道师云晴干不肯去直要雨淋头。
问承和尚有言三世诸佛向者里出头不得未审诸佛有何过所以出头不得师云不识羞耻汉。
问第二拳即不同如何是第一拳师云汝胜置得么。
问如何是学人本分眼师云石上栽花师却问僧会么对云不会师云珍重。
问西院大师迁化向什么处师云去非但仁者尽大地人也不知问如何是玄学师云更觅什么。
师问僧甚处来僧云沩山来师云沩山有什么言句僧云某甲曾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默坐师云你肯佗也无僧云某甲不肯佗师云沩山古佛汝速去忏悔师一日在僧堂内烧火闭却前后门乃叫云救火救火师不开门玄沙将一片柴从窗中抛入师便开门。
上堂众集有一僧珍重出去师云总似者个僧省我多少心力玄沙云和尚与么接人瞎却闽中一城人眼师云你作么生沙云好与三十棒师垂语云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汝等诸人向什么处屙。
僧到赵州州问甚处来僧云雪峰来州云雪峰近日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州云你过去时寄个锹子去后雪宝拈云者僧不从雪峰来可惜赵州锹子。
灵观和尚常闭门独坐一日师去扣门观便开门师搊住云是凡是圣观唾云野狐精拓开再闭却门师云也只要识老汉。
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云秋夜与么长为什么日昼瞌睡。
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问问。
问拍盲底人如何过日师云吃茶吃饭进云莫虚过日么师云虚过日进云如何得不虚过日师云是什么。
问如何是异类师把棒趁出。
问如何是步内一旨师云如今是什么旨。
问擗面来时如何师云蹉过也。
问文辨未分时如何师掴一下进云和尚太粗生师云不知是你粗我粗。
问如何是触目事师提起拂子进云即者个莫便是么师云是什么僧无对。
问即近事作么生师云我未尝见有人问进云即今问和尚师喝云者没精神汉。
问如何是古人格师云我不曾逢进云和尚为什么不曾逢师云汝向什么处逢见古人僧无对。
问如何是其中事师云且去别来商量。
问如何是句外事师云你向者里觅什么进云即今问和尚师云将谓是个灵利汉繇来是个朦袋。
问多多不敢问省要处乞师一言师云莫多多不进云如何得不多多师云拽出去。
问如何是本来本师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进云苦有消息即不是本来本师云作么生是本来本僧无对师云汝问我我与汝道僧便问师将僧脱下衲衣打数下趁出。
问拟即隔千里未审琢磨事如何师云千里也。
问古关不转时如何师云转也未对云不转师云转取好。
问承和尚有言有物密救人争奈人不知如何密救人师云汝争得知。
问如何是空王殿师云大小进云如何是空王佛师云是什么。
问承和尚有言含容方丈未审含容什么师云出方丈来与汝商量进云即今在什么处师云出来未。
问学人拟归乡去时如何师云汝即今在什么处僧无对。
问如何是学人眼师云为国惜才为法惜人。
问诸余即不问请师直道师云好。
问承古人有言归根得旨如何是根师云萝卜根蔓菁根。
问如何是随照失宗师云失也。
师问座主如是两字尽是科文作么生是本文座主无对师自代云不入藏。
问元正一日四相尽朝未审王有何祗待师云四相随年老真王不预春。
问严凝之际将何御寒师云不重被。
问僧繇为什么邈志公真不得师云笔头不到。
问生死海阔如何得过舟楫师云上棑即棑沈上船即船沈。
问悄然无依时如何师云困鱼止泺病鸟栖芦。
问虚空作眼时如何师以手拭目。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牛皮鞔髑髅师又云若实是个人从地积黄金至青天供养佗亦不足莫道片衣口食师忽云是什么。
师有时问僧什么处来对云搬柴来师云搬柴为阿谁僧云莫错一问师云未是错。
师因举祖师语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乃云大小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棒时孚上座在边立咬指头师见云我与么道也好与二十棒。
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师云好个露柱。
师夏满于僧堂前坐僧才集次师拈起拄杖云我者个为中下根人僧便问忽遇上上根人来又作么生师便打。
师问僧见说大德曾为天使来是否云不敢师云争解与么来得云仰慕道得岂惮关山师云汝犹醉在出去僧便出师乃召大德僧回首师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师云者漆桶僧无语师却顾谓镜清云好个师僧向漆桶里著到清云和尚岂不是据款结案师云也是我寻常用底忽若唤回是什么被佗道者漆桶又作么生清云成何道理师云我与么及伊你又道据款结案佗与么及我又道成何道理一等是什么时节其间有得不得清云不见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此之人翻成毒药。
师一日采得个木蛇背上题云本自天然不劳雕琢送与西院西院接得云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师云莫强为。
问赵州无宾主话未审作么生师便踏其僧复唤僧近前来僧近前来师云去。
师有时云尽乾坤大地是你将为别更有在所以楞严经云众生迷已逐物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师因吃饭处问僧吃个什么无对傍僧问师者僧吃个什么师举起糊饼旋一转却问僧是汝舌头还痛么。
上堂云便恁么承当最好省要莫教到老僧口里还会么若是达磨子孙不肯吃人嚼了饭亦莫自屈如今欠少什么当人事论劫来如青天白日相似未曾有丝发许为碍因甚却不知去若教你移半步用一毫功看一字经向三寸上借问人方会是诳吓你直下是是什么既承当不得又不能退步向已审细自看但知傍家朦朣老师颔腮下记持言句有什么交涉还知道不是口里事么向你道记著一句语论劫作野狐精还会么。
上堂云看看者个七八尺汉傍天下走到处人问作么生事便即不审珍重扬眉动目进步退后放者般恶气息下手便入野狐窟里去认奴作郎不识触净直下自瞒腊月三十日只是成得个野狐群队还会么出得什么好人受佗释迦庥荫把佗圣种灭却是什么心行大唐国内胡种看看是灭莫当等间我今在者里坐不见有一个是从上宗旨中苗稼只是一场乱统尽是一队灭胡种族古人唤作谤般若辈亦须叵耐始得承当者个事须是大丈夫汉始得莫时时走上靠者老汉觅言觅语是者般大丈夫钝置人你还识好恶么乃以棒趁云者一队漆桶。
上堂云可惜许可惜许诸和尚子若未省省取好若未会会取好我未有一时不苦口相劝自已事若未明白得向世谛流布切忌近著大须努力莫辜负人好若知有事便承当去若也实未会深信此事不从唇觜得不从黄卷上得不从诸方老师处得且合从什么处得也须子细好如今若不了百劫千生亦不了欲知久远只在如今且即今是什么莫乱走好看著一生早是蹉过也若有一人继嗣得从上来种子也莫趁护好一切人与汝园林田地供汝衣食道我是出家人多少人荷负汝国王大臣荷负汝土地龙神荷负汝十方施主荷负汝父母不供甘旨汝将何报答和尚子出息虽存入息难保时光易过大须急急莫只事持唇觜腊月三十日受苦去如未通彻也须初中后夜纯静去好间却心识时中莫驻著事者个唤作死马医若是大丈夫汉用如许多辛苦作么如今且嫌什么莫时时上来觅个什么团簇个老师拟骋者唇舌还识羞么踏前踏后恰似醉人相似大须具惭愧好莫灭胡种出去。
师示众云还会么早是老婆心也如今总未知去处便刺头入言句里向世谛流布共伊相扶持便有气味忽被人把住靠实问佗便乱蹋步似夜里放乌鸡相似堪什么共语到处便踏前踏后问君问臣问佛问祖问出身转身问身前身后有者般不识好恶老师但知唱和问著便答两个相趁草里乱走为什么不拓转伊把者般恶水灌注佗心识只向草里作活计何处知有从上宗乘中事总被者般底埋没却且有什么救处和尚子四大身都卢似个破沙盆相似忽然半夜离散去者一片田地总未有主在说什么大话还识羞么苦哉苦哉。
问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了义是不了义师云粪扫堆头不可更添榼鲣进云向上如何师云不可更作口业也。
问学人未尽其机请师尽机师良久僧便礼拜师云忽到别处有人问汝汝作么生举进云终不敢错举师云未出门早见者笑具也。
问如何是密旨师云与么又争得师因闽王送银交床来与师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此供养将何报答师以两手拓地云轻打我轻打我(僧问疏山云雪峰道轻打我意作么生山云头上插瓜齑垂尾脚跟齐)。
问顺逆无差底人来向佗道什么师云者驴汉来者里作什么。
问古人据个什么道理焚却四十本经论师云你须礼拜始得。
问如何是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师云苍天苍天。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横按拄杖而坐。
师一日同玄沙游山次师云欲将此一片地作长生沙云看此一片地好造个无缝塔师作量地势沙云是即是某甲不与么师云你作么生沙云造塔师云好好。
瓦官在德山为侍者一日同入山斫木山将一碗水与官官接得便吃却山云会么官云不会山又将一碗水与官官又接吃却山云会么官云不会山云何不成禠取不会底官云不会又成禠个什么山云子太似个铁橛官住后师去访官茶话次师问瓦官当时在德山会里斫木因缘作么生官云先师当时肯我师云和尚离先师太早其时面前有一碗水师索将来官度水与师师接得便蓦面泼。
有僧辞师去参灵云乃问佛未出世时如何云竖起拂子进云出世后如何云亦竖起拂子其僧却回师云返太速来僧云某甲到彼问佛法不契乃回师云汝问甚么事僧遂举前因缘师云汝问我与汝道僧便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竖起拂子进云出世后如何师放下拂子僧礼拜师便打。
师垂语云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摸索。
师因到甘贽行者处行者见师来闭却门召云请和尚入师隔篱掉过衲衣行者便开门。
师因普请畬田见一条蛇以杖挑起召众云看看遂芟为两段玄沙以杖抛于背后更不顾视众愕然师云俊哉。
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师云兼不立文字语句僧云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师良久僧礼拜师云更问我一转语岂不好僧云学人就师处请一转问头得么师云只恁么别更有商量僧云在和尚什么道即得师云你作么生僧云辜负杀人。
师谓镜清云古来有老宿引官人巡堂云此一众尽是学佛法僧官人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又作么生老宿无对清云比来抛砖引玉法眼别云官人何得贵耳而贱目。
师一日与岩头钦山聚话师蓦然指一碗水山曰水清月现师云水清月不现岩头踢却水碗而去。
师一日问镜清何处来清云从外来师云什么处逢达磨清云更什么处师云未信汝在清云和尚莫与么黏泥好师便休。
问如何是第一句师良久僧退举似长生生云此是第二句师却令其僧问长生如何是第一句生云苍天苍天。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江西来师云江西与此间相去多少云不遥师竖起拂子云还隔者个么云若隔者个即遥去也师便打。
师问长生云持经者能荷担如来作么生生乃棒师向禅床上师便休。
保福初参师师云还会么福拟欲近前师以杖拄之福当下知归。
归与绍卿山行见芋叶动指示之绍卿云某甲甚生怕怖师云是汝屋里底怕怖什么卿脱然省悟。
师问灵云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旨如何灵云水中鱼山上鸟师云意作么生云云高可射兮深可钓。
问僧近离什么处僧云石霜师云石霜有何言句僧云某甲曾问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石霜云遍界不曾藏师云你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什么处不是石霜僧回举似石霜霜云雪峰老汉著什么死急师闻之乃云老僧罪过。
僧问拈槌竖拂总不当宗乘未审和尚如何师竖起拂子僧乃抱头出去师不顾。
云岩问师从什么处来师云天台来岩云见智者否师云某甲吃铁棒有分。
僧问西山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山举拂子示之其僧不肯礼拜出去后参师师问什么处来僧云淅中来师云今夏在什么处僧云苏州西山师云和尚安否僧云来时万福师云何不且从容僧云佛法不明师云有什么事僧举前话师云汝作么生不肯佗僧云是境师云汝见苏州城里人家男女否僧云见师云汝见路上林木否僧云见师云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总是境汝还肯否僧云肯师云只如拈起拂子汝作么生不肯僧乃礼拜云学人取次发言乞师慈悲师云尽乾坤是个眼汝向什么处蹲坐僧无语。
僧辞赵州州问什么处去僧云雪峰去州云雪峰忽问汝和尚有什么言句汝作么生道僧云却请和尚道州云冬即寒夏即热州又问忽然问汝毕竟事又作么生僧无语州自代云某甲亲从赵州来不是传语汉其僧后到雪峰师便问什么处来僧云赵州来师云赵州有什么言句其僧举前话师云须是我赵州始得。
师一日见长庆云是什么庆云天晴好普请。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江西来师云什么处逢见达磨僧云达磨早已离此间长庆代云昨夜大目宿。
师因普请破柴烧一堆火师云大众近前向火长庆将一橛柴抛向火中云与和尚结缘。
僧问古人说啮镞岩头说踞地未审是同是别师云江西湖南盛行此事岩头意不与么僧云作么生师云若言踞地悉皆踞地若言啮镞却物为上逐物为下。
师与岩头钦山三人坐次洞山点茶来钦山开眼洞山云什么处去来钦山云入定来洞山云定本无门从何而入师云与者个瞌睡汉茶吃。
上堂云看看东边底看看西边底汝若要会抛下拄杖云向者里会。
问如何是学人自已师云筑著你鼻孔僧举似云门门云你于么生会其僧再三思惟门乃有颂云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
问学人拟问请和尚答师云好。
僧与师造龛子了云和尚龛子成也师云舁将来向堂前著师才见龛子便问大众有人道得第一句即留取师再问时有一僧出云某甲咨和尚便被师一喝莫□沸便将龛子烧却。
师访涌泉和尚泉送出门师入簥内坐泉云者个四人舁那个几人舁师乃踊身起云道什么泉再举前话师云行行佗不会泉云知即知只是道不得。
僧问擗面来时如何师云擗面来时作么生。
问狗子有什么罪过作者模样师云打铁锢路取口好。
师举拂示僧其僧便出去长庆举似泉州王延彬乃云此僧合唤转与一顿棒彬云和尚是什么心行庆云洎合放过。
上堂良久云汝诸人在者里不可须得多言多语地你也知者一下子好也大难得人如今且共汝商量自家一个事如青天白日迥迥地且有什么不如法处为什么却不知苦屈杀人我事不获巳方便向汝道直下是争奈佗不知我见你不了教你承当直下会我与么道是向你顶[宁+页]上屙屎是带累汝如此且止。
师一日召云备头陀何不遍参去沙云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师然之。
南际长老到师处问无有对不得者师指去玄沙处沙见来问云长老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长老作么生会际云须知有不求知者沙云山头老汉吃许多辛苦作什么。
师有时伸手向僧面前握拳云尽乾坤若凡若圣若男若女若僧若俗山河大地都总在者一握里。
闽王问师拟盍一所殿去如何师云大王何不盍取一所空王殿王云请师样子师展两手云门云一举四十九。
问炎暑到来如何支拟师云随身自足不希外求。
雪峰语录卷之上。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