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大全

禅宗公案 | 作者:网络 [投稿]

师姑是女人

  智通禅师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大众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

  智通走出来,直下承担地说道:“是我!”

  归宗:“你是悟了什么呢?”

  智通:“我悟的道不能说。”

  归宗:“如来降世,为示教利喜,总可方便一说。”

  智通禅师低声细语地说道:“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师姑,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师姑是女人的问题,自古就没有人怀疑过,但智通经过千辛万苦,才懂得这问题。

  越是平常的道理,越是不平常,智通悟的,当然不是师姑是不是师姑,女人是不是女人,主要的是智通悟到了真如佛性不变的道理,但这种道理确实是不好说的,说了也等于白说,不如来一句“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一句话多么平凡,又多么微妙!

处事秘诀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揹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匚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有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参禅法器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人来到归省禅师处,归省禅师一见即呵骂驱逐,众人不愿离开,归省禅师以水泼之,衣褥皆湿。其它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离去,唯有法远与义怀整衣敷具,长跪祈请不退。

  不久,归省禅师又喝斥道:“你们还不他去,难道待我棒打你们?”

  法远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二人千里来此参学,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就是用棒责打,我们也不愿离开。”

  归省禅师不得已似地道:“既是真来参禅,那就去挂单吧!”

  法远禅师挂单后,曾任典座(煮饭)之职,有一次未曾禀告,即取油面作五味粥供养大众。

  当这件事被归省禅师知道后,就非常生气地训斥道:“盗用常住之物,私供大众,除依清规责打外,并应依值偿还!”说后,打了法远禅师三十香板,将其衣物 具估价后,悉数偿还已毕,就将法远赶出寺院。

  法远禅师虽被驱逐山门,但仍不肯离去,每日于寺院房廊下立卧。归省禅师知道后,又呵斥道:“这是院门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为何在此行卧?请将房租钱算给常住!”说后,就叫人追算房钱,法远禅师毫无难色,遂持 到市街为人诵经,以化缘所得偿还。

  事后不久,归省禅师对众教示道:“法远是真正参禅的法器!”并叫侍者请法远禅师进堂,当众付给法衣,号圆监禅师!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铺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腹饥。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夫好奇地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佛窟对樵夫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夫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

雪霁便行

  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是死,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办祭了。”

  大众以为他说戏语,因而便也戏问道:“禅师几时迁化呢?”

  德普禅师回答:“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

  从这天起,真的煞有介事地假戏真做起来。帏帐寝堂设好,禅师坐于其中,弟子们致祭如仪,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一一领受飨餮自如。

  门人弟子们祭毕,各方信徒排定日期依次悼祭,并上供养,直到元佑六年正月初一日,经过四十多天,大家这才祭完。

  于是德普禅师对大家说:“明日雪霁便行。”

  此时,天上正在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到了次日清晨,雪飘忽然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悟道的禅师,有一些言行生活,给人一种游戏人间的感觉,其实,禅者岂单游戏人间,连生死之间都在游戏。

  在禅者眼中,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生和死,不是两回事,生死乃一如也;因为既然有生,怎能无死?要紧的是超越生死,不受生死轮回,如德普禅师,不但预知生死,而且在生死中,留下这一段美谈,其不勘破生死而何?

十后悔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佛道不修死后悔;

  这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里种后悔?”

  学僧摸摸头脑,无可奈何地说道:“老师!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人的恶习,往往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假如能慎于始,就不会事后懊悔了。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总是果报现前时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即不后悔了。

  对好事,太多的否定,当然就会后悔;假如对好事肯定,对坏事否定,那就不会后悔了。

十事开示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才能进入禅道?”

  寂室禅师回答道:“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学僧又问道:“参禅不参禅有什么不同?”

  寂室禅师道:“生死路头君自看,活人全在死人中。”

  学僧再问道:“学禅究有何益?”

  寂室禅师道:“勿嫌冷淡无滋味,一饱能消万劫灾。”

  学僧听后,对参禅生大信心,一日领学者数十人,跪求寂室禅师开示大众参禅法要,禅师因见大众心诚,故即以十事开示大众道:

  “学禅者应注意如下十事:

  一者、须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须臾不可忘失正念

  二者、须于行住坐卧,检束身心,任何时刻不犯律仪。

  三者、须能不执空见,不夸自我,精进勇敢勿堕邪战。

  四者、须摄六根正念,语默动静,远离妄想抛开烦恼。

  五者、须有求道热忱,灵明不昧,魔外窟中施于教化

  六者、须能废寝忘食,壁立万仞,竖起脊梁勇往向前。

  七者、须究西来佛意,念佛是谁,哪里个是我本来面目。

  八者、须参话头禅心,工夫绵密,不求速成任重道远。

  九者、须要宁不发明,虽经万劫,不生二念绍隆如来。

  十者、须能不退大心,洞然菩提,兴隆佛法续佛慧命。

  以上十事,诸仁者不知能会也?”

  众学僧听后,欢喜踊跃,无不誓愿奉行。

  寂室禅师的十事开示,岂止参禅者的座右铭,即任何修行均当如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