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紫阳师曰,炼气者,炼元气,非呼吸之气。然则元气恶乎在耶?曰∶元者混于杳冥恍惚之中,而实不离于呼吸之气者也。朱紫阳曰∶天地只是一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唯这一个呼吸,呼是阳,吸是阴。玄同子曰∶呼乃气之出,故属冬至之后,大则为天地一岁之呼吸,是以仙家千绪万端,譬喻不过呼吸二字而已。问∶人身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而经言调真息,又言胎息,果呼吸之息欤?
曰∶人身一日,一万三千五百呼,一万三千五百吸,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丹经》曰∶天地呼吸于内,故长久。人能效天地呼吸于内,亦可与天地同其长久。但常人之息以喉,则元气亦随之而出耳。
且以调息之法言之,盖调久则神愈凝,气愈微,久之又久,则鼻息全无呼吸,止有微息在脐上往来,与婴儿在母腹中一般,所以谓之胎息。乃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有作为也。然此要在忘机绝念做工夫,故曰∶心定则息自调,静久则息自定。修炼至于胎息,而后气归元海。气归元海而寿无穷矣。世有教人抑息者,抑则勉强以制之,非自然之妙也。《丹经》曰,服气不伏气,伏气非服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盖服者如鱼吞水,入者即出,不能存也;伏者如猫捕鼠,使气不走泄,结而成丹即含光,所谓内气不出,外气不入也。或又问∶紫阳师云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之神。二者果有异乎?曰∶心也,性也,神也,一也。以其禀受于天,一点灵明谓之元神;后来为情识所移,则此 没于其中,遂成思虑之神。其实元神浑浑沦沦,不亏不欠。人能回光返照,去其情识,则此思虑者,莫非元神之妙用矣。或曰∶精气神之在人也,均谓之宝,均所当重也。然紫阳师以神为君,以精为主。夫人之有身,动静语默,皆此气为之运用,是故气聚成形,气散则绝命,气独非人之本乎?曰∶精神固非二物,神气原不相离,三者一以贯之者也。而元精、元气、元神主宰于其间,自然相生而不穷耳。故紫阳师云∶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是以元精炼交感精,以元气炼呼吸气,以元神炼思虑神,二物混成,与道合真,自然元精固而交感之精不漏,元气住而呼吸之气不出,元神全而思虑之神不起。修丹者,修此三者,故全也。
《奇经八脉考》是中医上的经脉专书,共一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78年。本书论述奇经八脉,考证历代有关文献,对每条奇经的循行和病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奇经八脉的重要著作。
《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2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伤寒论原文
《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袁枚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烹饪学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该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
暂无简介。
暂无简介。
暂无简介。
暂无简介。
神农本草经合注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