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宗三
十六年春正月己卯,如混同江。
二月庚申,如鱼儿泺。辛酉,禁群臣遇宴乐奏请私事。诏世选之官,从各部旧择材能者用之。
三月丁亥,如黑水泺。癸巳,遣使审决双州囚。壬寅,大雪。
夏四月乙巳朔,皇太后不豫,上驰往视疾。丙午,皇太后愈,复如黑水泺。丁卯,肆赦。
六月戊申,清暑永安山。丁巳,阻卜大王屯秃古斯来朝,献方物。戊午,诏士庶言事。
秋七月辛卯,幸庆州。自是月至于九月,日射猎于楚不沟霞列、系轮、石塔诸山。
冬十月辛亥,幸中京谒祖庙。丙辰,定公主行妇礼於舅姑仪。庚午,铁骊仙门来朝,以始入贡,加右监门卫大将军。
十一月戊寅,祠木叶山。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壬辰,禁漏泄宫中事。
十二月辛丑朔,女直遣使来贡。辛亥,谒太祖庙,观太宗收晋图。癸丑,问安皇太后。乙卯,以太后愈,杂犯死罪减一等论,徒以下免。庚申,南府宰相杜防、韩绍荣奏事有误,各以大杖决之。出防为武定军节度使。壬戌,高丽遣使来贡。
十七年春正月丁亥,如春水。
闰月癸丑,射虎于候里吉。
二月辛巳,振瑶稳、嘲稳部。是月,诏士庶言国家利便,不得及己事;奴婢所见,许白其主,不得自陈。夏国王李元昊薨,其子谅祚遣使来告,即遣永兴宫使耶律里、右护卫太保耶律兴老、将作少监王全慰奠。
三月癸卯,以同知南京留守事萧塔烈葛为左夷离毕,知右夷离毕事唐古为右夷离毕。丙午,夏国李谅祚遣使上其父元昊遗物。丁卯,铁不得国使来,乞以本部军助攻夏国,不许。
夏四月辛未,武定军节度使杜防复为南府宰相。丙子,高丽遣使来贡。甲申,蒲卢毛朵部大王蒲辇以造舟人来献。
六月庚辰,阻卜献马、驼二万。辛卯,长白山太师柴葛、回跋部太师撒剌都来贡方物。
秋七月丁未,于越摩梅欲之子不葛一及婆离八部夷离虎挱等内附。甲寅,录囚,减杂犯死罪。
八月丙戌,复南京贫户租税。戊子,以殿前都点检耶律义先为行军都部署,忠顺军节度使夏行美副部署,东北面详稳耶律术者为监军,伐蒲奴里酋陶得里。
冬十月甲申,南院大王耶律韩八薨。甲午,驻跸独卢金。
十一月乙未朔,遣使括马。丁巳,赐皇太弟重元金券。封皇子和鲁斡为越王,阿琏许王,忠顺军节度使谢家奴陈王,西京留守贴不汉王,惕隐旅坟辽西郡王,行宫都部署别古得柳城郡王,奉陵军节度使侯古饶乐郡王,安定郡王涅鲁古进封楚王。
十八年春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戊戌,留夏国贺正使不遣。己亥,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以伐夏告宋。辛丑,录囚。丙午,如鸳鸯泺。丙辰,猎霸特山。耶律义先奏蒲奴里捷。
二月庚辰,幸燕赵国王洪基帐视疾。乙酉,耶律义先等执陶得里以献。
三月乙巳,高昌国遣使来贡。壬子,以洪基疾愈,赦杂犯死罪以下。丁巳,乌古遣使送款。
夏四月癸酉,以南府宰相耶律高十为南京统军使。
五月甲辰,五国酋长各率其部来附。庚戌,回跋部长兀迭台扎等来朝。戊午,五国节度使耶律仙童以降乌古叛人,授左监门卫上将军。
六月壬戌朔,以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副之。乙丑,录囚。丙寅,行十二神礼。己巳,宋以辽师伐夏,遣钱逸致赆礼。庚辰,阻卜来贡马、驼、珍玩。辛巳,夏国使来贡,留之不遣。丁亥,行再生礼。
秋七月戊戌,亲征。
八月辛酉朔,渡河。夏人遁,乃还。
九月丁未,萧惠等为夏人所败。
冬十月,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阻卜诸军至贺兰山,获李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属,遇夏人三千来战,殪之;乌古敌烈部都详稳萧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死焉。
十二月戊寅,庆陵林木火。己卯,录囚。有弟从兄为强盗者,兄弟俱无子,特原其弟。
十九年春正月庚寅,僧惠鉴加检校太尉。庚子,耶律敌鲁古复封漆水郡王,诸将校及阻卜等部酋长各进爵有差。赠萧慈氏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丑,遣使问罪于夏国。壬寅,如鱼儿泺。
二月丁亥,夏将普、猥货、乙灵纪等来攻金肃城,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等破之。普被创遁去,杀猥货、乙灵纪。
三月戊戌,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与夏战于三角川,败之。癸卯,命西南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宜新、林牙萧撒抹等帅师伐夏,以行宫都部署别古得监战。甲辰,遣同知北院枢密使萧革按军边城,以为声援。己酉,驻跸息鸡淀。丙辰,幸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驸马都尉萧胡睹帐视疾。
夏四月丙寅,如鱼儿泺。壬申,蒲卢毛朵部惕隐信笃来贡。甲申,高丽遣使来贡。
五月己丑,如叙陉。癸巳,萧蒲奴等入夏境,不与敌遇,纵军俘掠而还。丁酉,夏国普来降。己亥,远夷拨思母部遣使来贡。
六月丙辰朔,置倒塌岭都监。丙寅,谒庆陵。庚午,幸庆州,谒大安殿。壬申,诏医卜、屠贩、奴隶及倍父母或犯事逃亡者,不得举进士。回跋、曷苏馆、蒲卢毛朵部各遣使贡马。甲戌,宋遣使来贺伐夏捷,高丽使俱至。辛巳,御金銮殿试进士。
秋七月壬辰,驻跸括里蒲碗。癸巳,以燕赵国王洪基领北南枢密院。乙未,阻卜长豁得剌弟斡得来朝,加太尉遣之。戊戌,录囚。戊申,以左夷离毕萧唐古为北院枢密副使。壬子,猎候里吉。
八月丁卯,阻卜酋长喘只葛拨里斯来朝。
九月壬寅,夏人侵边,敌鲁古遣六院军将海里击败之。
冬十月庚午,还上京。辛未,夏国王李谅祚母遣使乞依旧称藩。使还,诏谕别遣信臣诣阙,当徐思之。壬申,释临潢府役徒。甲戌,如中会川。
十一月甲午,阻卜酋长豁得剌遣使来贡。庚戌,录囚。壬子,出南府宰相韩知白为武定军节度使,枢密副使杨绩长宁军节度使,翰林学士王纲泽州刺史,张宥徽州刺史,知制诰周白海北州刺史。
闰月乙卯,以汉王贴不为中京留守。辛未,以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革为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封宋王。
十二月丁亥,北府宰相、赵王萧孝友出为东京留守,东京留守萧塔列葛为北府宰相,南院枢密使、潞王查葛为南院大王。庚戌,韩国王萧惠徙封魏王,致仕。壬子,夏国李谅祚遣使上表,乞依旧臣属。
二十年春正月戊戌,驻跸混同江。
二月甲申,遣前北院都监萧友括等使夏国,索项叛户。己丑,如苍耳泺。甲辰,吐蕃遣使来贡。
三月壬子朔,幸黑水。
夏五月癸丑,萧友括等使夏还,李谅祚母表乞如项权进马、驼、牛、羊等物。己巳,夏国遣使求唐隆镇及乞罢所建城邑,以诏答之。
六月丙戌,诏以所获李元昊妻及前後所俘夏人,安置苏州。以伐夏所获物遣使遗宋。
秋七月,如秋山。
九月,诏更定条制。驻跸中会川。
冬十月己卯朔,括诸道军籍。
十一月庚申,以惕隐都监萧谟鲁为左夷离毕。甲子,命东京留守司总领户部、内省事。丁卯,罢中丞记录职官过犯,令承旨总之。
十二月乙酉,以皇太后行再生礼,肆赦。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亥,如混同江。
二月,如鱼儿泺。
夏四月癸未,以国舅详稳萧阿剌为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
六月丙子,驻跸永安山。
秋七月甲辰朔,召北府宰相萧塔烈葛、南府宰相汉王贴不、南院枢密使萧革、知北院枢密使事仁先等,赐坐,论古今治道。戊申,祀天地。己酉,诏北、南枢密院,日再奏事。壬子,追尊太祖之祖为简献皇帝,庙号玄祖,祖妣为简献皇后;太祖之考为宣简皇帝,庙号德祖,妣为宣简皇后。追封太祖伯父夷离岩木为蜀国王,于越释鲁为隋国王。以燕赵国王洪基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赐诏谕之。癸亥,近侍小底卢宝伪学御画,免死,配役终身。甲子,如秋山。戊辰,谒庆陵。以南院枢密使萧革为北院枢密使,封吴王。辛未,如庆州。壬申,追封太祖弟寅底石为许国王。
八月戊子,太尉乌者薨,诏配享圣宗庙。九月乙卯,平州进白兔。己未,谒怀陵。庚申,追上嗣圣皇帝、天顺皇帝尊,及更彰德皇后曰靖安。癸亥,齐天皇后曰仁德皇后。甲子,谒祖陵。增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更贞烈皇后曰淳钦,恭顺皇帝曰章肃,后萧氏曰和敬。
冬十月戊寅,驻跸中会川。丁亥,夏国李谅祚遣使乞弛边备,即遣萧友括奉诏谕之。戊子,幸显、懿二州。甲午,辽兴军节度使萧虚烈封郑王,南院大王、潞王查葛为南院枢密使,进封越国王。戊戌,射虎于南撒葛柏。辛丑,谒乾陵。
十一月壬寅朔,增文献皇帝为文献钦义皇帝,及二后曰端顺,曰柔贞。复更世宗孝烈皇后为怀节。丁未,增孝成皇帝曰孝成康靖皇帝,更圣神宣献皇后为睿智。甲子,次中会川。回鹘阿萨兰遣使贡名马、文豹。丙寅,录囚。
十二月戊戌,以北府宰相塔烈葛为南京统军使,郑王虚烈北府宰相,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义先惕隐。释役徒限年者。
二十二年春正月乙巳,如混同江。
二月丙子,回鹘阿萨兰为邻国所侵,遣使求援。庚辰,如春水。
三月癸亥,李谅祚以赐诏许降,遣使来谢。丙寅,如黑水泺。
夏四月戊子,猎鹤淀。
五月壬寅,诏内地州县植果。
六月壬申,驻跸胡吕山。癸未,高丽遣使来贡。
秋七月己酉,阻卜大王屯秃古斯率诸部长献马、驼。庚申,如黑岭。
闰月庚午,乌古来贡。癸巳,长春州置钱帛司。
九月壬辰,夏国李谅祚遣使进降表。甲午,遣南面林牙高家奴等奉诏抚谕。
冬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辛卯,诏诸职事官以礼受代及以罪去者置籍,岁申枢密院。
十二月丙申朔,诏回鹘部副使以契丹人充。庚子,应圣节,曲赦徒以下罪。壬子,诏大臣曰:「朕与宋主约为兄弟,欢好岁久,欲见其绘像,可谕来使。」
二十三年春正月己巳,如混同江。癸酉,猎双子淀。戊子,夏国遣使贡方物。壬辰,如春水。甲午,猎盘直坡。
三月丁亥,幸皇太弟重元帐。
夏四月癸卯,高丽遣使来贡。癸丑,猎合只忽里。
五月己巳,李谅祚乞进马、驼,诏岁贡之。庚寅,驻跸永安山。壬辰,夏国遣使来贡。
六月丙申,如庆州。己亥,谒庆陵。壬寅,高丽王徽请官其子,诏加检校太尉。辛亥,吐蕃遣使来贡。
秋七月己巳,夏国李谅祚遣使来求婚。甲戌,如秋山。己卯,诏八房族巾帻。
九月庚寅,猎,遇三虎,纵犬获之。
冬十月丁酉,驻跸中京。戊戌,幸新建秘书监。辛丑,有事于祖庙。癸丑,以开泰寺铸银佛像,曲赦在京囚。丙辰,李谅祚遣使进誓表。
十一月乙丑,阻卜部长来贡。壬申,帝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静贞纯懿和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大赦。内外官进级有差。癸未,录囚。甲申,群臣上皇帝尊号曰钦天奉道世兴历武定文成圣神仁孝皇帝,册皇后萧氏曰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
十二月丙申,如中会川。
二十四年春正月癸亥,如混同江。戊辰,朝皇太后。辛巳,宋遣使来贺,馈驯象。
二月己丑朔,召宋使钓鱼、赋诗。癸巳,如长春河。甲寅,夏国遣使来贺。
三月癸亥,皇太弟重元生子,曲赦行在及长春、镇北二州徒以下罪。
夏五月,驻跸南崖。
秋七月壬午,如秋山。次南崖之北峪,不豫。
八月丁亥,疾大渐,召燕赵国王洪基,谕以治国之要。戊子,大赦,纵五坊鹰鹘,焚钩鱼之具。己丑,帝崩于行宫,年四十。遗诏燕赵国王洪基嗣位。清宁元年十月庚子,上尊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
赞曰:兴宗即位年十有六矣,不能先尊母后而尊其母,以致临朝专政,贼杀不辜,又不能以礼几谏,使齐天死於弑逆,有亏王者之孝,惜哉!若夫大行在殡,饮酒博鞠,叠见简书。及其谒遗像而哀恸,受宋吊而衰,所为若出二人。何为其然欤?至於感富弼之言而申南宋之好,许谅祚之盟而罢西夏之兵,边鄙不耸,政治内修,亲策进士,大修条制,下至士庶,得陈便宜,则求治之志切矣。于时左右大臣,曾不闻一贤之进,一事之谏,欲庶几古帝王之风,其可得乎?虽然,圣宗而下,可谓贤君矣。
※校勘记
一:东北面详稳耶律术者为监军按卷九一萧术哲传:「蒲奴里酋长陶得里叛,术哲为统军都监,从都统耶律义先讨之。」此耶律术者应是萧术哲。
二:行宫都部署别古得别古得,皇子表作别古特,「行宫都部署」前有「契丹」二字。
三:宋遣钱逸致赆礼钱逸,长编作钱明逸,宋史三一七有传。此避穆宗耶律明名改。
四:八月辛酉朔朔字,据朔考补。
五:南院大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封宋王按卷九六本传,仁先於重熙间由北院大王迁北院枢密使,封吴王,清宁末始进封宋王。
六:查葛进封越国王越国,按下文清宁二年十一月作赵国。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