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纪中
清泰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即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应州、曹州诸陵,望差本州府长官朝拜。《五代会要》载宗正寺原奏云:北京永兴、长宁、建极三陵,应州遂、衍、奕三陵,准曹州温陵例,下本州府官朝拜。雍、坤、和、徽四陵,差太常宗正卿朝拜。」从之。己酉,北京奏,光禄卿致仕周元豹卒。庚申,鄴都进天王甲。帝在籓时,有相士言帝如毗沙天王,帝知之,窃喜。及即位,选军士之魁伟者,被以天王甲,俾居宿卫,因诏诸道造此甲而进之。三司奏,添征蚕盐钱及增曲价。先是曲斤八十文,增至一百五十文。乙丑,云州节度使张温移镇晋州,以西京留守安重霸为云州节度使。
二月庚午,定州节度使王从温移镇兗州;振武军节度使杨檀移镇定州,兼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甲戌,以定州节度使李周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以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充汴州节度使;皇子镇州节度使兼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左右街坊使重美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天雄军节度使,余如故。辛巳,以右谏议大夫卢损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张鹏为刑部侍郎。壬午,宁远军节度使马存加兼侍中,镇南军节度使马希振加兼中书令。诏顺义军节度使姚彦璋加兼侍中。己丑,宰臣卢文纪等上皇妣鲁国太夫人尊谥,曰宣宪皇太后,请择日册命。从之。
三月戊戌,故太子太保赵凤赠太傅。辛丑,以前汴州节度使赵延寿为许州节度使兼枢密使;以夏州行军司马李彝殷为本州节度使,兄彝超卒故也。癸卯,以静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安南都护钱元球为留守太保,余如故。丙午,以给事中赵光辅为右散骑常侍。戊申,皇妹魏国夫人石氏封晋国长公主,齐国公主赵氏封燕国长公主。己酉,有司上言:「宣宪皇后未及山陵,权于旧陵所建庙。」从之。辛亥,功德使奏:「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讲经科、表白科、文章应制科、持念科、禅科、声赞科,道士欲立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表白科、声赞科、焚修科,以试其能否。」从之。丙辰,以右龙武统军李德珫为泾州节度使。庚申,以镇州节度使、知军府事董温琪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壬戌,以左右彰圣都指挥使、富州刺史安审琦领楚州顺化军节度使,军职如故。审琦受闵帝命西征,至凤翔而降,故有是命。
是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言事,其略曰:「朝廷任人,率多滥进,称武士者,不闲计策,虽被坚执锐,战则弃甲,穷则背军;称文士者,鲜有艺能,多无士行,问策谋则杜口,作文字则倩人。所谓虚设具员,枉耗国力。逢陛下惟新之运,是文明革弊之秋,臣请应内外所管军人,凡胜衣甲者,请宣下本部大将一一考试武艺短长,权谋深浅。居下位有将才者便拔为大将,居上位无将略者移之下军。其东班臣僚,请内出策题,下中书令宰臣面试。如下位有大才者便拔居大位,处大位无大才者即移之下僚。」其疏大约如此。卢文纪等见其奏不悦,班行亦多愤悱,故谏官刘涛、杨昭俭等上疏,请出在德疏,辨可否宣行,中书覆奏亦驳其错误。帝召学士马裔孙谓曰:「史在德语太凶,其实难容。朕初临天下,须开言路,若朝士以言获罪,谁敢言者!尔代朕作诏,勿加在德之罪。」诏曰:
左补阙刘涛等奏,太常丞史在德所上章疏,中书门下驳奏,未奉宣谕,乞特施行,分明黜陟。
朕常览贞观故事,见太宗之治理,以贞观升平之运;太宗明圣之君,野无遗贤,朝无阙政,尽善尽美,无得而名。而陕县丞皇甫德参辄上封章,恣行讪谤,人臣无礼,罪不容诛,赖文贞之弥缝,恕德参之狂瞽。魏征奏太宗曰:「陛下思闻得失,只可恣其所陈,若所言不中,亦何损于国家。」朕每思之,诚要言也。遂得下情上达,德盛业隆,太宗之道弥光,文贞之节斯著。朕惟寡昧,获奉宗祧,业业兢兢,惧不克荷,思欲率循古道,简拔时材。怀忠抱直之人,虚心渴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史在德近所献陈,诚无避忌,中书以文字纰缪,比类僭差,改易人名,触犯庙讳,请归宪法,以示戒惩。盖以中书既委参详,合尽事理,朕缵承前绪,诱劝将来。多言数穷,虽圣祖之所戒,千虑一得,冀愚者之可从。因览文贞之言,遂宽在德之罪,已令停寝,不遣宣行。
刘涛等官列谏垣,宜陈谠议,请定短长之理,以行黜陟之文。昔魏征则请赏德参,今涛等请黜在德,事同言异,何相远哉!将议允俞,恐亏开纳。方朝廷粗理,俊乂毕臻,留一在德不足为多,去一在德未足为少,苟可惩劝,朕何忧焉!但缘情在倾输,理难黜责,涛等敷奏,朕亦优容,宜体含宏,勉思竭进,凡百在下,悉听朕言。
夏四月辛巳,宰臣判三司张延朗奏:「州县官征科条格,其令录在任征科,依限了绝,一年加阶,两年与试衔,三年皆及限了绝,与服色。摄任者一年内了绝,仍摄,二年三年内皆及限,与真命。其主簿同县令条。本判官一年加阶,二年改试衔,三年转官。本曹官省限内了绝,与试衔。诸节级三年内并了绝者,与赏钱三十贯。其责罚依天成四年五月五日敕施行。」从之。癸未,御史中丞卢损等进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编为三十卷。其不中选者,各令所司封闭,不得行用。诏其新编敕如可施行,付御史台颁行。以宰相卢文纪兼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姚顗加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张延朗兼集贤殿大学士。以枢密使韩昭允为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乙酉,以前武胜军节度使张万进为鄜州节度使。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刘延皓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以司天监耿瑗为太府卿;以伪蜀右卫上将军胡杲通为司天监;以宣徽北院使房暠为左卫上将军,充宣徽南院使;以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左领军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五月丙申,新州、振武奏,契丹寇境。乙巳,诏:「天下见禁囚徒,自五月十二日以前,除十恶五逆、放火烧舍、持仗杀人、官典犯赃、伪行印信、合造毒药并见欠省钱外,罪无轻重,一切释放。」庚戌,诏不得贡奉宝装龙凤雕镂刺作组织之物。中书奏:「准敕,凡庙讳但回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在减少点画。今定州节度使杨檀、檀州、金坛等名,酌情制宜,并请改之。其表章文案偏旁字阙点画,凡臣僚名涉偏旁,亦请改名。」诏曰:「偏旁文字,音韵悬殊,止避正呼,不宜全改。杨檀赐名光远,余依旧。」甲寅,以户部侍郎杨凝式为秘书监,以尚书礼部侍郎,卢导为尚书右丞,以尚书右丞郑韬光为尚书左丞。丙辰,以端明殿学士李专美为兵部侍郎,以端明殿学士李崧为户部侍郎,以翰林学士马裔孙为礼部侍郎,以礼部郎中、充枢密院直学士品琦为给事中,并充职如故。太子少保致仕任圜赠尚书右仆射,以顺化军节度使兼彰圣都指挥使、北面行营排阵使安审琦为邢州节度使。庚申,以兵部尚书李铃为太常卿,以礼部尚书王权为户部尚书,以太常卿李怿为礼部尚书。癸亥,以六军诸卫判官、给事中张允为右散骑常侍。
六月甲子朔,新州上言,契丹入寇。乙丑,有司上言,宣宪皇太后陵请以顺从为名,从之。振武奏,契丹二万骑在黑榆林。丁卯,以太子少保致仕硃汉宾卒废朝。壬申,命史官修撰明宗实录。契丹寇应州。以新州节度使杨汉宾为同州节度使,以前晋州节度使翟璋为新州节度使。庚辰,北面招讨使赵德钧奏,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定州节度使杨光远,行营排阵使、邢州节度使安审琦帅本军至易州,见进军追袭契丹次。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奏,边军乏刍粮,其安重荣巡边兵士欲移振武就粮。从之。寻又奏,怀、孟租税,请指挥于忻、代州输纳。朝廷以边储不给,诏河东户民积粟处,量事抄借,仍于镇州支绢五万匹,送河东充博采之直。是月,北面转运副使刘福配镇州百姓车子一千五百乘,运粮至代州。时水旱民饥,河北诸州困于飞挽,逃溃者甚众,军前使者继至,督促粮运,由是生灵咨怨。辛巳,诏诸州府署医博士。丙戌,以前许州节度使李从昶为右龙武统军,以前彰国军节度使沙彦珣为右神武统军。
秋七月丙申,石敬瑭奏,斩挟马都指挥使李晖等三十六人,以谋乱故也。时敬瑭以兵屯忻州,一日,军士喧噪,遽呼万岁,乃斩挟晖等以止之。《契丹国志》:契丹屡攻北边,时石敬瑭将大兵屯忻州,潞王遣使赐军士夏衣,传诏抚谕,军士呼万岁者数四。敬瑭惧,幕僚段希尧请诛其倡者,敬瑭命刘知远斩三十六人以殉。潞王闻,益疑之。御史中丞卢损奏:「准天成二年七月敕,每月首、十五日入阁,罢五日起居。臣以为中旬排仗,有劳圣躬,请只以月首入阁,五日起居依旧。又准天成三年五月、长兴二年七月敕,许诸州节度使带使相岁荐僚属五人,余荐三人,防御、团练使荐二人,今乞行厘革。又长兴二年八月敕,州县佐官差充马步判官,仍同一任,乞行止绝,依旧衙前选补。」诏曰:「今后籓臣带使相许荐三人,余荐二人,直属京防御、团练使荐一人,余并从之。」丁酉,回纥可汗仁美遣使贡方物。西京弓弩指挥使任汉权奏,六月二十一日与川军战于金州之汉阴,王师不利,其部下兵士除伤痍外,已至凤翔。先是,盩啡镇将刘赟引军入川界,为蜀将全师郁所败。金州都监崔处讷重伤,诸州屯兵溃散。金州防御使马全节收合州兵,固守获全。以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军节度使。甲辰,以右神武统军沙彦珣权知云州。乙巳,以徐州节度使张敬达充北面行营副总管。时契丹入边,石敬瑭屡请益兵,朝廷军士多在北鄙,俄闻忻州诸军呼噪,帝不悦,乃命敬达为北军之副,以减敬瑭之权也。丁巳,宰臣卢文纪等上疏,其略曰:
臣近蒙召对,面奉天旨:「凡军国庶事,利害可否,卿等合尽言者。」臣等谬处台衡,奉行制敕,但缘事理,互有区分,军戎不在于职司,钱谷非关于局分,苟陈异见,即类侵官。况才不济时,职非经远,因五日起居之例,于两班旅见之时,略获对扬,兼承顾问。卫士周环于阶陛,庶臣罗列于殿庭,四面聚观,十手所指,臣等苟欲各伸愚短,此时安敢敷陈。韩非昔惧于说难,孟子亦忧于言责。臣窃奉本朝故事,肃宗初平寇难,再复寰瀛,颇经涉于艰难,尤勤劳于委任。每正衙奏事,则泛咨访于群臣;及便殿询谋,则独对扬于四辅。自上元年后,于长安东内置延英殿,宰臣如有奏议,圣旨或有特宣,皆于前一日上闻。对御之时,只奉冕旒,旁无侍卫。献可替否,得曲尽于讨论:舍短从长,故无虞于漏泄。君臣之际,情理坦然。伏望圣慈,俯循故事,或有事关军国,谋系否臧,未果决于圣怀,要询访于臣辈,则请依延英故事,前一日传宣。或臣等有所听闻,切关利害,难形文字,须面敷扬,臣等亦依故事,前一日请开延英。当君臣奏议之时,只请机要臣僚侍立左右。兼乞稍霁威严,恕臣荒拙,虽乏鹰鹯之效,庶尽葵藿之心。
诏曰:「卿等济代英才,镇时硕德,或缔构于兴王之日,或经纶于缵圣之时,盐梅之任俱崇药石之言并切,请复延英之制,以伸议政之规。而况列圣遗芳,皇朝盛事,载详征引,良切叹嘉。恭惟五日起居,先皇垂范,俟百僚之俱退,召四辅以独升,接以温颜,询其理道,计此时作事之意,亦昔日延英之流。朕叨获嗣承,切思遵守,将成其美,不爽兼行。其五日起居,仍令仍旧,寻常公事,亦可便举奏闻。或事属机宜,理当秘密,量事紧慢,不限隔日,及当日便可于阁门祗候,具榜子奏闻。请面敷扬,即当尽屏侍臣,端居便殿,伫闻高议,以慰虚怀。朕或要见卿时,亦令当时宣召,但能务致理之实,何必拘延英之名。有事足可以讨论,有言足可以陈述,宜以沃心为务,勿以逆耳为虞。勉罄谋猷,以裨寡昧。」帝性仁恕,听纳不倦,尝因朝会谓卢文纪等曰:「朕在籓时,人说唐代为人主端拱而天下治,盖以外恃将校,内倚谋臣,故端拱而事办。朕荷先朝鸿业,卿等先朝旧臣,每一相见,除承奉外,略无社稷大计一言相救,坐视朕之寡昧,其如宗社何!」文纪等引咎致谢,因奏延英故事,故有是诏。
八月庚午,滑州节度使高允韬卒。壬申,以右卫上将军王景戡为左卫上将军,以右神武统军娄继英为右卫上将军。己卯,以西上阁门使、行少府少监兼通事舍人苏继颜为司农卿,职如故。辛巳,以权知云州、右神武统军沙彦珣为云州节度使。鄴都杀人贼陈延嗣并母、妹、妻等并弃市。延嗣父子相承,与其妹、妻于诸州郡诱人杀之,而夺其财,前后被杀者数百人,至是事泄而诛之。癸未,以前潞州行军司马陈元为将作监,以元善医,故有是命。丁亥,以洺州团练使李彦舜为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太原奏,达靼部族于灵邱安置。己丑,以太子少保致仕戴思远卒废朝。庚寅,以前兗州节度使杨汉章为左神武统军,以前邢州节度使康思立为右神武统军。潞州奏,前云州节度使安重霸卒。
九月己亥,以河阳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从进为襄州节度使;以襄州节度使赵在礼为宋州节度使。癸卯,以忠正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宋审虔为河阳节度使,典军如故。己酉,礼部贡院奏:「进士请夜试,童子依旧表荐,重置明算道举。举人落第后,别取文解。五科试纸,不用中书印,用本司印。」并从之。以宣徽南院使房暠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以宣徽北院使、充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宣徽南院使,充枢密副使。丙辰,以左仆射李愚卒废朝。
冬十月丁卯,幸崇道宫、甘泉亭。己巳,以左卫上将军李顷为左领军上将军。北面行营总管石敬瑭奏,自代州归镇。庚午,以晋州节度使张温卒废朝。甲戌,幸赵延寿、张延朗第。丁丑,以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李专美为秘书监,充宣徽北院使。庚寅,以左谏议大夫唐汭为左散骑常侍。
十一月庚子,以左骁卫上将军郝琼为左金吾上将军,以光禄卿王玟为太子宾客。以徐州节度使张敬达为晋州节度使,依前充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兵马副总管。丁未,以秘书少监丁济为太子詹事。乙卯,以前金州防御使马全节为沧州留后。《通鉴》:刘延朗欲除全节绛州刺史,群议沸腾。帝闻之,以为横海留后。渤海国遣使朝贡。
十二月戊辰,禁用铅钱。壬申,以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充枢密使韩昭允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充河中节度使。甲戌,以宗正少卿李延祚为将作监致仕。丁丑,故武安军州节度使、累赠太傅刘建峰赠太尉,从湖南之请也。戊寅,太常奏:「来年正月一日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依礼大祠不朝。」诏曰:「祀事在质明前,仪仗在日出后,事不相妨,宜依常年受朝。」壬午,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程遂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崔棁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凝为工部侍朗,并依前充职。乙酉,以前秘书监杨凝式为兵部侍郎。己丑,以前同州节度使冯道为司空,以尚书右仆射刘煦为左仆射,以太子少师卢质为右仆射,以兵部侍郎马缟兼国子祭酒。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