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白内障 保护肾脏 便秘 补脑 肠炎 痤疮 胆固醇 胆结石 低血糖 低血压 耳鸣 肺炎 风湿病 妇科病 腹泻 肝硬化 感冒 高血压 高血脂 更年期 骨质疏松 关节炎 冠心病 狐臭 黄褐斑 鸡眼 肩周炎 健脾 脚气 近视 颈椎病 抗癌 抗衰老 咳嗽 口臭 口腔溃疡 阑尾炎 老年痴呆 麻疹 脑梗塞 皮肤病 贫血 破伤风 前列腺 祛斑 祛痘 乳腺癌 乳腺炎 神经衰弱

夏秋季节防小儿感染性腹泻

腹泻 | 作者: [投稿]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夏秋季。在我国小儿腹泻位居第二,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监测我国小儿腹泻病每年有二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细菌,如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病毒,如轮状病毒。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易患肠道感染。夏季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容易繁殖,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轻型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有呕吐;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稀薄,水分多,伴有呕吐、拒食、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唇干燥,眼眶和前囟凹陷,哭时无泪、尿量减少。严重脱水时,患儿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差,口唇樱红,呼吸深快,以及出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脉搏细弱、少尿等休克症状。

  一旦孩子发生腹泻,父母千万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而应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对小儿腹泻的预防,总的原则是:家长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孩子病从口入。特别要注意以下的措施: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肠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腹泻的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乳母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

  2.按月龄合理添加辅食 从4个月开始逐步添加辅助食品,添加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从而在满足小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使小儿的胃肠逐渐适应。 避免夏季给小儿断奶,天气炎热容易影响小儿的胃肠功能,引发腹泻。

  3.注意饮食卫生 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餐具、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给小儿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鲜,夏天食品容易变质,最好给小儿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把食物储藏太长时间给小儿吃;不能给婴儿喝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果汁要现做现吃。给小儿喝的饮料要在正规商店购买。

  4.生活中注意手的卫生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充分注意手的卫生。父母在小儿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要给小儿勤洗手,保持小儿手的卫生。

  5.家长不可嚼饭喂孩子 避免用自己的嘴来试食物的温度,千万不要给孩子嚼饭,口对口给小儿喂食,这样容易把细菌传染给孩子。

  6.腹泻流行时更应注意 在腹泻病流行季节,尽量少接触其他孩子,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一定不要接触患有腹泻的孩子。要拒绝患腹泻病的孩子到家里串门,也不要带孩子到患有腹泻病孩子的家串门。

  7.妥善处理婴幼儿粪便 婴幼儿腹泻时的粪便,要及时地彻底干净地处理掉,以阻断再感染途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