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师传承

净宗法脉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净土宗祖师传承之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西元九○四-九七五年)

  永明大师,生于唐末,浙江临安府馀杭人,俗姓王。幼年岁时,一心归佛,日中一食,常诵《法华经》。年二十八,为地方税务官,常用官钱买鱼虾放生,事被知晓,经判斩首示众,钱文穆王遣人视之曰:「若悲惧则斩之,否则捨之。」师澹然无异色,乃免难。三十岁,弃官投四明翠岩令参禅师出家,后往天台山天峰柱下习定九旬,鸟于衣裓筑巢。有法眼宗文益嫡嗣德韶国师一见,深器重之,授以密旨,有所契悟。后于天台国清寺修法华忏,夜梦神人持戟入寺曰:「久积净业,方得入此中。」于是上智者大师禅院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一是「万善生净土」。拈七次皆得后者,遂决意专修净业。经三载,一日于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遂得无碍辩才。

  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受吴越王之请,复兴灵隐寺。次年,请住永明寺,日行一百八件佛事,礼十方佛菩萨,夜为鬼神施食,放生无数,持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常为七众授菩萨戒。时人尊为弥勒下生。大师发愿往生净土,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夜暮时又往他峰念佛行道,随从常数百人,清宵月明之夜,常闻螺贝天乐之声。王敬重感动,赐「智觉禅师」之号,并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从学者多至二千馀人。

  大师痛斥禅林的空腹高心,执理废事,乃撰著《万善同归集》,阐明见性成佛,亦得诵经,并且广作万善行门。又作〈参禅念佛四料简〉偈,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标明「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是最理想的修行方式。此即大师「禅净双修」的具体念佛思想,也是大师一生的一贯行持。永明大师提倡此「禅净双修」的风气,排除当时禅宗唯尚坐禅,而以义学为「著相」的偏见,后世诸大禅家,如天衣义怀、慧林宗本禅师皆有共鸣,元明以后更加盛行。至今,净土宗念佛者,仍多以此「禅净双修」方式念佛行道;而行禅者,亦不废诵经,能兼行万善,达事理双修之旨。大师影响的广大,于此可知。

  开宝三年(西元九七○年),大师奉诏于钱塘江月轮峰创建六和塔,高九级,五十馀丈,作为镇潮之用。又召集慈恩、贤首、天台三宗大德僧,辑录印度、中国圣贤二百人著作,广蒐博览,而成《宗镜录》一百卷。此书对当时各宗派之间的宗趣分歧,有调和的作用。当时高丽国王抄读《宗镜录》后,深受启发,乃派遣使臣航海东来,齎书执弟子礼。大师为随同来问道的学僧三十六人印可,法眼宗旨因而弘传高丽。

  开宝七年,入天台山传菩萨戒,求戒者约万馀人。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示疾,越二日,晨起焚香,趺坐而逝。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三。太平兴国元年(西元九七六年)建塔于大慈山,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

  永明大师不仅是禅宗(法眼宗)的一代禅师,更是提倡禅净双修的净土大师,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唯心诀》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警世》一卷,凡六十馀部。其治学、懿行可与天台智者大师媲美。其中《宗镜录》乃整理禅理的钜著,而《万善同归集》主张理事兼融、禅净双修,调合禅净二宗的法执,更促进了日后净土宗的盛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