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师传承

净宗法脉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净土宗祖师传承之八祖云栖莲池大师

八祖-云栖莲池大师(西元一五三二-一六一二年)

  莲池大师,明代杭州仁和人,俗姓沉。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居云栖山,故以「云栖袾宏」称之。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见称。受邻家老妪念佛影响,寄心净土,每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

  年二十七丧父,不久丧子,二十九岁丧偶,母强议再娶妻汤氏。年三十一又遭母丧,因而悲泣曰:「亲恩罔极,正吾报答时也。」至是,出家之志决矣。乃作「七笔勾谱诀」,投西山性天和尚出家,并就昭庆寺无尘和尚受具足戒。

  未久,游学四方,谒庐山辨融。融公谕勿贪名利,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后又参笑岩德宝,于辞别向东途中,听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作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十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閒事,魔佛空争是与非。」

  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年),入杭州云栖山,见山水幽寂,乃暂便居废寺中,勤修念佛三昧。环山四十多里,多虎患,岁伤不下数十人,居民苦之。大师乃发悲愿,为其诵经施食,虎患遂宁。又逢年岁亢旱,村民乞请大师祷雨,大师笑著说:「我但知念佛,无他术也。」大众坚请,大师乃持木鱼循田念佛,时雨随注,如足所及。民众大悦,相与荷薪建寺。大师于此教化,远近道俗云集,遂成一丛林道场。

  万曆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年),开法筵于杭州净慈寺,又兴戒坛,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菩萨戒疏发隐》等律学著作,以为兴律的典范;又制定《水陆仪文》及《瑜伽燄口法》以济幽冥;并于城内外建造放生池,撰〈戒杀放生文〉,此文影响后世甚巨,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力提倡「戒杀放生」的高僧。明朝慈圣太后尝赐大师「紫衣袈裟」。

  大师一生行持净土,并重戒、教、禅、施。唯大师于诸多思想中,乃博採众说,力弘净土,最能代表净土思想的著作是《阿弥陀经疏钞》。大师在书中几度强调「信、愿、行」三资粮,是往生净土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行的方面,首重「持名念佛」,以持名号乃达一心不乱、往生西方的最佳途径,将之判属为「正行」;另将三福行判为「助行」,以念佛为「万善具足、万行兼收」法门。大师将持名之法分为明持、默持、半明半默持及计数或不计数持四种。又依用心的深浅再分为事持及理持二门。事持,即忆念无间。闻佛名号,常忆常念,以心历缘,字字分明;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痴所乱,而得「事一心」。理持,即体究无间。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达其根源,体究至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而得「理一心」。

  另外,亦传承永明延寿大师的「禅净双修」行持法,创「禅净同归」之说。大师的理论根据是:「若念佛至一心不乱,达生体不可得,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炽然求往生,实不离此。」此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义,则与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殊途而同归。此论不仅融和禅净二宗长久以来的互斥,更达到「透禅融净」、「二宗平等」的境界。此说使净土宗凌驾在诸宗之上,而居于主流。

  莲池大师于晚年示现微疾。临行前一晚,端身正坐于堂内,对大众说:「明日即将远行!」书「三可惜」、「十可叹」警众,叮咛大众:「老实念佛,毋坏我规矩。」言讫,面西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世称云栖和尚、莲池大师,与紫柏、憨山、蕅益,并称明代四大高僧。大师一生重视经教,著作甚丰,除上述所列,尚有《缁门崇行录》、《竹窗随笔》、《答净土四十八问》、《往生集》等,后由王宇春集录为《云栖法彙》三十四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