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师传承

净宗法脉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净土宗祖师传承之九祖蕅益智旭大师

九祖——蕅益智旭大师(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

  智旭大师,明代江苏木渎人。字蕅益,号八不道人。俗姓锺,因父持大悲咒,梦大士而得。少好儒学,尝撰闢佛论数十篇,誓灭释老。年十七,偶读云栖大师《自知录》、《竹窗随笔》,始恍然醒悟,乃焚燬前书,归投佛教。年二十,读诵《地藏经》,发出世之志。

  年二十四,一月之间,梦憨山大师三次。时憨山大师居曹溪,不得从,乃依其弟子雪岭峻法师剃度。不久于云栖寺听古德法师讲唯识,疑与《楞严经》宗旨不同,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和会」之答,不解其意,于是前往径山坐禅,用心参究而悟,方知「性」、「相」二宗本无矛盾。

  年二十八病笃,深刻体会平日最得力的参禅工夫全用不上手,改以专意念佛,求生净土。年三十一,入灵峰山。年三十五,建白湖寺,弘扬天台教学,并讲经注论。后又游历四方。大师一生行持甚广,综学唯识、天台、华严、禅、律,重经注论,持戒、参禅,礼忏、持咒,讲学、著述,无一不精。实践法门仍以净土为主。师一生常为重病所困,年四十七,唯念念求生西方,专志于净土。

  师之净土念佛法门,与八祖云栖大师相同,是以《阿弥陀经》的持名念佛为主。师以发菩提心为善根,为亲因,种种施、戒、禅等为助道。而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一一声中即具无量善根福德,不必更涉观想参究之行。撰有《阿弥陀经要解》云:「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此论与云栖大师一致。

  承袭于莲池大师的思想,师将持名之法分「事持」与「理持」。「事持」,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是信彼西方弥陀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的万德洪名,为繫心的对境,令不暂忘。又将一心分为「事」、「理」二门,所谓「事一心」,即不论「事持」或「理持」,持至烦恼伏除,乃至「见」、「思」皆尽,则能感应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凡圣同居」及「方便有馀」两种净土。而「理一心」,则不论事持或理持,能持至心开,见「本性佛」即是。其心不再起「生死」、「涅槃」的颠倒见,即得往生「实报庄严」和「常寂光」两净土。

  永曆八年夏,大师卧病灵峰时,将所撰《阿弥陀经要解》及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唐朝飞锡禅师的《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十部有关净土的重要著作,编辑为《净土十要》,成为净土行者必读之书。病癒后,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十月再发病,嘱荼毗后,骨灰和麵,分施禽鱼,以结西方缘。又作〈发愿文〉、〈求生净土偈〉。永曆九年五月,趺坐禅床,向西举手而逝。世寿五十七,僧腊三十四。往生后三年启龛,见遗体髮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众不忍从其遗命,奉之于骨塔。

  大师一生综通儒学,精研八宗教义,主张「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行」的禅教律三学一源说,并将此三学归结于念佛一门。清代以后的天台家,多以其理论为依据,形成禅教律融和而指归净土的「灵峰派」。大师著作丰富,除上述所列,尚有《楞严经文句》、《法华经会义》、《梵网经玄义》、《佛遗教三经解》、《成唯识论观心法要》等七十多种。部份文集由其弟子成时等集录为《灵峰蕅益大师宗论》行世。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