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林寺安详往生,这位有大福报的老菩萨,便是庐山东林寺代住持大安法师的母亲。
母亲的往生,使大安法师原定19日赴香港参加“净土之光诗歌音乐法会”的行程不得不延期了。经过商议,在安葬了母亲遗骨之后,大安法师于21日下午二时乘飞机赶往香港,在晚上的《净土之光》诗歌音乐会中,亲自朗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文。
21日下午四点多鈡,大安法师来到法会会场。待心贤法师讲座结束后,司仪恭请大安法师上台,给香港信众做开示。
在热烈的掌声中,大安法师上台向阿弥陀佛接引像深深一鞠躬,然后就自己的迟到向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和全体信众表示歉意。
大安法师的开示从母亲善良苦难的一生说起。母亲一生生育了7个子女,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成人。法师回忆说,母亲特别善良,可以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到逢年过节,家中无论如何拮据,母亲也会想办法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而自己却总是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不仅对家人,对邻里也是如此,家里有点好吃的,总不忘邻家的孩子。
大安法师对慈母的回忆,深深打动了台下四众弟子的心,会场上鸦雀无声。
大安法师说:“2000年,我萌生了出家的心愿,母亲并不赞成,她老人家怕儿子出家后吃苦,我只好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对不起她老人家。后来母亲看到我出家后的衣食住行,稍稍放心了,再后来在我的影响下母亲学佛了,慈母对我的出家完全理解和赞同了。母亲皈依后,请受了五戒,不久又受了菩萨戒,母亲一生的辛苦和磨难,使得她对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向往。去年母亲病重,我把她接到东林寺住,她老人家天天把一句佛号挂在心中口中,她说:‘我再不来轮回了,就是爬,也要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会堂中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眼里都含着晶莹的泪花。
大安法师继续说:“今年8月底,母亲再次病危,东林寺四众弟子轮班为母亲助念。18日下午三点半我去看望母亲时,老人家神志还清醒,到了大约四点鈡,姐姐见母亲面容安详、面带微笑,还以为她睡着了,上前仔细观察,才发现母亲已经往生了。后来我摸摸母亲的头顶,是温热的……”
又是一阵掌声,打断了大安法师的话语。待掌声稍息,大安法师补充说:“再后来据姐姐和女居士们说,给母亲换衣服时,她老人家的身体,像婴儿一样柔软!”
全场信众群情振奋,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大安法师开示说:“从先母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苦难众生的往生中,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不虚,体会到阿弥陀佛摄受众生愿力的不可思议!记得母亲刚念佛时,听一位法师说‘万修一二去’,老人家泄气了,说‘我业障深重,肯定去不了’。后来在我的一再开导下,老人家鼓起了往生极乐的信心和勇气。”
大安法师提高嗓音鼓励说:“净土法门,‘信、愿、行’是关键,只要我们不怀疑不犹豫不自卑,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就一定能感得佛菩萨现前接引,带业往生;就一定能在一刹那间莲花化生,永脱轮回!”
大安法师富有激情的声音,在会堂上空久久回荡。香港四众弟子纷纷站起,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对法师的恭敬,对往生极乐的信愿和信心。
记者:法师,先母郑根英老居士于2008年9月18日安详舍报往生净土,老人家往生的情况以及往生的瑞相在海内外信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您在不同的场合也对先母的往生情况作过简要开示,我们也想借《净土》杂志这个平台,请您对老人家往生的情况以及您在送老人家往生的整个过程当中的感触为海内外信众作一个完整的开示。
法师:好的。先母在往生前后的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本人收到了很多信众关心和问候的信息,很多寺院和念佛团的四众弟子都自发的为先母助念回向,本人深深的感动感恩。先母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被摄受,得东林比丘与居士的助念,往生瑞相显著,表现有四:
一、9月18日临终时,病痛中止,脸色安详面带微笑,如睡梦中去。
二、头顶温热。
三、经24小时念佛后净身换衣,全身柔软。
四、荼毗得二百余五色舍利花考诸先母信佛念佛十余年,具备愿生之心,加上四种瑞相,足证往生无疑。
记者:在寺院的莲友都见证了这些,倍受鼓舞。能否介绍一下老居士的生平行业,或能助益净业行人的修持。
法师:先母出生在1926年10月25日,享年八十三岁。青少年时代都是在神州动荡的战乱中度过的,我们小的时候,常听母亲讲起抗战时期全家逃难时的情景,辄兴“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之叹。以后成家,生育二男五女,仅靠我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如果没有相当的勤劳和勤俭持家的能力,要维持这个家庭生活,是不堪设想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意志力坚韧。对子女的抚育,竭尽心血。大儿子小时身体虚弱,多次大量输血给瘦弱的儿子。忙治家务里里外外,难得一刻的闲暇。每年大年三十,通宵为子女缝制新衣。对本人的出家,母亲刚开始是不赞同的,常常暗中垂泪。本人对在世间法上未能做到孝养父母,还让母亲担忧,深感愧疚,惟有发愿专勤道业,自利成就后再来报孝今生乃至多生多劫父母而已。
先母有佛缘善根,据她自己说,年青时曾萌发过出家的念头。1994年7月15日,在我的影响下礼北京广华寺上修下明大和尚皈依三宝,法名澄根。2005年9月19日,在东林寺上传下印大和尚座下受五戒与菩萨戒。学佛十余年,坚持茹素做功课,间或也听些讲经光碟。先母早先听有的光碟讲,古人修行万修万人去,现代人念佛万修一二去。她就自付,自己业障重,念佛又没有功夫成片,又没有文化,不懂教理,往生比例这么低,那自己肯定往生无分。这样对念佛往生一直信心不足,然还是泛泛悠悠地吃素念佛,为求临终无病痛,求来世有个好一点的去处。
2003年,本人常住东林寺后,先母也时常从南昌到寺院小住一段时间。本人针对她往生信心不足的情形,常常介绍阿弥陀佛的大愿,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保证一个不漏地令我们往生。加上与本寺居士的交流,先母对往生净土,渐渐升起了信心。
2007年5月,先母在家里摔了一跤,全身不得动弹,年事已高,又长期因糖尿病打胰岛素,身体非常虚弱,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些好转。本人到南昌看望她时,问她愿不愿意到东林寺来住,她一口答应,表示要到东林寺来求往生。这样就在寺院长期住下来,一边护理性治疗,一边由护法居士陪着念佛,一年多时间,虽然有些病痛,起床行走艰难,总的情况还算安然。
今年8月底先母的病情开始加重,饮食减少乃至中断,病痛之中声声求往生,希望我帮她一把,于是我们开始分班助念。刚开始助念的时候,她的信心还是很强的,一定要往生,“爬也要爬到极乐世界去”。助念了十几天后,病痛的反复侵袭,心态有些急躁了,信心开始动摇了。‘念佛怎么没有感应呀’‘阿弥陀佛怎么还不来接我呀’,甚至一度不愿意听佛号了。我当时劝慰开导她,要心平气和,只要有信愿,专注听佛号阿弥陀佛临终一定会来接你的!根据当时的情形,将多人助念改为护理性助念,二、三人在房间轻声念佛。当时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得那么痛苦,自己又无能为力,心里非常无奈,只有含泪呼唤阿弥陀佛救助。
到了18号,情况明显好转了,母亲在佛号中神态安详,默念佛号没有任何的痛楚。我在下午3点钟左右去看她,母亲神态非常安详,睡着了似的,嘴角还带着微笑。在这之前她还对助念的居士讲“放心呀安心呀,我要往生了”。4点钟我赶过去的时候,在场的医生正在检查,少顷医生说老人家安详往生了。我赶紧大声念佛,为防滑入中阴身,又做了一个十声念佛,提醒信愿求生的开示,半小时后,我试探先母的头顶,感觉是温热的,19号净身更衣的时候全身柔软,23号荼毗烧出很多五彩的舍利花,烧出来的头盖骨,敲击之下发出金属般的声音!这次助念的感受,本人曾有两句话表达:“母受病苦儿伤悲,亲登极乐子欢喜”可谓悲喜交集。
从母亲往生的事例我深深的感到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真实不虚。佛说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这种极难信就在于我们对阿弥陀佛拯救我等众生的大不可思议威神愿力不能生起决定的信心。我们往往把往生这件事和自己功夫的深浅、自己水平的高低联系在一起,孰不知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是无条件救度的。净业行人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知见:只要我们信愿持名,万修万人去,决不是什么万修一二人去。造作五逆十恶就要下阿鼻地狱的众生忏悔念佛都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鹦鹉、八哥等禽兽念佛都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纵观历代祖师大德的著述与讲法,横说、竖说、炽然说、无间说,就是在破疑生信,建立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无一漏网的信心太重要了!我们应当时常熏闻历代净宗祖师的言教,恒常精进的念佛,从中建立念佛往生的信根、信力,有了信心我们就得救了!
记者:老居士学佛的经历和往生的过程,对当代净业行人正见的树立以及往生信心地建立真是有莫大的启发意义。感恩法师的宝贵开示,也祝愿老人家莲品增上,早日乘愿再来!南无阿弥陀佛!
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
极乐净土是什么?(梵文sukhavati,藏文dewachen)又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化现出来之净土,位于西方。极乐净土距离人们居住的“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极乐净土没有三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悭贪是饿鬼的因,嗔恚是地狱的因,愚痴是畜生的因。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贤令登彼岸
香 赞 净三业真言 安土地真言 普供养真言 本师圣号(三称) 弥陀圣号(三拜) 莲 池 赞 海会佛菩萨圣号(三称) 开 经 偈 经题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
序言:《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常念太上感应篇,自有护法之神护持。心境开阔,恶念不生,不受烦恼,常得清净。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莲池大师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
《印光文钞全集》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忏悔文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坏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毁坏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拔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善业、恶业都不会消亡,这些业、因遇到合适的缘,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就像种子是因,合适的水、土、阳光、温度、空气为缘,因缘相遇就能生长、开花、结出相应的果。我们所做的业也是一样,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
人们乍一听到净土的景象,多数都不相信,这不奇怪,因为人们都局限于眼前的见识,于是认为那些眼前见不到的事物,也是如此。就像在穷街破巷居住的人,他哪里知道有高广大厦的清净呢?在小锅小碗里吃残汤剩饭的人,哪里知道有豪华餐厅的美食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盼生活富足美满,夫妻甜蜜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往往遇到好事就身心愉悦了,遇到不顺的事就烦恼了,修行是不是就把不好的事都修没了,把好事都修来了呢?
地藏七送往生仪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临终关怀,告诉大家从病人临命终到去世后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之内该如何正确处理,以帮助病人顺利往生西方;二是亡者去世后,我们如何处理死者的后事,及如何纪念亡人?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窖村人,二〇一六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坐着安详往生。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四真道行』,即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为苦圣谛;二为集圣谛;三为灭圣谛;四为道圣谛。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苦有如病,应该遍知
从前,长者的儿子刚结婚不久。这天丈夫对妻子说:“你去厨房取一些酒来,你我共饮。”妻子打开酒瓮,看见自己的倒影显现在酒瓮中,以为有个女人藏在这里,非常生气,回去对丈夫说:“你有女人藏在酒瓮中,还娶我做什么!”丈夫听了感到奇怪,就去厨房开瓮看,当然他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梁武帝(464~549),南北朝时南梁的皇帝,姓萧,名衍。武帝最初研究儒学,后来信奉道教,502年即皇帝位,称帝不久,就宣布舍道归佛。在位期间,对佛教非常重视,国家因而特别兴盛。因为武帝笃信佛教,所以历史上有“皇帝菩萨”的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有一世,他是叶波国涩波王的太子,名叫须达拏。叶波国非常富强。须达拏太子性情仁慈善良,广修布施。有一次,他请求父王,把国库里的一部分金银,拿出来让他布施给全国的苦人。国王只有这一个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子一连举行了七天的无遮大会(无遮,无阻拦也),要求施捨的,都有求必应,满其所愿。大家感恩戴德,欢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年轻貌美,但性情淫荡,不肯安分守己。婆罗门外出谋生时,这个妇人经常与人私通。可是,这个妇人家里有一个恪守妇道的婆婆,这使她不守本分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这个妇人就成天琢磨怎样才能除掉婆婆,她苦
从前,有一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的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又产生了各种心理负担和心理疾患。其实,人的忧愁、恐惧、恐慌、怖畏、绝望,都是没有理由的,只是自心的一个投影罢了。坦然面对,积极离苦,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智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