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四、至诚恳切为主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谕法师著

  四、至诚恳切为主

  善导大师主张念佛须至诚恳切。以至诚心持念佛名,以恳切心求愿往生。如此念佛,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若得佛愿我愿相应,方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怎样念佛方能与阿弥陀佛相应呢?第一念佛人须戒杀,这样便与阿弥陀佛相应。如念佛人犹自杀生,便与娑婆世界相应,与阿弥陀佛不相应。

  第二要不盗。如果犯盗,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第三要不邪淫(出家人直戒正淫)。如果犯邪淫(淫),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第四要不妄语,第五要不恶口,第六要不绮语,第七要不两舌。如果严重的犯口四过,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第八要无贪心。若生贪心,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第九要无瞋心。若生瞋心,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第十要无恶见。若有恶见,便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与娑婆世界相应。

  这样不犯十恶业念佛,名持戒念佛。如果持戒念佛,便与娑婆世界不相应。以不相应故,便不生于娑婆。若人不留娑婆,以念佛功德力故,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修净土行者,要须至诚念佛,恳切求生。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有云:「行者等,必须于一切凡圣境上,常起赞叹之心,莫生是非嫌恨也。」又曰「自他境上,护得三业能令清净者,即是生佛国之正因也。」

  善导至诚恳切般舟三昧行道,精勤不懈愿求往生,至为感人。般舟翻为常行道,三昧翻为定。由前三业无间,心至所感,则佛境即可现前。佛境现前,则身心内悦,故名为乐。

  善导大师,发心恳切,念念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至诚心恳切愿,流露于字里行间。兹仅将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摘一段于下:

  「般舟三昧乐 愿往生 三界六道苦难停 无量乐

  旷劫已来常没没 愿往生 到处唯闻生死声 无量乐

  释迦如来真报土 愿往生 清净庄严无胜是 无量乐

  为度娑婆分化入 愿往生 八相成佛度众生 无量乐

  或说人天二乘法 愿往生 或说菩萨涅槃因 无量乐

  或渐或顿明空有 愿往生 人法二障遣双除 无量乐

  根性利者皆蒙益 愿往生 钝根无智难开悟 无量乐

  璎珞经中说渐教 愿往生 万劫修功证不退 无量乐

  观经弥陀经等说 愿往生 即是顿教菩萨藏 无量乐

  一日七日专称佛 愿往生 命断须臾生安乐 无量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 愿往生 即得不退证无生 无量乐

  万劫修功实难续 愿往生 一时烦恼百千间 无量乐

  若待娑婆证法忍 愿往生 六道恒沙劫未期 无量乐

  贪瞋即是轮回业 愿往生 烦恼岂是无生因 无量乐

  验此贪瞋火烧苦 愿往生 不如走入弥陀国 无量乐

  弥陀因地发心时 愿往生 顿舍王位求菩提 无量乐

  饶王佛所落发须 愿往生 出家修道名法藏 无量乐

  四十八愿因兹发 愿往生 一一誓愿为众生 无量乐

  众宝庄严名极乐 愿往生 广大宽平无限量 无量乐

  我得菩提当心坐 愿往生 彻穷后际度众生 无量乐

  身相光明照法界 愿往生 光所及处皆蒙益 无量乐

  一一光明相续照 愿往生 照觅念佛往生人 无量乐

  欲比十方诸佛国 愿往生 极乐安身实是精 无量乐

  般舟三昧乐 愿往生 释迦如来悲意深 无量乐

  本师释迦修普行 愿往生 长时长劫度众生 无量乐

  一切如来设方便 愿往生 亦同今日释迦尊 无量乐

  随机说法皆蒙益 愿往生 各得悟解入真门 无量乐

  门门不同八万四 愿往生 为灭无明果业因 无量乐

  利剑即是弥陀号 愿往生 一声称念罪皆除 无量乐

  释迦如来因地时 愿往生 顿舍身财求妙法 无量乐

  小劫大劫长时劫 愿往生 随顺佛语誓修行 无量乐

  念念时中行六度 愿往生 慈悲喜舍化众生 无量乐

  三业专修无间业 愿往生 誓作菩提无上尊 无量乐

  证得菩提无上果 愿往生 分身百亿度众生 无量乐

  一音演说随机悟 愿往生 各各随悟到真元 无量乐」

  欲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行愿具足。如果终日只是飘飘忽忽念佛,而无愿求往生之心,是不得往生的。

  观经疏云,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必须行愿具足,方可得生。如果但有行而无愿,则其行必孤。但有愿而无行,其愿必虚。所以一定要行愿相扶,始得往生。

  临命终人,不可顾虑佛来不来迎接。只要决定回向愿生西方,阿弥陀佛决无虚愿,一定垂手接引。如果自心生疑,怀疑佛不来迎接,怀疑不能往生。如此皆是自误,莫怪弥陀。所以净土行者,必须真信切愿力行念佛。须知佛境由心现,决定心 必现决定境。

  故善导大师云,莫论弥陀摄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所以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生决定信。善导云,若人不信,或起毁谤,现身即得诸重病。

  其他如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亦说: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

  又说:「其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称功德,而谤毁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

  所以净业行者,真信切愿,持名念佛,是往生的保证。善导大师,为令行者守护信心,以防被外道邪见所坏。特别举譬喻说明,坚定信心愿力方得往生的道理。

  善导大师说:「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却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 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譬喻所明,东岸譬喻娑婆火宅,西岸譬喻极乐世界。群贼恶兽诈亲者,譬喻众生之六根六尘六识五阴四大。无人旷野者,譬喻常随恶友,不遇真善知识。水火二河者,譬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恚如火。中间白道可四五寸者,譬喻众生于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之心。常为水火交侵者,譬喻贪爱能染善心,瞋火能烧功德法财。言行人直向西者,譬喻修净土行。东岸闻人声劝进西行者,譬喻释迦牟尼佛灭后,虽不见佛,然犹有教法可寻。或行一分二分群贼唤回者,譬喻其他的别解别行,及恶见人妄说惑乱,或者自己造罪退失道心。西岸人唤者,譬喻阿弥陀佛慈悲大愿。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者,譬喻众生久沉生死,今信顺释迦弥陀二尊,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见佛闻法,庆喜无极。

  由这一段譬喻,我们即可看出善导大师的信愿是如何地恳切,念佛是如何地真诚了。现在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者寥寥无几。无他,只怪行者信愿不恳切,念佛不真诚罢了。

  由于这种原因,于是导出欣厌二门。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善导大师说,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忻。如果厌娑婆,则娑婆可离。如果忻往净土,则净土可以常居。离娑婆则无六道之因,亦无轮回之果。居净土便可不受众苦,但受诸乐。

  有人谓佛法无取无舍,何来忻厌。此人不知佛法,自来古德多有驳斥。今复试申明之。

  法身佛生同具,不二不别,无取无舍。不仅如此,经云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者,即法身也。

  众生虽同具法身,但未具功德智慧,故只名佛性,不名为佛。众生若欲成佛, 必须断诸烦恼,修诸功德。一旦功德智慧具足,佛性圆显,即名为佛。以须断烦恼修功德故,焉得不舍下取上?焉得无忻厌之心?

  故自凡夫以至等觉,无非忻厌,无非舍下取上。一旦究竟佛道,证无上觉,取至究竟故无取,舍至究竟故无舍。故无取无舍,无忻无厌者,是法身也,非具缚之凡夫也。具缚凡夫,必须离尽烦恼缠,方证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之法身。

  若谓凡夫即无取无舍,则与佛何异?若与佛无异,何得谓之凡夫?若谓凡夫即无取无舍,则何以转凡成圣?若谓凡夫即无取无舍,则何以转迷证觉?何以离六道之生死,证涅槃之寂灭?

  所以自凡夫以至圣人,无非忻厌取舍。自初果二果三果,乃至阿罗汉,无非忻 厌取舍。自信位至住位,自住位至行位,自行位至回向位,无非忻厌取舍。自初地至二地,二地至三地。乃至自十地至等觉,无非厌下忻上,舍下取上。若必谓凡夫即无忻厌取舍,是无因果也。所以忻西方厌娑婆,是信愿行必然的结果。反过来讲,若非忻厌二心,又焉能发起真信切愿而念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